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各是什么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如下:
1、联系-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2、联系-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
电影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在电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3、联系-电影是对文学的借鉴与延续,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自身的发展
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电影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
电影对文学的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4、区别-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
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
5、区别-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
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但是文学语言不具备电影语言的直观和感性。
6、区别-与影视的直观相比,文学原作具有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虽然电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7、区别-电影是空间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
电影是空间艺术而文学是时间艺术,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可是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
8、区别-表达形式不同
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觉到达观众,而文学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语气来传达。
2. 电影文学鉴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影视艺术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和影视艺
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
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则具有直观性。文学文本中并无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
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复现为逼真可感的艺术形象,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
影视艺术通过蒙太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直接呈现出来,诉诸观众的视
听感官,因而其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文学与影视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
电影的叙事技巧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
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3.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电影与文学作为艺术之树上的两朵奇葩,应该各行其道,并相生相成。电影与文学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学形态与魅力,但是作为艺术形式,它们的终极目的都是在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之后,净化人的心灵。电影和文学在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同时,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电影需要文学。首先,电影离不开剧本,而由文字写成的剧本免不了要从文学那儿借鉴小说的叙事性、诗歌的抒情性和散文的灵动性。其次,面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紊乱、形象苍白、情感贫乏的现状,呼唤电影的“文学性”也未为不可,况且中国电影尚未完全脱离文学。文学也需要电影,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占主流的今天,改编电影使文学原著在大众中形成广泛的影响。文学不仅能够通过电影进入受众的视野,文学的内容和创作技巧也会受到电影的影响。文学可以从优秀电影中寻找切合大众心理和情感的创作题材,也可以将电影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学不是电影惟一的源泉,电影也绝不是文学的终结者。电影与文学作为品格各异的两种艺术形式,会一直并存下去,共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
4. 电影文学的电影特性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艺术形像,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编剧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以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完成,意味着影片的剧作阶段告一段落,然而就影片的全部创作过程来说,电影剧本还不是最后完成的电影艺术,还需要通过影片摄制工作来创造作为综合艺术的银幕形像。因为电影剧本主要是为拍摄影片而创作的,所以它必然要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必须符合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规律。对于电影剧本来说,它既属于文学的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和支配,因而它是文学特性和电影特性的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摄成影片,如果脱离了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就失去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也就不能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电影的特性决定着电影文学的特性,只有遵循电影的特性,才能创作出真正符合要求的电影剧本。电影编剧虽然用文字来描写,但他却是按照电影的方式来思考的。在剧本的构思写作阶段,就要对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作出最先的电影式的处理。
电影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电影通过银幕的声画形像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因而银幕形像具有可见可闻的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即“直观性”。电影剧本以文字作为自己的手段和物质材料,它塑造的文学形像是非“直观性”的,只能通过文字中介,让读者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因此电影剧本所创造的文学形像,还须通过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才能实现。但是,电影剧本所创造的文学形像,又不同于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文学形像,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电影剧本的一切内容,必须能够通过影片的摄制,在银幕上以电影的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体现出来。电影剧本的电影特性,首先表现在它能够显现出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电影剧本的过程中,几乎可以看见和联想到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着的视觉画面,而这些画面又和语言、音乐及音响效果用各种方法进行着配合。其次,还表现在它能让读者清楚地感觉到未来影片在镜头组接的电影蒙太奇中所显示出来的逻辑关系和丰富的潜台词。电影剧本中这种足以体现电影特性的动作性、画面感及蒙太奇效果,使它产生了有别于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的电影化特征,给予它的读者一种为电影剧本所特有的审美享受。与此同时,电影剧本所创造的文学形像,也就成为未来影片的银幕形像的根据和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