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哪个明星比较红,在我看来,郑爽也是其中之一吧。细数她拍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发现当初那个清纯阳光的少女已经拥有数不胜数的作品,比如说2008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让她红遍大江南北,还有去年和杨洋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这部电视剧真的是火的不行,还有刚播出的《夏至未至》社会关注度也很高。
可以说一路走来她的每部电视剧我都看了,也因为她的清纯的外表而喜欢上她。也因为这些电视剧郑爽变得很红,人红是非多,果不其然,由于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个人私生活问题也被投入更多的关注,黑她的人不计其数,但我还是喜欢她,喜欢她的单纯不做作,她勇于承认整容,分手,即使面对社会的舆论,她仍然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方式生活着,有的时候真的很佩服她,喜欢她的性格,喜欢她的一切……
那有人会问她这么红拍一集电视剧大概多少钱呢?一般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的片酬是不低的,去年她拍的一部剧大概在3000万以上,这样折算下来一集70多万左右,可以说是很高了。有的时候明星的片酬也要看其身价的,知名度比较高片酬自然就高了,是成正比的。当然,郑爽刚出道时演一集电视剧的价钱应该就很低了,毕竟当时还是个新人。所以就目前来看,她的片酬是逐渐上涨的。
虽然一直都有她的负面报道,但作为一个演员,她始终用作品证明着自己,只是尽力做好一个演员,让观众满足而已。她经历过逆境,也曾经失落彷徨过,从当初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到现在能够独自一人承受质疑,她从未放弃作为一个演员的梦想。一路走来,她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汗水和成长,也愿她在演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期待更加美好的郑爽……
❷ 刘德华现在出场费多少钱和演电影多少钱
代言费:每2年800万港币,出场费:100万,片酬:1200万
❸ 《扫毒2》上映19天票房破12亿,刘德华能得1个亿,古天乐能挣多少
也就只有他的片酬吧,而且据最新的统计古天乐的片酬大约在2000多万港币左右,当然了电影如此大卖,会不会后期给加片酬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相反刘德华就不一样了,刘德华的这一个亿不光是他自己的片酬,还有电影的分红,最开始刘德华饰演的这个角色并不是首选的刘德华,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带着剧本去找的刘德华除了请他出演还拉他投资这部电影,所以剩下的那七千万是人家刘德华的电影分红,说白了就是人家投钱了,这是人家的回报。当然了虽然这部电影票房高达十几个亿,但是拍电影是有成本的,人家主办方肯定是要拿大头的。
而且按照电影行业的规矩剩下的投资公司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不到,可见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的利润,古天乐也只是拿自己的片酬2000万而已,不过扫毒电影拍的确实是不错的,相对于第一部不但没有退步反而更加的精彩了,相信古天乐和刘德华在今后的日子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电影。
❹ 刘德华片酬中国排名
仅次于1.李连杰6000万,2.成龙4500-5000万,3.周润发3000-3500万,4.甄子丹、葛优3000万,5刘德华2000-2500万,梁朝伟2000-2500万。片酬在中国排名第五位。
❺ 刘德华片酬
第一梯队
成龙 1500万美元
李连杰 1000万美元
周润发 800万美元
巩俐 500万美元
周星驰 400万美元
章子怡 400万美元
第二梯队
梁朝伟 1700万元人民币
张曼玉 1400万元人民币
甄子丹 1300万元人民币
周杰伦 1050万元人民币
刘德华 1050万元人民币
杨紫琼 1000万元人民币
身价怎么差那么多?
国际影响力决定一切
明星解读
第一梯队的国际巨星虽然身价不菲,但就怕“有价无市”。没戏拍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出口转内销”。但身价上去了很难再降下来,怎么办?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分红。
据了解,成龙、李连杰接拍中国影片,均会视剧本、导演等打折:周润发拍《满城尽带黄金甲》只要了500万美元,巩俐只收了半价(200万美元);章子怡接拍《夜宴》《梅兰芳》也都打了5折——200万美元。不过他们在打折的同时,也提出了要票房分红——给票房设定一个基数,超过部分参与分红。
成龙和李连杰则直接把片酬算做投资,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最后无论票房多少,都有分红可拿。比如去年的《功夫之王》,李连杰就把部分片酬算做投资,最终拿到的片酬加票房分红高达1400多万美元,比他单纯拿片酬多了不少。近年来成龙所拍的《神话》《新宿事件》以及刚开机的《大兵小将》等,也是如此运作的。
据了解,目前第一梯队的6个大腕在接拍国外片时,也有了分红的话语权,而且是全球分红,果然是富者愈富。
对于以上数字,肯定不少人会有疑问,成龙、李连杰同梁朝伟、刘德华本是同级人物,为何身价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国际市场影响力。第一梯队的6位影星,经过对国际市场的经营,现在已经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只要是有关亚洲题材的电影,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欧洲,要选择演员肯定先想到他们。而第二梯队的6位影星,大多只能在亚洲地区内称王。相比之下,“以光头外形与幽默风格独步天下”的葛优,因为只在中国叫得响,所以只能以600万人民币排在第14位。
有价无市了怎么办?分红是个好办法
片酬都归明星吗?
解读人:李连杰
当然不是。比如我的片酬就分为好几个部分:首先要交税,这个占了不小的比例;经纪人要一定的提成,而且经纪人不止一个;另外还要付费给宣传人员、助手、保镖等各种工作人员……比如我到好莱坞接拍的第一部影片《致命武器4》,片酬50万美元,付掉以上费用之后,我的所得就只有零花钱了。
分红是趋势?
解读人:保利博纳公司总裁于冬
我觉得这是个趋势。其实我们投资人最欢迎的就是分红,最好是每个演员都不拿片酬,根据票房来分红,这样我们就不会亏。不过这显然不太可能,因为现在大牌都是在基准片酬上再分红,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片酬稳定吗?
解读人:李连杰
这是很不稳定的,每部影片可能都不一样。好莱坞是最现实不过的地方,他们看的全是数据:只要观众喜欢你,他们就可以给你跪下来磕头求你拍戏;但如果影片不卖座,他们第二天就会装作不认识你。这种情况在中国就好些,不会这么戏剧化。
❻ 刘德华电影片酬多少
据媒体透露,目前刘德华出演一部电影的市场价是1800万港币(或人民币)!如果是友情价肯定要低于这个价格了!
❼ 艺人在影视剧里的客串和友情出演,片酬是怎么算的
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区别
要知道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有多大区别,首先要知道这两种出演方式的区别。
客串出演,最初是用在戏曲界,后来延伸到整个演艺界。主要是指非专业人员参与演出。比如说导演何平客串《大腕》,编剧史航客串《邪不压正》。
通常客串出演的演员,都是和剧作的主创团队(比如导演、制片等等)关系不错,才会愿意来。很多时候,客串的镜头非常少,台词一两句,对于作品的内容,没有直接影响。
所以客串出演,大多数是人情往来,不会单独谈片酬。可能也就是给个车马费,甚至还有关系特好的,自己贴钱来客串的。
演艺圈也是一个人情小 社会 ,彼此帮忙,日后好相见。所以一般对于这种邀约,大家都不会计较片酬,也都愿意出演。
友情演出,这几年慢慢和客串越来越接近了。最初它和客串是有明显区别的。友情演员,一般也是专业演员,而不是非专业演员。
友情演出的角色,一般也会作为作品发展的线索人物,或者重要作用人物。所以,在字幕上,友情演出也是紧跟在领衔主演、主演之后的。
友情演出的片酬呢,有的和客串一样,大家关系到了,象征性给一点就行。如果戏份多的话呢,那就稍微多给一点。但是肯定是低于市场行情的。
比如说一个演员,本来出演电影的片酬是500万,那么友情出演,可能就只收100万。对外宣传可能就是免费。
友情出演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大演员出演小导演的小制作作品。比如刘德华,行业公认他片酬假如是1500万。那么他接电影角色的片酬,就不能低于这个行情。因为这个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且他整个团队在运营。
此外,他的报价,也影响着行业里其他演员的报价。某个演员觉得和刘德华卡斯接近,那么就报1200万。刘德华如果随便降片酬,那你让1200万片酬的演员怎么办?跟着降吗?
这时候问题来了。假如刘德华非常喜欢某个小制作剧本,很想出演。但是可能那部电影制作费都不够刘德华的片酬。怎么办?
这时候,就按照友情出演来。大演员友情出演,自降片酬。表示我这次是特殊情况,我本身片酬还是那个行情,不影响市场。
这就是客串和友情出演的主要区别了。
客串明星的片酬一般都是抽个零头,而这些客串,分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关系很好,随叫随到,价格免费,就是给你面子,另一种是大制作,导演或者制片人邀请,这种片子能上就是赚到,而且出场方式都很特别,至于价格,那都好商量,还有一种就是绝对的客串,跑个场,这种就跟正常的差不多了。
关系好的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大鹏的煎饼侠了,大鹏的煎饼侠开创了小成本小制作大票房的先河,在喜剧电影上也有很强的意义,这部电影的客串太多太多了,以柳岩为例,柳岩和大鹏的关系很好,她通过这个电影得到的片酬基本可以不算到电影制作成本里。
还有很多电影,比如泰囧里的范冰冰,也是零片酬出演,周星驰的美人鱼,文章也是友情出演,本来就没几个镜头,其实就是卖个导演和演员一个人情。
但是也有的时候,有很多大制作,制片方都是大腕儿,演员在人家面前根本就没什么话语权,他们让你零片酬或者低片酬,你也没办法,比如建国大业。
第二个,在大制作里客串,像这种例子也不少,像张艺谋,冯小刚她们的电影里明星客串的也很多,像姜文、葛优这些大佬就经常客串一些大制作,当然了,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演员来讲,片酬给个一点半点的也看不上,对演员来说主要是面子问题,但是对于导演和制作人来说,他们不好意思不给,有的按照片酬的百分比给,有的就是口头约定。
第三,那就是专门的客串了,像这种一般都是按照正常的价格给,也会签合同,相对来说就规矩多了,这种客串也分很多种,不熟的,不火的,过气的,什么样的都有。价格也是要参考演员的市场价的,不过一般都是跟经纪人或者经纪公司签约,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所以综合以上,友情客串价格一般都不贵,而且制片方又不傻,哪怕你是大腕儿,既然是友情客串也不会把片酬花在你身上的, 娱乐 圈的人都很精明,更何况想要通过拍电影赚钱的制片方和导演呢?
作为电影里的一个关键彩蛋,有很多电影里都出现一个也许与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多关联或许不太合适电影风格的超级明星精彩亮相,而这些明星仅仅算是客串,甚至也只有一两个镜头,不过,这些客串的明星,有的是不收费,只为了给朋友帮个忙,有的则固然一两个镜头却片酬很高。像《泰囧》里的范冰冰,几乎是零片酬在电影中出演了“本人”,也让这一桥段成为电影的一个经典。
《唐探2》中元华客串的“莫友乾”一角,据元华本人透漏片酬仅有10万元,而且他本人表示没办法,毕竟没戏可拍,像元华如此的老演员过气了就只能在电影里客串一下了……
卖情面,一般是出来露个脸,打个酱油,相似于客串,比方《欢乐颂2》里面扮演魏渭的祖峰,周星驰《功夫》里冯小刚扮演的的黑帮老大,片酬会比特别出演少很多或许完全就不收费。毕竟情面贵,这点客串费是小钱嘛!
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导演或主演邀请来的,平常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来友情客串一把,能够为电影添加一些名气,有写电影宣传里面也会用到,这些知名的演员的出场也会被当做电影里的彩蛋。
那些能够在影视剧作品中被冠上“友情客串”头衔的演员基本上都是手握大把流量、在圈内的知名度和口碑都很不错。
大部分明星都不会收取费用,毕竟客串的镜头很少,占用明星的时间也不会太多,片酬也不会很高,所以干脆就不要片酬的,纯属帮朋友一个忙!
在邓超的《分手大师》中,韩寒就有那么几个镜头,大家知道这几个镜头值多少钱吗?免费的,据说就是为了友情出演,根本就没有要片酬!
周星驰的《功夫》中,你是否见到过冯小刚的身影?那个时候,冯小刚在剧中饰演一个黑帮的老大,镜头也就一会!但是,冯小刚没有收片酬,也就是帮朋友一个忙。
在王宝强、徐峥的《泰囧》里,最后片段女神范冰冰真的出现了!范冰冰可是年薪高达2亿多的大明星,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存在,这样一个大明星客串这几个镜头估计也不少钱。不过范冰冰没收钱,纯属于友情客串。
所以来友情客串的演员基本上是零片酬出演,他们愿意友情客串的几个主要原因无非是因为朋友间的情谊、圈内资源的共享、以及出于对剧本本身的喜爱。你们看过哪个大明星会客串垃圾影视剧的吗?
客串和友情出演一般是较有名气的演员作为非主演的身份出演一部片子的几个镜头。
大都是为了某位知名导演或者主演 免费出演 。
还有一种情况也不会收费,就是作为影片的投资者,为了提高片子的知名度,制造话题,比如说吴京出演的流浪地球就是这种情况。
很多时候明星都会为了一些原因去影片里客串,有的还能收获 双赢 的结果。比如说徐峥在导演泰囧的时候只是导演界的一名新手,并不被人看好,为了说服范冰冰客串居中范冰冰的角色,徐峥特意给范冰冰写了很长的一封信,最终打动了范冰冰免费出演泰囧,成为影片最大的一抹亮色。后来范冰冰被罚款之后,据传徐峥特借款一个亿给其周转,度过难关,雪中送炭的徐导也是极为仗义了。
还有很多导演也会给别人的片子客串。像冯小刚就在让子弹飞中客串了一把师爷,还没进入正片就掉进去了河里,过了过戏瘾。在姜文的这部片子里,客串的不但有冯小刚,还有苗圃、胡军、白冰等。很多影片由明星导演坐镇,剧本构思精巧吸人眼球,也会召唤很多明星主动加盟演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 拓宽戏路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能够换来更多的剧本找上门。
应该说各种算法都有的,我认为最合理的是演员参与票房分配。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激发演员的激情,而不是固定薪酬,一次性买断。
至于客串和友情演出,人家都说了是“友情”,那工资肯定不高。
举个例子,一部描述北京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电视剧,客串出场4-5集的演员,应酬税后大约5W人民币。餐补住宿补,北京去基地的大交通,费用单独算,由剧组承担。
要知道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怎么算,那首先要知道这两种出演方式的区别。
简单说,客串:和电影公司或幕后工作人员关系好来帮个忙(甚至不领取片酬)
友情演出:戏份极少的明星
总结:友情出演戏份 客串戏份,友情出演基本象征性收片酬甚至零片酬,客串基本没多少钱
另外,现在很多戏都喜欢找一些前辈来客串或者叫友情出演,主要是为了宣发时有好处。这些大咖前辈大多都和制片人交情不错,而且也不会很计较片酬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完工后给个大红包。
❽ 刘德华拍电影出场费多少
只是出场一下大概3w
❾ 刘德华片酬不及王宝强贾玲一半背后,是一部港片败退史
听说最近很多影迷都在感叹刘德华的片酬,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太便宜了。
便宜是个相对概念,相对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刘德华2000万+的片酬,怎么都不便宜,但根据3月4日台媒的报道,正在热映的《唐人街探案3》,作为主演的王宝强拿到了约人民币8130万的片酬,贾玲达到了6000万。00后小花欧阳娜娜的片酬,都开到了近2000万。
相比之下,这位港片老牌天王的片酬不到王宝强贾玲的一半,当然就显得便宜。
但相对“便宜”这个词,我更愿意用一句粤语来形容刘德华的片酬:又平又靓。也就是又便宜又好,性价比高。
这么说当然不是说其他片酬几倍于刘德华的电影明星的性价比不高,也不是说在国产剧片酬巅峰期,按照著名编剧宋方金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所说的,国内部分一线演员的叫价曾达到2亿元规模的性价比不高,更不是说目前依站在女演员片酬金字塔顶端的baby等片酬性价比不高,只是作为港片黄金一代的巨星中,几乎硕果仅存依然当打的存在,刘德华,比较特别。
但刘德华的片酬其实是个变化的曲线,1983年,他和陈玉莲主演的《神雕侠侣》在无线播出,创下62点的超高收视率,最高收视人数320万,堪称万人空巷,刘德华的月薪不过数万港币。
1989年他主演赵良骏导演的《神行太保》,张家辉在片中还是一副青涩模样,
那是华仔第一次拿到百万港币片酬。
和刘德华的片酬同步向上的,是港片,90年代初,华仔片酬达到数百万港币,港片进入黄金时代,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那星光永不凋零。
但直到整个港片黄金时代过去,到那部堪称港片最后巅峰的《无间道》,刘德华梁朝伟的片酬依然只是千万量级,真正让刘德华片酬迈进一步的,是港片北上。
而港星的片酬,终不过随行就市,论片酬“造富故事”,老牌天王远比不上内地演艺圈名利场顶流们不断翻新的价码。
在新流量时代, 随着港娱势微,哪怕是港片天王,片酬其实也难望顶流向背。而港片的星光,也早已黯淡。
刘德华片酬“便宜”背后,既有他一贯又平又靓的个人特质,也暗含一部港片败退史,但又好像藏着港片不死的秘密。
据刘德华自己回忆,80年代自己被无线雪藏时期,剪一个头85块港币,真正的明星理发师,还是很贵的。
TVB的薪酬是出了名的平。
当年他刚出道时,有次他和梁家辉在电影《千王群英会》中扮演周润发的两个马仔。刘德华自费买了一双厚底鞋,结果开拍之后没走两步就崴了脚,但他仍咬牙坚持摆出一副随时要开枪的动作,结果被导演一通骂:“你们两个做什么啊!以为自己是拿破仑吗?”
加上刘德华时常在片场给人免费剃头,周润发就记住了这小子,有次跟他展现自己的劳力士。
当时华仔一场戏的片酬,最多几百港币,想买劳力士是不可能的事。刘德华以为发哥在炫耀,但周润发告诉他:我也跑过龙套,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做人最重要的,第一是对自己有决心,第二是要尽力。只要你尽力了,总有一天,你也会有劳力士。
果然没多久刘德华接到一个制片人的电话:“周润发跟我提起你,说有个小子很不错,叫作刘德华。外形讨好,动作戏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一流。我们现在有一部电影,你想不想来演?”
那部电影就是许鞍华导演的《投奔怒海》。
1982年《投奔怒海》上映,票房超过1500万港元,文艺片卖出了成龙功夫片的票房。第二年影片获得了第2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刘德华入围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他的名字一下子被很多人知道了。
同年,电视剧《神雕侠侣》播出,剧集创下无线收视纪录。
金庸先生在世时接受采访说:“在七版《神雕侠侣》中,我最喜欢刘德华那一版,那最接近我心中故事的原型。”
刘德华一夜爆红,新艺诚和嘉禾都找上来要签他,他说能不能无线五虎一起签,对方说只想签他跟梁朝伟。刘德华甩下一句话:要签就五虎都签,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接下来无线对五虎个个击破,和周星驰一起住村屋的梁朝伟家境不好,先续约了,最后刘德华被雪藏一年半,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只能重操旧业跑去给人理发。
好在他在影坛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片约陆续有来,1989年,王晶导演,他和谭咏麟主演的《至尊无上》爆了,华仔当年的片酬涨到了100万港币。
而港片的黄金时代,马上就要到了。
90年代初赵丽蓉和蔡明首演的小品《追星族》中,出现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追星口号:学友黎明使人醉,富城德华你最美。
那是“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也是港娱的巅峰期。
而在四大天王中,最早在歌坛和影坛同时站上一线的,是刘德华。
从八十年代开始,港片进入百家争鸣、星光璀璨的时代。喜剧片、动作片、武侠片、警匪片、文艺片、僵尸片佳片连连,打出了“东方好莱坞”之美名,这巅峰盛世,在90年代初达到巅峰。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明星们飞涨的片酬。
成龙在80年代末片酬就达到1000万,在港星中独一份儿,而且他是嘉禾何冠昌的干儿子,很早就可以参与电影分红,主导电影制作发行。
等到他演出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尖峰时刻》,以1.17亿港元成为全球片酬最高的华人演员,那都是后话了。
当年在港片影坛片酬能紧追成龙的,一开始是周润发。
但周润发的片酬高峰期,也是在顶替李连杰演出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国际影坛扬名之后创造的。
90年代不断刷新港片片酬纪录的,还是星爷。
1990年的《赌圣》打破票房纪录后,周星驰几部电影片酬不过70万港币。
1992年黄百鸣挖星爷拍《家有喜事》,星爷原本没兴趣,故意报了个800万港币天价,结果黄百鸣毫不犹豫答应了,只有来演。那部华语喜剧经典中张国荣的友情价才200万港币。
可到了1996年拍摄的《97家有喜事》,星爷片酬就是1500万了。
港片巅峰期另一个片酬能与两周一成抗衡的是李连杰,片酬在出走好莱坞之前就达到1200万,凭借的是武侠片在中国台湾,东南亚的票房号召力。
500—1000万区间的,当时就只有刘德华、许冠文和张国荣。
梁朝伟在凭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荣获戛纳影帝之前,片酬在200万左右,直到他临危受命接替周润发演出《赤壁》,影片在内地和东南亚各地大收,他酬才飞涨至2000万港元。
甄子丹片酬崛起,则要等他演出的《画皮》与《叶问》大获好评之后。
刘德华到1990年,已经是明星收入榜上仅次于梅艳芳的存在,靠的是“薄利多销”。
从1988年到1992年,刘德华每年接的电影都超过了十部。他说:“大我很笨,不知道哪部好,哪一部不好,哪一部会火,哪一部不会火。那我就多接一点。”
梁朝伟总结得妙:“如果像华仔那样不停地工作,我一定会死掉。”
但当年的港片又确实需要像刘德华这样不要命的演员撑起来,80年代港片年产量还保持在百部左右,到了90年代初期,飙升至200部上下,武侠、动作和喜剧片等各类型影片产量颇丰。“你可以同时拍三部戏,早上拍这个,明天就换另外一部,晚上还能回家。”
虽然竞争激烈,但港片影坛又很神奇,不是相互拉踩,而是互相扶持,当年拍电影还是用菲林,拍着拍着胶片没了,剧务就跑遍港岛的剧组,借点胶片回来接着拍。
那个港片黄金时代,电影明星开公司也成了风潮,事后证明几乎都开垮掉了,包括刘德华和周星驰。
刘德华开的天幕电影公司,第一部《91版神雕侠侣》,开创了现代武侠片类型,大卖2000万港币,金像奖拿到提名。
但后面就拍一部亏一部,到93年的《战神传说》,集齐梅艳芳、张曼玉、钟镇涛拍武侠大片,结果赶上武侠片盛世的尾巴,直接血亏三千万,加上《天长地久》也亏了不少,到公司结业,刘德华背了4000万的债务,最终是向太不打借据借了他1500万,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一年也是刘德华“打工还债”的第一年。此后几年,刘德华不再拿片酬,而是变身每月固定领取月薪80万的最红打工人,赚的钱直接拿去还债。
但刘德华又是一个妙人,别人接烂片他接烂片,别人是越接越垮,他却在烂片中磨练了演技。
当年有人问哥哥张国荣,最想跟谁拍戏。他说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最后补充一句:“刘德华越来越好了。”
然而光辉深处,亦有哀伤。
当年港片种种乱象,早就显现。
刘德华最后悔拍的一部电影叫《爱情梦幻号》,当年黄百鸣给了一千两百万片酬,他就接了这部戏。
“但当我拍完就后悔了,我不该为了钱去拍电影,记得有一场戏是在游轮上的,上面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我们是在拍电影,找个群演都找不到,之所以这么穷,是因为最后钱都落在了我的口袋里,根本没有用在电影上,我很后悔,花着也不安心。“
其实刘德华自己也是拿命在拍。
导演邱礼涛说起拍《爱情梦幻号》还心有余悸:“有一次在加勒比海拍戏,刘德华站在船头,前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护栏也没有),没有威亚,没有安全措施。船速有几十海里,如果一个不小心掉下去,真的找不到。”
当年的港片有点像后来内地电影的流量时代,钱都用在请大明星上,制作就因陋就简。
王晶回忆说:“写剧本四天都算多,为了拍得快,很多导演在片场想剧本,一些导演武指出身,根本不会写字,就找编剧在现场边写边拍。”
这么拍的后果当然是港片危机不断累积,到了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侏罗纪公园》攻过来,终于整个市场垮掉,东方好莱坞一夜成为明日黄花。
这期间刘德华的片酬是:400万一部。
这个片酬是向太陈岚采访中透露的:“当时我和刘德华签有合约,每部戏800万的价格,跟他签下八部电影。”
“但后来,刘德华却主动到公司来跟我说,只要给他一半的片酬就够了。那时候,整个港片的电影市场,只有我老公的公司还在撑着,所以他说出这样的话,就让我感到很窝心,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的捧他。”
也是那段港片最艰难的日子,刘德华开始赶鸭子上架当监制。
当年他看了两个我剧的剧本,觉得哇这个创意好,本来想自己当导演,但他开的公司正被人告,公司的钱没法动,所以才到处找投资人,最后他向投资人保证不亏钱,自己当监制,电影才得以开拍。
看在导演刘伟强和他的面子,所有演员都给了友情价,片酬最高的梁朝伟和刘德华两人加一起片酬也就1000万左右。
刘德华作为监制,拥有剪片权,但他总是把自己的特写剪掉,留别人的,结果第一部梁朝伟的角色大放异彩,林家栋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就是单纯的想把事情做好。
电影大结局的戏,原本是套路的双雄大打一场,但大家都觉得不打更好,投资人不放心,刘德华就说:“如果亏的话,就先亏我片酬。“
结果这部戏以5505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拿下当年港片票房冠军,最后那场戏成为影史经典。
那部电影,是港片最后的荣光。
它叫《无间道》。
虽然2002年《无间道》出现让港片有了一些生机,但还是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2003年,长久以来饱受抑郁症困扰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结束自己46年的人生。
张国荣去世第5天,金像奖的舞台之上,“四大天王”时隔6年再度合体,同唱一首《当年情》,纪念哥哥张国荣。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张国荣的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筹资艰难,加剧了张国荣的抑郁症。其实一部文艺片而已,能花多少钱?
就连巨星张国荣筹钱拍电影都如此艰难,本土市场守不住了,港片只有一条路:北上。
当年最有代表性的北上的港片导演,还不是后来大放异彩的林超贤,而是凭《甜蜜蜜》站上文艺片巅峰的陈可辛。
进入内地市场,陈可辛想拍一部前所未有的巨作证明自己,那就是《投名状》。
也是这部电影,重新测算了北上港星们的价码。
最贵的,是从好莱坞归来的李连杰。
当时李连杰在好莱坞的片酬是1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2亿,他给了陈可辛一个友情价:1亿。
李连杰拿1亿,刘德华片酬1600万,金城武1200万,加上其他演员以及上千人的群众演员,演员费用就花了一半。
但3亿的成本里,依然有一半用于制作。
陈可辛要求这部戏必须全部是真实的战争场景,不允许使用电脑特效,电影拍得很苦,武术指导程小东几乎被陈可辛逼到崩溃,反过来说也可以。刘德华被真铁链把一根手指夹到骨裂。
电影上映后气势如虹,所有人都等着庆功,结果就在这个时候上映了一部电影,直接让票房“暂停”,就是冯小刚的《集结号》。
最终,《集结号》以2.6亿位列当年的票房亚军。《投名状》票房两亿拿到第三名,加上本港票房2750万港币,陈可辛还是亏了很多钱。
为了还债,他和吴君如卖车、卖房。但影片横扫了当年金像奖,证明了港片电影人也能驾驭超级大制作。
当年港片北上,港星多半采取的《投名状》模式,合作的还是港片电影人,和内地电影人要合作,也是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
直到刘德华参演了内地新导演拍摄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失孤》。
刘德华在片中饰演骑车寻找被拐孩子十五年的雷泽宽,在片中被群演大妈薅着头发,狂扇了十多个耳光,一直扇到面部发麻,好几天才恢复。
这个镜头,刘德华没用替身,坚持要求自己被扇。
拍《失孤》还有个花絮:有位男歌手发现饭菜看相十分难看,大声嚷起来:“这都是些什么菜啊,叫我怎么吃得下口!”
就在这时候他余光一扫,发现刘德华和群演蹲在地上一起吃着盒饭,啥也没多说,消失了。
北上后,港星价码集体上调。
张家辉因为《澳门风云2》在内地大卖十亿,片酬三级跳,两年从400万涨到2000万,基本与刘德华同价,周润发梁朝伟也看涨,梁朝伟接演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成功达到个人片酬新高。
但北上赚钱易,反哺港片却难。
刘德华算一个。
当港片导演纷纷北上时,许鞍华没有走。刘德华说,不想看到这么好的导演,如此辛苦地找钱拍电影。他主动投了许鞍华新片3000万,还担任主演,这部电影,就是横扫金像奖的《桃姐》。
但刘德华也不是只拉扯港片。
2002年,他卷土重来创立映艺 娱乐 有限公司,把视野转向了新人身上:2005年他发起了“亚洲新星导”计划,由他一人出资约2500万港币,给6名新锐导演拍片。这个项目其实是失败了。
投的6部电影,5部都赔了。有的拍完就丢掉了,有的拍完上映不了。
只有唯一的一位内地导演,拿着他投资的350万,拍出了内地票房2350万的作品,许多年后,他拿到了《流浪地球》最初的版权,但听闻郭帆有意翻拍,拱手让贤,还把自己剧组的道具借给郭帆。这位导演就是宁浩。郭帆说我鸣谢一下你吧,宁浩说你别谢我,要谢,谢一个人。
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电影最后,打出了特别鸣谢:刘德华。
2021年春节档,《人潮汹涌》上映,郭帆跑去客串,在影片中拥抱着刘德华饰演的龙套演员说:感谢你为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
这些年的刘德华,的确为中国电影做出了不少贡献。
拍《扫毒2》他说,如果刘德华都不行,以后这种电影就更没人投资了。
拍《人潮汹涌》他又说,如果这样独特类型的片子都没有排片,没有人支持,那以后就没人愿意创新尝试了。
但我是没见过爱钱的人,这么不计较钱的。
拍《追龙》,你以为是双男主,其实王晶一开始跟刘德华说的是客串,结果剪啊剪,剪成主演,电影成为王晶回勇之作,国庆档票房逆袭达到了5.7亿,大家说,又看到老港片的韵味 。后来采访中主持人问刘德华片方补了片酬没,他说没。
这些年他支持港片,也包括文艺片,比如《热血合唱团》,票房不足几千万,被人唱衰他扛不起票房。
他坠马受伤,很长一段时间工作停摆,差点想要参加残奥会,花了一年多站起来,接受采访说,投资方说:“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投资刘德华会亏本”,他说:“我也没想到”。
说这话的时候,刘德华已经59岁了,但这个年过半百的大叔,依然是当年的刘德华。
拍《扫毒2》的,他一人身兼数职,每天亲自负责督工,小到换场景灯光,大到自己的戏份,都是亲力亲为。
开工时夏天,刘德华经常忙到满身大汗,剧组经常拍摄到凌晨才收工。
为了省成本,刘德华不收片酬,只要分红,如果电影亏本,一毛钱都收不到。
结果《扫毒2》票房将近13亿,一度成为港片内地票房冠军,直到被刘德华监制+主演的下一部《拆弹专家2》反超。刘德华大赚一把。
2017年坠马后,刘德华一度患上了创伤后遗症,怕马、怕开车、怕吊威亚,什么都怕。结果到了《拆弹2》,身为监制的他导演邱礼涛让他干啥他干啥,
跳天桥、被车撞、一路狂奔,都亲身上阵,和刘青云穿的拆弹服也升级了,一套就重达40公斤!
40 的高温下拍摄,两人经常一穿就是一整天,浑身湿透,体力耗尽。
手指拍摄中受伤,还是港媒后来报出来,写的是”血流如注”,可是电影路演那么久,刘德华自己一句都没提。
电影上映到最后,破了刘德华自己的港片票房纪录。
最新的《人潮汹涌》,从预售开始到春节档前半段都在垫底,直到春节档后半段开始逆袭,上映22天后单日票房逆袭了《唐探3》,位居春节档影片第二位,仅次于《李焕英》,累计票房达到5.2亿,猫眼票房预测更新到了6.75亿。
那么多人说刘德华快60岁了,扛不住票房了,我却想问,所有的国内一线明星,有一个算一个,像《人潮汹涌》这样的票房逆袭,多少人能做到。
入行40年,和他同时代的巨星,隐退的隐退、减产的减产,很少再有人能跟他一样,以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在持续发热发光。
港片未来两年最大的投资,是《无间道》编剧庄文强导演的《金手指》,投资成本高达三亿五千万港币。刘德华和梁朝伟,《无间道》后再联手。
他还在《唐探4》结尾亮相,扮演Q组织的教主,陈思诚说,必须要有一个有分量的人物扮演这个角色,只能是刘德华。
缘分像一道桥。
当年王宝强第一次正式演主角就拿了最佳新人,那年他第一次去中国台湾领奖,在厕所排队时遇上了年少时的偶像刘德华,后来上完厕所洗手,搞了半天都不会用自动感应的水龙头,多亏刘德华“仗义援手”。
几个月后两人再一次见面,已经是《天下无贼》的片场。王宝强看到刘德华,噗通给偶像跪下了,刘德华也赶紧弯下了膝盖。
谁能想到,当年的少年王宝强,乘着国产电影的东风成为150亿票房先生,《唐探3》单片片酬,已经是刘德华的近三倍。
但刘德华最厉害的,从来不是赚,而是给。
江志强说:在电影圈刘德华是‘借’出去最多的人。别人碰到创作瓶颈,或者投资不够,都会找他去聊。
冯德伦拍《侠盗联盟》,临时被男主角放鸽子,一夜愁白了头。刘德华空出自己的档期,赶去江湖救急。
当年被“雪藏”时,洪金宝找他拍《夏日福星》。多年后,洪金宝拍《我的特工爷爷》,刘德华来当主演。洪金宝感慨,捧过很多明星,大部分人红了后再找他们拍电影很难,但还有一个刘德华,是“随叫随到”的。
2017年,林家栋摘下金像影帝,颁奖台上,他第一句话是:“感谢华仔,没有你,就没有如今的我”。
张卫健转述过刘德华的一句话很有名: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去年港片萧条,上半年只开了两部戏,其中一部就是林家栋在“疫市”下零片酬演出的《手卷烟》,和刘德华一样,他笑言片酬等电影赚到后再说。果然是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但这样一个刘德华,又是那个港片盛世时代的产物。
刘德华90年代拍了那么多烂片,但有一部戏,没人敢说烂,就是《天若有情》,而这部电影,又只会诞生于港片江湖,因为这部讲情义的电影,又刚好是港片师徒传承与情义传统的产物。
当年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准备退休,徒弟们说拍一部片子挣点钱,让老爷子安享晚年。
那时候江湖片好卖,正好陈木胜有个故事的灵感,源自他年轻时的飙车爱好。当时他的车队,有一个车技很好的朋友,叫做华弟。
赛车和江湖片结合,有的搞。于是定了陈木胜当导演。找了刘德华演主角华弟,吴孟达本来想演黄光亮演的大反派喇叭,但陈木胜说:太保只有你能演。
电影里每次太保出了事情,总是华弟挺身而出罩着他。果然只有吴孟达,将一个苦涩的烂忠厚没用的中年古惑仔角色,演出了孩童般的惹人怜爱。
到影片在最后一刻,太保冲了出来,杀了喇叭。
华弟倒在血泊中的时候,将死的太保冲他大喊:我砍死喇叭了,阿弟啊......你看到了没?
最后达叔凭借这个角色拿了第10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他说自己很少看自己的电影,家里只收藏了一部电影,就是《天若有情》。
当年港片影坛真有意思,不是好莱坞大工厂那套,更像个江湖,拍片的时候,杜琪峰林岭东都跑去帮忙,因为杜琪峰骂人声音大,片子拍了一半刘德华都以为杜琪峰是导演。
正是在杜琪峰陈木胜林岭东的联手打造,吴孟达黄光亮这些港片经典配角的演绎下,影片成为传世经典。
黄家驹为影片写下的片尾曲的悲伤配乐萦绕耳边,场面色彩浓烈,都市爱情、兄弟情及无助感、孤独感,感人至深,令人落泪。
如今,王天林、林岭东、陈木胜、吴孟达都不在了。
63岁的黄光亮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分享了一个视频,配文称:再会了,孟达兄。
此时港片四大恶人,只剩下他一个。剩下来的人中,吴倩莲早已息影。老杜好久没新片了。只剩一个刘德华,还在撑着港片。
数十年前,究港片之繁华,有时势造英雄,有风云人物造势。但最终离不开的,是每部电影拍摄时背后的故事,是那个日益远去的港片情义江湖。
如今的大工业电影时代,片酬多高,都只是这场流量和资本相互博弈的 游戏 中一个环节而已。
而港片黄金时代已逝 ,豪情只剩一襟晚照。
但刘德华始终还在。
年轻时刘德华最爱现场表演胸口碎大石。
大伙儿一打听才知道,华仔出生在香港一个偏远农村,6岁搬进城市后,一家人居住在名为“钻石山”的贫民区。他年少时早上四点起来拉水、准备卖早点,放学后在自家店里帮忙,十点再开始做功课,每晚差不多只能睡四个小时,当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TVB附近卖东西时,挤进去,看看里面的星光。
当年黄沾撰写金曲《狮子山下》,“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许多年后,刘德华身上体现的,也不过是港片巨星该有的样子:踏平崎岖,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哪怕一个黄金时代逝去了,那些用心坚持的人,总会得到时间的回报,不管片酬算多算少,刘德华真正的回报其实是八个字:华仔还在,港片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