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十五节拍如何分析

电影十五节拍如何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5 07:40:05

❶ 一部电影的节拍器——观影《奇迹|笨小孩》

【原文】

【核心概念解读】

自从Do过一本有关如何写剧本的书《救猫咪》了之后,每次在看过一部好看的电影后,都会浮现一个问题:这部电影的15个节拍器是如何设置的?

《救猫咪》的作者布莱克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剧作人,很多剧本都大卖。难得的是,他用非常非常通俗的语言,对大量的电影作品进行提炼,并且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写一个好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主旨要明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句话故事要能够吸引人,给人意外和画面以及勾子,让人想去看。

在整个110min的电影设置过程中,如果能遵循卡住15个节拍点,那么,不一定能够保证大卖,但一定是一个好的吸引人的好故事。

这15个节拍,我用才学的图卡的方式,再次梳理了一边,具体见原文部分。

【个人体验】

那么对于易烊千玺主演的励志创业故事《奇迹笨小孩》来说,15个节拍器又是如何呢?

1 开场画面(1)

   20岁的景浩和6岁半的妹妹在闹铃声中起床,家里环境很简陋,但哥哥和妹妹温馨的在刷牙时的一个对视,眼中充满了爱怜和依靠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

2 阐明主题(5)

   孤儿家庭,妹妹患有先天心脏病,最好要在8岁前动手术,才能保住妹妹的性命。

3 布局铺垫(1-10)

   20岁辍学的哥哥景浩靠开了一家手机维修,独自养活年幼刚刚上小学的妹妹。但妹妹患有先天心脏病。

4 触发事件(12)

  景浩是有手艺的,维修拆机,一个可能赚一笔钱的机会,一批报废手机放在了景浩面前,可能通过翻新手机,大赚一笔。解决妹妹的医药费问题。

5 展开讨论(12-25)

  可以做,但好景不长,10万块刚刚高利贷买了货,政府就打击手机翻新,眼前的门路断送,没有大赚一笔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和一堆没用的废手机,到底该何去何从?

6 进入第二幕(25)

为了妹妹,必须要想办法。景浩不死心,准备把手机零件拆掉卖给原厂。原厂小头头不理,大老板看上他的决心,没有给任何定金,同意,如果景浩的回收零配件85%能够通过质检,就跟景浩做生意,回收旧手机零件。这给景浩漆黑的黑夜打开了一扇窗,为了妹妹,做吧。

7 玩闹游戏(30)

景浩租了一个集装箱准备开一个工厂,将10万元买的旧手机拆成零件。工厂招工应该算是玩闹游戏,没有那么多的工资可以招到合适的工人,最后在劳力市场,招到的工人都是最最底层,不好找工作的,比如因工伤变得耳聋的大姐,进过监狱的“拳王”,连续18周包夜记录的网咖“少年”,以及坐在轮椅上的爷爷。整个招工过程非常的好玩。

8 副线故事(30-35)

一群混混来集装箱工厂逼迫,工伤变得耳聋的大姐签字。景浩带着工人们维护工人权益的一场“战斗”,妥妥的副线故事,底层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值得尊重。

9  中点(55)

到底能不能按时完工,景浩能否给妹妹攒到足够的钱?随着工厂的开办,似乎一切都超好的地方发展。

10  反派逼近(55-75)

想把景浩的旧手机收走,做贵金属生意的黄毛,在一个晚上找到了景浩,景浩有更宏大的目标,这种政府不允许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做了。坚定的拒绝了黄毛。

11  失去一切(75)

黄毛却盯上了这堆堆在集装箱外面的废手机。一个狂风暴雨之夜,黄毛开着货车光顾了景浩的厂。

12  灵魂黑夜(75-85)

一场殊死搏斗,守住了手机,但却废了景浩的两支手指。当警察说为了一批货差点丧命,小伙不值。但景浩却喃喃说到“值”。看到这里,我泪奔了。

可是没了健康的手,负责给工厂通过洗大楼玻璃教房租的景浩的第二份工,不能再做了。房租没有着落,手机厂又不提前给哪怕一点点定金。

13  进入第三幕(85)

一切似乎都完了,集装箱因为房租将要被收回,还有几天就要交手机零件的货,完不成合同,一切都白搭。

台风席卷整个深圳的第二天早上,工厂的员工们再次来到了工厂门口,看到坐在门口被走头无路的景浩。

6个其貌不扬没有任何背景的员工,给景浩出了主意,把货每人拿一点儿回去做。都是熟手,没有问题。阳光再次穿过黑云,照了出来。

14  结局(85-110)

景浩们,按合同要求完成了货。忐忑不安的去手机公司交货。等待最后的结果将是什么呢?哈哈哈

15  终场画面(110)

四个月后,妹妹成功做了手术。

六年后的景浩,西装革履,已开了自己的手机公司,成为了年轻的CEO。

工厂的每一个工人的后续都进行了交代,很美好的happy ending。

【行动指引】

模仿是创作的前提。踏踏实实耐着性子先去模仿,知识卡片如是,图卡如是,拆解故事也是如是的。

就是这样傻乎乎的照着做,就可能长出不一样的果实。

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写出好故事呢?谁又能说的准。

❷ 演员表演中的节奏如何把握

三、演员表演中的节奏节奏—电影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节奏在影片中一般表现为平稳、对比、重复、流畅、凝滞、停顿等到术语称谓。创作影片时既要在导演统一构思下确定全片的总体节奏,也要处理每单元的具体节奏。并在总体节奏的控制下通过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各部门体现出来。以下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演员表演中的节奏问题。

❸ 什么是影视中的节奏 影视中的节奏介绍

1、影视中的节奏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它表现续而间歇的运动,也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主素。由于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

2、节奏通过情节的确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电影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律动性。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

3、节奏在影片中一般表现为平稳、对比、重复、跳跃、流畅、凝滞、停顿等形态。常用高低、快慢、紧松等术语称谓。创作影片时既要在导演统一构思下确定全片的总体节奏,也要处理每一单元的具体节奏。并在总体节奏的控制下通过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各部门体现出来。

❹ 影视中的节奏应该如何把握

影视的节奏有种,一种是由音乐带来的节奏,按照音乐的节奏处理即可,一般MV都是这样做的;
另外一种是情节的节奏问题,往往也是一个影视作品中最难把握的,通常的节奏处理手法:开篇即高潮,希望抓住观众,然后再进行叙事处理,慢慢再进入2、3个小高潮,最后的高潮部分通常在结束前,高潮之后即可戛然而止,不过,现在的电影都会在最后留点开放式的结局,因此高潮之后,会有一个舒缓的情节,最后给一个意犹未尽的悬念镜头而结束。这样的影片很多,想冯小刚的《夜宴》,还有《盗梦空间》都是这样的节奏处理。

节奏的处理都是影视最高境界了,如果你能做好这个节奏,你已经是很好的导演。在影视制作中,我们往往会在节目中设定一个主要的线索,这个线索最后的部分就是我们要的节奏高潮,之前也会安排一些小的支线线索,这些的线索汇聚到主线上的节点,可以做成小高潮。如果没有这些小高潮,影片就感觉沉闷了。

节奏的处理,即是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考的就是你对讲故事的能力,因此,在制作前,你得先考虑清楚这个节奏,然后才去进行编剧整理,否则你会陷入过于关注细节而忘记了整体节奏,出来的节目肯定好不了,最多是一个小品合集。

❺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剪辑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遍,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第十七,时间上是否用闪回,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合理吗?
第十八,用长镜头吗?最长的镜头有多长,你感觉是长,还是没有实际那么长,这个长镜头内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全在画面,或者是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正反拍不算内)。
第十九,人声,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这样的搭配吗?
第二十遍,特写是作为情节中的视觉重音来用的吗?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声画结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吗?

这是周传基老师的《怎样成为专业观影者》,他还有一些写好的电影评论你可以做参考

❻ 怎样把握电影节奏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首先要理解“节奏”这两个字的含义。这个词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音乐,我们的话语,敲打声,机器的转动,电影,电视,建筑,它无处不在,参杂在很多事物的中间。但我们又很难用确凿的文字来解释这个名词,因为它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内在感受,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所以这种感觉也是不同的。就是一百个人去听同一首曲子,他们都会说这首歌的节奏不错,可这个“节奏”在每个人身上却有不同的感触。
节奏是一种运动模式,是运动的周期性特征,他有动作的连贯性重复性。(摘自课本)可以看出,节奏是一种有明显时间性质的东西,节奏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但只是意会,不能言传。
节奏在影视艺术中同样也是这个样子,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电影中画面连贯性才显得更加自然,它就像一个个大头针一样。也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影视剧也更加变得玄了起来。
在影视艺术中,人物的动作,镜头的运动等等都是节奏形成的要素,而影视艺术相对于音乐而言,节奏已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了,完全是观众的一种感受。
要把握影片的节奏,首先要理解影视剧作品中节奏的行程要素。
社会发展到今天,电影由无声进入到有声时代,电影艺术更明显地衍变成一种视听的艺术,故电影中的节奏主要是:1.画面的节奏,2.声音的节奏。
影响画面的节奏包括:1.摄影机的运动,2.剪辑节奏,3.拍摄对象的运动;声音的节奏包括:1.语言2.音乐3.音响。
以上画面和声音的节奏在课本中已写的很是详尽,这里就不再多写,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握节奏,重点是“如何把握”而不是“节奏”。把握节奏,就是要使节奏符合观众的口味。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只谈节奏),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节奏感,所谓“节奏感”是指在“节奏”这一客体地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后通过神经中枢协调统一支配生理机能——即人的肢体和器官,准确的完成符合节奏律动地肌肉或肢体动作技巧地能力。(摘自网络)
而节奏,在前面已提过,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地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的整体,是抒情性作品地地重要因素。因此,要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节奏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又回归到了主体——节奏,把握好节奏,就是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点——怎样把握影片的节奏呢?
影视剧是一个声音和画面结合的产物,所以在以下评述中,也都是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述说的。
一部影视作品中,在全片中的节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张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个过程中节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过程,就像一个山峰一样。而在一些小的段落里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里面的第一场打戏,章子怡和杨紫琼打斗,章子怡去偷剑,被人发现后,仆人开始大喊,捉贼,此时无源声音鼓声开始进入,随着打斗画面及动作的快慢,鼓声也随之变化,这时鼓声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样,自己已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了,打斗结束,鼓声也随之消失,让我们紧张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这一段戏中,声音与画面结合的天衣无缝,若没有了声音,观众身临其境地感觉绝对严重缺失,就像吃菜没有味道一样,若要没有了画面呢?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声音和画面是互相互补存在的,共同控制着影片的的节奏,该缓则缓,该疾则疾。当然创作者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若一个影片从一开始节奏就特别快,一直到最后,那观众看起来就会很累,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若要太慢,那估计全场地人都要睡觉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张有弛,有地放失。这一点上,做的最完美的当属《幻想曲2000》,该片是由迪斯尼影业拍摄的,于2000上映,《幻想曲》其实早已在1940年就诞生了,《幻想曲》已成为迪斯尼动画库中最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资产。改头换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尔特叔叔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动画,只有在一段音乐与另一段转换时才会出现人。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乐:1.第五交响曲,2.罗马之松,3.蓝色狂想曲,4.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5.动物狂欢节,6.魔法师的学徒(该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风凛凛进行曲,8.火鸟组合。利用动画来展现音乐地意境,使影片的创意和构思更加天马行空,更具观赏性。节奏配合音乐,画面也配合着音乐,让我们的心随之舞动,确实是一场视听的盛宴。由于本片再创作时,音乐是现成地,创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画面。音乐占得了主要位置,音乐的节奏明显在控制着画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节奏上使无人能敌的,画面和音乐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处。高音时,画面具有冲击力,低音时,画面平静,节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乐固然在影片的节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抛弃最原始的因素——剧本。一个影片的故事情节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妥当,再好的音乐来进行渲染,再棒的剪辑手法,也都于事无补。由彭氏兄弟执导,在07年拍摄,郭富城主演的《C+侦探》,就是这样的一片子。整体上看,它是一部悬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体节奏太慢,剧情的设置也太过牵强。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点。有一段戏中,郭富城跟踪一个女人,女人进入一个房间,郭富城贴在门口偷听,突然被那个女子拉进屋里,郭富城被这个女的按在墙上,互相对视,此时只有房间内钟表滴滴答答地声音,然后画面随着钟表的声音的节奏,变换镜头,不规则的镜头组接,卡镜头法都很好体现了当时两人地心理状态,也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来说,他的节奏把握不准,不够悬念化。
总体来说,节奏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有可能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你觉得节奏不错,其他人厌恶的透顶。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东西,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创作者唯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进行画面的剪辑和声音的添加。
电影制作得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声画合成,也是一项集其大成的创作工作,总的来说,这里不应是声音跟画面,也不是画面跟声音,而是画面与声音合起来把“戏”表现出来,共同将影片的节奏传送给观众。可见声音和画面,缺一不可。在把握节奏时,也不能只考虑到一个方面,而要全都兼顾到,更要兼顾观众地感觉。从整体上看,把握节奏,更应当从剧情,等方面着手。
总体上,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握认识也就这么多。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是他的节奏地感性特征,即对节奏的把握和体验是一种完全感性的东西,而不是某种机械化的,僵死的事物。

❼ 电影的「节奏」是什么意思

影片的节奏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就是镜头内部的节奏,外部节奏是镜头组接的节奏。内部节奏主要指以情节发展为基础的人物动作的速度、力度,摄影机运动速度、方向,音乐、音响、色彩、光影的配合等。外部节奏主要指通过剪辑手段所造成的影片的节奏,包括对时间的感知,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运动的节奏,色彩的节奏,叙事节奏等。

❽ 十五节拍表

1.开场画面(第1页)

2.主题呈现(第5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剂) (第12页)

5.争执(辩论) (第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7.B故事(第30页)

8.游戏(第30-55页)

9.中点(第55页)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11.一无所有(第75页)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14.结局(第85-110页)

15.终场画面(第110页)

❾ 编导影视剪辑节奏知识

编导影视剪辑节奏知识

什么节奏?即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之灵魂。影片的节奏,即为影片结构、镜头长度的处理等元素所构成的一种节律。

关于这一点,从新影原来出品的纪录影片中便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时期影片所使用镜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规定长度,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也基本是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恰恰符合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做一切事情都很规矩,事事都有众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对影片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剪辑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了。

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着的,变化着的就会有节奏,比如大自然的变化(季节,气候,昼夜交替,潮涨潮落,植物生长,动物的奔驰等等),社会活动(劳动,工作,战斗等等),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等都有其各自的节奏。应是作为一门艺术也同样具有节奏,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当然影视的节奏不是简单的生活的复制,它是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是高于生活的。节奏就是带有规律,带有层次,带有韵律的变化过程。作为视听艺术他自然包括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影片的统一的节奏。这里要说明一点,节奏不是运动的速度,而是一种韵律。不同时期的影片节奏也是不同的,早期的影片由于社会,时代,人们思维,生活习惯的影响,节奏一般来说比较慢,现在社会生活步伐快了,人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影视片的节奏也普遍的加快了,人们也喜欢看快节奏的影片,当然节奏的快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

节奏是自然界万物呼吸的脉率,人的呼吸也是随情绪和动作快慢有区别,该紧则紧,该弛则弛,需要长出一口气时,半口气的时间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影视就是通过镜头把生活片断拆开来,再组合在一起。所以说影视片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那么构成镜头组接节奏的因素,除了镜头的长度及连接技巧以外,主要还是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和人的呼吸是一样的,一段急促的呼吸之后,需要常出一口气;一组景别角度大跳跃的短镜头组接完成后就要接一个长镜头。

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数字化的潮流中,电脑和新媒体技术制作给电影带来的是全新的语境和讲述方式。

影视纪录片,是以生活的原生态为记录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样式。它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类理想和追求。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影片的节奏剪辑。例如《周恩来外交风云》,虽然是1998年做的,但其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时代背景处于一个国际动荡的年代。选题的本身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庞大。它所具有的多线索、多层次、多视点以及它大跨度的时空交错都决定了影片的节奏。

电影后期剪辑,即把一系列镜头组合起来的技巧,称为“剪辑技巧”,又称“电影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剪辑,产生影片的节奏,调整观众抑制与兴奋的观影心理,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剪辑中的节奏,同样也要体现出节奏的更替与变化,但是在安排节奏变化曲线之前,首先应该确立整体的节奏基调,只有在统一的节奏基调中求变化,才能构建统一的作品风格。

影视剪辑中对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摩西纳克所言,“最后确定影片本身价值的那种特殊价值还是节奏”,“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那么哈尔滨完美的动力我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剪辑节奏的分类!

在剪辑影片节奏中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也叫心理节奏。剪辑出一部好的影片,创作人员的心理基础很重要。剪辑一部影片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规律息息相关。例如;知觉的感受、记忆的再现、丰富的联想、逻辑的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在认识的过程中,心理上又会产生情感和情绪。那么编辑影视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人员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在折射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是有共性的。例如;音乐的旋律是按节拍分2拍、3拍、4拍几小节。我们剪辑影片叙事中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和剪辑点跟音乐的节拍是一样的。现在非线剪辑选择剪辑点是看得见,摸得着,非常方便。而传统电影画面剪辑是通过手摇四连套片机摇出来的,完全靠心理节奏感觉的。音乐通过音乐编辑剪辑,音画合成之后节奏点要能够吻合,这便是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的共性。

外部节奏。镜头组接的节奏,是受制于影片的内容和结构的。因为内容和结构是影片的整体节奏,而镜头组接只是局部节奏。也就是说在依据整个节目内容和结构处理节奏的前提下,还要结合具体内容考虑外部节奏。

前边说到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一部影片从你接受这个题材开始通过采访、了解、认识,便应该有了符合这一题材的表现形式和切入角度。对组成全片整体结构的控制都源于你对片中事件和人物本身的理解,这便是你思维的心理过程,。在剪辑影片时,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的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整场戏(纪录片称段)快、慢节奏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都是通过剪辑技巧得到真实、合理地反映。所以说外部节奏是受内部节奏制约的,但内部节奏是通过外部节奏来表现的。应该说利用镜头组接产生的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手段,也是你的心理过程在技巧中的再现。

;
阅读全文

与电影十五节拍如何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三级日本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925
我是一个的人的歌曲是什么电影插曲 浏览:137
电影名有海字的有哪些 浏览:808
腾讯一般多久后新电影上线 浏览:325
超能失控电影有多少 浏览:76
银魂madao电影是多少集 浏览:888
秀秀林正英是什么电影 浏览:859
搞笑好看特种兵电影 浏览:272
有哪些讲述回归大自然的电影 浏览:948
有哪些适合情侣看的微电影 浏览:845
哔哩哔哩付费电影多少钱 浏览:759
经典好看的系列电影推荐 浏览:395
搞笑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收看 浏览:631
印度有部电影叫无双什么的 浏览:746
男男bl电影日本有哪些 浏览:295
好看的电影一小时免费 浏览:296
发现有枪版电影如何举报 浏览:529
王宝强电影片酬多少钱 浏览:517
电影iso文件怎么用电视播放软件 浏览:283
美国电影荒野猎人讲的是什么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