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 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 56 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中国电影的票房创收已经极端依赖所谓运动式观影。
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奇葩之处。本来,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最终预期是和成熟市场一样:影院的普及培养出一大批有事没事去电影院的新新青年,大家用稳定的消费给相关产业持续供血,由此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但现实是,这个目标目前只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实现,更多的新新青年们因为票价也好因为工作因为游戏也好,总之是没有把看电影当成自己的日常节目。但他们又不是压根不看,而是偶尔去看,不仅自己去,还带老人伴侣孩子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部爆款电影刷爆社交网络,或者某个特殊节日到来的时候。
这就是运动式观影的内涵:绝大多数时间里的绝大多数影院门可罗雀,但在某个集中的节点上却人满为患供不应求。旱涝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制作公司也好院线也好,不得不把收益的可能寄托在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上。
那么在当下,什么运动式观影是最可预测的呢?春节档。张艺谋的名字不能保证什么,易烊千玺的名字也不能保证什么,甚至连吴京,也可能产出像攀登者这样的在国庆档票房不上不下的电影。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导演演员题材能保证运动式观影的出现,而春节档可以。
因为春节就在那里,它依然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而当看电影稀里糊涂地成为年味活动的一种,成为一种新的习俗之后,春节档的观众体量就得到了保证。爆款电影的出现是必然事件,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也是必然事件,它甚至和电影的制作质量无关。还记得一七年的春节档吗?那个档期齐聚了大闹天竺西游伏妖功夫瑜伽三部大烂片,还有乘风破浪这样的平庸之作,但丝毫没有妨碍它刷新春节档票房新高。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一家人总是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电影烂不烂无妨,重要的是年味。最多最多在几部大烂片里选那部不太烂的就好了。
票价飙升也是同样的逻辑:多少公司院线一年就指着春节档赚钱过活呢!既然加价幅度只要不超过过年预算(那肯定不到呀依然不够一顿饭钱)你们就会来,那我干嘛不加呢!
2. 去电影院买一张电影票一般要多少钱
一般得要四五十块钱。也有贵的,像3D的电影得要一百多两百块钱。
有的电影热度高,票价也会贵一些。
还分电影院的档次,高档次的五六百上千,普通电影院价格就低一些,再低也得四五十块钱。
3. 一张普通的电影票一般需要多少钱
正常的,在电影院前台买电影票要至少在60元以上,现在比较流行使用一些手机团购软件去购票,您可以尝试一下卖座或者猫眼,这两家的优惠力度都是比较大的,价位大概在9块9到20块9~
4. 中国电影博物馆阿凡达IMAX3D票价现在是多少钱
会员20
早场和晚场50
中午场80
黄金时间(晚上7点左右)100
黄牛票(200元)
5. 中国电影到底值多少钱
五毛钱,都是五毛钱的特效
6. 中国影视版权费单集费用过千万是怎么回事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主板上市影视公司正陷入新一轮困境。上半年,爱奇艺烧掉了57亿,阿里影业亏损了5亿,近四成影视公司净利润下滑,多家公司营收严重依赖少数作品,5部作品最高占据整体营收80%以上,未来岌岌可危。有媒体感叹:“影视的钱没那么好赚了”。事实上,在中国影视的钱从来没有好赚过,而视频网站就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从2004年起到2017年,为了争抢内容版权,视频网站入不敷出已是众人皆知。
在视频的独家版权模式之下,电视剧版权成本的增长速度之快,让视频行业真正成了“无底洞”。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傻傻烧了几年钱,但最后谁也没有压倒谁,亏损反而越来越大。2013年到2016年四年间,爱奇艺分别亏损了7.43亿元、11.1亿元、23.83亿元、27.7亿元,直接拉低网络营收。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议中同样表示,“在线视频业务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在一轮又一轮的独家版权争抢过后,BAT亲手吃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在线视频盈利点被无限拖延,而愈演愈烈的版权大战却未有停手的迹象。在线视频真正成了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但没有出路。
7. 一张电影票大概多少钱
一两百的、80-60不等的,大部分是四五十、二三十的价格,可以通过团购、学生价、贵宾卡的途径得到这个价位。还有分4D、3D、2D、高峰期的价格都不等。
8. 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您好~
一般的2D电影,票价为40~80元;
一般的3D电影,票价为60~120元。
建议您从大麦网上订购电影票,支持全国600家优质电影院,票价为影院挂牌价的5折左右,非常划算哦~http://movie.damai.cn/quickbuy.aspx
感谢您对大麦网的支持!
9. 朋友们,去电影院看一部刚上映的电影大概的多少钱啊
你好到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如果在大城市的话看3d电影的话是大概120块,如果是普通的电影的话就是六十到八十块钱左右,如果在二线三线城市的话,有三十的也有,十多块钱。
10.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