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的
许多电影都是不现实的,必须要人力加工,电脑合成,如果技术达不到这些效果就做不出来,就好比我们的丧尸片和美国的丧尸片一样,中国人被咬的伤口看上去跟没被咬一样,而美国的直接血管都出来了。
Ⅱ 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的艺术
美国大片之所以受欢迎不就是人家拍摄的技术和手法好吗?你可以说他完全是拿钱砸出来的,但是我们反想一下,我们中国投资几亿能拍出指环王和阿凡达吗?
Ⅲ 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达盖尔照相法。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Ⅳ 电影技术发展对电影的影响
观影人次扩张,电影票房规模逐年增加
2012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为4.6亿人次,放映场次为2020.6万次,2015年,电影观影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放映场次超过5400万次,2018年,电影观影人次为17.2人次,2019年观影人次为17.3亿次,基本保持稳定发展。
5G技术带来全行业的颠覆
在技术维度,电影的发展和继续存在实际上都依赖技术发展和进步。从照相到摄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2D到3D,这些电影划时代的进步都依赖技术革新和进步。5G技术的核心是“高速度”和“广互联”,这必将深刻影响电影的制作、发行和传播。
在艺术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电影画面的清晰度、电影影像的奇观感、电影欣赏的互动感将加强,电影将变得更加“好看”和“好玩”。导演予安元表示,未来,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欣赏者,而可以通过VR等设备去体验电影。
在传播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速度再次提升,更快的速度必然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卡顿和延迟减少,电影宣传中大量的影音资料也将得到更快更广泛的传播。“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将增加更多路径和可能性,电影产业的跨国、跨城市、跨公司合作将变得更加常态化。
在发行维度,电影宣发及广告渠道将变得更加多元且高效,且可以根据片子受众特点及不同地域等因素采用分众发行或分线发行的方式。既可以丰富片源供给,也利于充分释放每一部影片的潜力。日渐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让所有的行业都向用户需求倾斜,也即看到每个用户的差异性,更有效率地推荐信息。目前,各大购票APP推送的内容是一样的,这对于挖掘潜在观影群体显然是不利的,5G时代,有了更强大的数据支持,电影的私人订制也将提上日程,过去叫好不叫座的低成本文艺电影,将有可能会被推送给更多精准定位的消费人群。
在制作维度,制作成本降低。以动画电影为例,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更多是采用集中的方式去制作和渲染,而5G之后,可以做到高度计算、高度存储,不仅制作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使得分布式跨领域协同制作成为可能。
比如5G+4k/8k拍摄,将实现实时拍摄、实时传输、云上渲染、云上制作,达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有效提高电影拍摄效率及效果;5G+VR/AR将充分满足影视娱乐行业的服务新要求;如5G+无人机航拍这样一项业务,都可能开创影视制作/娱乐体验空域经济。
在产业维度,5G技术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是一次重大机遇。如果中国相关部门和电影从业人员能充分利用中国在5G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电影产业,重视新技术在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必将促进中国电影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Ⅳ 电影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个人觉得是相互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电影是艺术,电影技术也同样是艺术,本人学习电影后期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太好的答案,帮不到你,不好意思!!
Ⅵ 电影与科技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借助先进的、运用得当的科技手段能够使电影的画面效果更佳,从而以更完美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电影的主题,提升其艺术水平,为观众带来更美妙的视觉体验。
电影是综合艺术,艺术性与技术性结合是大势所趋,两者如果能够完美融合,那么观赏这样的作品会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下面举例展示下目前电影中已应用的科技手段:
1.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
《阿凡达》有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影片的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金额最高的电影。
对于《阿凡达》的制作主要依赖于卡梅隆提出的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姚睿解析了数字虚拟摄影技术的原理:“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它的意思是把人脸上以及人物身上打上动作捕捉点,贴上跟踪点的人物在摄影机前表演,电脑将各个动作位点(包括各个关节)的运动信息捕捉好,制作出一个三维模型。像影片中纳威人,都是找真人表演后制作出来的。”
2.Matt Painting
《阿凡达》中的虚拟星球则是使用了Matt Painting技术,俗称数字绘景技术。姚睿说:“像影片中的全景,导演会到外景地采风,做一个视觉的参考,然后把这些人类的想象给超现实化,然后请数字绘景师运用相关的制作软件画出来。”运用Matt Painting画出来的图像要比3D制作更加逼真,人类的一些动作细节依靠Matt Painting可以准确地辨认出。
动作控制系统
《铁甲钢拳》是一部由梦工厂影业制作的科幻电影。该片围绕未来世界的机器人拳击比赛,讲述了一个饱含动作、梦想与亲情的励志故事。
影片中机器人的场面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姚睿说:“影片使用了两套设备,一个是数字虚拟摄影机,另一个是动作控制机,动作控制机它是一套摇臂轨道系统。动作控制机是用来拍摄运动镜头的,首先你要精准的设定好第一个入点,随之设定好运动过程中的各个位点,最后设定末位点。动作控制机可以依据设定的位点拟定出运动的轨迹,使初位点和末位点之间的位移不变。遇到复杂的场面调度,动作控制机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保证每次运动拥有同样的运动轨迹,同时每次对动作的捕捉都精准到位。”
如果是人手动控制,每次的拍摄势必会存在微小的偏差,而动作控制机则可以保证两次运动轨迹一模一样。在影片当中,机器人的打斗场面就是由动作控制机拍摄完成的。至于人满为患的拳击场面则是后期观众场面同机器人的打斗场面合成的。
Ⅶ 科学技术对电影所产生的美学影响有哪些
科技对电影产生新的构建 像阿凡达中的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虚拟摄影棚、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等技术的引用很大程度改变了电影的构造.现代科技对电影生产力、生产关系、形态、主题、审美空间、人的审美感官、生存状态等几个方面都有。
电影美学应当是电影理论的一种,而且是其理论中较为高级的形态,他集中研究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具体文本中有关美和如何产生美的问题,它是研究电影艺术中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至少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电影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超越时空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审美形态。
2、电影美学还应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联系,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全脱离中国的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是不可想象的。
4、鉴于电影美学既要涉及电影作品和发展史,涉及与其有关的社会思潮、思想意义及哲学、文化的深层次,由于各种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应具体区分电影概念是在何种语境中被使用,又是以怎样的文本被表现出来的。
Ⅷ 在巴赞看来,技术的发展与电影的现实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
技术发展是电影现实主义的基础,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美学核心);叙事结构的真实。为了实现这些审美理想,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而长镜头表达对镜头技术的运用又是达到极致,没有了镜头的切换,专场作为过渡,长镜头手法对于电影技术有了较高的要求。
Ⅸ 为什么电影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一门艺术
昔日人类社会出现的多次技术浪潮,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溅起了无数朵美丽的浪花。其中有三朵最为关键最为美丽的浪花,标志了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三次伟大的飞跃。艺术,对于我们普通的欣赏者来看,如果感悟能力不强,一般只能从视觉上感受。这就直接引导出了技术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的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3D等,如果不是技术根本就不会有这些表达的方式,当然就不会给我们带来视觉的感受和震撼。
电影的技术发展不会停歇,它只会更加的完善,电影的制作和发展,她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技术的帮助,在技术的领导下,电影之路将会越走越远。电影是一项造梦的艺术。而科技的进步,让电影之梦越发至真至美!电影是一种与科技结合得最为紧密的艺术。人类在科技方面一个微小的动作,就很有可能把电影向前推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