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胶片的尺寸有几种
过去(文革和之前)城市大电影院里放映用的胶片有些是35mm米的,而农村和大多数影院用的胶片都是16mm的。小时候在农村,常去看放映员倒片,片子很窄,放映效果很差。
『贰』 电影摄影机8毫米、16毫米、35毫米的差别与使用历史
1、意思不一
摄影机8毫米:指窄胶片系统中最小型的,胶片宽度仅8毫米的一种电影。
摄影机16毫米:胶片宽度为16毫米的电影,是窄胶片体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电影。
摄影机35毫米:胶片宽度为35毫米的电影。
2、使用时间不一
摄影机8毫米:1932年,8毫米电影问世后,为电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经济轻便的摄制手段。
摄影机16毫米:1923年,由伊斯曼柯达公司引入市场。
摄影机35毫米:1925年,巴黎的国际电影与摄影工作大会将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发明,定为标准无声片的胶片比例。
3、使用人群不一
摄影机8毫米:适用于家庭电影。
摄影机16毫米:一般用于农村放映队。
摄影机35毫米:适用于电影工作者。
4、效果不一
摄影机8毫米:清晰度较低。
摄影机16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较8毫米清晰。
摄影机35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较8毫米、16毫米清晰。
5、放映规模不一
摄影机8毫米:多做内部放映,不能进入观众厅。
摄影机16毫米:多做内部放映,不能进入观众厅。
摄影机35毫米:放映场地为幕宽为观众厅长度的五分之一。
『叁』 电影是如何发明的
电影他的诞生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众所皆知,最初的影片是有一张一张的照片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停的切换照片播放给人视觉上的,人物在动,呈现出视频的感觉。
早在1823年的时候,银版照相法诞生,但是在那个时候,照相技术极度不成熟,当时的一张照片需要14个小时来进行曝光,可想而知,如果想要一个两秒的视频都需要许多张照片,这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工程了,更何况几十分钟的电影。在人们成功地掌握了电影的拍摄与放映方式之后,这才让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由最初的胶片发展成现在的数字数码电影,从以前每分钟24张照片的规格,发展到现在64,到现在的蓝光、高清等。
『肆』 电影胶片的分类
电影胶片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胶片规格分类,常用的有:
65mm胶片(有时也叫70mm胶片,成本非常高,多见早期的高成本电影以及IMAX影片,15齿孔的IMAX画质18K以上,普通65mm影片画质约12K),
35mm胶片(135胶片,最常见,画质约6K),
16mm胶片(纪录片常用,画质2-4K),
8mm胶片(早期娱乐以及家庭摄影机常用,画质非常一般)。
按照色彩分类 胶片可分为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
黑白胶片:在透明片基上涂布卤化银感光剂。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