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村里/社区里最早可以看电影是什么时候 早期电影一般是在什么场地播放的谁出的钱是否需要购票 以前
我不是老农民,但是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小时的电影全是在村子里的打麦场或者村大队部里看的!因为打麦场或者村大队部里的空间大,空阔,村里人晚上就去那看电影.通常这电影都是免费的,村大队出钱,去的时候只要拿把扇子,带上板凳就行了!而且渴了,还有卖冰糕的!一毛钱一根儿, 看完电影十点多,回家一睡!基本上也就是每年的夏天会放的场次多一些,其他时候就没有了.最喜欢村大队的那个老头喊大喇叭了:"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今儿黑界(今天晚上),村大队放电影,成龙演的啊,赶紧来,赶紧来看电影来",现在想想,真的很是惬意!!!
『贰』 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当时的工资是多少钱
在当时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放映员就相当于是一个公务员的存在,当时的公务员,可是非常牛的每个月按月拿工资,一个月可以领取四十多块钱的工资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而且每放映一场电影还可以拿到提成,一个月总的来说可以说是收入不菲了。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还记得,当时农村非常流行播放露天电影,谁家小子娶媳妇都会安排一场露天电影,有时候村里也会单独请放映员播放电影,两棵树加上一块白色的幕布再加上一台放映机一个白炽灯泡是当时独特的风景,当夜幕降临之前,周围村子的小孩子都会拿着小板凳前往放映地点等着看电影!当时的物价比较低,就算是老师在当时工资也就才不到30块钱一个月,所以能当上放映员就与进入,当时粮站工作一样吃香,而且邀请放映的人员还会在家里,准备上一桌的吃的,也就是会管放映员一顿饭,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极好的待遇了。
『叁』 谁知道连云港市东海县吕剧团,下乡演一次多钱啊
金莎
概述
金莎(1983年3月14日-),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歌手,上海人,是海蝶音乐旗下歌手。
影视作品
2002年 出演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饰演 蓝菲琳
2003年 出演电视剧《幸福家庭》饰演 陈龙的秘书
2003年 电视剧《粉红女郎》饰演 折磨胡兵的女明星(客串)
2004年 9月友情出演贺岁剧《命运呼叫转移》饰演 米泓
2007年 首次献声电影动画片为《东海战》配音 7月1日新加坡上映
2008年 11月出演 情感励志型 电视剧《幸福的眼泪》(饰演:何童瑶)
2008年 电视剧《大城市 小浪漫》饰演 孟小萱
2010年 电视剧《神话》 饰演 吕素 合作者:胡歌,任泉,白冰,张世,张萌,谭凯,陈紫函,张卫,一真,丁子峻
2010年 电影《财神到》和李智楠以“情侣档”客串
『肆』 国家有送电影下乡的扶持政策吗具体的是那些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种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国家扶持政策为:发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预算等。
『伍』 合江有下乡放电影的吗要多少钱
20元
『陆』 电影院放映一场电影大概要花多少钱
就如上所说,电费什么的还真没多少,大头都在购买版权什么的的。再者说了,放映一个片子,只有一个人看你也得放映,100个人看也是同样的放映。难道会因为一个人而不放映吗?雅酷卡看电影才只要18.6元。当然是有影院限制的。我去过博纳、星美、保利DMC、百老汇,这些是18.6 其他的就不太晓得了。
『柒』 电影院包场一次多少钱
电影院包场的价格会根据城市,包场场地大小和具体包场用途进行考量,并没有标准的包场金额。
例如周五、周六、周日是影院人流高峰时期,而节假日更是人流大高峰;周一到周日,18:00至20:30是黄金时间段。人流高峰时期和黄金时间段内,包场的价格会比其他时间段高很多。反之,工作日白天,价格会低很多。
如果不单是观影,还有其他需求,比如放映一小段视频(求婚或宣传等),需要话筒和音响,需要在影厅门口布置。有的影院是需要收费的,收费价格也会受时间、影片、热度等影响。
所以想知道具体的电影院包场费用,需要根据自行的情况同电影院市场部进行沟通协商来确定。
电影院包场的注意事项:
1、提前计算好费用
如果是在电影院包场,那就一定会涉及到包场费用的问题,而且这是一个比较现实性的问题,如果提前没有计算好,导致超出经费计算范围之外,会很影响进度。
2、时间控制好
电影院包长时间段需要控制好,避免因为超时或者影响后续电影播放而产生金钱纠纷。
『捌』 送电影下乡,电影公司大概收多少钱一场
不收钱的,那些片子一般都很老,16MM的电影成本也不高。
『玖』 电影放映员工资
每笔开支都意味着重要选择:1986年一名电影放映员的工资单 (
1986年的6月,我参加了工作.刚刚18岁,在四川省云阳县(现为重庆市云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在宣传股呆了两个月,就被派驻到故陵镇电影院,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那个时候叫做下乡锻炼.由于走的太匆忙,我的一箱行李还是同学梁锐第二天送到故陵去的.
我很清楚的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是56点5元.当时我的哥哥还在上大学,妹妹还在上高中.我们家三个孩子,竟然是我第一个出来谋生的.这一切因为我高中三年完全不学数理化,只喜欢文学的缘故.考不上大学,就要出来工作.
镇政府的伙食很便宜,土豆一毛一份,炒肉或者粉蒸肉四毛一份.一天的伙食开支超不过一元.那时候的电影票价也才一毛二一张票啊.估计现在的人听起来就象在听上个世纪(还真的是上个世纪了)的故事.那个时候最喜欢出差,因为出差每天有5元的补助.
还是明细一下吧.
月基本工资:56.50元 副食补贴加洗理费等:8元 书报费5元 奖金:根据每个月的电影票房来分配 当时的电影院以及粮食部门等都是热门单位,我大概每个月能拿到96元左右.
开支:
伙食:30元
其余生活大概开支30元.
交通费用则每次都是用公差的机会回家,因此没有消耗.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到电影院工作第一个月用剩余的钱买了一套<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中国古代十大喜剧>选.这一套书我现在到还保留着.花了20几元.
1987年春节,我还给上学的妹妹第一次给了压岁钱.
从参加工作到考上电影学院,买书买杂志买磁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最自豪的是参加工作的第三年,1988年,父母要把黑白电视机换成彩色的,我用自己的年终奖金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十年过去了,工资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不太注意每个月拿多少钱.而在二十年前,每笔开支都意味着一件重大的选择.或者回味那样的生活,会带给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