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看待电影攀登者

如何看待电影攀登者

发布时间:2022-11-30 04:10:51

怎么评价电影《攀登者》

转自知乎回答,仅供参考
作者:蒙奇洁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48235559/answer/8406855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来说说我觉得的一些bug吧
1、爱情故事太多,跟主旋律感觉有冲突,不伦不类
2、胡歌饰演的那个什么什么遗传的症,我忘了叫啥了,说是遗传他父亲的,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后面也没有呼应的,感觉这段剧情也没必要,浪费;
3、李国梁一个摄影师莫名其妙就当上了队长,虽说有些攀登经验吧,但是队伍里面不是有更专业的攀登队的吗?为什么让一个只有业余经验的摄影师当队长,即使还做了一段时间的训练那也达不到队长要求吧,吴京好歹当时临危受命是因为本来就是攀登队的;
4、那段喇嘛的剧情也是,说是第三女神山还是什么,神不会一直慈悲,上去就会死,莫名其妙毫无关联哇
5、章子怡饰演的徐主任,为了爱情哇,居然离开营地,去了第二台阶下面的那段我忘了叫啥了,没有攀登经验的一群人怎么上去的?前面的专业攀登队都说那个大风口是最危险的吧,最后肺水肿咳血死了,也是唏嘘不已,这段剧情我说不上来,总觉得看得不太舒服。
6、上一个国家的埋进去的信物是一个化石,吴京同志你第一次登顶把他拿下来可以随便送人?这个我不太懂仅表示疑问。然后第二次登顶,国家有了3米高的那个信物,你又把那个化石又埋进去是几个操作?我不太明白。
7、张译饰演的那个角色,前期为了国家队登顶也太草菅人命了,气象组给的数据你不用,人家都说了很危险了,你还非要指挥赶时间让他们上台阶去登顶,那你请气象局来干嘛?直接冲不就得了。

㈡ 你如何评价《攀登者》这部电影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看完整部影片,回荡在脑海的始终是八个大字: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在所有登山者眼中,个人的荣誉、生命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荣誉,国家二字,沉重如山,是责任,是使命,也是信仰。

正如《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㈢ 如何评价电影《攀登者》

众星云集,神仙打架。

很多影评人看了之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高,觉得里面的爱情戏份过于尴尬和多余,但我并不觉得,我的确不如那些影评人专业,但我明白什么样的电影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感触良多,《攀登者》做到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成功。

㈣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

电影【攀登者】给人最大的感觉是震撼和艰辛,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有太多的人牺牲了。每一位都很不容易。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凌晨4.20分,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登顶人数三人,方五洲,松林,杰布。却因丢失了影像资料而不被世界认可登顶。珠穆朗玛峰登顶要世界认同有两个指标,一,留下证物。二,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

珠峰登顶的难度非常大,瞬息万变这个词用在珠峰上,非常合适。

突击营地8300米处,在电影当中可以说是最惊险的一段,大风刮跑了帐篷,突击队的人员用钢梯和绳子系在石头上,以此来面对大风的侵袭。除了与此同时还面临着巨石的侵袭,方五洲用绳子在此稳住了钢梯,此时人们才算真的有了休息时刻!

有一点不得不提女人在某些方面是没法和男人比,给我感觉是太麻烦了(虽然我也是女人!)若没有紧急时刻的多此一举,登山队将会少很多麻烦与危险。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个内容大意是【在攀登珠峰时若是有人受了重伤,那么请留下他。这样其他人才有更大的机会活下去。否则会因他一人而死更多的人,因为珠峰的天气瞬息万变。】

1975年5月27日,14.30分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登顶成功。1975年7月2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

1975年登山队400多人,最后仅9名登山队员登顶!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搜索】

1975年登顶珠峰人员 ,1975年,9人次

中国登山队:

5月27日,索南罗布(藏族)、候生福、桑珠(藏族)、大平措(藏族)、罗则(藏族)、贡 嘎巴桑(藏族)、次仁多吉(藏族)、阿布钦(藏族)、潘多(女·藏族)。

中国登山队最早那一年登上珠穆朗玛峰

中国登山队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珠穆朗玛峰:

1、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

2、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3、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

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

中国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间

是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珠峰的气候条件: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在这两个季节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据珠峰脚下的定日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气温是-27.1℃,最热月是8月,平均气温是-10.4℃,年平均气温是-19.6℃。

1975年登上珠穆朗雅山的队员

本次登顶共九人:潘多、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具体经过:1975年,中国珠峰登山队(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由汉、藏、回、蒙古、朝鲜、土、鄂温克等7个兄弟民族的队员组成,共434人,其中运动员179人,包括女运动员36人,其余255人有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炊事及其他后勤人员,绝大部分成员来自工农兵。全队从3月初进山,6月初撤营。经过多次行军(前三次是适应性行军,后两次是突击顶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30分,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继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后,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

㈤ 《攀登者》评价怎么样

攀登者(豆瓣)评分: 6.1/10。仅供参考具体请自己观看。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主演冒险电影。影片前部分讲述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的故事,但可惜没有留下证据。后半部分讲述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米。该片于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上映。

剧情简介: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 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㈥ 《攀登者》的观影感受如何

我感觉这部电影是部好电影,良心之作

9月30日,时值祖国70周年之际,我去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对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为何我们不可以”,记忆尤深。电影其实讲述了1960和1973年中国登山队先后两次从喜马拉雅山北峰登顶的故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1960年的那次登顶,未拍摄到全景视频,而得不到国际的认可。

他们为了理想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都是值得的,只要能与梦想靠近一步,都是幸福的,值得的。如今的我们更多的是为车子,票子而奋斗焦虑。梦想和奉献与多数人绝缘,更别说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更是少数人中的少数。



㈦ 你觉得《攀登者》这部电影怎么样

我觉得《攀登者》这部电影很不错,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七部重点影片之一,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演员表演无疑是该片的最大亮点,演员吴京、章子怡、张译都是非常好的演员。

你喜欢这个电影吗?

㈧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1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2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3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4

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该还没有经验。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陌生的题材拍成熟悉的儿女情长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本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显然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安排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例如很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进,技术高超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我认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两条线并行推进,60年代的剧情影响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择,最后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很多,情感上会强烈很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历史。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5

1960年5月24日,人类史上中国人首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惊,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为家喻户晓的登山勇士,如今这部《攀登者》电影,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怀天下,团结合作,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让我们更好的去结合实际做好我们要做的事情,实现我们的目标。

扶贫攻坚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还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尽头,就要奋斗不止。扶贫攻坚如登山,循径而上,则是在创造扶贫工作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需要每个人付出代价。扶贫攻坚如同一座山峰,我们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登山如此,现在我们的扶贫攻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努力了,就离我们预想达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们努力了,相信到20xx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6

国庆节的时候,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由150个队员组成,准备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经历了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重重难关,终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台阶”。而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三个人。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峰,但是,因为没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体的认同。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带领了200余人,准备再次登顶珠峰,并打算测量出珠峰的准确高度。在大量的练习和几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创下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出了珠峰的准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7

国庆假期,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攀登者》主要讲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把相机丢了,没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登上了珠峰。就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国家被耻辱、嘲笑了整整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决定,同志次组建登山队,经过多次的训练,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发起了冲峰。终于迎来了攀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

在登山的过程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在李国梁的带领下,登山队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时,他被一个氧气瓶打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的腰上都寄有线,便会把其他人也带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悬崖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同志拿出镐子,将镐子打进了雪地里,其他同志没有落下山,但是,李国梁却吊悬在悬崖边上了,一个同志要他把手给他,李国梁同志却把相机给了他,把自己的线割掉了,最后,相机保住了,李国梁同志却坠落山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这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啊!攀登着为了国家的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8

星期天上午7点50分,我们全班在电影院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在观影期间,我都没有离开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我就坐了多长时间。

这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国从北坡登顶珠峰时,遇上了十级大风。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冰塔林,爬上北坳,到达大风口后;气象组突然向大本营汇报:大风口有可能出现十级大风,建议突击者立即后退。可副总指挥却命令大风来临之前,登上大风口。因为他太想让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认,中国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风实在是太大了,突击队只好就地露营,准备调整一晚,明早出发。当他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时,却没想到,一阵大风突然刮过来,卷走了他们的帐篷和随身物品,还差点带走了他们的一个队友。队长将携带的折叠梯展开,并用绳子固定好,可这也并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动,有好几个人因为没抓牢,差点被卷走。情况很不乐观。可在这时,他们发现,绳子在石头的棱角上越磨越细,最后“嘣”的一声,断了。石头也被这股劲从土里拔了出来,并以极快的速度朝着他们滚落下来。队长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块岩石,并且用尽浑身力气,在最后一刻使梯子掉转方向,避开了滚落下来的石头,才保住了全队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却因此受了伤。

这一小段电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人不能意气用事,不然,便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险,就像影片中的副总指挥一样。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9

国庆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着电影中这几个瞬间: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方五洲登山队长为了保住队员曲松林的性命,把摄像机弃掉了的那一瞬间,然后就是那突击队新队长李国梁为了保住摄像机牺牲了的那一瞬间,最后是接近结束的方五洲为了救徐缨同志,为她接下了一块巨大的冰块,最后就是片尾几位登山队员上珠峰的那一瞬间最让人难忘!

电影主要讲了1960年一些中国登山队员已登上珠峰但没有摄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过珠峰,1975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留下证物。20xx年,杨光又带着新的登山队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顶珠峰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许多:曾经中国因为装备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领土,可是今天,我们中国已经富起来,好起来,强起来了,不再被别人瞧不起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曾经有人说过:“山再高,也是在脚下的。”那现在我说:“人再强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学习,为中国变成第一强国而努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电影攀登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书生是什么电影 浏览:62
如果有人约你看电影表示什么 浏览:57
电影西游记女儿国什么时候拍的 浏览:844
南瓜电影怎么找粤语电影 浏览:142
电影铁道飞虎好看吗 浏览:942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看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939
像大开眼界的电影有多少 浏览:211
一部好的电影要多少宣发费用 浏览:460
捉迷藏电影主题曲粤语歌曲是什么 浏览:469
满城惠友电影院儿童怎么买票 浏览:142
如何评价电影关原之战 浏览:921
美国新世界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浏览:585
死亡塔剪辑了哪些电影 浏览:42
讲一个剧院有怪兽是什么电影 浏览:163
小丑这部电影好看么 浏览:677
如何看待电影圈跨界的现象 浏览:768
战狼2电影免费完整观看 浏览:295
侦探类的电视电影有哪些 浏览:123
如何能找到网络的小电影 浏览:77
如何把电影投到墙上看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