Ⅰ 什么样的人才能去戛纳电影节走红毯
我之前一直都以为只有参选电影的相关人员才能去,像导演编剧参演演员和音乐相关人士,原来不是。
Ⅱ 明星要上戛纳电影节走红毯的流程有哪些
明星去戛纳电影节走红毯有三种途径
1、最高级别:评委,官方邀请嘉宾
作为最高规格的电影节,戛纳邀请的评委都是在电影领域极为权威的导演、演员。在华人领域,目前有包括章子怡、舒淇等女星在内的17位电影人作为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评委。
2、作品入围
带着入围作品去戛纳,无疑是令人快乐、又名正言顺的事情,很多明星也格外重视。2010年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入围主竞赛单位,主演范冰冰就身穿龙袍晚礼服出席戛纳,引起了轰动!
3、品牌代言
2010年的龙袍大获成功后,2011年范冰冰再次以中国风登上戛纳红毯,身穿红色“鹤啸九天”礼服,服装以九只仙鹤组成,全部图案都是以手工缝制,再度吸睛无数。
4、蹭红毯
以上三种途径,都算是戛纳电影节官方或赞助商的正式邀请,除此之外的出席,都免不了有“蹭红毯”的嫌疑了。
Ⅲ 姚安娜主演文艺短片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入围戛纳电影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不要超过15分钟,影片在15到60分钟之间,选手1到35分钟内短片均可以注册戛纳电影节短片角落,这是与戛纳电影节平行的单元,在保证硬性条件后,影片质量以及内容要更多元化。姚安娜主演文艺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入围第75届戛纳电影节名单,其中该片导演陈剑莹拍摄短片曾多次入围,而入围戛纳电影节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以上就是入围戛纳电影节需要满足的条件,观看近些年入围作品可以得出,影片要质量过硬,同时因现场需要播放完整影片,内容要能够影响到现场以及荧幕前观众共鸣,而不是一定要入围一些商业片,而戛纳电影节拥有一定地位,如果明星以及导演等成功入围,也是对自己工作一种认可。
Ⅳ 参加戛纳电影节,都要做哪些准备
戛纳电影节相关单元
Official Selection(Sélection officielle)官方评选
主竞赛单元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将角逐电影节各类奖项,其中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奖(Palme d'Or, Golden Palm)。一些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是“大众作者电影”优秀的阐释。
一种关注单元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这一单元着重作品意图和审美的独特性,以通过全球荧幕来展示一种低调却强有力的美学风格。一种关注单元也会进行该单元的评奖。李睿珺导演作品《路过未来》今年作为唯一的华语片入围该单元。
非竞赛单元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Cannes Classics戛纳经典
主要是利用修复的胶卷放映一些经典影片,向全球电影发行公司、版权所有者、电影资料馆,以及国家档案库的工作成果致敬。该单元同时也欢迎那些有关电影的致敬和纪录片。
Cinéfondation电影学校电影基金会
也被称为电影基石单元,主要展映全球电影学院制作的中、短片,该单元有自己的评选委员会。
特别场SéancesSpéciales(Special Screenings)&午夜场 Séances de minuit (Midnight Screening)
平行单元
国际影评人周Semaine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国际影评人周由法国影评人工会创立于1962年,主要关注电影界新人的作品。
导演双周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导演双周由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在内一群法国导演于1968年创立。
戛纳电影节证件类型
媒体证(Press Badge)
媒体通行证是记者、摄影师和媒体技师注册使用的证件。一直以来大家都津津乐道戛纳电影节媒体证的颜色。白证、粉证、蓝证、黄证、加点、不加点,拥有不同的优先级别。
市场证(Market Badge)
戛纳市场通行证是提供给电影产业的买方、卖方、出品人和业内人士的证件,此类证件的申请费用是332.5欧元。市场证件也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包括电影市场证件、电影市场+Procers Network证件、或电影市场+Procers Workshop证件,各自涵盖服务内容有一定差异。目前网上申请已于5月2日截止,5月16日起,市场证件开始接受现场注册。
电影节证( Festival Badge)
Festival Badge 有不同类型,根据往届和今年官网显示,一类是电影届专业人士(FILM PROFESSIONALS)注册的,这类不仅需要缴纳100欧元的注册费,同时也会有比较严格的资料审核(但是如果已经注册Market Badge则不需要另外注册 Festival Badge);
另一类则是包括电影专业学生、影迷协会和教育团体等在的电影爱好者(CINEPHILES)可以注册的。这类证件的办理是免费的,但是CINEPHILES的证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能进入一些专业的区域,比如影节宫,可以观看的放映单元也有一定限制。
Ⅳ 哪位知道如何报名戛纳国际电影节
不能报名 得有筹办方的...
Ⅵ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只要是明星就能去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不是所以明星就能去,需要入围之后受到邀请才能去。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影片的质量却并没有同步前进。国际三大电影节上的主竞赛和重要竞赛单元,中国导演的身影越来越少,2016年在戛纳则彻底消失。戛纳选片负责人蒂耶里·弗雷茂证实2016年报名的中国影片数量不在少数,可惜入围名额有限。
他表示可以直接反映戛纳电影节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参数——戛纳市场的中国公司注册人数,以及电影创作者、电影报道记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则从另一侧面表明了戛纳和中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Ⅶ 戛纳电影节什么资格才能去
举办方对明星导演名流发送邀请 ,而媒体需要预定。普通人是可以去电影节的开幕式,但不能参加晚宴,晚宴时举办方邀请的明星和社会名流。
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期间,竞赛和展映活动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期间,竞赛和展映活动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Ⅷ 戛纳电影节,没有电影作品也可以参加么
可以。品牌代言人和戛纳官方邀请的颁奖嘉宾可以参加。
比如欧莱雅代言人。
欧莱雅是戛纳最大赞助商,赞助了几十年。现在每年都会有代言人红毯环节。今年四个代言人都去了。
当然自己买门票被嘲是应该的。本来是代言人可以名正言顺走红毯,结果非要赖在红毯上不走被嘲也是应该的。
当然,还有戛纳官方邀请的颁奖嘉宾,比如2014年的李宇春,2016年的贾樟柯夫妇。都没有作品,但不应该被嘲。
戛纳电影节迄今已经有71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始终是一些最伟大的电影杰作的首映之地。把奖项颁给由世界各地著名制作人、演员和作曲家组成的评委选中的影片;这样的深厚底蕴甚至与奥斯卡相当,也吸引了众多电影界的大腕。
Ⅸ 怎样参赛国际电影节(柏林、嘎纳)之类,九大电影节都是何时接受申请中国有没有组织者
戛纳国际电影节:不仅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影盛会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每年 5 月举办一次,为时 2 周。举办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评价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 电影节期间,每天平均要放映三四十部故事片,这些影片分为比赛节目和非比赛节目两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这个电影节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个主题。 威尼斯电影节在 1934 年举办第二届之后每年举行一次(二次大战期间停办 7 年),大都在当年八九月间,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是欧洲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电影节之一。目的是通过放映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促进全世界国际电影工作者的交往,并为发行影片提供机会。电影节主要内容是合作故事片及短片的评比,同时举行故事片、长纪录录片、短片、动画片观摩展。每次放映的各类影片有二三百部,有时高达五百部。同时一种类型的影片,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一部。在会外放映的影片,每种也不得超过八部。电影节期间,还为电影工作者举办专场演出,举行电影座谈会,举办青年电影论坛,或为某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有代表性的影片回顾展,以探讨电影的新倾向、新流派。另外还设有国际电影市场,进行电影交易。 柏林电影节原在六七月间举行,自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竞争,提前至二三月间举行。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11月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上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
东京国际电影节在日本东京举行,它起步较晚,创办于1985年,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政府和财团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充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等。青年导演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青年导演作品大赛由于奖金丰厚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赛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35周岁以下,作品不满5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亦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借此促进香港电影的发展,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台湾金马影展是中国台湾年度性文化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欣赏艺术电影推广国内外电影,进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Ⅹ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