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尝试分析一部电影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其实关注镜头语言的观众也是可以去了解娄烨的影片苏州河,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就体现了导演本身对于这个镜头语言的一个运用,尤其是可以呈现这部影片的一个主题。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些镜头是会出现晃动的,有一些远景和近景也会呈现角色之间的这种特点。而这刚好也是想要呈现的一个主题这条河旁边的这些人所经历的人生。
对于观众来说去了解镜头,语言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影片,本身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以及导演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量,才设计了这些镜头。
在这部影片中,镜头的这些晃动,反而就像这条影片想要呈现的这条河,因为河给人带来的感觉就是,有时候波光粼粼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也同样是这部影片中的角色,所经历的这种人生的变化,会给观众带来的一种感受。
⑵ 王家卫的电影,是如何用镜头讲故事的
谈到王家卫的镜头特效,可能你首先会想到色调,不过今天我们来说说镜头手法。《堕落天使》王家卫用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将香港社会底层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
1.超广角镜头
《堕落天使》中有很多晃动的镜头都是采用手提摄影的方法完成,很多画面有很强的晃动感,用来突出表现都市的模糊感:情感模糊、关系模糊、时空模糊。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可以在前期或者后期通过模糊来营造晃动感,用来表达人物模糊的情感,可以让画面更有故事感,更高级。
学会了王家卫这三种镜头技巧,你就可以更轻松的拍出大片。
⑶ 如何从摄影摄像的角度来分析一部影片
画面的构图、色彩、还有打光的好坏、镜头衔接的逻辑性、画面里有没有穿帮的元素。影片的故事性有没有表达好。望采纳
⑷ 影视专业知识2:解读镜头形式
我们来继续上次的学习......
本期主讲:镜头形式
1、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这个最简单易懂,就是在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所拍摄的画面。
严格的固定镜头是静态构图的单个镜头,只有人物调度变化,没有摄影机的参与,不改变基本构图形式;机位不变而摄影机变焦或摇的运动拍摄镜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定镜头。
长固定镜头——对一个场景和人物动作过程的完整记录,具有不做任何引导和评价的客观性。
短固定镜头——更多地交代重要细节和过渡环节,信息比较明确,常采用近景系列的景别,可以建立镜头的节奏感。
2、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在拍摄中间移动摄影机并借此使移动着的人物始终保持在画面之内的拍摄方式。
运动镜头不仅给画面增添了动感,而且使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造型特征,脱离了戏剧的美学特点,再现了人的眼睛在观看中的运动形态;使得银幕获得立体空间感,也使动作获得更大程度的如实再现。
摇镜头
摇镜头:摄影机机位不做位移运动,而是利用三脚架、云台拍摄方向可变动的功能,机身做上下、左右方向的变化。
跟摇拍摄运动中的对象时,可以使对象保持在一个画面以内;人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摇摄能使他始终处于画面的构图中心,从而表现出人物主体运动的状态与细节。
(1)环境空间摇摄和人物摇摄
环境空间摇摄在景别上以大全景、全景为主,在史诗片拍摄中经常使用大全景的摇镜头来展现场面的宏伟,也可以在一个镜头里表现战争中对峙的双方。
对室内小环境的摇摄带有强烈的主观视点,常用来表现人物对环境的观察、搜索。
对人物摇摄的使用:对话人物间的摇摄,场景内呈现逻辑关系的摇摄;摇摄的对话场景往往交流感强烈,对话双方语言交流频繁、反应迅速。
(2)快摇摄和缓摇摄
快摇镜头常用作两个镜头之间的过渡,强调起幅、落幅画面间的内在关系;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有突然、意外和令人惊异的视觉效果,表达效果强烈。
也可以当做是一种转场的方式,即两个画面效果像快摇一样。
慢摇经常用于描绘大场面的场景规模,掠过的被摄物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时可以产生积累与升华的情绪效果。
(3)横摇摄和垂直摇摄
横摇摄除了展示空间的广度和规模之外,可以再现运动中的主题状态,模仿人的主观视线,如同生活中人们原地跟踪观看的动作。
垂直摇摄在画面造型上能表现空间的高度和深度,与展示空间广度的横摇或横移运动相结合,是塑造银幕空间的典型手法,也适合表现人在垂直方向上的观察视线。
推镜头
推镜头:沿摄影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的接近式拍摄方法,画面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小,表现进入某一场的感觉。
符合一个运动中的人物对环境中景物关注的视点。
符合一个人物在固定位置下对某一物体的视觉关注。
符合导演、摄影师想要强调的某个注意中心、表现中心的视点特征。
具有从整体到局部,从环境到细节,突出某个局部、某一细节的作用。
常常用在影片的开始或一场戏的开始,以将观众带入故事中。
(1)从广阔范围内进入某一场景或景物
案例:希区柯克电影里常用的开头(城市楼群——某大厦——某个窗口)
(2)强调重要的细节,推进叙事
在表达结果即将发现什么的时候,如果用剪辑处理,切一个大特写镜头会强调发现的突然性,但是用匀速的推镜头就表现逐渐地发现和揭示,给观众时间自己去发现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案例:《精神病患者》中玛丽安拿了老板让她存进银行的钱打算据为已有并逃走,镜头三次有意的“推”。
(3)用于剧中人物
表现、揭示人物的内心状态。
提醒观众注意画面呈像中越来越大的拍摄对象。
对人物有意的“推”是强调人物此刻的某种状态和思考,常用来暗示人物的思想动机和下一步的行动。
案例: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影片中遇到杀人的环节之前往往会用推镜头展现谋杀者的脸部表情,强调人物心理活动。
拉镜头
拉镜头:沿摄影机光轴方向向后移动远离式的拍摄方法,画面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
画面中的被摄体由单一变为多元,从只拍一个对象到拍更多对象。
同“推镜头”一样,都揭示了个体和环境的关系。
常用于影片的结尾,充当镜头的结论和升华情绪。
通过摄影机的后退展示未知的、令人吃惊的东西,因而可作为幽默的镜头拍法,也可大量用于悬疑片和恐怖片中。
3、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摄影机沿各种方向做移动拍摄。
从拍摄技术上移动镜头分为:轨道车移动拍摄、摇臂移动拍摄、手持摄影机移动拍摄、航空拍摄、特殊运动镜头设备拍摄等。
跟踪拍摄
跟踪拍摄:镜头跟随运动的人或物体进行拍摄的方法。
按位置关系分为:前跟、后跟、侧跟,前跟镜头强调运动主体的运动状态,后跟镜头强化跟踪的视点感并常用于恐怖片中,侧跟镜头的画面动感最强烈。
意味着视点和画面主体的同步变化。
摄影机晃动产生的纪实感并不是生活真实的样子,只是复现了人对陌生环境的茫然、凌乱的主观感受。
轨道车水平移动拍摄
轨道车水平移动拍摄:简称“平移拍摄”,将摄影机放置在轨道上做水平移动。
会带来画面角度、方向、景别、构图的不断改变,视觉内容丰富。
既可以表现完整的空间,记录和跟踪运动,也可以富有视点位置的变化。
高空摄影系统
高空摄影系统:电脑控制的运动镜头系统,摄影机由四条线缆绑定悬在空中,每条线缆都由计算机遥控。
能够实现全景俯瞰拍摄。
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实现从细节到远景的景别跳跃以及丰富的三维(水平、垂直、纵深)空间关系展现。
给观众带来如飞翔于场景之上的新奇的视觉角度(常用于体育赛事转播和大型电视文艺节目的转播)。
4、长镜头
长镜头:不停顿地拍摄一个完整的场景、事件或记录一个完整连贯的动作的拍摄方法。
由几个长镜头组成的一个意义段落叫做“长镜头段落”。但要注意的是长镜头的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极易造成一些不知所云的影像或空洞无物的表现内容。
纪录式长镜头:最早出现的形式,强调时间的真实和与事件的同步性,再现时空的完整性。
具有客观性和置身事外的观察记录者的视点。
纪录式长镜头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视觉元素,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观众看的时候需要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影片沟通。
叙事性长镜头:体现时空的统一性,叙事目的更明确。
镜头运动和人物调度都有明显的意图,画面视觉内容的变化呈戏剧关系。
能够很好地揭示人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时间长镜头
时间长镜头:这类长镜头不呈现强烈的戏剧冲突,不介入场面中发生的事件,只是远远地记录。
侯孝贤的“时间长镜头”常常固定地拍摄一个生活场面,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故事,镜头就像时间的见证者,呈现那些再平常不过但却非常动人的人情世故。
需要观众对场景的韵味有情感共鸣,能够进入审美的观赏层面。
5、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将一个行动“舞台化”或“放在场景中”。
场面调度涉及的元素包括人物的上下场、位置移动、人物空间关系变化等均是与演员有关的空间变化形式。
(1)描述场景的空间关系,强调演员表演
使画面内同一空间中的人物建立联系,传达给观众必要的空间信息,强调重点演员的表演。
(2)引导和强调戏剧性
运动镜头和人物位置变化必然带来场面内新的叙事信息的介入,打破画面原来的平衡关系,此时,调度便成了电影突破平面性,使同一个空间中分割表演场地,呈现因果关系主要手段。
重复调度的手段也可以强调场景的气氛。
(3)场面调度的类型
人物调度:演员在场景中通过运动发生位移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变化,也包括演员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调度变化。人物调度主要分为横向调度、纵深调度、垂直方向调度、环形调度和综合调度五种。
镜头调度:摄影机运动而人物不动的调度方法。镜头调度由于是镜头运动而被摄主体保持静止,因而镜头的运动便成了画面视觉内容变化的明显要素。此方法的暗示性和引导性很强,有一定的目的或意味。
人物和镜头综合调度:让摄影机和人物保持运动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观众对场景真实感的幻觉。
⑸ 如何理解电影镜头所表达的意义
影视对于镜头的处理就跟这文章遣词造句一样,说个最初级的概念,小学老师教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如果写作文时,我们会写 今天晚上我在伯伯家吃饭。而在用电影镜头来表达或许是用这样几个镜头,时间,夜晚,用一个月明星稀的空镜头。人物,我入画走在这个空间里面。地点,我出画,伯伯家门口给一个空镜头,然后我入画,敲门,开门。这个时候就有意思了。如果开门时,镜头一切,只给了一个伯伯开门的镜头特写,一张大脸望出来。而原本敲门的我,排除在镜头之外,你会对两人关系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认知。如果开门时,镜头不变,我依然停留在固定镜头的固定位置,开门的是我的伯伯,两人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同一镜头里带有关系的出现,你又会对两人关系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认知。你回想一下你以往看过的电影里,用第一种方式的镜头的两人一般是什么关系,用第二种方式的呢,所以,有些镜头,不光题主所说的过肩,包括我上面说的带关系与不带关系的镜头,其实多少有点导演关于剧情发展人物关系等目的性在里面的。不完全说是方不方便或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任性。毕竟,这些基本视觉概念还是必须遵守的。回到上面,时间地点人物有了,就差事件了。再加一个大家一起上桌吃饭的镜头,就个句就算造完了。这里就不延伸了。因为重点不在于此。我想说的是,回到第一个空镜头。月明星稀的夜晚,若你解读成月亮的明亮与周围稀疏的星辰形成强烈对比,映照出了主角当时孤独的处境。我觉得这就有点过度阐释了。也许,正好拍摄当天的天空就是如此模样。
⑹ 电影镜头分析
美国恐怖片《闪灵》通过镜头的运动、巧妙地剪辑等组成了电影视觉语言系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后来的一些恐怖片竞相模仿。以下就选取一些镜头进行分析,试着探究《闪灵》是通过镜头语言来渲染恐怖氛围的。
镜头一:在电影开头,当主人公杰克第一次开车前往酒店时,先是运动的空镜头将人们带入电影,在运动中故意倾斜,造成失衡的危险感。接着叠化俯拍镜头,镜头中茂密的两片树林中有一条极其狭小的小路,路中是杰克行驶的汽车,这种画面的构图加上俯拍的角度,给人以压抑感。镜头跟着汽车一步步向饭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车,后景是巨大的雪山,在这个画面中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拍摄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显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噪声,可以看出导演在暗示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之中。
镜头二:这一个片段采用的是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以贴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镜头来完成。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变得狭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弯的情节设计,又给观众一种不确定周围安全与否的体验,经过层层的气氛渲染后,在遇到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妹后呈现出较好的恐怖效果。
镜头三:这里采用了仰拍的视角,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从这个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后几近疯狂的表情与猥琐可怖的气质,而门后面倒着写的“murder”谋杀一词,为后来的杰克用斧子劈门这一经典恐怖画面奠定了感情基调,提到铺垫与推动情节的作用。其次,影片经典的“闪前”镜头是在门上用口红反写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写,起初一时间辨识不出字母的意义,觉得红色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丹尼用口红反写字母的过程,并向母亲求救后,借助母亲房间的化妆镜看到正写的单词,瞬间情绪绷紧,后背发凉,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剪辑对情绪渲染进行调动。
镜头四: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对称式的构图,选取了一个大景深,由近及远,一层层向画面内部缩小,从而制造出一种压迫、沉重的气氛,突出了画面中的人物。
镜头五:在不同的房间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也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碰撞,过于明艳的色彩与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这也可以看出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总结:
电影中会使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渲染氛围,尤其是恐怖电影中,这部电影中没有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来作为吓人的“点”,反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剪辑、沉闷的音效、跳跃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刺激恐怖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时隔那么多年以后依旧被尊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⑺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一)淡出、淡入:
又称渐隐渐显。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
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
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
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
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
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电影镜头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电影内容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拍起到停止拍摄,这—段电影胶片叫做一个镜头。从第二次开拍到再停止就算第二个镜头。一般地来说,电影镜头有下列几种:
(一)拉镜头:
它的作用是为了让观众在看清楚某一重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认识人物和环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拉镜头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个镜头,首先出现的是一朵盛开的苦菜花的特写镜头,然后又出现一只小手伸入画面采摘,但观众却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准的手,这是镜头拉开了,观众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这种拍摄方法,就叫做拉镜头。
(二)眼镜头:
顾名思义,就是镜头始终是跟随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进行拍摄,以便连续而详细地表现他的活动情形,或在进行中的动作和衷情。
(三)摇镜头:
这是指摄影机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环顾,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它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的意义和目的。
(四)推镜头:
是指被摄人位置不动,只移动摄影机推成近景或特写镜头。同一个镜头内容,缓慢地推近,给人以从容,舒展和细微的感受。快推则产生紧张,急促、慌乱的效果。推拍,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加强气氛的烘托。
(五)主观镜头:
是将电影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物的眼睛来观察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它可以模拟感觉、渲染气氛。主观镜头比较普遍的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也常用来反映人物的幻觉,想象,这在电影中是经常出现的。同时,对于刻划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故事片〈〈小花》的开头,有一段小花寻找哥哥的回忆镜头,它先用奔跑的镜头,引出当年的小花,又用喊哥哥的声音回到了现实,处理得自然流畅,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
(六)空镜头:
这种镜头,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即画面)表明一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人物,没有语言,只丧现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气氛的场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云、月亮、飞鸟等。它是使电影富有诗情画意的重要手段,从而造成宽广,深邃的意境。
(七)俯仰镜头:
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
(八)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一般用于大场面的拍摄,它能够改变镜头视角和画面空间,有助于戏剧气氛和效果的渲染。例如,故事片《天山的红花》中,当奥依古丽下了吉普车,走进群众欢迎她的场面,就是摄影师在直升飞机上高俯拍摄的。这种拍摄方法渲染了气氛,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九)综合性镜头:
综合性镜头,指镜头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为了使电影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某一情节,往往在一个电影镜头里,将推、拉、升、降、摇、移等镜头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为画面造成正、侧、仰、俯、平等各种不同的镜头角度,既能表现环境的全貌,又能表现某个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电影更加富有表现力。所以,电影镜头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交织在一起使用。这种镜头也称为长镜头。
(十)变焦距镜头:
它是指摄影机的位置不变,通过安装在影机内的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化,使拍摄对象在不改变与摄影机的距离的条例下,加速或匀速的拉远或推近,造成一定的节奏。
一、升镜头
指摄影机从平摄慢慢升起,形成俯视拍摄,以显示广阔的空间。它可局部展示整体。如在影片《青春之歌》的结尾中,学生用水龙头把军警神得抱头鼠窜,江华、林道静跑入画面,号召同学前进。这时一个上升镜头从全景变成广阔的远景,学生队伍的革命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当。它既有连续性,又富于生命的动感加强了戏剧效果,形象地告诉观众,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必然战胜国民党反动派而得到最后的胜利电视剧《水浒传》(总导演:张绍林)第1集中“高俅发迹”那场戏,高俅投到端王府后,昔日的小流氓们以“苟富贵,莫相忘”前去纠缠,高俅约他们第二天翠仙楼聚餐。翌日,(升)翠仙楼,高俅派军士前来,把往日的狗腿子们打得身残腿断。这个“升拍”既描写了环境,又刻画了高俅的阴险毒辣。
上升镜头有时还具有讽刺意味。
二、降镜头
指摄影机下降拍摄,则引起相反的效果,有时也用在介绍环境。如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描写李向阳他们下地道,就是用的下降镜头。升降拍摄,大多用于大场面的拍摄。它能够改变镜头和画面的空间,并有助于加强戏剧效果,渲染气氛。
电视剧《水浒传》第2集《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与史纹龙在店中喝酒,听隔壁有女人哭泣,烦心而难饮,鲁提辖决心为那父女出气,摄影机降下,拍出前景的一桌酒菜,突出中景中欲铲除恶人的鲁提辖。
三、俯镜头俯镜头一般称为鸟瞰镜头
除鸟瞰全貌外,在感情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出阴郁、压抑等情绪。有时它起着贬低的作用。如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俯拍汉奸地主的家,就是贬斥。
电视剧《水浒传》第1集“高俅发迹”中,远景,东京汴梁,(俯摇)繁华的港口、城楼,(跟拍)一乘轿子,进入热闹的大街,将东京的兴盛、富庶像《清明上河图》一般展开。
四、仰镜头
一般称的仰瞻景。它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景仰的感觉。如在影片《南昌起义》中,所拍孙中山的铜像便是如此电视剧《水浒传·高像发迹》中,有段戏写王进抱打不平,把高俅的同伙打得落花流水,(仰拍)王进冲过去,直抓高俅。这个仰拍,突出刻画了王进的英勇无畏、除邪扶正的英雄气概。
俯、仰镜头,褒贬鲜明,感情色彩强烈,使用时必须符合剧中规定的情景。俯、仰镜头,在特定情况下,感情色彩也会发生颠倒,即用俯镜头显示崇高,用仰镜头反而表现贬抑等等。这是俯、仰镜头的特殊用法。
五、水下镜头
潜镜头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水底下进行拍摄,以表现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如影片《大白鲨》、《泰坦尼克号》、《猎字U-571)等,都有大量的水下镜头。
⑻ 电影中镜头的运用及作用
1、弧形运动镜头
弧形运动镜头(Arc Shot),顾名思义,摄影机以按照某个圆周以弧形运动所拍摄的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在电影电视中属于被滥用的镜头之一,对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难度大。《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对弧形运动镜头情有独钟。
2、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Close Up),最早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用来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细节。它的出现和应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也是镜头美学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观众最喜欢也最容易记住的镜头手法。
3、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Medium Shoot),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中景镜头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写多,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在影视作品中中景镜头的比重较大,因为镜头的叙事性较强。
4、远景镜头
远景镜头(Long Shoot),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但却可以通过承上启下的组接含蓄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5、深焦镜头
深焦镜头(Deep Focus),利用焦距将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镜头到中,在电影构图中,往往寻求最大景深,把所有细节都在镜头里毕露无遗。影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深焦镜头摄影大师当属格雷格·托兰德,他和大导演奥逊·威尔斯是深焦镜头的鼻祖。
6、仰拍镜头
仰拍镜头(Low Angle Shot),摄影机从垂直位置上低于多数被摄对象位置拍摄的镜头,往往可以使得画面中主体人物显得更加高大,当然,仰拍镜头的应用不止于此,关键在于这种低角度的拍摄和电影画面的具体情节相结合,比如拍摄小孩等等。
⑼ 在电影中怎样做镜头分析啊
在电影中根据镜头的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二、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四、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五、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六、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七、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八、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十、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9)如何用镜头解读电影扩展阅读:
形态景别拍摄解释
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景别是由视距来确定和划分的,所谓视距,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镜头内,或者说一个电影句子内,就应包括经过严格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种景别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种景别,概括的说,可分五大类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其中还分为大全景;大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