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电影介绍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电影介绍

发布时间:2022-09-14 16:07:44

㈠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好看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一本书《量子物理简史》。一个相对抽象,一个生动。两者都给了我们思考宇宙与人的全新角度。如果你真正去思考一下,人生将会不同

㈡ 跪求《我们懂个X》的电影剧情简介!

◎中文 名 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片 名 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年 代 2004
◎国 家 美国
◎简 介
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一些著名学者在电影里接受采访,讨论关于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有一个长得像爱因斯坦的老教授在旧金山美术馆的背景前说,“问一个人上帝是什么,就像问一条鱼它存在其中的水是什么。”这样的表述也许只有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才有意义。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睛结合科学理论或者尚末证实的科学猜想,大胆假设,揭露分配量的不确定世界常态,叫醒真实……

㈢ 推荐一本书

先秦四大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前两本估计你没耐心看,第三本估计你看不懂,推荐《庄子》。

不想看书的话,也可以看看电影。

这个量子物理的电影《我们懂个X》,这个电影用现代科学,解释一个人自己的思维,怎么影响这个人的周遭,所有的人事环境,和物理环境,乃至于影响自己的命运。这就是2500年前佛说的,万法由心。

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2004(亦名:【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英文原名:What bleep do we know)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zFsQRylqJU/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jhrfUAQ2q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t6RkOq6giE/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中: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1Clap3CVO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YUirvL6X6Y/

电影如果看不懂,还有人做导读。

张德芬版
电影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N7UGVnMxHE/
电影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6R7iXe72II/
电影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QdLkYbne2g/

导读介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L32ATadKzo/
导读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nHI_aFJ_h4/
导读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Amf-aXJSwE/
导读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4vwIV0GuFc/

这个公益纪录片《和谐拯救危机》非常不错,而且引用了很多上述电影的科学证据。

第一版下载:http://lib.verycd.com/2008/03/02/0000181919.html
第一版在线观看1: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
第一版在线观看2:http://v.ku6.com/special/index_2586924.html

08版在线观看3: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608757o1p0.html

㈣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的关于哲学方面的观后感

观《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有悟
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一些著名学者在电影里接受采访,讨论关于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有一个长得像爱因斯坦的老教授在旧金山美术馆的背景前说,“问一个人上帝是什么,就像问一条鱼它存在其中的水是什么。”这样的表述也许只有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才有意义,我觉得很有趣。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睛结合科学理论、或者尚未证实的科学猜想,大胆假设,揭露分配量的不确定世界常态,叫醒真实。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在一个静静飘雪的下午,我和花花一起面对这个问题。量子物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各位教授娓娓道来的掀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到底什么是现实?我们所见的、所听、所摸、所相信的物质吗?眼前的生活,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一切是真的吗?还是在某一个阶段的科学跟我们开的玩笑。我们一直都相信和认为的“道理”是真的吗?还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一点点灌溉的文化观念。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世界的一切都是能量,我们人类和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能量,我们所认知为现实的物体是由我们的大脑和在我们周围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物体相互作用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认识某件事物,那么这个东西即使是我们看见,也不会在大脑中呈现任何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会看不见在眼前所摆放着的根本就不认识也没听说过的物品。
也因此每个人多认识到的物质世界,所谓的现实都是有限而且是有所选择的,每个人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这是我工作里常说的话,这个世界是主观的。而这个主观不是被唯物主义批判的唯心主义,而刚刚好是被科学所证明和认定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情感影响了我们的所见、所识、甚至是所得、所失及一生。所以,这个世界是充满可能性和选择性的,这个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模式,这个人生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当你打开心灵的禁锢,过去的一切没有发生过,未来的一切也都没有任何的注定,你、我和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去发展自己的天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允许任何的可能性,允许包含可能性的形式成为物质。当我看到这些时,我那空虚而不安的心安静了,那个伟大的力量从没有离开过我,没来过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时虚空的,我也是虚空的,我以从来被告知的而禁锢了自己,我以为一切是这样的,一切就是这样了。虽然我曾相信,但我还没有去实践一切的信仰,从而对自己产生疑问,不能扛住所谓现实的压力。被周围的能量,人们的相信所影响。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是在哪里的,我怎样才能够是自己,那个要去发挥的天赋。原来空虚是因为,我以为我是实心的,以为有了什么才是满足。但这个我都是空的,我还要什么呢?我不在外面,我在这里。但我和这世界有着深深地联系我静了,我又和那个自己在一起了。无墉置疑,再庞大的物体,都是由人眼看不到的微粒“堆积”而成。对世界,对自身,我们究竟知道多少?你现在能真切感受世界,那么死后呢?“你”不再可以感受这世界,世界不就等于“消失”了么?因好奇,看了本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懂个X)。片子从科学到宗教,从“艾丽斯兔子洞”到“圣经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证明着世间万物都由“微小构成”并“相互纠缠”一起。影片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就是人对水给予爱与恨的情感后显示的不同照片,想想人的身体由多少水组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开心和愤怒对人健康的影响了。无数科学家为这样的探究“头痛”,因为它让人发现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所有梦、意识、感觉(包括性欲、衰老)让人费解并希望破解。本片是对数个致力于物理、医学领域的科学家的访谈,谈他们对生命的自知,对世界的非常认识,是个非常纪录片。

㈤ 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呢

佛说,万法由心,这个心的意思,甚深甚广,为了好描述,我们姑且用意识来粗略说一说吧(佛说的心其实不止意识这么肤浅,为了好讨论,勉强这样表述吧。)。

也就是你遇到的所有命运和任何人事环境、物理环境,都是你的意识,自己一手创造的,所以佛才说因缘果报定律,自己种善因,自己用善缘培养之,自己得善果。

然,意识,不是说你现在在看电脑的这个意识,你现在可以感知的这个意识,心理学上面称之为表面意识,只占你全部意识的3%~5%,也就是说,你有95%以上的意识是感知不到的,沟通不到的,一般心理学上面称之为潜意识。所以心理学上面有潜意识主宰一切的说法,当然了,95% VS 3%~5% ,那肯定是潜意识控制大局。

也就是说,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再具体一点说,是你的的潜意识造成的,好了,问题找到了,那接下来就要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

佛法就是教人们,把心(姑且说是潜意识)修好,就是把潜意识从不好,改变成为好的。

然,一般人连感知潜意识都没办法,更不用说和潜意识沟通,甚至改变潜意识了。

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是佛的教育,这套教育,是通过种种方式(不同人根性不同,适用不同方式),来达到改变潜意识的效果,能够改变潜意识,人的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佛法有无量法门,适用于无量根性的众生,你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合适的法门去修行,自己吸收得最好的,就是适合你的法门。

当然选择法门也不容易,一般人既然是遇到问题,智慧未开,其实那时候也没有选择正确法门的能力,所以佛为我们说,有个法门是通用的,就是净土法门。

《金刚经》云: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然现代众生,根器比较多适合念佛法门,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简单而言,就是持戒念佛。守五戒十善,心上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心上念念不忘,不是口上出声。

五戒十善:

五戒:不杀(不伤害众生)、不盗(不众生占便宜)、不邪淫(不乱搞男女关系)、不妄语(不骗人)、不饮酒(酒能乱性,不喝酒是为了保持理智,不犯上面那四条)。

十善不杀(不伤害众生),不盗(不众生占便宜),不淫(不乱搞男女关系)、不恶口(不会说话粗鲁令人不快)、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妄语(不骗人)、不贪(不贪婪)、不嗔(不生气)、不痴(不愚痴,能分是非、辨黑白)。

真能老实持戒念佛,大概三五年,人生就有明显的改变,现代人都喜欢短平快,如果有什么七天速成班,大概人群会蜂拥而至,说三五年,恐怕人都走光了,不过事实上,人生不是儿戏,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冰,也要时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这个道理自己要明白。

能老实念就最好,然而现代人,一般都杂念纷飞,定不下来,所以通常都要配合听经,不断深化明白道理,才能把心定下了,老实持戒念佛。

附1:关于你的意识创造了你的世界的科学证据

这个量子物理的电影《我们懂个X》,这个电影用现代科学,解释一个人自己的思维,怎么影响这个人的周遭,所有的人事环境,和物理环境,乃至于影响自己的命运。这就是2500年前佛说的,万法由心。

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2004(亦名:【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英文原名:What bleep do we know)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zFsQRylqJU/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jhrfUAQ2q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t6RkOq6giE/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中: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1Clap3CVO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YUirvL6X6Y/

附2:听经的次序及资源

可以先看看《释迦牟尼佛传》 http://www.amtf.cn/other/shijiafo/ebook1-000.htm 了解佛的一生,然后开始系统学佛。

学佛次第及相关资源:

净空法师网站 http://www.amtb.tw/

儒释道网路电视台http://www.amtb.tw/tvchannel/live8_js1.htm

视频版「认识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视频版「三皈传授」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4

转自净空法师网站,(Q&A 讯问台)http://www.amtb.tw/section2/qa.htm?web_index=1&web_sub_index=1

给新进的同修-初学导引

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
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

问:初学要如何修学?
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
《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

而学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规是其中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68&web_rel_index=876

净空法师 简体站 http://www.amtb.cn/
净空法师 繁体站 http://www.amtb.tw/
净空法师讲演总目录 http://www.amtb.tw/tape/tape.htm
佛学分类问答 http://www.amtb.tw/section1/fl.asp
弥陀网路教育学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儒释道网路电视台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htm#ch01

附3:改命造命的公案

了凡四训
http://www.amtb.tw/section1/advance.asp?web_choice=32&web_amtb_index=80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http://www.amtb.tw/section1/advance.asp?web_choice=72&web_amtb_index=195

㈥ 遇见未知的自己…5-2

假如有个恶魔在某一天或某个夜晚闯入你最难耐的孤寂中,并对你说:“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法言说的事情都会在你身上重现,而且均以同样的顺序降临。”你听到这样的话是否会咬牙切齿地诅咒这个口出狂言的恶魔?可是冷静下来你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已然陷入了这样一种毫无新意的重复之中,即便你换工作,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你还是会陷入以往的生活模式里,你在人际关系里扮演着与以往相同的角色,你周围聚集的还是那样一群人,你隐隐觉察到似乎有什么看不见的力量操控着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无法知道这潜在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不要着急,完成今天的阅读你会得到一个理想的答案。

  思考:

想几个你在生活中已经固定的人生模式,你觉得造成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你有和自己身体进行交流的习惯吗?如果没有,晚上洗澡时在镜子中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一年前相比,你觉得它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身体传递给自己的信息吗?

这场“能量消长战”激起若菱强烈的求知欲,她开始泡在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例证。

美国的一所中学将两个教书水平相当的老师分别安排在两个班里,一个去教声称是“放牛班”的“资优班”,一个去教声称是“资优班”的“放牛班”,结果一个学期后“放牛班”学生的成绩竟高于“资优班”。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论断。

还有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三碗米饭,每天让学生分别对着它们说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言,一个月后,每天接收着爱意语言的米饭变成了黄色并发出酒香味;那碗被无视的米饭变黑、发臭并长出霉菌;而每天被骂的那碗因为有人理睬所以情况没有被无视的那碗糟。谁也没有想到话语和意念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和“吸引力法则”一样,共同的频率相吸,也就是“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道理。

若菱带着笑意来到小屋和老人交流自己的探索。细想来我们每一个思想都带有一定的能量,虽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胡思乱想。但是若菱还是想不通能量研究和老人画的同心圆有什么关系。

老人给出一个提示:“这最内层的圆就是生命能量的来源。”

“而外层的这些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认同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 若菱灵光一现般脱口而出。

老人没有给出直接的应答,寂静默许。

接着老人又提及若菱周一的会议,那场关于能量的争夺是因为几个经理没有与自己的生命源头联结,需要通过向外求取的方式获得。这种对立不仅是能量的争夺也是ego(小我)与ego(小我)的战争,这种战争存在于一切关系之中。在这个充满杀戮的现代社会,很多强势的表现不过是用不同的方式夺取别人的能量罢了。但是跳出战场走出自囚的洞穴,我们会发现只要掌握了重新联结自己生命能量源头的密码,根本不需要去争夺能量!

那么该如何去接触自己生命能量的源头呢?老人提到生活中那些让人莫名感到亲切、舒服且对之产生好感的人,还有那些莫名让人生厌的人,这些潜在影响个人情绪的力量就是能量的源头,它们会不自觉地引导个体向那些和自己频率相近的人靠拢,而与那些和自己频率相悖的人保持一定距离,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能量震动频率,只需要看看周围被自己吸引过来的人就可以了。

若菱意犹未尽,老人却不再看她,只表示以后讨论“心想事成的秘密”时会再继续延伸这个问题。若菱只好就此打住,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小屋。

没有得到破解圆圈秘诀的若菱带着更多的家庭作业遗憾地离开了小屋。这次老人让她查找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希望她能对两者的区别和作用进行说明,并推荐她去参加一个电影欣赏导读会。

若菱来到图书馆又开始了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探索之旅,没想到竟然偶遇了大学同学李建新。通过闲聊若菱得知常年待在国外的李建新被国内大学邀请回来担任客座教授,恰好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李建新给若菱提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并推荐她阅读卡尔·荣格的著作,若菱听从李建新的建议,收集到很多自己急需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若菱开始一步步走进潜意识的世界。她发现其中的一些理论简直就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特别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冰山理论——我们的整个意识像座冰山,在水面上的表意识只占1%,有些理论说是5%或者10%,即便如此,我们可感知和控制的部分依然是惊人地少!

还有一个关于明尼苏达双生子的追踪研究也让若菱印象深刻。一对被迫分开生活在不同家庭的双生子,分开三十多年后研究员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两人的生活竟然有70%以上的雷同。难道我们的一生都被潜意识操控着?

看电影的时间要到了,若菱还没有想明白便匆匆忙忙往朝阳公园播放电影的工作室赶。这是一位台湾女性开的私人工作室,平时不对外开放,只是偶尔邀请朋友来聚。室内的味道和装饰很独特,有一种舒服的禅味。若菱四处观摩,在书架上看到一本《万法简史》,书的作者是老人推荐的肯恩·威尔伯,她随意翻看几页发现,虽然每个字都认识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若菱鼓起勇气向女主人询问老人推荐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女主人表示看过并向她推荐了较近的购买地点。

播放电影的时间到了,电影的名字是《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是以量子力学的角度来探讨世界种种现象的烧脑片,2004年推出时票房很高。若菱有点怯,但依然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跟着女主人的讲解进入影片之中。影片的第一段大体上讲:大脑每秒要处理四千亿位(bit)的信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有两千位。所以我们才会有选择性地看东西并以此来体验世界的人事物。个体的选择则和从小受到的教育、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有关。

“难道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吗?”若菱心想,但并没有发问。

同时这段影片也涉及若菱思考过的“物质的实相”和“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问题,她一看就懂了,这让她有点得意,觉得自己是一个得高人指点的大侠。

女主人继续讲解“因为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作了自己的世界。”对于这个说法,若菱感到不解。如果是这样,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为什么还会有丑恶的存在?电影还提到科学家证明同一物品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地点,这让若菱感到更好笑。

第二段影片讲的是:经常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长期且固定的关系,如果长期处于生气、挫败、痛苦之中,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变成个体的固定情绪模式。更糟糕的是,一旦形成这种模式,如果很久不生气细胞就会有生理需求刺激你去发脾气。

面对一波又一波袭来的庞大信息,若菱有点坐不住了。她趁着播放第三段影片的时间悄悄溜回了家。

志明因学校有庆祝派对还没有回来,若菱一个人煮了点东西吃,想想遇到老人的这段时间,虽然自己脾气好了很多但是和志明却越走越远,她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自省,更不愿意在自己没有弄明白之前跟唯物主义者的志明提起和老人谈论的事。想着想着便在沙发上睡着了,微醉的志明回来时已经十二点多,这种情况下一向都会不高兴的若菱今天却觉得脸色红润的志明煞是好看,想要和他亲热亲热。若菱一番暗示,志明却给了一句“我累了”,若菱一愣,“这难道不是我平日里的借口吗?”若菱不甘心,两人上床以后她开始抚摸志明的敏感地带,志明却只是“嗯”了一声便翻身睡去。若菱气极了,“小我”萎缩到不行,睁眼到大半夜才睡去。

若菱身心俱疲地来到小屋,昨晚没有睡好,今天公司开会又把人折腾得不行,一切都是为了这周的产品发布会和记者会,两个老总还为了发言顺序较起劲来,最后协商决定销售经理在产品发布会上发言,营销经理在记者发布会上发言。若菱不懂,怎么官做得越大,小我的需求也愈大了。

进门以后,若菱休息了片刻便开门见山地问老人:“潜意识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老人在墙上画了一辆马车,上面坐着一个车夫和一位乘客。老人用这幅图代表人生,马车的材质代表每个人的命,有人命好,有人命不佳。而马车所走的路就是每个人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路,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豪华的马车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在最前方的这匹马就是我们的表意识,表面上看它们好似有选择行进道路的权利,实际上它不过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而车夫便是导航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但真正发号施令的是坐在后面的乘客,他才是个体的真我。那么要怎样才能突破重重障碍找寻真我并与真我沟通?老人提到应先把潜意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能无限靠近真我。这就需要先去潜意识里面探寻那个被写好的自动化程序(auto-programming),把它带到意识层面来,让意识之光把那些没有用的人生模式破解出来。

若菱听得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吃力。她想:“如果真有东西能把生活中负面的成分都清除掉,只留下美好的部分,那为什么一开始不把人生设计好点,吃苦的意义又何在?是谁操控着一切?”若菱的思绪开始有些紊乱,她决定先从一个基本的问题着手:“这个自动化程序即人生模式是谁定好的?”

老人认真思索了一番,表示人生来的性格倾向和后天的环境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创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父亲抛弃了老婆和三个儿子。长大以后老大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父亲,因为他的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可以像我的父亲那样伤害家人;老二则终身未娶,因为他的潜意识信念是:我不信任婚姻,因为我可能会走父亲的老路;老三成为抛妻弃子的负心汉,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要和我的父亲一样。

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出: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之所以用乘号而不是加号是因为变数很多,特别复杂。

若菱还是似懂非懂,她想知道如何去探知自己潜意识里面的自动化程序的运作形式,如果找到了又该如何去除那些不好的部分?

老人看着不断进行深入思考的若菱很是满意,他提到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及时察觉并做出反应。老人说这便是若菱这周的家庭作业,去察觉潜意识与自己的沟通,至于如何应付各种潜藏的人生模式会在以后慢慢 地告诉若菱。

最后他们又聊到上周其他的功课,若菱表示书还没有看,而看过的电影却没有看懂。老人微笑着说:“可以等我们以后谈到其中的内容时再去看一遍,慢慢来。”

若菱也在心中暗下决心,只要坚定信心,一定能读懂自己!

潜意识用什么方式和我们沟通?”产品发布会之后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着若菱。

若菱有典型的焦虑恐惧症,往常她不仅会在发布会当天心脏加速、手脚冒冷汗,而且在前一天也会紧张得睡不好觉。但是这次若菱谨记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表现、成功、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从来不是真正的你,也丝毫不能动摇真正的你,要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没想到“以上皆非”的小我否定法真的帮她顺利地完成了工作,而且两个会议都办得相当成功。她突然觉得自己不那么用力反而效果更好,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让她体会到了乐在其中的感受。

正当若菱沉浸在自我满足的欢愉中时手机突然响了,低头一看是李建新。刚才还在想要不要问他关于潜意识的事情,这会儿他就打来电话了,这难道就是荣格说的synchronicity(同步性、同时性)吗?她在心中犯嘀咕。

闲聊之后李建新便发出约若菱出来聊天吃饭的邀请,多年的婚姻生活使得若菱已经养成不和男人单独见面的习惯,于是她便提出会带志明一同出席,李建新表示欢迎。不知为什么若菱莫名地脸红起来,她觉得自己很好笑,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在捣鬼。

第二天傍晚,因志明没空,若菱一个人赴约。若菱为志明的缺席暗喜,她想如果老公在自己就不好意思和李建新谈论太多了。

他们在一家高档的西餐厅见面,聊着意识和潜意识的话题,若菱和他分享了马车模型,李建新听得眼前一亮,言语之间难掩崇拜之情,更直露地表达若菱是他的女神和难遇的知音,若菱听了这话不自觉地脸红起来。

片刻沉默以后,若菱想起老人留的家庭作业自己还一直没想通,忍不住向李建新询问道:“你觉得潜意识是用什么方式和我们沟通的呢?”

“梦!”李建新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样说来潜意识是有预警作用的了。”

“梦不仅有警示和指引的作用,它还能帮助你宣泄情绪展现出那部分被自己压制的人格特质。”李建新紧接着说。

“那除了梦呢?”

李建新诧异若菱的反应速度,但依旧滔滔不绝地说着:“有很多看起来无足轻重的生活小事都潜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你要去考某个行业的从业资格证,结果考试前事事不顺,其实这就是你潜意识里并不想走这条路的显现。”

“还有那些一再出现的生活模式……”

“对极了!就像如果你的人际关系总是出现相同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总能碰到同样的人与事产生同样的互动,这其实就是潜意识在支配着你的行为。”

“这就是寻找我们潜藏的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模式的好方法啊。嗯,还有……”

“还有就是你不经意间说的话、做的事虽然表面上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但很可能它们才是你真正的想法。”李建新不等若菱说完就接起话来。

若菱觉得李建新说得太好了,便默默地记在心里但并不流露出崇拜的神情。她又想起上次看的电影中提到的一些元素便随口说了出来:“还有一些上瘾症……”

“对对对!”李建新激动地拍起大腿,“就是瘾头!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却戒不掉,这正是被潜意识操控的最好例证。”

虽然若菱觉得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但是依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这顿饭让两个人都收获颇丰,若菱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忍不住在心中窃喜,李建新也分外激动,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难得的知音,偷偷盘算着下一次见面。

若菱把这段时间对潜意识的认知详细地汇报给老人,老人十分满意,开玩笑地问是不是有帮手,若菱红着脸笑了。

老人提醒若菱要多留意潜意识与自己沟通时的迹象,慢慢感知它的存在,之后便宣布要正式开始进入圈圈解套的学习阶段了。若菱开心地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解开这个一直困扰自己的难题啦。

老人看着稚气未脱的若菱笑了笑,指着地上的圈圈讲了起来。

如果从头开始探寻,真我之外的那层是身体,那么身体怎么构成个体与真我之间屏障的呢?老人试图带领若菱回到出生的时刻,唤醒她对身体初始阶段的记忆。老人让若菱闭上眼睛,幻想自己是一个在妈妈子宫里的胎儿,周围一片漆黑,但那是一个柔软又温暖的空间,自己如同一叶扁舟在水中摇曳,有扑通扑通的声波,有汩汩的流水声,若菱感觉到一切都是如此舒适。突然,一股莫名的压迫感从四周挤来,这是若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她开始恐慌不安,可是这挤压感并没有因为她的不安停下来,反而越来越频繁。

“啊——”若菱听到一声尖叫,紧随而来的是咒骂,咒骂着疼痛和后悔,还有撕心裂肺的叫喊。若菱吓得全身颤抖,不知所措。又过了不久,她感觉到有人在抓自己的腿试图把她拉出去,可是她的头好大,被卡在了一个隧道里。她听到了更多人的争论声,像是在合计如何把自己弄出去,又等了好久,若菱感觉自己终于通过了隧道,进入了一个光芒四射的空间。可是好冷,没有暖和的水,只有粗糙的物体在摩擦着自己的身体。这陌生的环境让她恐慌到窒息,突然一个巴掌打在了她的屁股上,她开始拼命地哭,哭着睁开眼,眼前的一切都是模糊又陌生的,她惊慌又害怕,于是哭得更加撕心裂肺了,哭着哭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若菱从睡梦中醒来,觉得脸上凉凉的,用手一摸全是眼泪。若菱对这一切感到疑惑,忍不住地问:“我们的出生过程真的这么痛苦吗?”老人点点头,并问她有没有听说过细胞记忆,就好像接受器官移植后,病人会承接捐赠者的想法、脾气、性格等。同理,我们出生时经受的创伤记忆也会被我们的细胞保留。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一生出来就有母亲温暖的怀抱呢?所以那些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饿了不给喂奶,哭了不给安抚的现代教育是多么的残忍啊!

想想人从一个受精卵开始慢慢地长成一个细胞,进而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虽然每天都在变化,但是却一直在一个安全又熟悉的环境里。然而突然有一天,我们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和创伤,紧接着就与生命之源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于是我们开始学习,也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与世界是分离的。我们开始发展小我,为了延续脆弱的生命而抓取这世上我们能抓取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莫名的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和剥离感渐渐地变成一种存在性焦虑,最终变成我们生活的背景音乐,无限循环。

若菱想到自己便是这样,平日里最害怕独处,一个人时总想弄出点动静来。若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该如何去除这层身体上的障碍了!

老人则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孩子,这是去不掉的,如同黑暗常在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在这里的‘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剩下的95%则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的。只要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我们扩大那5%的版图,从而找到更多的自己。而找回与身体联结的唯一方法便是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

在朋友的推荐下,若菱来到东四环的一个瑜伽工作室,因为上次临别时老人特别交代她要选择一些能让人专心凝志重新与身体联结的运动,还提醒她在运动过程中多关注做运动时的心态状况而不是仅停留在运动本身。所以无论是跑步、游泳、太极拳或者瑜伽,只要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运动就能成为一种冥想。而这些运动中与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

从小好动的若菱不敢想象长期静坐是什么滋味,但很无奈,她喜欢的那些竞技性运动老人都定义为是小我对抗小我的运动,不能很好地实现与自己的沟通,最终她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瑜伽。

这间朋友推荐的瑜伽工作室环境很舒适,灯光温柔、装饰精致、播放的音乐也很有灵性,若菱的整个身体不自觉地放松下来。迎面走来的瑜伽老师更是美丽动人,如清风拂面般沁人心脾。

老师的温柔让若菱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迫不及待地问:“我想知道瑜伽为什么能帮我们和自己的身体实现联结呢?”

老师很惊讶若菱有这么深的领悟,没说太多便邀请她一起体验,让她自己去感受这其中的关联。

“伸直腿,挺直背部,从腹部向上吸气,慢慢——吐气时整个身体先前弯曲,胯部不要离开地面,尝试用指尖去抓脚尖。”

若菱试了又试,因身体太过僵硬手指只能碰到脚踝。总觉得后脚筋,尤其是膝盖后上方阻碍着自己向前。

老师安抚若菱不要着急,进一步地引导她打开自己的身体。“集中注意力,把你的觉知带到身体最紧绷的那个部位,深呼吸、慢下来、每次呼气时带着意念和那个部位沟通,抚慰它,让它放松。”

若菱认真地领会老师的教导,专心和双脚脚筋“沟通”,没过多久两只手真的抓住了脚板。若菱觉得神奇。没想到真的是只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它就会同样回应你。

老师继续教学:“瑜伽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方法,它比一切的姿势动作都重要。”

“呼吸?我们每个人不都会呼吸吗?”若菱很是不解。

“对啊,可是能不能做好就不一样了。在瑜伽里有一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呼吸的次数是固定的,所以呼吸越漫长的人,活得越久。”

这让若菱惊呆了。她想,每次自己生气和紧张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呼吸速度,现在她才知道这不仅在消耗能量更是在消耗生命!一心想着要多活几年的若菱忍不住询问老师该如何放慢呼吸的速度。

老师表示有很多方法,但最实用的是腹式呼吸。老师一边说一遍教若菱。吸气时腹部突起,呼气时腹部回缩。若菱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老师便让她躺下试试,没想到一躺下就做到了,感觉自己就像个小baby一样。

“回家看看你家小baby是怎么呼吸的就知道啦,腹式呼吸算是人类最正确健康的呼吸方式了。”老师说道。 若菱心里咯噔一下却欲言又止,自己哪有baby可看呢!

老师又拿办公室里那些胸式、肩式呼吸的老板开玩笑:“那种又短又浅的呼吸方式就是浪费生命啊。”而腹式呼吸可以放慢我们的呼吸速度,因为在我们吸气的时候,腹部会突起,这时横膈膜就可以下降,按摩腹腔内的器官,并且留出更多的空间给肺部扩展,这样空气就可以大量地进去肺叶中。而呼气时,腹部紧缩,横膈膜被挤压向上按摩心脏,并且压缩肺部,把肺部的脏空气都挤出身体了。

若菱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呼吸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鼓励若菱好好学,这样坐车、开会、与人交谈时都可以练习,慢慢地胸腔就会越来越开阔,像是感冒等各种呼吸道的疾病也会减少。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关注腹部的起伏,慢慢地带动,时间长了就不需要太费心力了。

若菱听得入迷,想到以后开会再也不用无聊地闲坐就感到高兴,离开工作室时她已经成为正式的会员。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了解到我们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默默地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明白为什么总是会被一些固定模式所困,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学习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关于潜意识的难题,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因其造成的困惑。

关键词:

能量,吸引力法则,潜意识,性灵与科学,人生模式,身体认知

要点:

世界由能量组成,可见的物质与不可见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有其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

你会吸引与你的思想、情感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我们的意识、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从潜意识中来,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对个体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震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人生模式=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相信)。

你不是你的工作、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找回与身体联结的方法: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传递的信息。

思考与讨论:

把你今天读过的第一张阅读卡片后列出的“固定模式”进行分类,将你认为不好的模式单列出来,并思考如何改善它们。

你有没有觉察到潜意识对你生活的影响,如果有,请举例说明潜意识是如何影响你的,可以具体到做决定、思考问题的方式。

㈦ 哲学影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讲述的是什么

都是些什么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东西。然后讨论了比如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

首先如果从唯心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有点像叔本华的一本书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影片中也介绍到: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根本不能区分记忆和现实,两者的神经反应是相同的。既然无法判断,谁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

而从唯物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可能会说到:这部电影是伪科学披着科普的外衣。信仰是成为不了科学的,而这部电影在把信仰美化成科学。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康德的一句话:“形而上学要么是科学,要么就什么都不是”——《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用庄子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朝菌不知晦朔“,意思是: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月底。

我们人类岂不是一样,以我们有限的人生来去探求无限广博的世界,我们又到底能知道多少呢?

不过上面那句”朝菌不知晦朔“还有引申含义:意指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

少年们,让我们把握现在吧!

㈧ 经典电影介绍

猜不到结局的悬疑片可以到 悬疑片吧的精品区 找片

推荐几个:
【电锯惊魂】
【玩命记忆】
【终极面试】
【八面埋伏】
【秘窗】
【神秘村】
【机械师】——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那部(当然杰森斯坦森的那部也不错)
【杀人回忆】

科幻——【深空失忆】【移魂都市】【超时空接触】
动作——【乱战】【特工绍特】【刺客联盟】【谍影重重】
动画——【红辣椒】【未麻的部屋】【穿越时空的少女】
喜剧——【大话王】【憨豆特工】【捕鼠记】【你丫闭嘴】
恐怖——【林中小屋】【两个月亮】【黑衣女人】

㈨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 关于宇宙你知道个X / 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谁有高清资源啊!!

◎中文 名 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片 名 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年 代 2004
◎国 家 美国
◎简 介
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一些著名学者在电影里接受采访,讨论关于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有一个长得像爱因斯坦的老教授在旧金山美术馆的背景前说,“问一个人上帝是什么,就像问一条鱼它存在其中的水是什么。”这样的表述也许只有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才有意义。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睛结合科学理论或者尚末证实的科学猜想,大胆假设,揭露分配量的不确定世界常态,叫醒真实……

其实要下载很简单,请在verycd分享互联网中搜索“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就可以看到几个答案,还有高清的呢。
lumu1314--用心回答每位网友的提问。

㈩ 关于纪录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相关的问题

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往往会被认为属于伪科学。当被人们都认同的领域,就算是错误的也会被认为是科学的。
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下结论说某事是伪科学,这样容易会将未知的科学作为伪科学扼杀了。

阅读全文

与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电影介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鲨鱼不吃人电影 浏览:330
反特电影名字有多少 浏览:811
电影如何下载到百度云盘 浏览:214
狼叔最好看的电影 浏览:717
穿越动漫电影小说好看 浏览:768
最近好看的拉拉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44
透明墙的电影免费 浏览:92
好看的解放战争题材电影电视剧 浏览:338
未知生物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637
聚优电影卡怎么充值 浏览:87
陈冠希参与过哪些好莱坞电影 浏览:536
五杀免费电影院在线观看 浏览:515
熊出没电影大电影免费看 浏览:807
漫威电影中有哪些英雄 浏览:920
如何用索尼vr看电影 浏览:26
电影下载一半怎么 浏览:875
近期十部好看电影国内 浏览:32
好看的英文动画电影免费版 浏览:338
日本的阴阳师电影好看吗 浏览:233
推荐几部好看的原始人的电影 浏览: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