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中的拍摄手法有哪些
1. 推镜头
推镜头是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看到某一布局,这种推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2.拉镜头
拉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3.摇镜头
摇镜头是拍摄视频中的一种拍摄手法,指的是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做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4.特写
特写是指在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最早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它的出现和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历来是电影美学。
5.移轴
移轴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利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
Ⅱ 长焦镜头摄影技巧有哪些 如何获得压缩效果
长焦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
1、点测光怎么用:点测光是从P档开始的手动档才有的测光方式,从AUTO开始的自动档没有。首先转到这些档,按相机最中间的那个功能键,出现调节菜单,然后用上下键调到测光处,再用左右键调到中间只有一个点的测光方式,按功能键(func)确定,然后半按快门键对准需要测光的部位到绿框内,快门保持半按,再按一下左上角那个+/-键,使得曝光锁定,然后松开快门,重新构图,最后就是按动快门。
2、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档,他们分别用在什么情况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3、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①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②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它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Ⅲ 电影拍摄中用固定镜头拍从晚上到白天是怎么做到的
一般采用间隔拍摄法:比如每隔10分钟或更长时间(根据所需要的效果)拍摄一小段的方法,通过后期煎切合成.
Ⅳ 长焦距镜头的特点拍摄是什么
拍摄效果主要有五方面的特点。
1.视角小
长焦镜头相对于标准镜头来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相同的距离内获得的视角较小,所以可以将很远距离的景物“拉近”到眼前,并使景物充满闻面。当拍摄较远处的景物或者不希望打扰列拍摄对象时,长焦镜头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2.景深小
拍摄使用的焦距越长则获得的景深越浅。和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的效果是一样的,浅景深的好处在于可以以突出主体并虚化背景。
3.畸变大
长焦镜头具有明显压缩空间畸变效果,它对后景有较大的夸大效果,会使前后的景物在画面上的距离显得比实际距离近,甚至感觉贴在一起,从而使空间的纵深感明显减小。
4.对焦慢
长焦镜头受到空气对光线吸收和散射的影响较大,要达到精确调焦很不容易.使用自动对焦模式拍摄时,对焦速度较慢。
5.画质差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出的画面反差较小,还容易失焦而造生成画面影像模糊。由于长焦镜头分量较重,增加了拍摄的不稳定性,会使相机震动加大而造成影像的模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使州长焦镜头拍摄的时候,快门速度应在1/250秒以,需要借助三脚架辅助拍摄,以保持相机的稳定。长焦镜头的焦趴越大越难将各种色光聚于一点,从而产生副光谱问题,使拍摄的照片的成像质量不高。
Ⅳ 影视制作中镜头的运用技巧
1、镜头推拉技巧
镜头的推拉技巧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线性编辑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个而实现另一个的技巧。推镜头相当于我们沿着物体的直线直接向物体不断走进观 看,而拉镜头则是摄像机不断地离开拍摄物体。当然这两种技巧都可以通过变焦距的镜头来实现这种技巧效果。推镜头在拍摄中起的作用重点是突出介绍在后面的影 片中出现的起重要俄人物或者物体,这是推镜头最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是逐渐把观众的观察同整体引向局部。在推地过程中,画 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镜头的运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个部分。
用变焦距镜头也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就是从短焦距逐渐向长焦距推动,使得观众看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现内容的关键。推镜头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间。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这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拍摄对象,也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拍摄(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表现主体 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也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比如前一个 是一个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一个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镜头,这样两个镜头通过这种方法衔接起来就显得自然多了。
镜头的推拉和变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 的。比如,在推镜头技巧上,使用变焦距镜头的方法等于把原来的主体一部分放大了来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场景无变化,只是原来的画 面放大了。在拍摄场景无变化的主体,要求连续不摇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这一镜头效果。而移动镜头的推镜头 等于接近被拍摄物体来观察。在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
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这在拍摄狭窄的走廊或者室内景物的时候效果十分明显。移动摄像机和使 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镜头的推拉效果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拍摄构思中需要明确的意识,不能简单的将两者互相替换。
2、摇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用摇镜头技巧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非常类似与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来观看事物一样。摇镜头分为好几类,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也可以斜摇或者与移镜头混合在一起。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也能造成拉长时间、空间效果和给人表示一种印象的感觉。
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很明确,从一定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到一定的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用长焦距镜头远离被拍摄体遥拍,也可以造成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
3、移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 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即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的一侧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 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 物体。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展示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 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移动镜头时除了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移动工具,如高空摄影中的飞机,表现旷野时候的火车汽车等。其运动按照移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 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在摄像机不动的条件下,改变焦距或者移动后景中的被拍摄体,也都能获得移镜头的效果。
4、跟镜头技巧
指摄像 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拍摄物体拍摄,有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形式。跟拍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断的变换。这种拍摄技巧即可以突出 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5、升降镜头
这 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如果运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 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情调。它常常在用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规律或处于场景中上下运动的主体运动的主观情绪。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的 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6、镜头甩技巧
这种技巧对摄像师的要求比较高,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 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这也与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十分类似的,这就非常类似于我们观察 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事物,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甩镜头的另一种方法是专门拍摄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动影像镜头,再剪辑到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甩镜头所产生的效果是极快速度的节奏,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剪辑的`时候,对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过程的长度,应该与前后镜头的动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适应。
7、旋转镜头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
二、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
三、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
四、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8、晃动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在实际拍摄中用的不是很多,但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技巧往往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晃动镜头技巧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做上下左右前后 摇摆的拍摄。常用作主观镜头,如在表现醉酒、精神恍惚、头晕或者造成乘船、乘车摇晃颠簸等效果,创造特定的艺术效果。我们如果仔细观看过张艺谋的影片《有 话好好说》的话,我们肯定对此深有体会。这种技巧在实际的拍摄中所需要多大的摇摆幅度与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拍摄的时候手持摄像机或者肩扛效果比较好。在上面我们讲述的这些镜头技巧是实际的拍摄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丰富多彩的综合运动镜头效果。
但我们要采用镜头表现技 巧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拍摄的时候镜头运动应该保持匀速、平稳,稳定果断。切忌无目的的滥用镜头技巧,无故停顿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动,这样不但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使得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还要考虑到的就是前后镜头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Ⅵ 电影城拍摄为什么用长焦镜头
用长焦距镜头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结像,还能够美化拍摄的人物。
长焦距镜头的景深很浅,前景和背景很容易被分离。
长焦即镜头的焦距可以在1000毫米以上,最实用的范围则在80~300毫米之间。
Ⅶ 长焦镜头有什么用
长焦镜头的作用如下:
1、拉近放大拍摄主体
拍摄远处物体时,使用长焦镜头可以让拍摄主体放大,产生拉近镜头的感觉。比如拍摄远处飞鸟,使用长焦距让飞鸟占满拍摄画面,从而实现拉近放大的效果。有时候画面内容太杂乱,使用长焦拉近,让画面简洁,去除我们不想要的画面内容。
2、压缩空间
我们在拍摄风光时,近景和远景的空间距离相隔较远,使用长焦镜头可以让远景近景的空间距离缩短,将前后遥远的景物,拍摄出紧凑的画面效果。
3、背景虚化
焦距越长,拍摄主体与背景距离越远,景深越浅,背景虚化程度越高。适合拍摄人物、动物等。
长焦镜头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焦距过长,相机容易抖动,使用三脚架和遥控快门减少不必要的抖动。
2、注意景深,在如此近距离使用极端焦距可以将景深减少到几分之一毫米。确保主题清晰使用足够小的光圈以确保景深延伸到整个主体。
3、如果想从前到后捕捉你的主题,要与传感器保持平行。在极端焦距处,景深将非常窄,以至于可能没有超过几毫米的景深可供使用。
4、如果长焦镜头有AF/MF开关,将其切换到手动对焦并手动构图/对焦。你可能会发现,手动对焦时,最近对焦距离会减小。这意味着可以更接近拍摄对象,从而提高放大倍率。
5、使用增距镜增加焦距,同时保持相同的最小对焦距离。这可以显著地增加被摄体的放大倍率,而无需移动得更远。
Ⅷ 电影拍摄手法
1、麦格芬手法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有时又利用虚化的事件,比如《后窗》中的推销员谋杀案。
2、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包括室内设计和艺术涂料领域。
3、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8)长胶镜头是如何加快电影节奏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拍摄技术特指用两台摄影机同时以一定间距和夹角来记录影像的方式。
立体特效可采用正投、背投,平面、环幕,主动、被动等多种实现方式。
目前大多数立体电影制作还停留在电脑三维的虚拟绘制状态,实拍因为两台摄影机云台的同步对焦,同步变焦,同步角度调整需要几个人同时同步作业,非常难以协调,这也是观众最终在电影荧幕上看立体效果时间长会导致双眼疲劳和难受的原因.此问题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后期剪辑时也可以校正。
Ⅸ 为什么拍电影用长镜头是炫技
因为长镜头并不是一个为了讲好故事而存在的一个拍摄技巧。当代电影除了艺术片以外绝大多数都不需要长镜头,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电影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用长镜头反而会拖慢节奏(用常规方式可以通过切换把一些无谓的动作和过程剪掉,缩短时长,用1分钟时间讲2分钟的故事,长镜头就做不到)。再加上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拍长镜头很难,所以就只能理解为是导演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刻意采用此方式。长镜头怎样才不会让人觉得是炫技,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量和节奏不大幅度输于常规方式,比如《地心引力》的台词非常精炼,即便不使用长镜头,那段剧情也会花掉差不多一样的时长,这样的长镜头观众就不会感到慢,另外它画面上有非常多的可看的东西,观众完全不感到枯燥。另外如果你长镜头玩得非常新颖炫酷那也行。不过这两个规则不适用于艺术片,艺术片随便想怎么慢都行,只要粉丝喜欢。
Ⅹ 电影《鸟人》中的长镜头是如何做到的
但很多人之所以说炫技第一个想到长镜头,是因为对普通观众来说,长镜头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炫技技巧之一(其他爆破飞车等特效当然更夸张),而对于一些创作上的软技术,比如场景内的调度理念的革新,表演的激发与碰撞,剪辑的精心设计,台词等细节的雕琢,摄影方面的重大突破(或者创造性运用),普通观众也感觉不出来,其实好电影让人击节的地方很多,导演炫技的方式也很多。《七宗罪》当初是特地用了为了这部电影做了无数次实验的胶片洗印技术(原理大概类似底片留银,但要详细说比较复杂),呈现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极其罕见的摄影效果,在整体低调摄影的前提下,暗部也有极丰富的层次。相比起早期黑色电影film noir时的大反差、表现主义用光、纹、阴影、不平衡构图、角色阴阳脸(暗部不补光)等常见摄影技巧,《七宗罪》后来被誉为新黑色电影neo noir经典代表作之一,在画面气氛塑造上,运用新技术对传统黑色电影的摄影风格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在当时被誉为“真正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