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韩剧对于感情的表达非常的细腻,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釜山行》,虽然是2016年的电影,但我真的是百看不厌,但是只是冲着它是丧尸题材的电影看的,要说韩国拍的电影,他们的电影对于感情拍的都很细腻,开头,一位少女将僵尸病毒带到列车上,病毒不断扩散,直至整个列车,不断的考验着人性和爱。很喜欢秀安德角色,虽然爸爸陪伴德时间不多,但是她充满童真,心灵纯净,尊老爱幼,道德观念清晰,也是这部剧表现爱的一个重要角色,
② 韩国电影钱结局什么意思
我想他的意思是说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了。或者说他终于有钱了。
③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黑钱》
一部表现中规中矩的电影!
《黑钱》是由郑智泳执导,赵震雄、李荷妮、李璟荣、姜信日等主演的韩国犯罪电影。于2019年11月23日在韩国上映。讲述了检察官因自己负责调查的嫌疑人自杀而陷入困境,为了洗清罪名而与巨大的金融腐败实体相遇后发生的故事。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④ 戴锦华谈韩国电影崛起,你对韩国电影有何印象
个人对韩国电影的印象就是敢拍,韩国电影各种题材类型层出不穷,想法创意都能实现。
韩国电影能够给人敢拍的印象,最大的优势还是其对于本国电影的全力支持。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创作环境,各种灵感自然是随便实施,导演的各种想法都可以在荧幕上进行实践,而不用担心太多后果,只要电影拍出来,检验成果的就是市场,不用害怕无法播出。
⑤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电影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开启了辉煌。政策、人才、资本力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都是电影起飞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十年,韩国电影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每年都会有较好又卖座的电影上映。韩国电影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手法,同时注入了很强的民族性。爱情,动作,悬疑等类型玩的越来越纯属,尤其是犯罪类型的电影,等是我的最爱,审查制度的废止,让题材的禁区越来越少。
是国内电影人水平不够吗?我觉得不见得。辛苦拍的电影,结果不让上映?你干吗?很多电影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家的立意比咱们好,很多题材中国不敢拍!
我们的电影往往在处理人物性格变化上太生硬,拿最近的《盗墓笔记》来说,结尾那个十恶不赦的大boss,被鹿晗三言两语就说服成乖乖小绵羊,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粗糙!
⑥ 如何评价国内与韩国拍的电影的差距
技术上,韩国电影应该是亚洲电影范畴内最接近好莱坞标准的——注意,这里的「好莱坞标准」是指商业类型片以及具体制作水准。所谓的技术,包括编剧技巧、视觉、声音、特效、剪辑、制片流程,等等。虽然中国电影在最近几年奋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账实在太多,短期内很难填完之前的亏空。技术环节的完善,不是靠钱多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中国电影在这方面亏欠的实在太多,而人才的培养又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这一点,如果中国电影还按照目前的这种市场趋势继续涸泽而渔的话,韩国电影会把中国电影甩的更远。韩国电影的整体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因为起步早,而且他们基于本土市场制造了大量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制造业,它是需要多个高度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子系统才能完成最后的高质量成品。这种细分化和专业化环节,必须要给本土市场足够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本土化专业公司。因为韩国电影在这方面给本土电影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和尝试,所以韩国电影有机会基于本土市场的需求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技术体系和标准,并最终完成了标准体系的建立。这种技术标准体系再反馈回产业,就呈现出韩国电影在整体制作技术水准上可以说是亚洲一流。艺术上,韩国电影在题材方面的解放,导致了他们的电影能够有机会探索类型化叙事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从目前的韩国电影整体水准而言,他们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叙事策略,以「汉江怪物」为代表,韩国电影做到了国际化的类型片模式内打通本土观众的内心情感。这一点,中国电影在未来十年内我都持悲观态度。
⑦ 打破创意困境!你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全世界各国都在急剧的发展,那么全世界的电影行业也是发展得非常的不错的。不论是我们中国还是外国的电影行业,都是有着很多优秀的作品。电影是一项非常好的娱乐的方式。我们在闲暇的时间可以用它来放松。打发一些空闲的时间,并且能给我们快乐,这是非常不错的。每一个国家的电影行业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方向的。比如我们的电影行业中,我们的动作片在世界上就是非常的优秀的。
第二,韩国电影善于打感情牌。韩国的电影情节中总是有着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为的就是让观众们感动,然后让自己的电影口碑高一点等等。说白了就是“不让你哭,算我输!”这个是非常的形象的。
韩国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揭露世界上最黑暗的一面,并且特别现实的显示给观众。
⑧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亲切的金子》
继《我要复仇》和《老男孩》之后,韩国导演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亲切的金子》再次让我深深的震撼,他诡异的风格和娴熟的镜头语言这次表达的行云流水,游刃有余。同时,这次的复仇不同于前两部。前两次都是单个个体的恩怨复仇。而《亲切的金子》则刻画了群体复仇的众生像。如果单个人的复仇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震撼的话,群体的行动则更容易体现人性,更容易解读规则,更容易引发思考。
“亲切的金子”这个名字来自于狱中的姐妹对女主角“金子”的赞称。金子在20岁时候因为绑架并杀害儿童被捕入狱,可被迫承认罪名的她其实背负着天大的委屈。真正的凶手是一个幼稚园的教师――白老师。他首先绑架了金子的小女儿,然后以她的安危逼迫金子诱骗另一个小男孩上门,在虐杀了小男孩之后以同样的手段让金子去替他服罪,承认一切都是她自己干的。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柔弱的金子在警察的怀疑之下,仍然义无反顾的认了罪,她心里唯一想到的只是保全女儿的性命,即使这个代价是,13年的牢狱之灾。
刚开始,金子在狱中渡过了一段残酷的时光。她无法找到自我救赎的方式,她找不到自己坚持活下去的理由。她无法把因为自己的诱骗而死去的小男孩从自己的脑中抹去,这种深深的愧疚让她发狂,即便她当时是被逼迫的。这时候,她开始面带和善的笑容,开始辛勤的劳动,开始热情的帮助任何她可以帮到的人。她亲切圣洁的像个天使,以至于得到她帮助的人甚至看得到笼罩在她身上的不属于凡间的光环。当我们都开始以为金子想通过这些善行来替自己赎罪的时候,孰知她的复仇计划才开始显山露水,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出狱之后的复仇做准备。
这是一个谋划了十三年的复仇计划的前奏。
在这里,朴赞郁其实表达了对公权力惩罚的第一个质疑。 本来就是一个无罪的人,却因为证据不足而错误的入狱。十三年的牢狱生活不但无法使她从劳动中得到改造,相反,支持她行善的最大动力,却是由此衍生的强烈的复仇目标。这种对现有规则的质疑在影片的后半段呼声越来越强烈,而这种略带讽刺意味的反差在后半段也被导演有意的扩大到了极致,增添了影片无限的张力。
这种反差对比在影片中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在狱中带着浅笑面靥和闪烁光环的她被称为“亲切的金子”的话,那么出狱后眼底一抹殷红,身着黑色皮衣,一脸冷漠的她就只能是“复仇的金子”了。这也象征着,她的复仇计划正式揭幕!
与此类似的就是对反角白老师的刻画。前一个画面是他一脸真诚和善的教一帮小朋友们唱歌,紧接着就切换到了他粗暴地对趴在饭桌上的妻子发泄兽欲。前后的变化简直让人瞠目。更不可饶恕的是,这个人面兽心的男人,绑架杀害一个个小孩的原因,竟然是为了给自己买一架帆船!扭曲的心理在如此沉重的对比中让人怒不可遏。他挑战了任何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极限,这也为最后的集体复仇埋下了心理伏笔。
金子在出狱后,一个个找到了她在狱中帮助过的好友们。在她们不惜一切代价的帮助下,她终于逮到了她梦中都想一枪了结的复仇对象,这个让她付出了十三年青春的十恶不赦的男人。
不得不提导演对这个过程精准的表达。朴赞郁对镜头语言的完美运用在《老男孩》里我就已经见识过了,那个长廊中“过关斩将”的长镜头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在《亲切的金子》里,你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的情形,戛然而止的镜头定格。比如听到盘子掉在地上的“哐当”一声后,紧接着你看到的会是一群人或诧异或眼含泪水的种种表情的静止状态。这样的表达时不时的出现,张弛有度,使一种cult影片特有的黑色幽默始终贯彻其中。特殊而华丽的巴洛克式音乐使影片增色不少,金子到死去的小男孩家赎罪的那段血腥情节在这样的音乐背景衬托下竟然给人一种略微诡异的别样震惊。这也是导演安排的镜头和音乐的反差效应吧。
金子抓到白老师之后把他绑在了郊外的一座小屋中。她发狂的厮打,用枪打穿他的脚趾,可当她把枪对准白老师的脑门时,含着泪水的她明白不能用这种方式作为复仇的终结。她明白单纯的“砰”的一枪根本无法使她自己得到救赎。她的复仇最重要的不是杀戮,而是能使自己从那种愧疚悔恨中得到救赎,对女儿的愧疚,对死亡小男孩的悔恨。
金子接下来的举动让我措手不及,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正是升华全片的高潮部分――群体的“同态复仇”。
她找到了之前逮捕自己的警察,给他看了白老师残害儿童的录像带。警察除了震惊外,更多的是对自己错误的无地自容。在这样的感情作用下,他帮助金子把所有被绑架残害的孩子的家长都召集到了一起,让他们一一观看了自己孩子被残害的录像。恸哭,昏厥,歇斯底里,最后,全部转化成了愤怒。警察说,凶手就在隔壁的屋子,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处置他。
这是影片最出彩的讽喻之处。警察代表着公权力,可却由他来放任这场私刑的执行。导演对于公力救济的嘲讽和对合法规则的质疑在此刻达到顶点。 他借金子的行为一直在引发我们的疑惑:仅仅用合法的手段让他伏法就可以减轻众人的痛苦吗?仅仅让他单纯的死去就可以抽离众人的愤怒了吗?如果十恶不赦的罪人不得到最大的惩罚的话,任何人都无法得到解脱。在这一刻,我相信复仇的原始本能笼罩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头。
在这样一个现代的 社会 ,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古罗马的复仇方式惩罚这个罪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分成了四次执行自己的私刑,最后一位老妇,用一把剪刀,结束了这场私刑的执行。然后,他们有条不紊的,收集血液,清扫现场,埋葬尸体,最后还拍了一张合影。金子在所有一切都安排完毕之后,拿出枪又在尸体的脸上上开了两枪。在替众人安排完复仇仪式后她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可那声震彻山林的枪响代表着终结吗?
我以为这场让人无法喘息的复仇仪式已经极限的挑战了我的神经,可是,是这样吗?
众人来到了金子工作的蛋糕店里,略带忐忑略显不安的围坐一起,店里是昏黄的暖色调。金子端出了一个鲜红的蛋糕,放在了桌子中间,大家开始分食这个蛋糕,血红色。没错,这是用白老师的血作成的蛋糕,原来“同态复仇”要到这一刻才是终结,“以血还血”才算达到了极致。这一刻,我甚至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和围观的那帮群众。不过此时的氛围是不是麻木和悲凉,而是吊诡的幽默和温暖。
窗外开始飘起了雪花,这场长达十三年的复仇带给金子的是什么呢?她得到了她所要最终追寻的解脱和救赎吗?朴赞郁给了我们一个还算慈悲的结局,在这场腥风血雨之后,宛若天使的小女儿和金子紧紧的抱在一起,满天飘舞的雪花,仿佛是她已经被漂白的灵魂。
而那场过去的复仇,也因为那些人在临走前,纷纷索要被勒索的钱财,让我觉得不那么纯粹了。
其实,现代 社会 的同态复仇,不过是满足了一下我们内心的疯狂臆想罢了,我们之所以感到惊世骇俗,甚至有时候感到隐隐的赞同。大抵亚洲国家 历史 中“有仇必报”的观念和还不健全的法制息息相关吧。在我们的印象中,快意恩仇的侠客复仇每每带来的是热血沸腾而不是对他的做法正确与否的质疑。
这也是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第一部《我要复仇》在美国公映时被主流媒体评为烂片的一个原因吧。奉行“程序公平”原则的美国对这种“复辟”的复仇手法包装的文化,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不屑吧。
即便如此,每每想到复仇作为人的原始本能在身体里涌动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得感到一丝丝寒意从身后透出。
朴赞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导演,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位导演不同于很多韩国片导演,他所拍摄的电影大多有很深的个人烙印在里面。往常的韩国电影片大多都有一个轻松明快的节奏,但他的电影却异常的沉闷,甚至在对复仇的那一刻也没有丝毫的爽快可言。 美丽脱俗的金子(李英爱 饰)拥有美丽的外貌,却在 20 岁花样年华的时候因被人控告绑架和杀害幼童而入狱监狱里,在狱中的13年多,金子尽心尽力的帮助狱中的每一个人,在这里她被人称作善良的金子,是这里所有人的楷模。因热心帮助狱友,还得到了“亲切的金子小姐”的昵称。终于度过了 13 年的牢狱生活,当年的美丽少女,已变成了现在性感的成熟女人。出狱后,金子立即展开一连串精密的报复计划,而她要报复的人是当年让她成为罪犯的白老师
那些在狱中,曾受到金子帮助的人们,也一一的协助金子展开她的各项报复行动,她们成了一股庞大的复仇大军。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个亲切的金子,内心到底是燃烧着多么强烈的复仇之火的。在金子出狱时,当初那位牧师过来接她,这时候的金子冷漠的像变了个人一样,她去找之前那些在狱中认识的姐妹,说出了她的复仇计划,大家都非常的惊讶于她的变化。冷漠的表情,这跟在狱中的她呢,完全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狱中大家都受到金子的帮助,所以依旧选择帮助她。接着金子去到说是被她杀害的幼童父母家,在那里她把自己的小指头给切了下来,在狱中所挣的钱全部用来接驳手指了,金子从小就很聪明和漂亮,她很快找到了一份在面包店上班的工作。在金子入狱前,她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现在的她不仅要复仇,更是极力寻找自己的女儿在哪里,当她来到澳洲看到女儿生活的很幸福的时候,她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又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么美好的女儿,女儿想跟她一起回首尔,金子还要进行复仇,所以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金子的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不是吃素的,她选择自杀来威胁金子,回到首尔后,金子带着女儿和男孩一起出去游玩,或许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吧,金子与白老师的妻子见面,商量着她的复仇计划,其实之前的杀害幼童的凶手并不是金子,而是白老师,只是当初白老师用女儿来威胁金子,金子才迫不得已为他顶罪的,这一切当初负责这个案件的王警官也是知道的,白老师的妻子也是在狱中跟金子相识的,她就是金子派出去的卧底。她们决定对白老师动手,但是怎知这一切却是被牧师看到并且拍了下来,还告诉了白老师,白老师派出两名杀手,准备杀了金子和女儿,聪明的金子一直在奋力的反抗,她掏出了特制的手枪把两名杀手都杀死了,随后她背着女儿来到白老师的住处,看到白老师吃了饭菜后已经晕倒了,她们便合力把白老师绑到郊区的房子,送走女儿后,就在金子愤怒的想了结白老师时,她发现了白老师手机上的儿童挂件。她知道,这是白老师的习惯,证明了他之前并不只是杀害了一名幼童,肯定还有其他的幼童,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金子把白老师家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发现了录有白老师杀害4名幼童的录像带,她把此事告诉了王警官,并把四名幼童的家人召集起来,给他们看了自家孩子在死前录制的录影带,每位家长看到这些场景,心里犹如刀割一样痛苦万分,金子让大家审判是要交给警察处理此事还是自行了断。大家都认为要自行了断,交给警察时间太久了,他们等不起金子提前把这里的谈话让白老师听到,让他感受死亡的恐惧,4位家庭的家长呢,分别走向房间内,每人都在白老师身上留下自己复仇的那一刀,之后大家合力把尸体处理好,并且拍照承诺此事谁都永远不会说出去,其实每个人在得知自己要杀人的时候,心里都是非常的害怕和难以下手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是被眼前的禽兽给杀死的。那一瞬间,他们忘记了什么害怕,只想杀了眼前的人好释放和宣泄自己内心的仇恨,影片的最后金子拿着蛋糕来看自己的女儿,她把自己的头给埋进了蛋糕里,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犹豫和黑暗的,特别是后面的镜头直接采用黑白色,还有就是审判白老师的那一段,把人性的刻画非常的细腻和深入。
⑨ 如何评价韩国演员张赫演的《金钱之花》
张赫真的是行走的荷尔蒙!虽然赫叔的确上年龄了,眼袋略大(笑)。但是不妨碍我磕他的魅力啊。赫叔一直以来演的剧,角色都太苦了。很少看他开心过啊。真的是自带悲情苦涩的男人。剧情嘛。坦白说。的确够狗血。够老套。亲手把自己最爱的女人推入地狱火坑。看她被折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折磨的过程。最后还要互相原谅互相救赎。
⑩ 如何评价韩国金融电影《作战 / 金钱作战 / 股神战场/The Scam》
如果把《金钱作战》这部影片放置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韩国经济惨淡的背景中加以解读,那么,这则穷大学生翻身的故事,与当下许多人的现实体验,便能轻而易举地形成很多对话关系。
永远不要相信看不见的股票。
这是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的。老百姓是蚂蚁,资本家是大象,这场游戏从头到尾就是不公平的。在某种程度上,电影中的黑帮老大似乎影射了靠殖民靠战争发家的美利坚老大哥,而穷大学生则象征着“天赋异禀”的韩国小弟弟。虽然够聪明,但是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韩国依然是一只蚂蚁,老大哥们握有大量的国库储备金条,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最后留下的只有是自己充当替死鬼。
所以说张贤洙妈妈才是智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把现金换成房产实物才是聪明的投资选择。美国人踩着地下国库的金条顶着金融风暴依然可以安然入睡,中国人一向安分守己现金充裕,保守摧残的韩国人终于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明白了真理,只能在电影中拼命意淫。
我觉得你们不够善良……
按照这类题材故事的叙事模式,通常是小人物凭借善良的心打动了高人,赢得美人归。但是本片似乎存在着偏差。因为张贤洙与柳书廷的合作,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更像是狗咬狗之后被迫抱着取暖生存。
去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样也讲述了一曲穷小子翻身解放的神话,但他铺垫了很长的戏来证明贾马尔的诚实善良、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所以最后的咸鱼大翻身也就成为了一碗可口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只有像贾马尔一样,踏踏实实,学习好知识,就一定能走出贫困。
但是,在《金钱作战》中我们领悟了什么?除了“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之外,仿佛就没什么心得了。
什么才是王道?
历史记载,公元1600左右,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国家:明朝中国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但是2009年的今天,这三个昔日的福布斯富豪榜名人却都沦为了发展中国家。电影中的黑帮老大够狠够有钱,但最后依然锒铛入狱,那什么才是王道?
神秘的柳书廷用事实告诉我们,关系网才是最重要的。她不够聪明不够善良不够美貌,但是她认识一大群富翁、政要,这些人在关键时刻给了她和张贤洙最大的帮助。
不幸的是,这个不同于寻常“心灵鸡汤”电影的情节安排,不但没有出奇制胜,反而将鸡汤烹成了麻醉剂,被击中的观众沉迷在柳书廷闪闪发光的大眼睛里,或者是最后片尾的豪华轿车上。
或许是我的要求过高了,原本期望着电影能带来一丝慰藉。但全片终结后,却只觉得男主角很幸运,认识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人,于是什么梦想都实现了。他的执着和善良,在这场命运与人性的拯救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融危机的漫漫长夜里艰难跋涉,何处才是黑暗的尽头,何时才见希望的彼岸?希望不止是幸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