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hone如何拍出电影效果
iphone如何排出好的电影应该是很容易的试试
2. 怎样能让视频拍出电影质感
1、选择镜头
想要拍出电影质感,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适合的镜头。当然,相机跟镜头同样重要,但用来捕捉景物、调整构图还是以镜头为主。如果你使用的是一款最高规格的相机,却接上价格便宜且构造不良的镜头,得到的视频一定会很糟糕。反之,就算手边的相机是一般消费型的相机,使用了合适的镜头同样也可以拍出不错的片子
2、使用胶卷特效
在影片中套用胶卷复古类 LUT 是另一种让影片有电影质感的方式,经过简单的调色,就可以让影片呈现出电影胶卷拍摄的年代感。
3、电影般的运镜
电影质感效果不单只是跟相机、镜头或是剪接有关,如何构图并运镜也是关键。你应该掌握如何用摄影机稳定器,拍摄出电影运镜般的画面。
4、打光
你常会听有经验的摄影指导说:“想要营造好的电影质感,首先要把光打好。”你可以多去向灯光师请教一下如何利用打光来增加视频的电影质感。
5、慢动作
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要录制高帧率的慢动作镜头其实已经很简单了,很多时候利用手机或是运动摄像机就可以轻松达成。当然如果利用相机去录制的话,拍到的慢动作质感还是会好上许多。
6、镜头移动平顺
许多动作片里,为了制造临场感以及紧张感,在拍摄的时候会选择使用手持晃动的镜头来呈现。但如果今天只是拍一般的影片的话,还是让画面平稳移动为好。不管是利用三轴稳定器或是其他的方式来让画面稳定,只要画面越稳定所得到的电影感就会越强烈。
关于怎样能让视频拍出电影质感,环球青藤小编暂时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技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3. 如何用相机拍出电影胶片的效果
从电影中汲取了灵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视觉方面,例如光线,构图和颜色,并将其用于图片中。拍摄时,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的英雄是谁,他的角色是什么,他在哪里以及在那儿做什么。
如果要用电影照片拍摄照片,则需要转向电影。但是摄影和电影不是一回事,因此,还应该分析喜欢的摄影师的作品。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导演,至少看几部电影。
4. 相机拍照构图技巧
相机拍照构图技巧
相机拍照构图技巧,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喜欢用相机拍照的,而且在拍照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尤其是在构图这一块,我为大家整理好了相机拍照构图技巧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水平线构图
由于地平线的存在,在风光摄影中,水平构图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韵律的水平排序方式,赋予照片平稳、安定、大气的气质。当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横行水平线条,利用摄影眼,捕捉到合适的水平线。(原图手机拍摄于)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给人秩序感、稳定感、踏实感的视觉感受。适用于高耸的景物。如:建筑、树木、山川峭壁,瀑布等。(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35mm)
对角线构图
具有方向性的构图,人为安排比较明显。能够轻易引导观赏者的视线至照片两角,并再次返回等作用。增加观赏者停留在照片的时间。同时,对角线构图赋予照片动感,活泼,空间延伸等感受。常用于拍摄人像、水流、道路、建筑等。(原图拍摄参数:F/4,1/40秒,ISO500,焦距35mm)
S型构图( 曲线构图 )
自然界对象,形状万千,如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常用于拍摄风光、道路、河流、小路等。(原图拍摄参数:F/5.6,1/80秒,ISO200,焦距80mm)
C型构图
C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用。(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20mm)
框架式构图 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原图拍摄参数:F/13,1/250秒,ISO125,焦距22mm)
井字构图(九宫格构图)
井字构图亦称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题或者需要突出的景物放在“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上。按照人的视角习惯,左上方为最佳,右上角次之,左下角第三,右下角最后。通常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九宫格参考线设置,可以设置显示,拍摄的时候更容易准确对点。(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消失线构图(消失点构图法或汇聚线构图)
远大近小的视觉感受,尤其在广角镜头效果更是夸张明显。有形或无形的线条集中消失于一个点。如把拍摄主体安排在消失线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的同时,还能牢牢抓住光观赏者的视线,增加视线停留在照片的时间。(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26mm)
对称性构图法
通常用于风景、建筑、倒影等场景,形成对称的艺术画面。(原图拍摄参数:F/14,1/200秒,ISO200,焦距31mm)
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源于绘画,一幅成功的画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现的内容只限于画面之内。(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不讲究画面的严谨和均衡,画面形象不完整,以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以及和画外空间的有机联系,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不故意堆砌印象,增加了照片的真实感。(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1、万能大法:“2比3”黄金比例
这种比例是根据黄金分割线法则,是最万能的,往往都能拍出大片范儿的,他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技巧。所谓的黄金比例,就是你怎么看怎么顺眼就行。
2、结合人与景的“5比5”构图法
5比5这种构图法对于背景要求比较高、需要空旷简单,或者有纵深感才行,不是任何照片都能hold的住这种构图方法。
5比5构图法的优点是能很好地体现出人和景的融合,缺点就是这种比例对于背景景色的要求会比较高。如果你只是单纯想要拍摄的是人和建筑啊、地标啊之类的物品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用第一种方法,即“2比3”黄金比例的构图方法!
3、不按套路的`“1比9”构图法
这种拍照构图方法比较剑走偏锋了,对于拍照的背景同样要求很高,拍出来的照片后期也比较难处理,所以我建议除非条件适合、或者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才这么拍,否则能不这样拍就不要这么拍了,这种构图方法适合景太大,人太小或被挤在小角落,这样子场景用这样的构图拍出来才好看!
4、除了比例,人的整体朝向也是构图的一种
人都需要安全感,背对景物可能会让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会不舒服,有时候延续着景色的趋向、或者面对景物会使照片显得更有感染力。
人物的朝向,有时决定了人和景的融合深度,所以,你就需要和景色沟通了。也就是说,这种构图方法的景色占比要比较大,人物呢,则要面向着景色。
5、简洁背景突出人物
一些太复杂的背景很容易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所以拍摄时尽量选择简洁的背景,这样可以很好突出自己!
6、浅景深构图(让背景远离人物)
其实也就是背景虚化,人物和背景距离保持不变,相机靠近人物,这样很轻易就能得到浅景深的效果,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7、人物身材曲线构图法(S型构图)
这种构图方法超级适合女性朋友,拍摄女孩子的照片时,会经常用到S形构图和或C形构图来彰显她们的身材或者身体的曲线美!能很好的提升一个女孩子的气质!
1、中心构图法
拍照构图中有一种突出主体的手法,叫做中心构图法,这种构图方法能很好的很形象的突出要突出的对象,特别是特写人物和某一物体的时候常常用这一手法,人和物体等突出对象在中间,其他背景左右平衡。
2、对称构图法
中国人都喜欢对称美,所以有时一些场景可以试下对称的构图手法,按照画面中景物的对称点,加入前期拍出来的照片不够对称,也可以后期进行剪裁处理,完成对象,这种手法常用于公路、水中倒影,建筑等。
3、垂直线构图法
这种手法的画面主要以垂直线条为主体,多用于有树木、旗杆、垂直建筑、柱子等地方,顺子垂直线条构图拍照,保留物体本身的特性。
4、框架构图法
将画面重点用置于某个框架中,比如透过车窗拍外面的人,透过门拍门里门外的人,这种框架构图法,就是把人和景物置于一个范围内,款起来,大家的视线也会被引导到框架内的景象中,有种进入画面的感受。要注意的就是突出明暗关系了!
5、水平线构图法
这种水平线构图法是最基础了,也是日常最常用的基本构图方法,一般是以景物的水平线为参考,用比较水平的线条去展现景物的宽阔、画面的和谐的。比较适用于拍水面,平原、草原等地方。
6、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构图法这种方法最近一段时间在朋友圈很流行,也被叫做井字构图法。就连摄影师和从事设计等艺术工作的人都很喜欢用这种方法,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把整个画面分割成9份,获得4个交叉的关键点,将要突出的重点放置在画面的这4个交叉的某1个点上,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点。
7、S形构图法
旅行的途中,会有一些景物画面上的是S型的,比如一些花间走到,一些小乔河流、一些S弯走道,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使人看上去富有活力和很有韵律感,S形不仅具有曲线的优点,当我们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还可以很有力的表现景物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8、对角线构图法
把想要拍的对象放在构图画面的对角线上,这就是对角线构图法,这种拍照手法能有效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能够有效的吸引人的视线,达到主体突出的效果。
9、重复构图法
当一个画面是同一物体的时候,也就是说画面是单调统一的东西,这就可以用重复构图法,保持整个构图画面都是这一主体没这样就可以起到我们要突出的主体的。
5. 摄影师拍照时,怎样构图才能让画面看起来更有感觉
摄影师拍照时,怎样构图才能让画面看起来更有感觉?还有我们平时拍照的时候也是需要的,怎么才能拍出更美更漂亮的照片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6. 相机怎么设置,才能拍出电影效果的视频
通过F1.2-F4光圈得到浅景深是关键,最后还有色彩、对比度、饱和度等因素
根据以下方法设置相机:
1调整对比度
很多摄像机都有预设图像风格,但是并不适合后期制作。为了便于调色,你要拍摄(低对比度)比较平的画面,就是说你要调低对比度,也要将饱和度调低一点,这样能保留更多的细节。你随时都可以在后期增加对比度、调整色彩和高光,但如果拍摄时对比度和饱和度太高,后期很难从原始素材上消弱它们。
2、降低锐化度
但如果你要在电视或大银幕上播出视频,你就要降低锐化度选项,否则会因为锐度会过高,看起来不专业。
3、稍微欠曝光
曝光过度是最糟糕的的事情之一,因为你丢失了细节,很难通过后期找回细节,如果图像稍微暗一些会很好,然后你仍可以通过后期调节也不会丢失细节。
7. 普通相机怎样拍出大片的效果
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简单上手的摄影技巧才是最实用的,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摄影方式让新手摄影师也能拍出好的照片呢?下面简单几个实用的摄影技巧,让你轻松掌握拍摄技巧。
以较慢的快门速度捕获移动的拍摄对象,如拍摄动车,在拍摄赛车时,请使用约1/80的快门速度;要拍摄步行的人,快门速度约为1/10,以捕捉优美的节拍动感。如果快门速度很高,则将获得一种静止图像类型的画面。
8. 手机拍的视频怎么制作成电影效果
手机拍电影拍出电影效果很简单,但是和专业的摄像机比起来还是差太远。拍出电影效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前在东软学院上过摄影课,下面就来说一些电影技巧的方面吧:
1、镜头的推拉摇移
摄影中通常通过改变摄像头位置,也就是手机位置,或是调整焦距,目前手机可能不支持调整焦距。简单说说推拉摇移:
推:手机镜头向被摄物靠近
拉:手机镜头远离被摄物
摇:被摄物位置不变,手机镜头上下左右,旋转等移动,产生动态构图,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移:将手机放在可移动的物体上,对被摄物做各个方向移动所拍摄的画面
当然还有快镜头,慢镜头,运用得当,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2、取景构图
这和摄影有很大的关系,包括;近景、中景、远景、全景、特写等等。
近景:一般是人物上半身,景物局部范围,强调被摄物姿势,表情等用于塑造人物。
中景:相比近景显示空间更大,塑造人物关系
远景:能拍出一种广阔的画面。
全景:拍出完整人物和场景。
特写:拍摄某一部分,强调细节。
3、其他特效
切换场景时的转场技巧,空镜头等
像《生活大爆炸》这类情景剧用的特别多。
懂得技巧,拍出的效果不会差的。
9. 单反摄影构图技巧有哪些
摄影师通过取景器摄影师能够把千变万化的素材加工成为自己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通过变换摄影器材,他能够巧妙地处理这些素材,发挥出无限的创造潜力。要拍出精美的招聘,只有具备训练有素的锐敏的视觉他才能运用想象力进行构图。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些构图基本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器材
选择适当的器材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需要满满一大提包的镜头。虽然富有选择力与想象力的眼睛仍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选择适当的工具有很大帮助。可变焦距镜头在构图中是最有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变换焦距和视角你可以精心地选择被摄体,而且不用移动位置进行拍摄。你还可以去掉难看的或有干扰性的物体,或把画面充满从而取得更大的效果,你也可以把更多的景物包括进来而获得一个更好的透视和更大的景深。
如果你必须在远处进行拍摄的话,望远镜头有助于把动体充满画面。半广角镜头对场景和风景照片是很有用处的,它有助于你完成“三分法”构图,给你较大的取景范围,从而有助于拍出带框的画面,同时还能把前景物体也摄入镜头。
二、被摄体位置
被摄物体的位置改善并增加画面趣味性
把主要被摄体放在画面中什么位置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把能用来改善并增加画面趣味性的衬景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拍摄人物时,摄影者通常总是想把他们直接放在画面中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病,这就使画面四平八稳,如果水平握持相机,看起来就会更糟。转动相机以取竖画面,把人物移到画面一侧,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会大大改善构图。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衬景就能得到更有趣味的构图,让人物站着或靠着一个有趣的物体,如装饰考究的铁栅栏、门柱或背靠树木,例如让人物偏离画面正中并且竖握相机拍摄。
三、地平线和三分法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以及“千万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这两个规则或许你已经很熟悉了。就拿三分法来说,为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一个可以运用或者说可能被滥用的一项规则。设想把你的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这样你就得到九个长方形或九个正方形。
从理论上说,在风景类的照片中,地平线应该置于两条横线之一的位置上(例如上横线),被摄体或者镜头焦点应在下横线和纵向钱之一的交叉处。当然,这一规则将适合某一些照片(例如风景照片),它可以造成一种和谐的构图。
还有另外一种处理地平线的规则,即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会把画面切割为二。如果天空景致特别迷人,就给它大部分画面,如果不是这样,就把地平线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无味的天空占有更多的画面。
四、背景和前景
背景和前景巧搭配
千万不要忘记,你最终得到的照片将包括你在取景器里所见到的一切,画面将不仅仅只有你所要拍摄的主题。你必须考虑到背景和前景。你的主要被摄体应与照片上其它物体保持和谐,注意背景不要破坏或转移人们对主要被摄体的注意,而应尽可能完美地烘托主要被摄体。
如果背景大繁杂,可用调节光圈的方法使背景焦点不实,如还感到不理想,还可以用更换镜头或变换拍摄角度的方法以改变背景。要避免被摄体后面出现的高大物体,例如树木、路灯杯柱等,因为它们看起来象从主要被摄体上长出似的。画面边缘出现一部分焦点不实的人体也可能造成不良的效果。如果人物是主要被摄体,被摄人物就应姿势自然,不要立正站着,不要看镜头,让他们望着画面外的`远处,或让他们看书读报,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手段。
五、边框的选择
用前景当框架
这种技巧常常用于“巧克力糖盒”的装璜摄影。它包括用前景的物体框住景物或被摄体,最常用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庭门等。
拍摄前你可以利用光圈和景深预测装置来使主体周围的景物焦点清晰或焦点不实。画面上方和一侧焦点不实的树枝将有助于框住所摄景物,并使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被摄体上。焦点清晰的边框可能也是很吸引人的,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分庭抗礼。古代欧洲城市常见的拱门可以把视线引到狭长的鹅卵石路径或为田园景色加上边框。古建筑物外面的装饰考究的栏杆和庭门可以使建筑物照片更加别致风雅。接近拍摄并且利用前景作为边框就要使用小光圈,因为这类照片边框和被摄体都应当在焦点上。
六、阅读画面
风光变成风景画
在很多方面,欣赏一幅画面宛若读一页书。我们的视线全自然地横扫画面或进入画面而落到焦点上。典型的例子是一条自画面下方弯曲的小径会把你的视线引到靠近画面上方的人物或建筑物上来。看这样的画面时,你的视觉就会下意识地跟随这条小径,自下而上地来到拍摄焦点。画面上的对角钱也会引导你的视线,例如一条蜿蜒的海岸线或者流经峡谷的江河都会引导你的视线。顺着这类对角钱,你往往会观察到视线好过的所有画面成分。
七、图案结构
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到处都能发现一些图案结构,利用在日常物体上发现的图案结构能够创作出趣味盎然的,甚至是超现实的照片。
剪裁是构图的手段
很难一下举出例子,因为能拍摄图案照片的可能性是无数的,你可以寻到现成的图案,也可以从玻璃上的倒影中得到图案。此外,不同颜色的类似物。现代楼房的混凝土和钢材的建筑结构都可能成为图案。你还可在结构设计中找到相似的或重复的部分,选择一个适当的视点,在即景器中进行一番周密的剪裁,你便可以得到这类图案照片。
八、填满画面
另外,对某些种类摄影非常有用的构图法是使被摄体填满画面,对于动体摄影来说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技术。你所需要的只是被摄体,它周围的一切都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会分散人们对趣味中心的注意力。
靠近被拍对象来充满画面
接近被摄体,但不能漏掉任何重要部分。用一个动作填满画面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带有杂乱背景的一幅动体照片不是一个完美的照片。这种技术不仅仅可用来拍摄动体,如果你要拍摄静物,而画面中又不需要表现其它物体,这时你可以靠近被摄体使波摄体充满整个画面。
10. 离开滤镜和后期,如何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光线对质感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就和画家能通过画笔来勾 勒出线条一样,摄影师也能通过明暗来勾 勒出点线面,通过软硬来塑造细节。甚至就拿现实来说,如果一个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样子吗?强光干扰之下,就算处在现实的物品,在我们眼里也会显得失真。所以,阴天和晴天出来的拍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就和光线强弱有很大的原因。而仅仅是光线的选择,侧光、逆光、顺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门道。选择不同,最后的呈现效果也会不同。如果对摄影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往这方面多钻研钻研,这边就不细讲了。并且我们普通人正常拍摄出来的效果虽然说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够我们发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响质感的因素应该是相机了吧。而在本题,手机就是相机的替代品。好的手机质感会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像素和影像传感器的不同,细节层次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当然这并不绝对,也不是说一般的手机拍不出来质感好的照片,而是说,好的手机在细节的呈现上面肯定会更有优势。画面的真实还原程度,也非常依赖厂商的整体调色风格。还有就是手机相机的设置。对比度和锐度都是在有些手机可以进行调节的。需要柔和的质感就可以把锐度和对比度稍微往低处调,这算是拍照摄影的前期工作。当然后期成片了也可以调节,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拍摄的时候进行调节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