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影视编导专业视听语言中,怎样表现画外空间有哪些方面
一般情况下分两种情况来表现画外空间。
第一种方法是用声音来表现,声音来表现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比如,我们想表现画面外有另外一个人在说话,并且情绪激动,那么我们就用声音,也就是这个人在画面外说的话或者表现情绪激动的声音。
第二种方法是用画面内的人或物,一般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主体,它的动作、表情、神态等来表现画面外的内容。比如,我们表现一个人被打了,我们又不想直接在画面内表现,同时我们希望有一定的搞笑风格,那么我们就在画面内表现这个人的鞋子衣服飞起来,从而表现了这个人被打得这件事情,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一种搞笑风格。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② 什么是视听语言,它又什么特性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视听语言的特性包括单向性、运动性、模仿性、创造性。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③ 什么叫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换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物"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综合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狭义概念: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任何知识都有运用的技巧,视听语言作为一种影视特殊语言,也有其语法,掌握了视听语言的语法,相信同学们的编导知识又进了一步。
④ 视听语言的三大元素
视听语言的三大元素:
1、景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影视广告中的景为角色行动提供环境与指导。景具有本身的可视性及其内在的含义;对情节的烘托、对应、暗示、互补或伏笔等;创造一种意境,营造现实化、心理化和情绪化。
2、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影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
3、声即语言、人声。语言指的是文字意义外的内涵,源于剧本的半成品性,由导演和演员进行后半部分的诠释。因为影视作品的表现主体是人,所以影片中的声音的表现主体也是人。
视听语言的特点:
视听语言通过镜头、色彩、构图、光线、人物语言、音响及音乐等要素影响着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只有提升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质量,才能提升影视作品的视觉张力和听觉魅力,才能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如身临其境,更加体会到美和快乐,才能最终实现影视作品自身的价值。
⑤ 视听语言的技巧
视听语言主要分为景别、运动镜头、拍摄角度、电影声音、色彩和光线、蒙太奇构成的。也就是场景、人物对白、摄影运作方式、配音配乐、光线处理和灯光把握,画面内的色彩构成、各场景切换等等,系统而完善的结构才能做到一个好的电影。
就比如远景可以营造出磅礴的气势,或者优美抒情的画面;而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暗示效果,就像背面是恐怖片里的常用手段,积累了越来越大的悬念。
对白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音乐是氛围;至于色彩光线的微妙变化和折射的角度,到人物之间的对白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其实更加考验一个演员的素养和导演的功底。
一部好的电影肯定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文学、艺术等等的知识来通力协作。
⑥ 《长安十二时辰》电影质感般的视听语言展现在哪些方面
《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最初以编剧的身份进入影视圈,随后在《金粉世家》《蜗居》《失恋33天》中担当摄像,获取丰厚经验后才进入导演行列,在古装剧的拍摄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曹盾的履历人们可以看出《长安十二时辰》的视听语言受到一致的好评,亦是导演综合能力的一个直观体现。
⑦ 电影的影评中视听语言要怎么写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⑧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每部影片都有不同景别的几百个镜头,要把这些镜头连接起来,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淡出、淡入:
又称渐隐渐显。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
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
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
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
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
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电影镜头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电影内容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拍起到停止拍摄,这—段电影胶片叫做一个镜头。从第二次开拍到再停止就算第二个镜头。一般地来说,电影镜头有下列几种:
(一)拉镜头:
它的作用是为了让观众在看清楚某一重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认识人物和环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拉镜头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个镜头,首先出现的是一朵盛开的苦菜花的特写镜头,然后又出现一只小手伸入画面采摘,但观众却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准的手,这是镜头拉开了,观众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这种拍摄方法,就叫做拉镜头。
(二)眼镜头:
顾名思义,就是镜头始终是跟随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进行拍摄,以便连续而详细地表现他的活动情形,或在进行中的动作和衷情。
(三)摇镜头:
这是指摄影机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环顾,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它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的意义和目的。
(四)推镜头:
是指被摄人位置不动,只移动摄影机推成近景或特写镜头。同一个镜头内容,缓慢地推近,给人以从容,舒展和细微的感受。快推则产生紧张,急促、慌乱的效果。推拍,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加强气氛的烘托。
(五)主观镜头:
是将电影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物的眼睛来观察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它可以模拟感觉、渲染气氛。主观镜头比较普遍的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也常用来反映人物的幻觉,想象,这在电影中是经常出现的。同时,对于刻划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故事片〈〈小花》的开头,有一段小花寻找哥哥的回忆镜头,它先用奔跑的镜头,引出当年的小花,又用喊哥哥的声音回到了现实,处理得自然流畅,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
(六)空镜头:
这种镜头,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即画面)表明一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人物,没有语言,只丧现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气氛的场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云、月亮、飞鸟等。它是使电影富有诗情画意的重要手段,从而造成宽广,深邃的意境。
(七)俯仰镜头:
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
(八)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一般用于大场面的拍摄,它能够改变镜头视角和画面空间,有助于戏剧气氛和效果的渲染。例如,故事片《天山的红花》中,当奥依古丽下了吉普车,走进群众欢迎她的场面,就是摄影师在直升飞机上高俯拍摄的。这种拍摄方法渲染了气氛,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九)综合性镜头:
综合性镜头,指镜头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为了使电影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某一情节,往往在一个电影镜头里,将推、拉、升、降、摇、移等镜头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为画面造成正、侧、仰、俯、平等各种不同的镜头角度,既能表现环境的全貌,又能表现某个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电影更加富有表现力。所以,电影镜头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交织在一起使用。这种镜头也称为长镜头。
(十)变焦距镜头:
它是指摄影机的位置不变,通过安装在影机内的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化,使拍摄对象在不改变与摄影机的距离的条例下,加速或匀速的拉远或推近,造成一定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