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拍好纪录片,你Get到这些点了吗
没有捷径,只有笨功夫
贴近土地,不怕吃苦,是纪录片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据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纪录片导演彭辉介绍,自己的团队用了几年的时间拍摄反映藏羚羊保护工作的《平衡》,摄制组在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跟巡逻队一起巡山,抓捕盗猎分子。而拍《空山》的时候由于当地极度缺水,摄制组只能用浑浊的雨水煮方便面,半年多没有洗过澡,也没有回过家。他笑称这种拍法“很苦情”,但是记录现实,也是为了改变现实。由于《平衡》及后续陆川导演《可可西里》等影片的播出,藏羚羊的保护工作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空山》中的农民也在国内各级政府和联合国粮食署的大力援建之下,结束了祖祖辈辈喝雨水、因水致贫的历史。
人物纪录片的一大魅力在于拍摄者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只要生命在延续,总有无尽的未知,所以纪录片人还要有爱心、耐心和长期坚持下去的定力。广东台马志丹工作室用了15年的时间,拍摄一位农民工潜心钻研技术、从三无人员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故事;用了10年时间,多次深入学校和家庭跟拍汶川大地震受伤的三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人物素材先后被制作成多部纪录片,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纪录片创作者都知道,优秀纪录片中的人物要立的起来,怎么才能立起来?没有别的办法,拍摄者只能将自己的人生和被拍摄对象融为一体,因为时间是有重量的,快进的镜头之后是无法快进的人生,以浓缩的人生历程作后盾,镜头才能显示出现实题材深重的美丽。
可以记录苦难,但不宣扬苦涩
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群体往往是纪录片关注的对象。《空山》拍摄的主人公全家三口当时的年均收入仅300块钱,还不如都市人的一顿饭甚至一杯咖啡,但是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向上的精神状态深深打动了拍摄者,也打动了多项国际大奖的评委们,因为片子彰显的重点不是中国农民的贫困,而是人类不向严苛自然环境低头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的青春》制片人马志丹也强调,纪录片可以有苦难,但不要过分苦涩,尤其是年轻人题材不能有太沉重的压抑感。生命在重压之下仍然焕发出力量和生机是人类绵延至今的唯一理由,也是所有纪录片应该歌颂的重点。
镜头对准年轻人和普通人,寻找平凡中的伟大
当前,为数众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纪录片的观看者、分享者、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代表的电视纪录频道受众中15-24岁的青少年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是通过网络拥抱记录时代真情实感的高品质内容。据腾讯视频纪录片中心总监朱乐贤介绍,60%以上的纪录片是通过移动端来观看的,70%的互联网平台受众在28岁以下。而到影院买票观看纪录电影的观众,据纪录片论坛主持人干超的统计,85%都是30岁左右的女性观众。
接受请采纳
『贰』 记录片是怎么拍摄的
所谓记录就是要坚持拍摄 ,长时间跟踪拍摄同一事物
一切真实记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英语为documentary,这个词的意思是文献、公文、证书、证件、凭证等。都有不可伪造的意思。国际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不止一次地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非虚构性,不论是纪录人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是如此。法国《电影辞典》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纪录电影。美国《电影术语汇编》中,纪录片的定义是这样的:“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有说服力的主题,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我国“中外广播电视网络全书”中关于电视录片的定义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记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非虚构性,纪录片所拍摄的必须是真人真事,其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手法是纪录,而不是扮演。2战开会时的情景 和在打着仗的情景 真有人拿着个摄影机在拍,战地记者干的就是这种事
『叁』 纪录片有哪些特别的拍摄手法和技巧
宣教式手法。导演意图极其明确,主观色彩强烈,拍摄对象、蒙太奇语言等等均要为导演述说的主题服务,整个片子表现的不是事件不是人物,而是思想。例如,《失去平衡的世界》中每个镜头都没有特定的意义,经过导演的升降格处理和蒙太奇组合,便成为用来阐述宗教理念的语言,看后令人受到强烈震撼。
『肆』 纪录片拍摄手法
观查式。摄像机始终是局外人,不干预、不危害事情的过程,始终只作涤心默查式的纪录,其真实有效比较靠谱。现阶段我国的许多电影都青睐这类技巧,可是它表现抽象化的东西难度系数比较大,碰到不适合的主题也会看起来非常枯燥乏味。
参与式。即“参与的监控摄像头”,摄影者不但期待拍照目标以当然本有的看法来主题活动,而且期待因摄影者的共同努力而激起出一种一同撰写的实际效果。这类拍摄技巧称之为“真实电影”,它较便于主要表现角色的内心深处。
宣教式手法。导演用意极为确立,主观性颜色明显,拍照目标、蒙太奇手法语言表达这些均要为电影导演讲诉的风格服务项目,全部影片主要表现的并不是事情并不是角色,反而是观念。
戏剧冲突手法。叙事结构是构造喜剧片不可缺少的要素,也被使用到短片的拍摄技巧中,这类技巧一般全是现在进行时拍照,紧紧围绕事情的分歧进行剧情。
抒情诗式手法。这类技巧应用在短片时会使影片看上去非常顺畅、明确、艺术美明显。例如,《藏北人家》应用这类技巧将主角以及亲人一天的日常生活呈现得诗意盎然。
『伍』 如何拍摄好一部纪录片
1、研究故事和结构任何一部优质纪录片的主要目标都是——首先是提供信息。但是,为了更好地通知听众,您必须将具有引人入胜的娱乐所有要素的东西放在一起。而且,由于纪录片是电影的一种流派,因此适用于叙事叙事的许多技巧和技术也可以在这里应用。
2、在必要时进行动画或插图
在纪录片项目中添加自定义插图或动画的想法对纪录片制片人来说可能很有吸引力。对于过分依赖采访而几乎不采取任何动作或B卷的纪录片尤其如此。在很多场景下,这几乎就像是一种神奇的触觉,因为这些动画可以展示那些实际上没有拍摄机会的视觉(通常是信息性)信息。
3、添加运动和过渡
除了为B-roll或特定场景设置动画或插图外,其他剪辑技巧实际上对加速序列以及使总体音调和样式更具吸引力也很有帮助。
对于标准的静态采访镜头,可以考虑添加更多角度或移动,无论是滑轨,移动台,还是只是在画面中中添加一些微妙的移动,一点点运动也可以走很长一段路。
4、替代阐述方式
我们常常会在无聊的纪录片中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多的阐述内容。是的,旁白与陈述是讲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想要纪录片内容丰富,并不意味着需要时时刻刻掌握一切,考虑让故事的奥秘在某些情境下潜移默化的自然显露,也是一种有趣的操作。
5、删减过于枯燥的内容
最后,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纪录片因需要大量的录像而臭名昭著。然而,由于纪录片制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拍摄和后期包装这些素材,所以要大量删减时会感到十分心痛。
『陆』 如何拍摄一部记录“电影拍摄过程的”纪录片
首先要了解拍摄过程,从道具到场景的设置等都要了解。
然后,你可以从拍摄电影最开始的准备起,进行记录,并同时讲解它的作用,一般都需要什么样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果只是小型的dv记录,那只要拍就好,如果你确实要拍一个逼真的纪录片,那么就要学习导演学了,然后进行真的拍摄,就得有灯光演员设备等了。
把拍摄电影所需要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分阶段的拍摄和阐述,你可以把它分为几章,第二章 筹划影片拍摄 第三章 摄影(像)机 第四章 影像拍摄方法 第五章 灯光 第六章 打光的方法 第七章 麦克风与录音设备 第八章 录制声音的方法 第九章 导演学 第十章 后期剪辑 第十一章 剪辑的诀窍 第十二章 强化视觉和听觉 第十三章 强化声音和图像的技巧 第十四章 影片制作的最后阶段等等,
我不知道你的要求是什么样的,你可以拍成连续的纪录片,又或者只导其中的一部分,抽取电影拍摄过程中你喜欢的部分进行拍摄,做一个部分的纪录片。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助你,凑合用用,这个领域不太了解,我只喜欢看电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