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般电影投资的成本是多少呢
电影和电视剧都有大成本和小成本之分,战争题材或者奇幻类的成本肯定就高。主要的钱是用在大场面的塑造和各种特技制作,还有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物品上面。比如恐龙古代战车 古代或者未来服装、二战时期的飞机坦克。而现在的影片和电视剧还需要大量电脑特技,总的来说电影更注重场面和细节,故事片更注重故事情节。不过从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以及国产片《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细节和大场面的呈现更像是几十级的电影。无论电影和电视剧除去拷贝收入,还有企业赞助。
⑵ 拍一部电影要多少成本!
拍电影的投资是个不确定值,它大概分了以下几种。
第一:剧本投资,这个多少钱呢?真的不好说,有些制片人一个脑洞,随便弄弄就成剧本了,这样的很多,比如微电影,抖音小视频,小品,自编舞台剧………有些非常贵,并且形成了品牌,形成了潮流…比如金庸小说改编电影,古龙小说改编…魔界三部曲,三体……这类电影剧本花费普遍较高…
所以,这类花费(0∽∞)当然,所谓的无穷大也是个比喻,其实几百万美金就顶了天,只是说知识无价。
第二:道具,服装,场地…投资
这类投资花费也是(0∽∞)同理,这个无穷大也是个比喻……比如你拍古装,要求真实…真去弄一大堆真古董…什么价值几千万的金缕衣,什么价值几千万的古剑,什么价值几十个亿的一推青花瓷……结果弄来的古董价值几千亿…租借一年的费用几百亿,不小心打碎的古董几个亿………这玩意儿真没法计算…
第三:演员费
这类投资差距也超级大,找不出名的,人家倒贴都行,找明星…几千万花费都不奇怪…
第四类:宣传费…
所以…有些大学生,扣扣搜搜几百块,拍了个极品微电影,有些大学生,大大方方花了几万,拍了个精品电影,有些大制作公司,花了几个亿,拍了个寂寞…
电影的水,很深,并不是一个只拼技术的地方,也不是只拼资金的地方。
作为电影的制作方,情商,智商,资金,渠道…是标配。(我不是搞电影的,瞎说的,别当真)
⑶ 电影投资成本,是怎么算的
我先讲讲电影收益从哪来?
首先影视投资的收益从何而来?中国电影的收益来源主要就是以下几种:
第一个肯定是影响性的票房啦 、再其次就是广告赞助商 、海外的一个版权出售 、再加上国内版权出售给各影视APP 、还有电视版权的出售‘每个部分的账目都是清晰明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肯定票房的收益不全部都是投资者的,但票房会直接影响获利多少,假如一部影片转让百分之七十的收益版权,一共五百份份额,一份十万,如果投入三十万元,影片上映后十亿票房的话,扣去以上这些,就足有7倍的利润,也就是210万。可见影视投资收益还是有很高的。
当然也有很多高票房电影的实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泰囧》,成本3000万,票房12.86亿。当时浙江90后小伙于宇昂,投资400万,最终的收益在7000万。另外电影还有网络版权收益,就是电影下映后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播出的收益。网络平台一个点击量2块钱,如果点击量是2亿,就是4亿,这也是是不小的收益,当然点击量越高,收益也就越高。
⑷ 影院为何分票房中的那么多钱他有什么成本呢 还有拍一部电影钱都花在哪了制作成本等等分别占百分之多
成本由以下因素决定(而异):
1.电影院的性质和所在位置(地区地域):
主要是房产的问题,比如现在大多是新“影城”都在大型综合的购物娱乐广场,就得考虑“缴租”,还有物业费。有的电影院是独立建筑物,房子根本就是“自己”的,所以就不用在这项上考虑什么了。当然,既然是“独立建筑”就得自己雇用“保安公司”和“保洁公司”的职工了。
2.开业时间:
有些设备基本上是“一次性”投资,很长时间不用更换,比如说放映机。所以开业得越久,似乎越有“利”。
3.营业面积和建筑,装修的形式:
“营业面积”包括“等候区(大堂,小卖等)”和“观影区(影厅)”。最直观的,营业面积越大就需要更多的职工,也就要支付更多的“工资”。无论是“售票”“服务”“放映”。然而,职工数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营业面积”,“建筑”的形式也是决定职工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像现在新“影城”吧,就是为实现“减员增效”而设计的。
说具体点吧,就拿四个厅和八个厅的两家影院假设,而且两家影院的每个影厅都是150个坐位,营业时间(排片)相同,放映方式(胶片或数字)相同(就简称她们为“4”和“8”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影厅的多与少决定“售票”人员的多少,这无关设计问题。然后是服务岗---检票,领位,散场。最后是放映
“4”的影厅入口分散(需要多个检票员),地形复杂(需要服务员引导,避免走错影厅),对号入座(影厅里需要有服务员领位,以免秩序混乱),入场和散场走两个门(在散场时需有服务员,将散场门打开)。--请注意,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影厅同时发生。
“8”的影厅入口集中在检票口后面,检票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只需一名检票员,因直接看到影厅,故不需服务员引导)。不对号入座(不需要领位),入场和散场走一个门(把住检票口即可)。
再说放映,“4”的影厅分散,放映室也肯定分散(需多名放映员)。“8”的影厅集中,放映室也肯定集中(现在已不按“行业标准”行事,要是再有数字和大盘,至多安排三个放映)。
再考虑到每天替班吃饭,每周轮休等等,“4”的职工数肯定比“8”多不少。成本高低显而易见。(业务,财务,办公室的人数都差不多)
“装修”的形式,这要说的并不是先期的,而是影院运转起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灯”,这还跟营业面积有关。有一个大大的大堂在装上成百上千的装饰灯,几十个海报灯箱,播放“预告片”的电视和音响“哇哇”唱。和有一个小小的大堂只有普通照明,两三个海报灯箱,不播放“预告片”。二者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更别说有的影院还在“地下”,只要营业就得开灯。影厅里的“壁灯”和“步道灯”虽然微乎其微,但也要考虑。
营业时间(场次多少):主要是“照明”,“职工加班”的费用,{{以五个职工的工作时间超出了法定工作时间来换取几十块钱的票款有点得不偿失,不过“业务”的思维方式不是这样,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十块毛利还是进了这月的票房。“发行方”开始微笑了,他们不考虑影院的盈亏。但经营者不得不虑,比如,卖十张标准票才够本,多排的这场卖了四张,就等于从卖得好的场次里“抠”出六张,放在这场里了,才够本。}}——大括号里的话,是我臆想的,很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我看的可能并不全面.
4.所放电影的区别:
先说“放”,有“数字”和“胶片”之分。放映光源是“氙灯”。很显然,功率数越大越费电。除此之外胶片放映机还有电动机消耗电能。简单的结论——电影越长消耗就大。
再说“片源”,有的电影“分账”,有的“买”,如果是买,跑片(两家或多家影院共用一套拷贝)是可以降低成本,比如20万才能放,两家影院跑片,一家出10万即可(常见于买卖不好,自己拿不着或者不敢拿拷贝的影院)
5.杂项
水,电,排风,供暖,制冷,洗手液(各种清洁用品),垃圾袋,植物租摆,恶劣观众的恶易破坏,设备磨损等等。
叨叨了半天。只说了些“因素”。其实,许多事取决于经营者想干什么,并可以通过管理改变一些情况,无论是向着“优”还是向着“劣”。
⑸ 一部电影剧本值多少钱
您再逗我?算了,当科普了
如果是对方给你个题材,让你根据这个题材编写剧本,这种叫做电影编剧,是在对方拿到你的剧本后跟你谈价格的,而且你本人是要参与到电影拍摄过程中的,要随着环境或者技术要求随时更改剧本,这样的剧本价格最低在5万(还得说是网络电影),如果是院线电影,薪酬至少是50W还有日后的票房分账,如果你的剧本被弃用的,那么不好意思,您一分钱都拿不到,因为这个跟招标差不多,这个题材人家可不是只找你一个人去写,弃用你的,自然会用别的可用
如果你只是作者,你写出的东西被人看中要改变成电影,那么一般做法是电影出品人会买下你的书的改编权或者版权,这个价格要谈,多少都有,不过1000还真没听说过这么贱的
如果你是电影策划,那么在引入投资方的时候,人家会跟你“们”谈电影比例分成,不过初始剧本大多也是要无偿提供的,然后会找工作室或者编剧来修改初始剧本(这个只支付工作费用,而且是要在电影确定开拍的时候才会到这一步)而初始剧本的版权持有人,会拿到10%以上的票房盈利
⑹ 拍一部电影需要多少投资
拍一部电影需要的投资成本在10万-百万不等,前面小编说过电影投资的门槛取决于成本,但现在小成本的院线电影也有不少,当然选择电影项目也是个技术活,需要从题材、演员阵容、制作团队、剧本内容多方面分析,风险性也是众多投资人容易忽略的一点。
投资有风险,这也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千筹网拥有专业的投资顾问以及安全的投资系统,能够有效的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投资电影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当下的收益,更需要考虑市场的发展,电影投资能够走到今天的地位想必各位投资人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下新的投资风口已经出现,各位投资人还在考虑什么呢?更多关于电影投资的资讯以及电影项目。
投资人要对准备投资的这个影片做下全面的考察,各项资质都齐全了再下决定。提前做好功课,看下同类型题材的影片播出后市场行情好不好。其次要看下主创团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虽然现在有规定演员片酬不能超过总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但是片酬还是份额很大。
事先对电影制作成本有了解,才能预算出后期累计票房达到多少是赔是赚。投资电影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投资方式,希望我的总结能帮助到大家,防止掉进骗子的陷阱。
⑺ 到底电影投资成本是多少
没有一定之规。
⑻ 请问电影编剧的收入占总投资的多少
也就是版权问题 占的不多 估计最多不超过10/%
编剧都比较默默无闻。导演名利双收。
当然要是拿一个著名作家或编剧的一大片所得酬劳和一个独立导演的一部小成本作品相比就不一定了。再比如说什么小品导演什么的,导演这个词可以指代很多地方的,还有晚会导演什么的。
编剧要是拽,可能可以收入不少钱,但这部戏的导演按说就该收入更多,大赚。但也可能这是导演自己投资的,做老板,赔了就都赔了,编剧的工资一样要开
⑼ 中国电影制作成本详细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
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基本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中型制作电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制作电影成本在8000万元以上。
国产小成本电影代表作《失恋33天》(约9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国产中型制作电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约3000-40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代表作《阿凡达》(约6亿美元,不含宣传费用)。
(9)院线电影剧本占成本多少扩展阅读:
剪辑技巧
1、切入切出
这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镜头转换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从上一镜头结束直接转化到下一个镜头开始,中间毫无间隙。称为切。
2、淡出淡入
也称电影画面的渐隐、渐显。画面逐渐变暗,最后完全隐没,这种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渐隐。相反,画面逐渐由暗变亮,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叫做淡入,也叫做渐显。
3、划入划出
也是电影中镜头转换的一种技巧。有时用一条明晰的直线,有时用一条波浪型的线等从画面边缘开始直、横、斜地将画面抹去,叫划出。代之以下一个画面,叫划入。
⑽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