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介绍几本讲解电影知识的书籍
<<最好的时光>>,朱天文. 简评:朱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本书对侯的电影解读有一个很好角度.朱的文笔也可让本书成为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家卫森林>>,多人合编. 简评:不同角度对王家卫的深层解读,包括台词,影象和配乐。王迷的必备书籍. <<雕刻时光>>,塔科夫斯基. 简评:电影圣经.塔用一生的时间来诠释"电影的内涵与良知应先于电影技巧." 文笔深入浅出,具有纯洁的煽动性.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建议先看了他的电影再买。 <<电光幻影100年>>,电影手册编辑部。 简评:回顾电影发展史的经典事件,普及类读物。但稍显晦涩拖沓。 <<文德斯论电影>>,文德斯. 简评:德国三杰之一的文德斯介绍一些影响他创作的电影和摇滚乐.其作品表明从一个愤青到仙人的转变。 <<戈达尔:影象,声音,政治>> 简评:最最最喜欢的电影人的书.分析解释戈达尔如何成为戈达尔的.骨灰级影迷之书.
采纳哦
B. 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一、《认识电影》
本书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兵法大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
五、《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
《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通过清晰的概念叙述、翔实的实例分析、完善的知识总结,传授给读者为各种媒体(电影、电视、动画、交互式媒体)制作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技巧。
C.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8uAGE_Kl5CJlrCz3VIEtrw
D. 学习写书评影评的书有哪些
你好:《如何写影评》是影评类写作的入门级指导书籍,常年出现在各类电影评论者的推荐书单中。这本书很全面的介绍了电影评论的4种类似,6种方法,如何准备,如何动笔以及如何修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大量优秀作品供我们对比学习。内容介绍偏学院派,第六章节和第七章主要介绍电影分析类论文的写法,对业余选手同样适用。
《如何写影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曾在东京、罗马、巴黎、伦敦等城市教授电影课程。其代表作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尔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
一篇好的影评需要包含三个要素:头脑中有思想,眼里有电影,笔下有才情。这三点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和练习习得的。
0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需要明确,专业影评主要解决的是电影分析和艺术评价的问题。电影分析不只是单纯的视听分析,它还包括对类型及其历史的参照,对电影语言发展的参照。正是依据这种参照,分析者才有可能对一部影片做出恰当的美学评价。而视听分析方法、影片类型和电影语言发展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电影看完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只记得产生共情的几个情节对电影主旨,拍摄手法,剪辑方式以及一些互文隐喻视而不见。春节期间我看了《阳光普照》,全程跟着电影的节奏哭哭笑笑,电影结束只说了“太压抑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大”。为什么大?电影中是如何表现的?通过电影导演和编辑想要表达什么?这些我从未想过。
《如何写影评》中说,“一进入分析,很多作者便显得弱质。主要表现为:找不到合适的分析角度;依据捉襟见肘然难以服人;观点失当或者根本就没有观点。”
看电影不是“看”电影,看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背后“如何看才是关键”。
观影前准备
电影本质上是心理学,是导演语言的表达,聪明的观影者会在观影前提前了解导演的背景。创作者的表达要么是他们生长的地方,要么是他们的族群,又或者是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熟悉的很多作家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地理,比如贾平凹的商州、阿来的藏区、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安忆的上海里弄、冯骥才的天津等。导演亦然。
比方说《热带雨》中女主阿玲有几个标签,40岁、中文老师、原籍马来西亚、新加坡媳妇儿、努力造人8年,结合导演陈哲艺的生活背景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新加坡比较排外,从马来西亚嫁入新加坡是高攀,英语是第一语言中文不被重视,阿玲想要融入新加坡的唯一方式是生个新加坡人的孩子。在这种背景下再看《热带雨》很多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明确,电影是商业行为,需要计算投入和产出。观看小成本电影《冈仁波齐》时不该拿它的场景设置光影调节和大制作的《神奇四侠》做对比。对电影制作成本以及制作团队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莱恩·约翰逊导演的电影《利刃出鞘》,阿加莎式的故事表达,剧情跌宕起伏反转不断,获得金像奖最佳剧本提名,如果是一位新人导演交出这样的答卷,绝对高分,但莱恩·约翰逊不行,前期铺垫过度极大的耗费观众的耐心,结局意料之中没有悬疑片荷尔蒙升高的感觉,中规中矩不好不坏,于他只是及格。
看的不好,写的必然不好
开始评写电影的唯一方法是全神贯注地看电影。当然全神贯注不等于一动不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影评需要记笔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会对一部电影有一些预设问题,将这些问题记下来。看《燃烧女子肖像》前,我的预设问题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摄影、演员都是女人?导演瑟琳·席安玛和主演阿黛拉·哈内尔是情侣关系,这样拍摄起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影片背景是1760年法国,那时人民的生存状态如何?预设问题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天马行空,它的目的在于激发你的好奇心。
电影不仅是故事,人物或生活方式,它还是一种看的方式。观众的背景不同,看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篇影评的根本所在是: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注意这些因素中最吸引你的部分。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寻找影片主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与观众的敏锐度、阅片量和质疑心理相关。《学会提问》中给出几个建议:
智力上的好奇心。对你遇到的每一机会,都不失时机地寻找原因和答案。
虚怀若谷,兼容多种现实。寻求并尊敬其他观点和看法。
灵活宽容。时刻准备在有力的推理面前改变观点。
对自己的信念谦逊有让。承认完全的确实性几乎纯属幻想。
知识上的怀疑主义。在接受断言和观点之前要求得到证明。
放在电影中,我们常常自问:
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电影以此方式开场?
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的?
为什么开场时演员表是以一种和协调的方式来呈现的?
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
这部影片和我最近看过的其他电影或者老片子有什么不同?
这部影片和我知道的外国电影有什么相似之处?
摄影机移动是否有某种显著的形式?也许是远景、叠化或跳接?
那几个镜头比较重要?
特别的,我们需要注意电影中比较反常或让你产生困惑的地方,以及那些反复出现的镜头。《燃烧女子的肖像》中,出现两次《俄尔普斯冥府寻妻》的故事,一次是三个女生围在一起读书,另一次是女画家的画作《俄尔普斯冥府寻妻》,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为什么女画家的画中俄尔普斯有了和妻子告别的机会?电影中没有多余的场景设置,每一个细节都能找出导演的用意。
“评写电影的时候,个人情感、预期和反应是一篇智性文章的开始,同时也要反思这些情感、预期和反应的由来,以及它是如何与电影中的客观因素相联系的:它在电影史上的位置、文化背景和形式策略等”。
要完成这些2小时的电影记忆显然不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很好的补充方式。这份笔记可以是关键台词的速记,也可以是拍摄手法、视点、服装等任何因素。有经验的影评写作者有一套独有的速记技巧,特殊标记、缩写……唯一的要求是自己看的懂。
想要写出好的电影评论一定要多看几遍电影,至少看两遍。理想状态是第一次观看时,只记下电影中即刻便能打动你的内容。第二次观看的时候,应该细致而详细的记录笔记。电影结束后应该马上整理笔记,将速记的内容充实,整理出整体的逻辑脉络。
从本质上讲,影评是议论文,质疑影像提出问题引出主题,整理笔记再次观影确定分论点,最后通过笔记整理、背景分型、反复提问等方式,将影片中的可用元素导向主题充当论据。
02、电影相关的知识
电影是最年轻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吸收了很多传统艺术的结构和形式。评写电影需要使用其他文学和视觉艺术的评论词汇,我们常用的有三种:叙事、角色和视点。
叙事
叙事电影可以被分为不同的部分:
故事:所有呈现给我们的事件或我们可以推断出的事件。
情节:以某种形式或结构对一系列事件的安排或构建。
叙事:根据某个特定情感的、身体的或智力的干点来组织情节的视角。
《如何写影评》中以描绘拿破仑人生的电影举例,他的人生是不变的,出生、童年、权利上升,打仗,法国大革命,厄尔巴岛的流放。但是不同电影选取不同个侧重点,通过不同的叙事形式可以描绘出不同的故事。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定一部电影的叙事方式。这部电影是叙事性电影吗?如果不是,它是什么?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的吗?情节是按照什么方式展开的?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没有谁能经受打破砂锅式的提问,几个或十几个问题之后,你便可以看是影片的本质。
角色集中了人物的行为和电影主题,是电影分析的主角。以《燃烧女子的肖像》为例,剧中主角有两个:女画家和富家小姐,主要配角也有两个:女仆和富家小姐的母亲,是什么让她们产生了关联?富家小姐的母亲希望她可以嫁给米兰的求婚者,依据习俗她需要预先送去一幅肖像画,若对方满意就会向她提亲。惯常操作中,富家小姐是那一点波澜,她不愿意接受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反抗方式是拒绝画像。一幅画像将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联系起来,同时给这个故事加上了时间限制。如此分析,整个故事就鲜活起来了。
视点,广义上指的看的位置,及暗示视点决定所见之事的方式。狭义上讲,视点是有形的。简单的说就是看问题的视角,去海边看日出时我们倾向于选择最佳观测点,就是这个道理。更深入一点,看电影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主观偏见也会影响所见事物,徐志摩在粉丝眼中是再别康桥的才子,在我眼中是伤害了张幼仪的渣男。
电影是一种“看的方式”,它的视点取决于导演希望传达的内容,一般的有两个原则来讨论视点:
观察摄影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创造出了一个角色的视点。
注意故事主要是从一个客观视点发出进行讲述的,可还是从某人的主观理解而来。
除此之外,演员的服饰妆容,光和影的设置,镜头角度长短,声音的表达,影片的剪辑…都是非常重要的,篇幅有限我就不展开介绍了,这方面我选了《认识电影(插图第11版)》作为入门书籍,有机会再写书评介绍。
03、如何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万能法则,放在这里依然适用。检查时需要注意,逻辑、主题句以及论点。需要确认整篇文章逻辑通顺,每个分论点都在支撑主论点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确认每个论据都在充实和论证论点,而不是简单的假大空的出言维护。确认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句,整篇文章的主题句联在一起可以清晰表达论点。
然后回头重新看首段和结尾。于任何类型的文章首段都是极为重要的,它要有趣吸引读者同时还要引出下文,服务于论点。结尾可以简单的做个总结,归纳全文但这样很难出彩,比较好的方法是升华,顺着分论点的意思层层升入结尾处将全文上升一个高度。
接下来再通读全文,确保句子简洁有力,无错别字。
最后一步,返回来确认标题。标题应该足够大,以暗示主旨;同时要足够具体,以求吸引读者,最好可以带点矛盾冲突。比方公众号反裤衩阵地的文章题目,“生而为人,默默自毁”、“谢谢你,终于出轨了”、“离婚的时候,我比结婚还高兴”、“读完这本书,我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满足上了上面提到的所有要求。
能否写好一篇影评,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的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艺术感受可以通过大量观影和写影评提升,电影知识需要系统学习,有很多书籍和课程可供选择,文字表达可以通过多写多思多读来提升。
总结一下,写出一篇合格的影评有9个步骤:
做好观影前准备。提前设问,了解背景。
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
将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论题不要太大,大了,宽泛,3千字说不明白。
确定主题之后再看一遍电影,确认分论点和论据。
理清论点。好的文章一般从争议性不强大的主题点出发,再发展到风格和技术等较为复杂的点。
列提纲。(写过自己找)
开始动笔。
写的过程中继续思考主题,扩展想法。
修改。
如果说看电影和理解电影是我们观影的乐趣之一,评写和解释应当是另一种令人激动的享受。 《如何写影评》可以作为一本教科书使用,书中有很多优秀习惯,将自己的习作与之对比,取长补短。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E. 电影理论分析的书籍有哪些
不论你在哪个国家,只要念过电影相关专业,都多半读过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这对夫妇的专著或教材。尤其《世界电影史》和《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都在亚马逊排名很靠前。
他们的多部著作都有中文版,还没出的那几本,未来几年很可能也要出。如果你希望获得更深入的电影知识,去买吧。
漫步于威斯康辛大学坐落于维拉斯大楼的电影资料馆,如果你想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会发现那些位子不能坐。因为那是给大卫·波德维尔和克莉斯汀·汤普森留的座位。
波德维尔夫妇是当地的电影学者,他们改变了世界看待电影的方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波德维尔夫妇写书,授课,发博文,开拓新的方式探究电影。一直以来,他们影响了一代代电影制作者、评论家,甚至电影产业本身。
F. 想写好影评应该看什么书
要多看看别人对电影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还有多看看《如何写影评》这本书,我以前看过,很不错,里面教你一些经验,从多个方面讲了影评如何去写,强烈推荐这本书。真心不错。
G.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电影入门书籍
一、电影总体产业经营类,偏向人文方向
《电影史》艾伦 ,戈梅里(美国)
《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出版社,这个是很多学校都在用的教材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美国),这本书已经出版了11个版本了,不得不说是经典入门之作
《电影艺术》 大卫·波德维尔 克里斯丁·汤普森,这本书也出版了很多个版本的了
《拍电影》 格劳丝Lynne Gross
《电影的元素》李·R·波布克(美国)
《电影的力量》 霍华德·苏伯(美国)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动画类的电影
《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法国)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希拉·柯伦·伯纳德(美国)
《电影美学概述》阿杰尔(法国),美学是研究影视的重要路子呀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这两位都是大师呐!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影像中国》张英进,是一位外国人对中国影像的研究,表示有一些我看不太懂,书很厚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某些电影学院的教材,不过很一般
《电影的形式 与文化》罗伯特·考克尔
《关于电影》科克托(法国)
《电影之书》吉奥夫·安德鲁(美国)
《电影词汇》玛丽·特蕾莎·茹尔诺(法国)
二、影视技术相关类,偏向技术类
(这类挖个坑,因为本人在剪辑和拍摄方面还是菜鸟一只)
《场面调度》史蒂文·卡茨(美国)
《分镜头脚本设计教程》乔瑟·克里斯提亚诺(意大利),经典呀,表示我还没有认真看完
《大师镜头》克里斯托弗·肯沃斯
H. 有哪些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可以推荐
《世界电影史》第二版。以时间顺序从电影出现到现代电影的发展,重点分析了特定年代某些地区或者国家的电影发展背景以及情况。我觉得最棒的是里面列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电影作品,简直可以当一本工具书来用。而且还有很多珍贵的插图。无论是电影爱好还是专业需求,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时刻还可以拿来当板砖做防身武器。
I. 有哪些关于影评的书
最近的一本不是很厚的影评书籍是崔子恩的《光影记忆》。崔子恩不但是作家、导演,同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简评:一个美国人了解李小龙、成龙没啥稀奇,但对张彻、刘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虽然剖析香港电影从艺术商业片入手,但思维不存在太多东西方的隔阂,反倒是学术文章写得十分透彻而好读。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读毛尖的文章是从她的随笔开始,从写她母亲剥毛豆,再写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评也是把感性的东西化进去,但绝不夸张。比如她会把沟口健二的红色伤疤、伯格曼的红裙子、阿巴斯的红色上衣、科波拉的红玫瑰等等放在一起写,吸引人的。
《雕刻时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评:是台湾“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看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绝非是解读他的电影,而是走近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对诗意的世界张开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者:丹努西娅•斯托克(波兰)
出版:文汇出版社
简评:坦承自己不懂音乐,给出不喜欢美国的理由。这位大师一般被认为早期电影有“道德焦虑“,后期电影远离政治,还是听他自己来说自己及自己的电影吧。
《电影+2002》
编者:卫西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刚拿到此书的时候,很多电影还一时看不到。但后来一部部都没少出过DVD,的确是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几十部世界各国电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过时。
《新小说•新电影》
作者:克洛德•托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是相对深奥的一本,一半文学,一半电影。光就卖得快便说明中国读者对这部分艺术史的关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欧洲快车》究竟怎么样?不急,花个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四编)
主编:郑雪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评:这套辞典的前三部在国内有过不小的影响力。四编中有些电影的选择可能不是很严格,但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其精华之一。还有,其中的评介虽然很不华丽,但言之有物,准确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学风气。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编者:郑树森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收入了两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学者的电影论文,其中包括戴锦华、毕可伟等人。是年内最有学术质量的华人电影书籍,尽管对华语电影的批评有些欠妥,但毕竟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条有意义的影评之路。
《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
编者:双城、列狐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评:大多数电影你能看到,一部分电影一时还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经典,是淘片与了解当代世界电影的一个角度。
《电影馆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尔、伯格曼等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今年最具规模与最令人激动的引进类丛书,只需列举几本就说明一切了: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伯格曼论电影》、《法斯宾德的世界》、布努艾尔《我的最后一口气》、《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等等。
http://www.bcm-ar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2&page=1
爱比死更冷酷-电影大师与大师电影
一本以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为背景的影评类书籍。书中收录了雷纳-华纳-法斯宾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英格玛-伯格曼、费穆等一些欧洲及亚洲的大师作品及作者由此引发的对电影与人性、情感、哲学等问题的思索与独到见解。文字优美且耐人寻味,并附有大量精美图片。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了人类爱的权利,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爱。于是背叛、猜疑、嫉妒、伤害接踵而来,在我们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爱,到底是什么?
http://www.joyo.com/shop/shop_book_detail.asp?prodid=bkbk602210&goodsid=bkbk602210&uid=&id=88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