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动画片一分钟多少帧一部90分钟的动画需要多少副画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日本动画片一分钟为24帧。
以一帧一幅画来算,则90分钟共129600副画。
并且,如果是90分钟动画,那基本都是剧场版了。常常帧率会更高。比如战斗类动画,更高的帧率会带来更加流畅的快慢节奏的转换。
然而,现实是并不可能真的有13万副画。很多情况下,一帧所绘制的画面,都可以重复使用,尤其是对白过程中,更是并不需要逐帧绘制。而且现在动画制作软件的发展,更是极大节省了绘制所需的人力。除了某些像宫崎骏这种导演,固执的要求手绘原画。
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24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此现象称之为视觉暂留。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胶片是一格一格拍摄出来,然后快速播放的。
而对游戏,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比较注重FPS的高低,如果FPS<30的话,游戏会显得不连贯。所以有一句有趣的话:“FPS(指FPS游戏)重在FPS(指帧率)。
每秒的帧数(fps)或者说帧率表示图形处理器处理场时每秒钟能够更新的次数。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一般来说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fps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来说超过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如果帧率超过屏幕刷新率只会浪费图形处理的能力,因为监视器不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更新,这样超过刷新率的帧率就浪费掉了。
⑵ 一般动漫的动画每秒多少帧
在中国一般的动画制作以及广告制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帧每秒。
关于帧的定义,1幅画就叫做“1帧”,每秒帧数指的就是“每秒播放的画面数”。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像,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放映24帧,每秒遮挡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这里的帧就是画面,也就是说电影每秒放映24幅画面,以达到动画的效果。中国的电视播放每秒25帧,这个帧率属于PAL制式,在亚洲和欧洲电视台较为常用,而美国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帧。
每秒24帧的动画肯定是可以的。8帧的动画能顺畅,这主要靠艺术而非技术,是画的中间帧是否动态流畅的问题。为了低帧率动画的流畅,常常要把中间帧处理得夸张,把动态模糊和错觉变形直接画出来,有个例子是扭头的中间帧把人画成三个眼睛,比较适合二次元的造型夸张的动画。
(2)一个动漫电影多少帧扩展阅读:
譬如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放映24帧,每秒遮挡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这里的帧就是画面,也就是说电影每秒放映24幅画面,以达到动画的效果。
但帧数并不是越高越好。为什么?这是因为过高的帧数相当于同等长度的影片要存储更多的画面,因此影片的文件体积就会大量增加。特别是在清晰度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是很严重的。
中国的电视播放每秒25帧,这个帧率属于PAL制式,在亚洲和欧洲电视台较为常用,而美国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帧。在中国一般的动画制作以及广告制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帧每秒。
⑶ 日本2D动画系列剧,剧场版,迪斯尼的2D动画电影分别是一秒钟几桢呢
动画片在每秒走24桢、25桢或者30桢这几种,电视类的比较多的是每秒走24桢、25桢;剧场版(电影版)的是每秒走30张的比较多(欧美的就很多是走30桢的)
日本2D动画系列剧每秒24桢的话一般是需要画12张,一拍二的多(以前是一拍三的多,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再使用一拍三了,只有一些非常低成本的动画还会使用)
迪斯尼的2D动画电影的话是不定的,由于他们偏向于由一个动画师负责一个角色的绘制。(这在狮子王里导演已经是这么介绍的了)
而且迪斯尼的2D动画电影很多时候同一秒内有几张是一拍一,有几张是一拍二或者一拍三,这有镜头的因素也有动作设计上的因素,跟运动规律,观众的视觉残留等都很有关系……(这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不敢说绝对是对的,但是按照这种方法,的确是可以在画最少的张数上达到最流畅最有动感,速度,力度的方法。)
迪斯尼的2D动画系列剧也是跟日本一样以一拍二的多
⑷ 动画电影(如《疯狂动物城)每秒多少帧
电影主流依然是24帧/秒
3D电影实际还是24fps,只不过左右眼画面分别24fps,所以到了电脑上就成了48fps
个别电影有高的,具体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
⑸ 日本动画片一分钟多少帧一部90分钟的动画需要多少副画
在电视上播的动画都是24帧/秒!90分钟播的画面数:24*60*90=12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