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婚纱影楼一般要几个闪光灯
前面大灯两个,背光灯,测光灯,顶灯。主要看你拍什么,要什么效果。
② 150W的室内人像摄影常亮灯要用多少个
室内用全部把灯买齐吧,四个柔光箱就要16个灯,也根据情况买一些瓦数低的灯,不一定全150W的,如辅光灯就不用太亮。
全螺和半裸差别只是接口的差别,耗电量相同
如果想要节能,而且色温准确,建议使用兰迪莱特LED摄影灯。
室内人像四盏灯够了,两盏LD-1500,两盏LD-600。
③ 要拍完一整部室内微电影都需要哪些灯器材
1L是秀下限的么?你家夜戏室内拍摄不打灯?拍出来能看?就连去剧组探过班的都知道这种基本常识,真是无知的可以。用什么灯看你的预算,够宽裕的话,arri的蓝头灯是必须的,1000W、650W的阿莱钨丝灯都是标配,小灯也要有,至少2个以上吧,350W或者更低规格都行,细节补光用。2000W的没有的话1000W也行的,实在不行650W也可以勉强充数,但650W的话要看什么灯,光质硬的650W可以用来打主光,但位置很难摆,对于灯光师的控光技术和经验的要求也非常之高,柔光罩怎么加也是个问题。
想拍好的话,必须要1000W钨丝灯作主光,650W不够亮,加了罩子后拍稍微广角一点的镜头就会暗部很明显,要是再加个500W的灯一起当主光,又会太亮到不自然,不加罩子是不可能的,光质过硬,单单通过拉远灯的位置是无法改变光质的,而且又会造成不自然的暗部。
牌子和型号不重要,最好是镝灯,因为显色性比其他灯明显要强很多,最接近自然光,所以HMI镝灯是最完美的,arri的蓝头灯都属于这一系列,仿的也可以用,只要是镝灯就行,质量越好越不考验技术而已。能有2000W的灯做主光是最完美的,1000W也可以,侧面布光看情况吧,不过尽量布光要弱一点,补光灯太强会让被摄物非常呆板,轮廓光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要恰到好处,布光是要一点点调的。然后最好大灯的光是可调的,比较傻瓜一些,当然如果你有很厉害的灯光师当我没说。各种柔光和反光设备是必须要有的,如果要打出完美的光就要用旗板多重组合,去一点点调,影视拍摄最费时间的就是布光,不能马虎也急不得。
④ 120平舞台需要落地舞台光束灯 多少个、LED帕灯多少个
首先看是做什么用途,就按10米X12米算,都比较大了,光束16个-24个,帕灯要更多,48-60个
⑤ 入门级电影拍摄大概需要什么样的摄像、录音器材
电影打灯的器材有:灯、灯架、电缆、配电箱,还有控制光的滤色片、反光板、黑旗、丝网、柔光布等器材,以及撑大面积布料的各种框架,还有一些如沙袋之类的辅助器材。
打灯的操作很简单,有点电工常识,有几把力气就可以干。大家之所以觉得它高深,是因为它能没谱地用增加很多东西,架势很铺张很装逼 ,比如场面大点你能一下用上十来盏灯,而摄影机撑死也就三四台,摄影组的排场远赶不上灯光组。但打灯的技术含量比摄影差远了,要不摄影指导怎么能领导灯光组呢。 在讲DV拍电影的照明器材前,先了解一下专业的器材,看看电影行业都用什么东西,然后再看咱们DV如何借鉴并解决照明器材。照明的关键器材就是灯,电影用的灯其实跟你家厕所里的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外面一个铁壳,里面放个灯泡,顶多再安块玻璃,不骗你,真的。下面我们把灯的种类扫荡一遍。菲涅耳灯(Fresnel,菲灯)
就是下图这几种,这种灯是拍电影用到最多的。它外面是个铁壳,里面有个灯泡,前面是一块“菲涅耳透镜”,灯头上有几块铁皮挡板(专业名称叫遮扉),用来调节光照的范围。之所以叫它菲涅耳灯,就是因为它的那块透镜;这块透镜的作用跟凸透镜类似,它也有焦点的,当光源在透镜的焦点上,透镜就能把光源汇聚成平行光;当光源不在焦点上时,透镜射出的就是扩散的光。菲涅耳灯屁股后面有个调节灯泡位置的旋钮,可以调节灯泡到镜片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光的扩散角度。菲灯发的光是所有灯中最硬的,能照出非常清晰的影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探照灯。
灯具除了按种类命名外,还按照功率命名。比如菲灯,最小的有100W、200W、300W不等,上去有650W、1KW、2KW、5KW、10KW。如果一个灯的名字叫2K、5K,说的就是灯的功率。每种功率的灯对应的灯泡是固定的,1K的灯只能装1K的灯泡。灯的功率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5K以上的灯一个人就玩不动了,所以打灯很大程度上是体力活。
下图从左到右,第一个是菲灯的正面,第二个是菲灯的背后,第三是者名的阿莱菲灯,外观特好认,头尾蓝中间白。第四个是HMI菲灯。
菲灯按色温分成两种,一种是白炽菲灯(上图左边三个),里面就是个白炽灯泡(钨丝灯或石英灯),发的光跟家用灯泡一样,是黄光,色温3200K左右。另一种菲灯叫HMI菲灯,它用的不是白炽灯泡,而是汞灯泡(HMI灯泡),这种灯泡发蓝光,色温5500K左右,跟白天阳光的色温一样,因此这种灯俗称太阳灯;汞灯泡不能直接使用市电,必须由整流器供电,因此这种灯都带有一坨沉重的整流器,一个灯配一坨,搬运使用都很麻烦。因此有时为了省事,直接在普通菲灯前面放置一张蓝色滤色片,把黄光变成蓝光来用。 PAR灯 PAR灯很像汽车的车头灯,它由一个灯泡和一个反射碗构成。它的灯泡不能移动,但你可以在它前面加玻璃,比如加聚光的、扩散的、漫射的、或者什么玻璃都不加,直接开口用。这种灯结构比较简单,功率普遍不大,而且经常被用于组成PAR灯阵(Brute)。PAR灯阵就是由若干个PAR灯组成一个矩阵,用于大面积照明。PAR灯的光也是硬光,但没有菲灯那么硬。
PAR灯在外形上跟菲灯的最大区别是它的前部呈发散伞状,因为它有一个反射碗,不像菲灯前后一般粗。PAR灯也有白炽型和HMI型,HMI型PAR灯同样要带一坨整流器。下图中就是几种PAR灯,形状各异,但都反射碗和玻璃,下中是一个整合的PAR灯泡,真的跟车头灯没什么两样哈,右下就是由PAR灯泡组成的灯阵。
敞口灯(Open Face)
顾名思意,敞口灯就是没有玻璃也没有透镜的灯。一个铁壳加一个灯泡。由于这种灯没有聚焦能力,发的都是软光。
上面是三个敞口灯。第一个叫红头灯(Redhead),有个反射碗,中间放个1KW白炽灯。第二种叫黄头灯(Blonde),结构跟红头一样,比红头大一点,里面放的是2KW的灯。这两种灯都是发黄光。这两种灯用得比较普遍,涂成特殊的颜色为了方便识别。红头和黄头直译自其英文名,中文没什么特殊含义,但其英文原意是指女人,redhead是指棕发美女,blonde是指金发美女。拍电影干粗活的都是帮爷们儿,工作辛苦枯燥不搞点荤的多没劲啊,因此很多电影行话都跟女人有关,久而久之倒成了正式名称,呵呵,八卦一下。不过德国人就比较死板,第三个灯是阿莱的红头灯,可他还是涂成“阿莱蓝”,太没幽默感了 。敞口灯没有HMI型,都是白炽灯,都是发黄光。
软光灯(Softlite)
下面这种灯的灯泡直接看不见,躲在灯壳的下方。它以灯壳的圆弧形白色内壁作为的反光面,把灯泡的光反射出去,因此出来的光非常柔和,非常软。这种灯主要用来给阴影里的部分补光,让阴影里的细节能呈现出来,同时又不会造成新的阴影。
大锅灯(skypan)
下面这种也是一种敞口灯,它就是一口大铁盆子,里面放个大灯泡,这种灯叫大锅灯(skypan)。大锅发的光类似阳光,软硬适中,因此专门用来模拟太阳和大面积照明。锅灯全是大灯,一般都是10K。由于锅灯的灯泡大而外露,磕磕碰碰容易损坏,因此这种灯不在室外使用。
荧光灯
荧光灯是90年代之后开始流行的灯具。它耗电少,寿命长,不发热(上面那些灯都灰常灰常热,天气冷时开盏黄头灯可以当电炉取暖)。它的灯管跟我们家用灯管的主要差别是发光频率,因为荧光灯不像白炽灯,白炽灯是恒定发光,而荧光灯是频闪发光,只是我们人眼无法察觉罢了。普通家用荧光灯发光频率是50Hz,跟市电一样,而拍电影用的荧光灯发光频率在25KHz以上,几乎就是恒定光。最者名的荧光灯品牌是美国的Kino,它最先发明影视荧光灯,因此荧光灯的外号也叫Kino灯。荧光灯都是软光,有冷光灯管也有暖光灯管。
气球灯
气球灯是新型的灯,近几年在电影业中大量使用。它不但可以用于大场景照明,比如照亮楼房、街道、树林、礼堂等;同时还可以给被摄主体(如演员)打灯,它发的光很软,很均匀,给人打光非常讨好。气球灯其实就是个灯笼,外面一个灯笼皮,里面放几盏灯,灯笼皮起的就是柔光布的作用。有些灯笼充氦气能升起来用,有些只是充空气吊着或支着用。气球灯有冷光也有暖光。
LED灯
这是近两年出现的灯,由一大堆LED组成。由于LED的发光面积和亮度都比较有限,一般在细部特写时进行照明,或做小面积补光用。
电影用的灯主要就这么几种,一点都不高科技。以后大家看幕后花絮,应该能说出说出那些灯的名字,这样你就能冒充影视圈人士去泡姑娘了 。下面有一些片场照片,一个号码对应一种灯,有兴趣的同学玩玩对号入座游戏。
⑥ 拍电影用的灯是多少瓦,一天大概多少钱呀
拍电影的碘钨灯一般是500瓦到1000瓦。
常见碘钨灯的规格:
1.功率: 150W、300W、500W、800w,1000W、1500W。
2.电源:220V、110V。
3.外形:直管式. 寿命:1000-1500H。
特点:体积小、亮度强、光色好、使用方便。
用途:适用于广场、会堂、建筑工地、车站、码头等大面积照明场所。
工地上的碘钨灯通常为1000瓦的。
扩展阅读,碘钨灯的原理:
碘钨灯类似于白炽灯,只是它里面充入碘蒸气,碘蒸气有个性质,就是在低温(相对的)与钨化合,在高温与其分解,这样,就把位于灯管其他部分的,已经升华走的钨化合掉,再在灯丝上分解,这样就让灯丝不会因为高温而快速烧毁。
在
理论和实践上应用卤钨循环原理比较成功的是碘钨灯和溴钨灯。最早问世的卤钨灯是用碘作循环剂的碘钨灯。这是因为在4个卤族元素里,碘的性质最不活泼,不像
其他几种卤素那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灯泡里充进纯碘、玻壳壁的温度控制在250~1200℃之间,从灯丝上蒸发出来的钨就会在玻壳壁附近与碘化合成碘化
钨。随着气体的对流,碘化钨将扩散到灯丝附近,由于这里的温度可以高到2000℃以上,不太稳定的碘化钨就会在这里分
解成碘和钨,钨重新回到灯丝上继续工作,碘则再次向玻壳方向扩散去完成新的“搬运”钨的任务。
⑦ 人物服装拍摄要买什么样的摄影灯才能拍出这样的效果灯泡要多少W的几个灯泡 请高手详细说明下!谢谢
这图是闪光灯打的灯光,2盏灯即可以实现,
侧面是主光,正面是补光。光比先试试3:1然后再调节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4连灯的话,效果一般,选择的时候主要是灯泡要选择三基色灯泡,尽量100W以上
⑧ 证件摄影应该配置几个灯,应该怎么布置
三个,前面一面一个,上面一个
⑨ 电影里灯光设备
来自: 独立制片协助机构(制片人 David Mamet)
灯光与灯光设备
你不可能有充足的灯光。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想要多少灯就有多少,因为你缺少必要的金钱和力量(电的那种力量)。你不会在拥有自备配电站的摄影棚里拍摄电影,也支付不起便携式发电机的费用,更不用说装上汽车花时间拉着它到处跑。那就接受现实吧。你的电力缺乏实际上跟你的资金欠缺密切相关。即便你有较充足的电,你也花不起钱来租用更多的灯光。幸运的是,由于数码摄影机的低光亮性能,你只要有不是太贵的较轻的小型成套灯光设施就可以对付过去。
一套有四盏1 000瓦电灯(称之为“1K”),如阿莱弗勒斯或洛厄尔DP灯泡的成套装置,可用来做泛光或聚光照明。如果发现这些灯在狭小的外景地会烤焦演员的眉毛,同样也可以用650瓦或550瓦的电灯。你可以购买一套装置,有三盏洛厄尔DP灯加上一盏洛厄尔的托塔莱特灯(一种泛光灯),还包括三角架、挡光板以及其他有用的附件。如果你打算再拍一部电影,或者你可以在拍完电影后把这套装置折价卖给另一位电影制作者,那么购买一套灯光设备可能要划算一些。
购买两只1 000瓦的柔光灯,用于较大外景地的照明,如小型礼堂或外面的夜景地。就专业的视频灯光而言,这样的预算太小气了,不过你还可以买一个建筑工地专用灯,有三脚架和两盏500瓦的卤素灯。如果你再为该灯添上一把32英寸的白色摄影伞,你就拥有了非常好用的柔光灯。一定要确保摄影伞的规格可以经受得住1 000瓦的灯光连续照射,比如要买韦斯科特2012摄影伞(否则的话,摄制过程就可能出现“火焰伞”的特殊效果)。既然有了这些灯,便可以在今后把它们用于另一个摄制组或再次拍摄。如果大的场景需要大量的灯光照明,你可以买几盏安放在地面的卤素工作灯。不过,许多人都有这种灯,那么更好的办法就是去借。这种灯的光很刺眼,但却可为降低成本贡献多多。
关于白天在室外拍摄,照明设备就用一块可折叠的反光板就可以了。把它用在明显的阴暗处是太妙不过了。在室内布景中也可以用它来做反光板。
现在,你可能很想忽略其他设备而增加更多的灯光照明,其原因是摄影师的确想要一些5 000瓦的灯。不要管他。计算一下就明白理由何在:绝大多数的居民或商业供电线路的容量是15或20安培。电压为220伏,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有2 800瓦(15安培×220伏=2 800瓦)或4 400瓦(20安培×220伏=4 400瓦)的电可用。使用更大的瓦数或持续使用量最大限度的瓦数都会导致保险丝烧断或断路开关断开。显而易见,15安培的电路只能可靠地支持一盏500瓦的灯。一条20安培的电路可以支持两个。在大多数外景地,你要拉长很多延长线,无非是为了接上两条电路,因而四盏灯就会是满负荷了。
我们的预算还包括一些灯光照明方面的易耗品:黑、白、灰电工胶带(非常有用,系什么都行,如将电线固定在地板上,把烦人的衣服系在演员身上),六个“实用的”灯泡(150~200瓦的钨丝灯泡,适合标准灯具,用于场景中需要光线更亮些的时候——小心不要让灯罩过热),四张20英寸×24英寸日光修正凝胶,用来改变钨丝(白炽)灯的颜色以便与阳光色彩一致(乐仕高Rosco公司的3202全蓝复合三价差拍Full Blue CTB),四张20英寸×24英寸105乐仕高勒克斯粗织物(像编织品一样的材料,类似于包装用的绵纸,但不易燃)用来使灯光变得柔和,强度减弱。有了日光修正凝胶,如果要从室内场景朝窗外看,你就能够配合日光的色彩。
你可以从个人的私人物品中搜寻到其他一些重要的灯光照明用具:木衣夹用来把凝胶和粗织物夹在挡光板上,铝箔用来做挡光的遮光罩,皮手套用来在移动炽热的电灯时防止灼伤手,备用的15安培和20安培旋入式保险丝,三插头转两插头的电源插座。
你还可以动手制作一些灯光用品。有些外景地离最近的电源接口有3、40米的距离,我们便用住宅建筑使用的10号口径的铜电缆做了几根每条约3、40米的延长线。这些线连在玻璃纤维电源插座盒上,插座盒钉在方木板上进行固定。要使用适合潮湿环境的电线(聚酯泡沫塑料那一类的)。你需要规格较大的电影以便能较长时间使用(否则的话,电线会过热,保险丝要烧断,灯光的电量不足)。延长线要好好保护不要损坏,不要靠近潮湿的地方。这些电缆不是设计来在雨水中使用的,而保护好它们可以尽量减少麻烦,因为你的灯光和摄像设备都不是在雨天用的。
为了给灯光和其他设备压重,你可以自己做沙袋。将一个装了四分之三沙子的塑料袋塞进一条破牛仔裤的裤腿里,然后把裤脚缝合起来。这样做,比一个周末花钱去租要好得多,而且可以决定什么东西用起来容易一些。
在所有设备都要租用的情况下,如果摄制组成员有你需要的设备,你就可以实实在在节约预算了。这样一来,你的花费就仅限于替换烧坏的灯炮,购买凝胶和粗织物。这种方法还使摄制组成员在运用灯光照明方面变得高效率,懂得并且爱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