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宽银幕影片是指什么电影它主要的发展过程是什么呢
宽银幕电影:使用的银幕比普通银幕宽的电影的统称。宽银幕电影把放映画面展宽,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
随着电视的诞生,电影工业受到了灾难性的冲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超过90%的家庭拥有了电视,去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到了1970年,好莱坞电影人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他们必须向观众展示一种在家里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于是宽银幕电影诞生了。
宽银幕电影的左右跨度要比以前的电影宽度要大,因此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要比方形电视屏幕的宽高比大很多。由于大的画面效果在尽力模仿我们平时看周围事物的结果,因此这样的画面效果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强烈和真实的效果。宽银幕电影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了电影工业的选择标准。
Ⅱ 宽银幕电影的系统设置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宽银幕电影有以下几种系统: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系统拍摄时附加的摄影物镜将被
摄影像进行横向压缩,压缩比为2:1,放映时用变形放映物镜将被压缩的影像复原,这样就能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比普通影片画幅宽 1倍的景物。一般变形宽银幕电影的银幕宽高比为2.35:1,还音均为光学声带。其中非立体声系统为普通单条光学声带;立体声系统则普遍采用道尔比双条光学声带。1953年问世的西尼玛斯柯普系统,银幕宽高比为2.55:1,还音用 4条磁性声带构成立体声,因此这种系统胶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胶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宽度内容纳4条声带。这样,就必须改变录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设备,并需对每部拷贝涂布磁性声带,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从60年代起,这种系统已逐渐停用。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这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摄影机和常规光学系统进行拍摄,只在摄影机片窗前安装一个一定画幅比例的窗框,以减小画面高度,而不改变宽度。这是改变画面宽高比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放映时在放映机上加一个与摄影画面宽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镜放映,以扩大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获得宽银幕效果(见图[])。遮幅宽银幕系统画幅宽高比通常为1.66:1或1.85:1。它的缺点是胶片有效利用率低,并由于采用短焦距放映物镜,增加了放映时的放大倍率,使银幕画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制作方便,经济实用,故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
70毫米宽片宽银幕电影70毫米胶片宽银幕画幅宽高比为 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还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 -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
Ⅲ 什么是宽银幕电影
电影的一种呈现形态,是比较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的统称。电影银幕的规格是根据人眼的视觉习惯来确定的,普通银幕电影基本上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而宽银幕电影的出现正是为了更充分地尊重人眼在观赏方面的生理机能,更充分地增强艺术的表现力的结果。尤其适用于表现大自然景观、群众性和战争场面的广阔。20世纪50年代,人们采用35毫米胶片,通过技术手段,将画面的宽度横向扩展两倍,得到的放映画面宽高比为2.35∶1,实现了变形画面的宽银幕电影,也被称为“西尼玛斯柯普型电影”。此外还有一种“假宽电影”,通过遮挡使画面宽高比变成1.66∶1或1.85∶1的比例,被称为遮幅电影。此后又出现了用70毫米的电影胶片直接摄制完成的宽银幕电影,画幅宽高比为2 ∶1。
Ⅳ 8.75毫米电影的放映设备的简介
把影片上记录的影像和声音,配合银幕和扩音机等还原出来的机械设备。电影放映机有各种不同类型,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按放映影片的宽度,则可分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 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机。为一些特殊形式的电影还装备了立体、全景、环幕、穹幕、巨幕等放映机。
一般固定式放映机,由传动、 输片、 光学、还音、机体和电器等部分组成。移动式放映机上不附有扩音机、扬声器等。电影放映机各部分的作用是:⑴传动部分。由电动机供给动能,经齿轮、链轮、齿皮带、涡轮涡杆等传递给输片部分。在固定式上多用三相同步电机;在移动式上一般用单相电机;特殊型号的往往需要用联锁电机,以保证设备之间同步。⑵输片部分。将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盘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画面,并经还音部分使光学声带信号转
换为声频电流。然后把放映过的影片再收卷起来。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间歇、收片等输片齿轮,间歇运动机构、各种滑轮、片门和画幅调节装置等组成。窄胶片移动式放映机多用间歇抓片机构代替间歇输片齿轮。电影放映机的核心部分是间歇运动机构,它将连续转动变为间歇转动,并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线通过时稳定地停留在片窗处,清晰成像在银幕上;光线被遮住时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动时的痕迹。标准电影移动速度是24格/秒,为了减少闪烁效应,遮光板每格遮光两次,将闪烁频率提高到每秒48次。使用最广泛的间歇运动机构是马尔蒂十字车。
下面是它的间歇运动过程:连续转动的凸轮 1上有一个导钉2,它每与十字车3径向开槽啮合一次,十字车就旋转 1/4周,因此传动轴每转一圈(由a~e),间歇输片齿轮4就转动90度,而将影片拉动一格。凸轮在e →a→b的过程中,十字车是静止的。某些窄影片放映机采用光学间歇补偿而不用机械间歇机构,有利于保护胶片,但画面亮度有损。收片机构随片卷直径加大而速度减慢,以减小张力。⑶光学部分。或称照明成像部分,由光源、反光或聚光镜、放映镜头、灯箱、通风散热机构等组成。当影片在片窗间歇停留时,光学部分把片格窗内的画格照亮,并由放映镜头放大,投射在银幕上。不同银幕尺寸和放映距离,采用不同焦距的放映镜头;放映变形宽银幕影片时,另加宽银幕镜头。光源也因放映机用途不同而不同,如白炽灯、溴钨灯、氙灯等。银幕大时光源功率高。⑷还音部分。把影片上光学或磁性声带记录的声音信息还原成音频电流,经扩音机或扬声器转换成声音。这部分由激励灯泡、激励镜头、光刃、光电管、减振装置或磁头组成。有些窄影片放映机,为了便于自行配音,在这一部分还加装抹音和录音磁头(见电影放映)。⑸机体部分。是支撑和连接各部件的框架。机架内一般用以装设电器设备、导线等。外部面板或表面装有仪表、指示灯和操作开关等。
有的影院为了放映自动化,在放映机后安置有平盘式循环大片盘,可以容纳整部长度的影片,映完后不必倒片即可在下一场放映。为了简化操作,某些移动式窄影片放映机,在输片通道设计有自动穿片装置,也有的采用影片插盒装置。为了放映无声影片,有些窄影片放映机有16格/秒的速度装置。有的教学、科研专用放映机还可停格、重复或变速放映。
Ⅳ 请问如何设置ATI显卡电视输出宽银幕电影,目前的都是拉长脸的!
若你电视是宽荧幕才能显示宽荧幕.
设定法:
在[显示]->[设定值]->[进阶]->[显示]->在连接的显示哭上保留宽纵横比要打勾.
另外在[覆盖]里剧院模式选项改一下就好.(覆盖和第二个显示是在同一层)
Ⅵ 宽银幕电影的详介
宽银幕电影是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
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像。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用这种特殊镜头拍摄的景物都发生了变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员拍摄放映后就变成了瘦子,为保护原样的真实性,放映时采用同样原理的变形镜头把影片放映到银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还原,瘦子又变成胖子了。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宽银幕电影在扩展画面范围的同时,又和多路还音立体声相结合,使得影片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观众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立体地传播出来,这就更加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立体声加强了宽画幅的临场感。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电影为宽银幕立体声电影。
Ⅶ 超宽银幕的比例是多少
超宽 银幕的比例是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