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电影应该注重文化品质
在注重文化品质,限制商业因素的同时,也要增强观赏性、趣味性,贴近生活。好的电影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不应远离生活,阳春白雪纵然高雅,但却曲高和寡。只要找到好方法,就能拍出各层次观众都喜欢看的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化品质的好电影。
⑵ 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追求艺术价值更重要
今天的中国电影是否应该以商业利益为先呢?那么针对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场上的嘉宾也是分成了正反两方。我们先来听一下支持方的意见。
黄群飞:如果说把商业电影和艺术影片要对立起来的话,那么我所处的位置,我是院线的,我是支持商业电影的。商业电影繁荣了我们的电影市场,只有电影市场繁荣了,我们各种题材的影片,包括艺术影片才有生存的空间。
主持人劳春燕:黄总主要是从这个市场的角度出发,认为现在的中国电影应该以商业利益为先。来,我们听一下王导的意见。
王小帅:我觉得今天坐在这块的人挺复杂的。但是我是个作者,我是个电影导演,所以我肯定站在这个我们这个《三峡好人》这边,得当好人。
主持人劳春燕:您认为还是应该以艺术创作为先?
王小帅:我是个创作者,一定要把你的创作搞好。
主持人劳春燕:您不想要赢得更多的观众吗?
王小帅:我觉得我不敢那么奢求。因为当时我们放《青红》的时候,我看到好多观众排队,我很激动,以为来看我的电影。其实都去看这个《星球大战》了,结果时间赶不上,没办法,今天想看电影,哎,这还有一个《青红》,看看吧,他就进去了。进去一看出来大骂。那我就觉得很奇怪,那这些观众到底是我的观众还不是我的观众?对我来说我分不出来。观众也是盲的,他只是看一个古装片就完了。
主持人劳春燕:王导还是很坚持他的艺术理想。那么同样是作为一名创作者,史航却认为应该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说一下你的看法。
史航:我首先坐在这个位置,但我想说最简单一件事情,就是这几个月我的MSM的名字上,我一直在骂《黄金甲》,因为这是我非常讨厌的片子,而且我非常喜欢《三峡好人》。《黄金甲》是别人请我看的,《三峡好人》是我请别人看的。
主持人劳春燕:你觉得《黄金甲》在商业上不成功吗?
史航:不是。为什么我会站在这个位置上来赞成这个利益驱动?因为我想还是这个概念,就把中国电影当做一个人来说,一定让他活下去,然后为善为恶它才有选择的可能性。光靠艺术电影,靠我非常喜欢的《三峡好人》,能让中国电影活下去?我认为不太能。所以我内心极端矛盾的赞成着利益驱动。
孟晓樯:可能从商业利益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无论《黄金甲》也好,还是《三峡好人》也好,其实都是有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做这个电影,当然说我们导演自身,他有一些定位。从艺术角度来讲,其实这两个电影,无论是贾樟柯,无论是张艺谋,他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在里面。比如现在人王小帅拍一个一亿的制作的电影,他也会努力的去拍好。当然他有他的想法,这一个亿要拍出个什么,那这些东西是他们创作者的天赋的事。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其实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比如怎么去运作。
主持人劳春燕:我们这边的几位嘉宾都认为不管拍什么电影,首先生存是最重要的。来,我们听听两位,这个爱好电影的嘉宾有什么看法。
梁宏达:我的感觉我们在探讨这个商业跟艺术的话题,它不是在一个抽象真空当中,你得跟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像刚才晓樯说,说假如给这个王导一个亿,那问题是在现实当中谁来给王导这一个亿呢?我们看有一个很会作秀的房地产商人,他讲说我也要投资拍电影的话,张艺谋来我给多少,陈凯歌来给多少,冯小刚来给多少,到贾樟柯我一个子不给。现在看拍商业片子,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占据了太多的一种资源。可是拍艺术片呢?从院线上各方面来讲,可能有些人想看这类片子都看不到。那么也就是说在艺术片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社会没有给这一块更广阔一种天地。那么我们在谈艺术优先还是商业优先的问题的时候,不在于这两个哪个更重要,而在于在现实当中我们哪个发展的好,哪个发展的不好。
热点争论二:电影生存需要商业片?
主持人劳春燕:对,你说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我记得张艺谋导演他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点,他说现在中国电影就得靠商业救市,而不是艺术,因为现在中国的电影也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复杂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使这个工业系统能够良性循环起来。
梁宏达:但是问题是现在我们商业片虽然占据了那么多资源,它真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吗?比方说中国的商业品大片,像《黄金甲》,首先肯定这是汉语的片子,是给中国人拍的。可是你看它的整个投入最后要收回的话,它必须要依赖于美国的市场、日本的市场。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某某程度来讲,他拍说是给中国人拍,实际又不是给中国人拍的。
主持人劳春燕:像《黄金甲》、《无极》、《夜宴》这样的古装大片到底是不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电影所需要的?
孟晓樯:大片一定是需要的,但是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这种大片能生存,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制作团队只有我们的武术指导。有一个背景,就是我们中国的电影产业刚刚起步,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创作人员在创作电影的时候,首先能够做到最好做到艺术和商业兼顾。如果暂时做不到,我觉得应该偏重商业。去年我们这几部大片《黄金甲》、《夜宴》,为我们中国电影可以说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衡好莱坞这个大片中,去年我们全国有上亿,超过一亿票房的有十部,其中国产大片占了六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来说,我们目前仍然需要商业大片作为我们的主流电影。
主持人劳春燕:我们今天已经把商业和艺术的矛盾都摆在了台面上。那么我们正方嘉宾认为应该以商业利益为重。来听一下我们反对方的看法,周教授。
周孝正:就是从我们这个社会学这个专业来考虑,它这一个社会它是一个系统,它最起码是四个要素,叫民主政治。
主持人劳春燕:您不要说的太高深了,直接说您的观点。
周孝正:哪儿来的商业?那市场经济后,它是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也就是说公平竞争。你能够说这一个月只能大片,不能放小片,这叫商业吗?这叫霸道,这叫欺行霸市。
主持人劳春燕:院线要放大片,不放小片。来,我们院线总经理。
周孝正:我再多说一句。我们这个社会它是缺什么?它现在已经浮躁,这个浮躁物欲横流,这么一个社会。你还去强调什么票房价值,还要抵制人家西方的大片,你干吗要抵制?我们是开放的心态。
王小帅:太好了,说的太好了。
主持人劳春燕:您就是说让那些海外大片进来吧?
周孝正:对,进来。我们老百姓有眼力,我们有知情权,我们有我们的审美。
主持人劳春燕:那我们还用得着拍那些商业大片吗?
周孝正:你看我大片根本就不看,倒给我钱我都不看。
主持人劳春燕:《黄金甲》您看了没有?
周孝正:我当然不能看,看了那叫受侮辱。
梁宏达:肯定毫无疑问的,可以给这个电影运作的这种商业模式带来一些利,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在发展电影,这个商业化过程当中出现一个什么情况,我们还没有形成这么好的一个运营机制的同时,这个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危害在我们电影业却大行其道了。比方说这钱怎么花,回头在宣传上怎么吹牛,最后这钱到底都弄哪儿去了,这都是过度商业化给电影运作过程当中带来的弊端。
周孝正:那我插一句。老粱说的这句话最对,叫过度商业化。你要注意这个,现在中国是物欲横流,你注意是我是流氓我怕谁,我是骗子我怕谁?
孟晓樯:我不同意老粱的过度商业化。那么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谓的商业大片的商业价值,还不如王小帅他们做的这种艺术电影的这种概念,差的是商业电影。因为我们大片做的不好,我们比别人差,所以我们要更商业。要做的好,要做的像《金刚》一样,要做的像《蜘蛛侠》一样。
王小帅:我们今天在讨论说,为什么在票房上,在国内的票房上不好。那我觉得反过来讲,如果按照现在我们中国人被这个引导的那个状态,就普通的老百姓观众被引导看那样的片子那种状况,我们片子票房要好那才叫怪。只要说这个我挣钱了,大家是钱是追钱的,大家都追那儿地方去了。
黄群飞:刚才王导提到了一个培养观众的品位,但实际上观众你让他怎么进影院,这是最大的关键。这个好多影片,包括艺术影片他根本不进来。那么现在我们的商业片慢慢把观众吸引进影院以后,观众人数这个基数大了以后,慢慢的他的口味会发生分化,因为他不可能老看这一类大片。
主持人劳春燕:刚才黄总提供的一个事实,现在在我们这个电影院,你首先第一步你得把这个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周孝正:我再插一句。你比如说以前有一个导演,有一个制片人就说,你们进电影院保证让你们哭,结果进去电影院大伙儿都笑。我是骗子我怕谁?我只要把你骗到电影院,你只要把钱掏出来,你出来你爱怎么骂我怎么骂我。那叫商业吗?那叫有组织诈骗集团的头子。
黄群飞:我觉得周教授说的太绝对了一点。当然电影界也有一些不公平的做法,但是我……
周孝正:浅规则还有一些呢!太严重了!
黄群飞:我觉得在商业发行上,在我们院线发行,我是院线的总经理,我想这方面我说话最有权力。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总得来说,现在我们的电影发行放映是公平的,是市场说了算。
王小帅:我要求发言一下。
主持人劳春燕:好。
王小帅:可以多拍商业片,这个商业片一定是在一个填空这个市场,支撑这个电影工业,是没有问题的。在市场化进来的时候,你们千万别忘了还有这一部分,我们优秀的传统,比如说我们的《秋菊打官司》,同样是一个导演,如果是拿到今天,新影联最后你们不要这个《秋菊打官司》,只要了《黄金甲》,你看看是多大的一个损失?
黄群飞:对,你这个观点正确。
周孝正:商业片不等于文化垃圾,你一定要分清楚。
主持人劳春燕:周教授我问您一个问题,您承认张艺谋导演最近的几部电影在票房上是成功的吗?
周孝正:那叫得了手的骗子,有什么可说的?我跟你说一个数字,中国最富的报纸上登过100个最富的,51个搞房地产,25个卖假药的。那能说明什么?
黄群飞:不过周教授你这个信息不准确。张伟平投资人他不是做房地产的,他是做医药保健的。
史航:他是做那个食品的。
黄群飞:航空食品的,所以他不是做这个。刚才我觉得王导的好多看法我赞成,但是我们的观点是说拍艺术片的导演在拍片的时候,尽量能够考虑到商业性,考虑观众面能够宽一点。因为毕竟你的电影最后要让观众去看。
热点争论三:电影商业化是不是大的趋势?
主持人劳春燕:等一等,我们今天其实还有第七位嘉宾。而且最近他拍了一部喜剧电影,应该说票房成绩也是不错的。有请阿甘导演。您好,这边请。阿甘导演,先说说您的观点吧。您觉得今天的中国电影是应该以商业利益为重呢,还是应该以艺术价值为重?
阿甘:就以当前的中国电影来说,当然是要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我注意到三十年前全世界这方面的争论也不太多,那么后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大家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多了。是因为所谓的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开始分野。这个我想也是整个电影向商业化方面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劳春燕:能够告诉我们,你最新的一部喜剧片大电影现在票房怎么样?
阿甘:已经过1800万。
主持人劳春燕:您投资了多少?
阿甘:投资了700多万。
主持人劳春燕:那应该说是很满意?
阿甘:永远没有很满意的时候。
主持人劳春燕:我们刚刚阿甘导演也亮明了他的立场。他认为如果一定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出选择的话,还是应该把商业放在第一位。周教授。
周孝正:关键是什么叫商业,我要问问你这个。是不是唯一票房,只要把人骗进去,掏了钱你就有钱偷着乐?是不是?
阿甘:其实我自己的经验是,观众你也骗不了。如果是一个好电影的话,一个高票房的电影的话,它至少要有一个月的档期才可以产生那么高的票房。那你说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头,你连续不断地骗人,这个要有很高的技巧才可以。
主持人劳春燕:就是说最好的商业电影,它肯定也是有艺术性的。
梁宏达:这个目前恐怕不是艺术片类的导演要如何重视商业票房的问题,而是商业片的导演如何重视影片艺术性的问题。现在我们说,不是说你大片目前拍到这种程度就是说已经够了,关键是我们奉献给世界电影市场的是什么样大片。所以说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很多电影导演过于重视商业化。带来的后果,本来导演应该是盖房子的,现在导演都成了搞装修的了。
黄群飞:我反对。你们现在就是说为什么说商业电影那么多过分强调的就是《黄金甲》和《夜宴》,可能大家不要忘了去年我们总共生产了330部影片,还不包括数字电影和给频道拍的电影。可是我们的商业大片才几部?这个比例是太低了,不是太高。
史航:我觉得现在咱们把《黄金甲》当作一个大片的代表,对大片这个词是一种有点亵渎的。就是说它是一个大片,它也赚了很多钱。但是大片也可以拍得动人,我拥护大片不是拥护《黄金甲》。
面对场上嘉宾对影片《黄金甲》的各种批判,院线经理黄群飞、阿甘导演坚持认为中国电影谋求发展必须以商业大片为主流电影,然而周孝正作为反方阵营的代表又会提出哪些更为尖锐的问题呢?在明天的节目中,导演王小帅将向我们讲述当今艺术电影发展所存在的困境,另外还有一位神秘嘉宾走进演播室,他将指出《黄金甲》之类的古装商业大片给青少年带来的种种弊端。在这场关于“中国电影到底该先谋艺还是先谋利”的争论中,究竟哪一方观点更有说服力?中国商业大片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黄金甲引发的争议》,明天继续播出
⑶ 如何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在资本的裹挟之下,其创作层面不断遭遇价值观和艺术性危机,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语境下,中国电影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使命更为迫切,而坚守文化自信,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下,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如机构改革以及主管部门的诸多措施,都在这一方面进行着调整,从文化主张这个根本层面入手来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其次,国产影片在文化表达层面不能墨守成规、抱守残缺,应当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国际级呈现与世界级制造。这方面成功的个案已有很多,如《红海行动》中的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价值观与高科技战争类型对接,以及对人物立体性和人性丰富性的书写,摒弃了对“高大全”和“伟光正”式的人物刻画,在保证影片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实现经济效益。这便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⑷ 国内电影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内电影市场成型太晚。
这一点又要牵扯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市场的成型源于过去黄金十年的大规模中产阶级形成。中国电影,缺乏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说这个是根本原因,可能有人不同意,那我们细辨一下,如果中国国内的电影市场是成熟的,即使有各种限制不能发展出同国外相类似的类型片,也能够从其他宽松的领域实现突破。出现不同于国外主流的类型片。毒贩子重来不会因为来自zf的限制而消声灭迹颂弊,总能在缝隙中寻找到生存的可能。
直接原因是内容审核制度缺乏量化标准以及迟迟未来的电影分级制度。
国内电影审核制度最大的弊病在于缺乏可以量化的标准,自由心证严重,这导致投资风险不可控。这是类型片发展的极大限制!
中国电影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市场的类型化和细分化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如果仅仅只是从市场角度来看分级制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分级制简直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没有分级制就没有细帆樱亩分化市场,没有细分化市场就没有良性循环的商业格局,没态森有良性商业格局,就没有中国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真正繁荣。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可见现阶段,party和gov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迫切感。某些东西是到攻坚期了。越过去就一马平川……水已蓄满高坝,就等开闸之时……
⑸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知识,针对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别提
首先应该明确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
助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应该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助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应对前进路上的挫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