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该怎么和孩子看电影
没有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和电影一样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激发观看者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如今,它也已经成为家庭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但是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呢?
电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我们可能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把电影作为放松休闲,和把电影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或者建立和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简单的把电影当作放松,那就很简单的走进电影院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这也无可非议的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活动。但电影又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它通过故事、影像传递著价值观,它提供了很好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好的交流渠道,避免了孩子认为父母只会和他们说“学习”的尴尬。
无论你把电影作为何种方式,给孩子选择适合他看的电影是最关键的。
并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适合孩子看。这个概念一定是需要父母认识到的。 有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有极其深刻的思考价值,有很多厚重的人生讨论,但同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极好的音响特效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在观影时孩子们会闭眼会捂住耳朵,这些反应都是孩子对于画面效果的不适应。
另外,还有一些电影的内容情感比较复杂,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来处理这么复杂的情感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想要把这些内容和孩子讨论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父母面对这样的难题时选择了逃避。还有一个误区是父母认为动画电影都是适合孩子看的,或者认为动画电影都很幼稚。有很多优秀的动画电影传递了非常好的人文思想,我们也不能轻视动画作品。
所以,和孩子看的电影不一定是你喜欢的,而是他需要的。
如果我们把电影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和沟通内容,建议父母这样做:
1)了解电影的内容和有价值的讨论点:如果父母能提前看过当然是最好的途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网络资料的查找。
2)观看电影时,如果是在家里,一定不要同时做其它事情,而是真正的如同在电影院一般观看。否则,孩子和你的注意力都同时会被分散,如果你自己没有和孩子共同观看,在后期的讨论中他自然不会主动,也不会重视你的想法,因为他认为你并没有看电影,不过是说教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观看时,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比如他在哪些环节时表现出遗憾、害怕、紧张或感动的状态。这些都能让你找到更多的线索进行沟通。此外,我们自己需要理解电影传递的人文思想,一般来说,只有能打动我们的,才有可能打动孩子。我们可以记录电影中出现的经典语言。这些往往能给孩子极大的动力和影响,有质量的语言价值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
3)讨论:观影后的讨论分成三种类型:
事件讨论:对电影中出现的事件他的看法是什么?如果是他在其中,会如何处理?他觉得最难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最有意思的地方。
人物讨论:他清楚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吗?他最喜欢哪个人物?最不喜欢谁?对谁没有感觉,为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思想讨论:主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他最深受感动的是什么?最好能用几个词来描述,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父母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和孩子们讨论,但肯定不需要面面俱到,也千万不能变成说教,更加不要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总把电影中的故事和孩子的实际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如果这样,就丧失了让孩子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真谛的机会。我还是建议父母在这三种中找到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和孩子进行讨论。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所以父母的有感而发才会带动孩子,就算是孩子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需要父母明确自己的态度。这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大影响,我们在一部电影作品找到自己,往往是被自己已经遗憾的自己。
4)延展:如果碰上一部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电影,那么父母可以做的延展就多了。
历史题材的电影可以延展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帮助孩子进行扩展。下面为大家推荐的电影《亚瑟王》就能帮助孩子拓展公元4-5世纪的英国文化。在体育题材的电影就可以扩宽对于体育项目的认识,比如美国电影《冲锋陷阵》特别适合青春期的孩子观看,这部电影就能延展对于美国种族制度的发展、美式橄榄球运动等等。
当电影成为了一个成长机会而非简单的休闲方式时,父母需要操心的地方就多了。其实以上的这数千字需要父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在第一次做的时候肯定会有不适应,会觉得麻烦。当次数多了,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件最初看上去复杂的事情现在却那么的轻松,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积累也随之变得丰厚起来,而电影也变成了学习方式。
我们需要这样,和孩子一起看电影。
㈡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兴趣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这对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把握世界将有巨大的帮助。
文学作品具有形象可感性、直观性的特点,孩子们在文学的熏陶下能受到感染,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审美素质时,也能增强他们表达思想、表现世界的能力以及概括、抽象、美化的能力。
在幼儿时期,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民间神话,给孩子朗读优美的诗歌,诵唱动听的童谣,让孩子从生动有趣的故事歌谣中吸收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滋养他们幼小的童心。
儿童在2~3岁阶段,随着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也明显增加。在此之前,多是大人要求孩子听故事,学儿歌,但此时则多是孩子主动要求。父母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故事、短小儿歌讲给孩子听,让他们背,并对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解,让孩子理解。
在4~6岁时,让孩子能正确说普通话,正确发音,让孩子讲故事,背诵优美的诗句,朗诵儿歌、唐诗等,鼓励孩子讲述自己的见闻。看电视电影后和孩子谈节目内容,要求孩子正确表达,让孩子领略文学作品(故事、诗歌等)的语言美与感受其意境美。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活泼的特点最易被孩子接受和传唱。2岁以前背儿歌的孩子,上学后综合能力较强。会背儿歌的孩子很快也能背诵唐诗。唐诗中很多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短诗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美感能力十分有用。
琼英与玉蕊,
片片落前池。
问君花来处,
东君也不知。
这是虞仲文4岁时写雪花的诗。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儿童充满童真的情趣,形容像花瓣一样透明的雪花,片片飘落到池前,它从哪里来的呢?恐怕连主管百花季节的春神东君也不知道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梨花寻不见。
这是一首很多人都熟知的诗歌,看上去平淡无奇,实则意境隽永,诗意独特。孩子们数着迟到的春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如果就这么数下去,这样写雪花也不见意境,但一句飞入梨花寻不见,画龙点睛之处,道出了春来的季节,梨花已开,柔美白嫩,稀稀落落不合时宜而又顿添诗意的白雪突然飘至,可惜一入梨花丛中,茫茫一片白花竟寻它不见,童趣十足。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是初唐四杰骆宾王7岁时写成的《咏鹅》诗,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唐诗之一。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游戏时有色有声的情景。白(毛),绿(水),红(掌),清(被),色彩鲜丽,春意勃勃,完全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表现了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诗中诸多短诗都是培养儿童文学爱好的基本读物。家长可以自行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熏陶孩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及电影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也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由于其直观性及对视觉的冲击力,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对孩子的艺术美感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但影视作品不会都适合孩子,甚至有精神污染的,需慎加选择。对于儿童来讲,健康有益的反映儿童生活的音乐故事片、纪录片、卡通片,内容健康、生动有趣,是可以起到欣赏与培养作用的。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卡通片,因为没有孩子不喜欢看电视卡通节目的。比如最早的米老鼠唐老鸭的形象是由20年代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制作出的一系列动画短片中的主角,而根据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改编的动画片,则是三四十年代制作的。我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葫芦金刚》、《哪叱闹海》,引进欧美等国外的如《蓝精灵》、《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变形金刚》、《美少女》等等,良莠不齐,尤其是日美的很多卡通片中有不少充斥着许多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沉迷其中,害莫大焉。所以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加以鉴别。当然优秀的卡通艺术品,比如《猫与老鼠》这类既活泼、精彩、幽默又童趣盎然的作品,其简洁而又明快的风格以及符合儿童心理与思维的特点,颇能启迪孩子们的思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㈢ 从事幼儿和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引导小朋友欣赏儿童影视作品
动画片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幼儿痴迷于动画片,有时甚至可以为看动画片而放弃其他一切活动。动画片对幼儿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理解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并积极地加以引导。 一般认为,幼儿喜欢动画片,是因为动画片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奇妙大胆的夸张及快节奏的动感等特点。然而,丰富奇特的想象、奇妙大胆的夸张在其他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快节奏的动感在一般的影视片中屡见不鲜,为什么幼儿只喜欢动画片呢?其实,幼儿喜欢动画片,应该从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幼儿的认知方式及动画片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幼儿对动画片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与看法。在此,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J?托尔金提出的“第二世界”理论值得我们借鉴。托尔金认为,幻想是人类的自然活动,幻想的物力能把我们带到现实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去,做不平凡的旅行。在那里,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第二世界中也能当作事实来体验。按照无限的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世界,比我们所居住的第一世界还准确、还真实,能够窥视到人生幽微深处。这一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这么一个真理:在幼儿的眼中,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存在(其实成人心中也有,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在这个世界中,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夸张只是一种常态:汽车压过身体,身体应该会变成如一张纸那样薄的一片;人从方形的管子中钻出来,那头与身体一定会变成方形,这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世界,也是一个可以按照每个幼儿的想象与要求而改变的世界。幼儿由于尚处在主、客体互渗期,所以对他们而言,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可以融为一体,他们可以和花草讲话,能感受到桌椅被损坏后的疼痛等。他们理解与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由于现实与幻想融合,使许多成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幼儿眼中成为可能,因此成人觉得这是想象奇特与丰富的表现。其实,对幼儿而言,这并不是想象丰富与否的问题,而只是能否将这一世界全部表达出来的问题,认为动画片具有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等特点,只是成人的看法,对幼儿而言,这应该是世界的原貌。正因为幼儿理解与感受到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相融的世界,所以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便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动画片由于在技术上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它能够充分展示幼儿所理解的世界,因此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动画片是通过活动的图画,并运用光影技术来表现事物和讲述故事的。这更符合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幼儿的接受特点。活动的、连续的图画,构述了一个故事,那种画面的活动性本身就可以将幼儿的注意长久地吸引住,这就是幼儿为什么能长时间地观看动画片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动画片的画面具有相对的概括性,常常详细地表现重要部分,而对次要部分则简化处理,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不会因为背景部分的繁多而分散注意,再加上图画这种形式可以将人内心所想的任何东西都形象、直观地画出来,所以它自然成了表现幼儿第二世界的最好形式。 幼儿认知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而动画片主要用动作来完成故事讲述,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的直观性及影视的活动性,能将幼儿内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观、动感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内心已有的这一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体验与复现。这样,幼儿喜爱动画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了解了幼儿喜爱动画片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了。 首先,许多家长与教师常常为无法将幼儿从动画片中拉出来而苦恼。其实,家长与教师不必为此着急。因为每个人,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他们都急于想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若幼儿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家长和教师可用其他同样表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幼儿对动画片的注意,让幼儿从其他文学形式中去体会、观照幻想世界,这样,便可减少幼儿对动画片的痴迷程度。在幼儿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更为客观时,他们自然会走出动画片所构造出来的幻想世界。 其次,许多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看完动画片之后,急于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或复述故事,当幼儿讲不出来时,便十分着急。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动画片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直接表达幼儿在第二世界中的情感体验的,如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等,打打斗斗,热闹非凡,幼儿能得到情绪上的放松与愉悦;有些则用来表述第二世界中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的。我们不妨称前一类为抒情型,后一类为叙事型。对幼儿而言,这两类动画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抒情型的动画片时,只要让幼儿得到某种情感体验便可,而无需要求幼儿从叙事等角度进一步发掘。如《猫和老鼠》,幼儿通过观看老鼠如何机智地摆脱猫的追打,在焦虑──释放的接受模式中,快节奏地体验急速焦虑(老鼠被凶恶的猫追得无处可逃)与迅速的焦虑释放(老鼠突然一拐弯,猫撞到墙上,成了薄片,而老鼠则胜利逃走)所带来的快感,从而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类动画片本身的重点也放在娱乐上,因此让幼儿去复述其中的情节变化过程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兴奋、快乐的情绪,用胶体语言把动画片中的某些细节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这种快乐的情绪,这样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也会有帮助。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叙事型的动画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要求幼儿有序、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上,从而达到训练其思维的完整性与严密性的目的。这类动画片有完整的叙事结构,故事性较强,而且其中表现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极为接近。这类动画片以完整的形式将幼儿的第二世界表达出来,加上其中的情节发展往往曲折生动,情节结构又非常完整,幼儿在看完后,会产生一种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愿望,以印证自己的感受,这时,成人如果能顺势加以引导,幼儿会乐于接受。而幼儿要将情节变化讲述清楚,就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训练思维的完整性与严密性的作用了。 第三,对同一动画片,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与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以《猫和老鼠》为例,小班幼儿欣赏后,只要他们体会到了热闹的气氛,能调动其情绪,感到愉快便可。而大班幼儿,因为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因此可让他们在观看后再用言语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想象,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续编老鼠斗猫的各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情绪上的愉快,也可适当地培养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㈣ 在给孩子看电影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电影最合适
引言:家长给孩子选择电影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看的电影,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非常的恐怖,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家长给孩子选择电影的时候,要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喜欢看这个电影,父母也可以把这个电影播给孩子看,让孩子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㈤ 如何在小孩子时就开始教导,让他对电视剧、电影、游戏有免疫,免受毒害
让孩子都对这些写有免疫,你的孩子会不健康成长的,这些毕竟融入我们当代生活了,只能尽量减少,问问小孩子喜欢什么,比如绘画,舞蹈,乐器,跆拳道等,让孩子学她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了当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啊
㈥ 如何给5岁的孩子解释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通常每集40分钟,电影每部一般1小时20分钟起步。
电视剧通常以多集来叙述一个故事或者演绎一个人物彰显一个时代,内容更丰富细节更多,电影通常用两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叙述一个故事演绎一个人物彰显一个时代,内容更精简更精华。
这是最好区分的特点。
还有些国外电视剧,单集一个单独故事,全季一个类型。
你就把这句话告诉你孩子就可以了,
电视剧通常以多集来叙述一个故事或者人物,电影通常用两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叙述一个故事或者人物。
㈦ 当孩子遇到电影电视里少儿不宜的片段该如何引导
感觉要出现那种画面时,用言语打岔,让他分心,不再注意电视画面。忽然出现此画面时,把孩子眼睛用手捂上。和孩子同时看电视时尽量不要看类似内容的电视剧。不管怎么想都是大人的错。当孩子看少儿不宜的画面时你不在身边,这是你的错。你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