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评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2. 怎么看待“赎罪”
赎罪是自觉身自己有罪的人做一些事情对原来所做的恶事进行补偿。有赎罪的心的人都是有开悟的人。佛教也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给所有人都有一个赎罪的机会,让心灵有一块净土
3. 如何评价电影《赎罪》
推荐理由:整部电影哀艳的质感,以及片中那个近五分钟的长镜头。
片 名:《救赎》
导 演:乔•怀特
主 演:凯拉•奈特丽,詹姆斯•麦卡沃伊
出品时间:2007年
奖 项:第六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愁云惨淡的敦刻尔克。
有营火,有口琴,军官近距离射杀战马,旋转木马上坐着酩酊大醉的士兵。
士兵们群殴、纵酒、策马驰骋并发出印弟安人那样放肆的呼啸声,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车边茫然地搓着手,等待。
穷途末路中的等待。
《救赎》中这个致命的长镜头,它拍出了末世之感,以及末世的溃烂、崩塌和绝望。
而你知道,绝望的气质与狂欢,从来都有点相像。
其实是一部地道的文艺片。
文艺得简直要令我想起亦舒的小说来,比方说《连环》,也是庄园中性情迥异的一双姐妹,间中还有一个下人的儿子。不过,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救赎》讲,妹妹布莱尼年方十三,已写出第一个剧本,日常以文学家自居,连步态都透着股文艺女青年的自命不凡。
姐姐塞西莉亚与管家之子罗比互萌爱意,终于在藏书室中暗通款曲,不料被布莱尼撞破。
而就在当晚,寄居此地的表姐罗拉被强奸,于是布莱尼毫不犹豫地指认了罗比,令他蒙冤入狱。
之后不久,二战就爆发了。
大概所有的战争都具备类似的效果,即,导致更多仓促的婚姻,仓促的死亡,还有仓促的成长。
同样地,战争使布莱尼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她失去了锋芒,失去了十三岁那个炎夏,面孔上那种决然、傲慢、咄咄逼人、但同时又在渴望着什么的表情。
简言之,她不再锐利,她变钝了。
大概是出于对那次伪证的悔悟,布莱尼放弃了进入剑桥的机会,转而做了军队的护士——想做点真正有用的事。
但是,要等到一个少女明白在她的幻想世界之外其实另有天地,实在太迟了,至少,对于塞西莉亚和罗比的爱情来说,太迟了。
要知道麦克白夫人即使不断洗手也洗不清她的罪,因为她所做过的事,已经成了。
令我动容的是那一幕——
清晨,法国西部曙色初动的灰蓝色原野,罗比将信件贴身揣好,低下头按一按自己腹部的伤口,它没有出血,也没有愈合。
他皱着眉头,叹气,吸一口烟,望了望远方。
配合那不知所起的薄弱的口琴声,鸟鸣,还有野地里浮动的淡蓝晨雾,真像一首诗。
正是在这里,我知道了,罗比永远也回不去塞西莉亚的身边。
一切都始于那个炎夏,躁动不安的午后。
他们曾经那么年轻,负担着夏日炽烈之光,还有自己内心复杂得不知怎么样表达才好的感情。
我想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最顶尖的侦探小说家都产于英国,像柯南道尔,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英国人这样精致、隐忍而又暗流涌动的人性,其本身实在就太像是一个案件了。
《救赎》在第八十届奥斯卡上鲜有斩获,只到手一个最佳配乐奖。
然而大可不必墙倒众人推,即使它不敌《老无所依》的沉郁,或是《血色将至》的酷烈,至少我们得承认它的诗意。
可以说,正是这种诗意造成了障碍——片中不断的闪回,迭章复沓的叙事方式,主观视角与全能视角的陡然切换与穿插,实在很容易激怒观众。
但是老实说,这个交织了误会、嫉妒、回忆、痛悔、虚构和书写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能如何陈述呢?
十三岁的布莱尼坐在警察面前,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我看见他,我亲眼看见是他”,带着紧张,带着残忍的快意。
人之所见,皆是人所以为见。
从来就没有什么真相,只有曾被接受或不曾被接受的错觉。
所以,即使布莱尼为此赔上她终生的书写和终生的快乐,也无法改变现实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
法国,敦刻尔克,罗比茫然地游荡到一幅大银幕前,望着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拥吻,他悲哀地掩住了自己的脸。
英国,巴勒姆,塞西莉亚正以吻封函,将情书投进红色的邮筒。
他死于败血症,她死于空袭。
而在这对情人急促并且戛然而止的生命里,从来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只有哀艳的战火,是真的。
4. 终极斗士3:赎罪的影片评价
《终极斗士3》的副标题叫做“赎罪”,从这方面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励志型动作电影。影片紧接上一集剧情,上一集的反面角色,在本集中也成为了的主角。也就是由斯科特·阿特金斯(Scott Adkins)饰演的俄罗斯囚犯——监狱格斗之王——尤里·伯伊卡(Uri Boyka)。
在上一集的最后,伯伊卡被扭断了右腿。从本集的开始,伯伊卡也顺理成章的从监狱国王落魄成了“洗厕所之王”。不管上一集是不是反派,但在这一集里,伯伊卡没做过什么坏事,只是一心想东山再起重返擂台。也许是被打败的结果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使伯伊卡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张狂。那种由悲愤所催生出的力量与意志,终于将伯伊卡从地狱的最深处拖回了地面。伯伊卡重返擂台了,可是等着他的却是更强大的对手和更高级的阴谋……
本片的教育意义十分深刻。这是动作片中所少见的。当伯伊卡和美国拳手遭受相同的不公平时,伯伊卡从没抱怨,相反他是把逆境转化成磨练自己的手段。也正是这种顽强的生活态度,让他走到了最后。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相比,伯伊卡遇到的阻力显然要更大得多,但是我们之所以常常被击倒,则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毅力要更小得多。即便我们不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也要因苦生恨,要用愤怒来激励自己的潜能,要咬牙坚持到底!
为了拍好动作戏,导演也请来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动作影星,影星们也都十分华丽的表演了不同门派的武术。
5. 电影"赎罪"一半是真实,一半是虚构,这部电影评价高吗
就我个人而言,《赎罪》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很高的,这部电影算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电影,一半真实,一半虚构,这其实正是导演的意图,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呈现了一部惟妙惟肖的爱情文艺电影。
而“一半是真实,一半是虚构”这更是彰显了导演的表达方式,用这种真实与虚构交织的表现手法,让你看上去非常的耐人寻味,这种表现手法是非常巧妙,非常惟妙惟肖的,甚至还有一种唯美的感觉,这部影片有很多点睛之笔,很多细节部分都做的非常到位,每一环都扣的非常牢固,虽然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但每一秒都非常的有可看性,全程不愿意快进一秒,这部影片是值得您慢慢去品的一部电影。
6. 不知道大家看了凯拉奈特莉的新片《赎罪》没
我觉得名字很简单...没那么深奥...其实如果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够真挚..电影名字或故事简单浅白些也无所谓....
这个故事不复杂...动荡的时代和无法预测的命运挺让人动容的...
还有结构太棒了...从来没看过(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这种手法...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小女孩老了以后做访问时说了那么一番话...."不是怯懦..是一种人性的关怀....我只是想给她们幸福(大概)"
太另人厌恶了..她年纪小冲动爱幻想犯下错误也就罢了...老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不肯面对现实...还想着用自己编造的结局去取悦读者....
7. 电影 赎罪的一份专业性影评
电影分成两截,前面有简·奥斯丁的风格,一个哥特式英国庄园的故事,塞西莉娅小姐和管家的儿子罗比的爱情,很老套、很英国。我不太喜欢那种黑黢黢的侦探小说的笔法。迷人,但格局小巧。最要命的是那种斯文,给生命中要对付的苦难与罪愆,都蒙上一层“人性的、太人性的”面纱。有时构成一种张力,但至少在这部片子里,却有一种削弱。
后半截,从军的罗比把故事带进二战的宏伟叙事,影片也转为好莱坞的叙述风格。罗比死在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最后一夜,导演用一个6分钟的长镜头,来铺陈大撤退的乱象。爱情和整个世界一起溃败,几个月后,塞西莉娅护士在一家战地医院,被洪水吞没。
到此为止,这只是无数令人伤感的倾城之恋,信手拈来的一出。但整部影片,其实是塞西莉娅的妹妹布里奥妮的忏悔录。滴答的打字机声从头到尾,非要刺破你的耳膜。结果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布里奥妮一手促成了这一悲剧。13岁少女的怀疑、想象、骄傲、嫉妒和恐惧,在那个夏夜的庭院,将一对恋人活活撕开。
塞西莉娅与罗比彼此倾慕,却执拗着很少说话。那个下午,他们在水池旁口角,罗比扯掉古老花瓶的一支耳,掉入水中。塞西莉娅赌气地脱掉衣服,跳入水池。罗比转过脸去,双手握紧,攥到发白。这一幕,布里奥妮透过玻璃窗远远地看见。文学的想象力配合13岁的世界观,使她认定罗比是一个色情狂,正在欺负她姐姐。接下来误解逐步加深,直到布里奥妮在晚宴前的图书室,撞见姐姐和罗比倾吐爱慕,肌肤相接。
当夜,庄园里碰巧发生了一桩强奸少女案。布里奥妮瞅见了逃跑者的背影,她向全家宣告,我知道是罗比。警长问了两个很专业的问题,“你知道还是你看见”?她说,我看见。警长再问,“是否就像现在看见我一样”?小姑娘坚定地说,是的。
身着礼服的罗比带着羞辱,被拖入警车,后来送往欧洲战场。塞西莉娅与全家断绝往来,成了战地护士。五年后,他们客死异乡。布里奥妮18岁了,也成了护士,她看着法国士兵如何在她面前死去,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错,在夜里撰写她的第一部小说《赎罪》。直到74岁,长达一生的悔恨走到尽头。布里奥妮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就是这本修改了56年的《赎罪》。
忏悔的议题,是很难在中文世界里遇见的。有人一辈子造孽,晚上睡得最香。有人犯下一个错,一生追悔不及。影片有一个镜头,护士布里奥妮反复洗自己的手,彷佛永远洗不干净。人会找各种缘由开释自己,但当布里奥妮在教堂,听见牧师在婚姻誓词前,对新郎新娘说,人若作假见证,上帝必不祝福他们的婚姻。她从此独身一人,写了一辈子小说,一辈子的忏悔录。
在战地医院,同伴说,你一定有个隐秘的情人。布里奥妮说,我从未恋爱过。难道你从没喜欢过一个人吗——有的,我13岁时喜欢一个哥哥,我故意跳到河里看他是否来救我,结果他救我之后,就转身走了。
这个人就是罗比。布里奥妮对他的诬告,埋伏着要她用尽一生才能看清的情感,和其中怨恨的暗流。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浪漫爱情,而是关于无力自拔的痛苦,和自我赎罪的不可能。影片最打动人的段落,是布里奥妮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遇见罗比和姐姐在一起。罗比严厉地说,永远不会原谅她。这段落拍得恍若隔世,接着老年布里奥妮在访谈中,说出了他们死亡的真相。她说,这一幕是我虚构的,其实我从来没有机会向他们道歉。我的姐姐一生和她最爱的人在一起,只有图书室里的十几分钟,和战地相逢的半个小时。
如果忏悔的对象是人,他不在了,你活着就活在深渊里。因为你再也没有机会。这就是影片留给人的仰天长叹。我若是布里奥妮,我还有无可能,没有屈辱地,没有愧疚地,光明而自由地过我的余生?或者说,他们的死,就是对我良心的死刑判决?
有人说,中国人忏悔意识缺乏,因为忏悔的对象只能是无限者,而不可能是有限者。在英文中,“atonement”的意思,是上帝与罪人之间的和解。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在弄人?人的确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思负责,但塞西莉娅和罗比的结局,若在终极的意义上,是由布里奥妮的错误决定的。那么布里奥妮就绝无赎罪的可能。她若有良知,她的一生就只能是地狱。可这样的宇宙人生,实在不是人的生命可以负担得起的。
其实当年奥古斯丁说到忏悔(confession)时,是指一个公开的认信和宣告。包含着类似法庭审判的场景。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审判者,他倾听、问责,并施恩赦免;二是场景的透明性,在任何有限者、包括受害人面前的忏悔,都是不透明的。人可以审判人的行为,但人不知道人的心。古人说“天知地知”,天不知地不知的忏悔,就不是忏悔,也无法成为赦免的管道。第三是公开的见证。透明是针对宇宙万物的,公开针对他人。很多人认为,忏悔是纯粹个人主义的,是独自与受害人,或独自与上帝的关系。但在奥古斯丁的观念里,缺乏见证,就没有忏悔可言。所以世上绝没有秘密的忏悔,这也是布里奥妮必须成为作家的原因,她的忏悔需要一个陪审团,就是她的读者。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本帐。一人一本忏悔录。但只有这三点,才构成奥古斯丁式的《忏悔录》。人若以自己为辩护律师,那是卢梭式的《忏悔录》。人若是以自己为审判者,就是常说的“良心法庭”,那是托尔斯泰式的、或布里奥妮式的《忏悔录》。值得尊敬,却缺乏恩典。人若以他人为审判者,就是巴金式的《忏悔录》,在历史、文化、道德和数量面前的忏悔,就是常说的“道德法庭”。不但少了恩典,连公义也常被民意所左右,被局势所遮蔽。在巴金那里,最大的真话就是“毛主席伟大,但四人帮万恶”。这是一种无法清除偶像崇拜的和自我虚构的赦免。
一个见鬼的时代,每个人的手上都沾满了血。奥古斯丁说,“我忏悔故我在”;犹太人的先知以赛亚,在倾国倾城之际,仍有预言说,“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那个13岁的小女孩却用一辈子喊道:怎么可能。
8. 赎罪怎么样
很好的一部片子对于它的评价是近乎完美里面打字机紧凑的声音 与情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主人公细腻的感情也很好的表达出来了我看了很多遍 真的很喜欢
9. 肖申克的赎罪 好看吗
http://www.592tv.com/index.asp在线看
导 演: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马克·罗斯顿 Mark Rolston 约翰·德沃德 John R. Woodward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保罗·迈克格莱恩 Paul McCrane 威廉·桑德勒 William Sadler
上 映: 1994年09月10日 ( 加拿大 )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评 分: 9.0/10( 122489票 )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DDS
时 长: 142 分钟
类 型: 剧情
分 级: 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德国:12 芬兰:K-16 阿根廷:16 智利:14 加拿大:14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因此他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阿瑞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四包烟。但同时也使阿瑞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阿瑞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阿瑞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阿瑞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恩克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阿瑞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可以听到悠扬而轻微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阿瑞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个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这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鹤嘴锄。
阿瑞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10. 如何评价2008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赎罪》
《赎罪》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还是能够媲美《肖申克的救赎》这些优秀影片的电影哦,从它被提名奥斯卡其实也就可以看出来了!很多人应该都有看过《赎罪》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在2008年的时候热度可是非常高的,因为它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电影了!
《赎罪》这部电影也有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的门槛太高了,很多人都表示完全看不懂这部电影是在讲什么,其实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赎罪》是一部文艺片,受众自然也就不是很广,看不懂自然也很正常,不过好作品一定是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