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摄影必学的色彩基础知识,看完就知道怎么调色了
水粉调颜色不需要调太匀,不能像搅拌机一样两块颜色拼命地搅,可以稍微生一点,哪怕最后画到纸上会带点生颜色都不要紧。
画水粉调色时用的颜色种类太多颜色容易脏掉。注意用色的比例。当能比较准确的把书上的任何一块颜色调出来时,那接下来就可以临摹整张的水粉静物画了。
想画好水粉,一定要多看一些好的范画书籍,提高自己对漂亮颜色的认识以及对颜色的敏感度。不要机械的去背颜色,锻炼自己的色彩感觉。至于画水粉的各种技法可以通过临摹和看教学视频去学习掌握。色彩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调出漂亮的颜色,当能轻松的调出任何漂亮的颜色,塑造会容易的多。
亮部是光源色加固有色,明暗交界线是固有色加互补色,暗面是固有色加互补色加环境色。暗面的色彩最多,但明度要统一。
互补色可以记住这三对:红绿 橙蓝 黄紫
红加黄加蓝,也就是色彩的三原色相加,得到黑,而不是红加蓝。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实际在调和中,色彩调和得越多,其饱和度会下降,三原色相加,真正得到的是一个灰黑色。所以,在画色彩时,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相加,不然容易产生脏的颜色。
黄加蓝=绿;所以,绿加红=黄加蓝加红=黑
红加黄=橙;所以,橙加蓝=红加黄加蓝=黑
红加蓝=紫;所以,黄加紫=黄加红加蓝=黑
意思是,相加=黑的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
互补色放在一起会非常抢眼,亦容易破坏画面的统一感,所以,几乎所有的绘画色彩理论,其实都是在研究如何把互补色放在一起
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原色:红、黄、蓝为原色,自然界大多数颜色可以由它们调配而成,而它们却不能用其他的颜色调配。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二次色,紫色、橙色、绿色,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三原色、三间色为标准色。
可以大胆地调色,但是,记住一个要点:
紫色不能加黄色;绿色不能加红色;蓝色不能加橙色.
因为这样的互补色调出来是很深的灰色或者是黑色的.
复色:由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或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也叫三次色,再间色。因含有三原色,所以含有黑色成分,纯度低,复色种类繁多,千变万化。
补色: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调配的间色互称为补色,如红与绿。补色的特点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地突出对方的鲜艳。如果混合,就会出现灰黑色。
调色三定律 :
常运用下述三定律将不同的着色物质按一定比例混拼,进行颜色复制。 中间色律运用最多,在成本控制和环保限制中,替换律最常使用。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中间色。在十二色环图中运用非对角线上颜色配色,即运用中间色律。
补色律:颜色A+颜色A的补色=黑色,在十二色环中线两端的颜色等量混合为黑色。
代替律 :如: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 则:颜色A+颜色C=颜色B+颜色D。
色彩的配置技巧 :
邻近色的运用:看十二色环图,一种颜色与左右相邻的颜色为临近色,任何颜色可以由其色相临近的两颜色调配而成。由于临近色中含有较多的共同色素,容易取得调和的效果,两个颜色越临近,配置的颜色饱和度越高,越鲜艳;两个颜色距离较远,调配的颜色较暗淡。
配色盘运用:看十二色环图,在颜色中添加其对角颜色,将在体系中产生黑色,增加颜色中的暗淡。在颜色中以白色冲淡,明度提高,颜色纯度下降,给人脏感。
㈡ 摄影中如何利用颜色搭配,让照片更好看
颜色不仅是艺术家的工具,还是摄影师的工具。通过正确使用,它可以用于以新的方式显示熟悉的事物,并在观众熟悉照片时反复增强观众所收到的情感。对于每个摄影师来说,重要的是要注意与配色方案相关的基本要点。
考虑颜色组合在开始拍摄之前,请务必确定配色方案。在处理照片时-特别要注意色彩,在此阶段,可以删除不必要的颜色,调整阴影的饱和度和深度。像艺术家一样,摄影师也受色彩的引导,您可以借助颜色评估和阴影的兼容性。
尼康D5镜头拍摄-AF-S尼克尔70-200mm f / 2.8E FL ED VR
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富有表现力的色彩-例如,使用框架曝光不足的技术。应当记住,文件随后转换为其他颜色配置文件不仅会影响颜色饱和度,还会使图片本身更暗。因此,对于高质量转换,需要对框架进行其他调整。
㈢ 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是什么
1、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仔细阅读剧本
不仅限于电影的色彩搭配原则,这个问题往往被许多影视工作者所忽视。读一个好的剧本比很多人认为的更重要。
你知道,真正的脚本是为屏幕而写的,这意味着好的脚本有屏幕的感觉。图像中的颜色也有助于叙述。在我们进行混合之前,我们必须知道这个剧本的故事。
2、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调整你的情绪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创作者在良好的激情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但一部好的电影,其创作的情感状态决定了电影的艺术高度。同样,在影视混色作品中,色彩师的情感状态也要能够达到电影创作的激情状态。只有充分理解剧本,在良好的调整状态下,情感才能产生共鸣,然后色彩处理才能更好的达到影片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高度。
3、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概念和意图
影像色彩作为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形成整体的观念和意识形态。
4、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与导演、摄影师和调色师一起工作
在调色工作中,调色员在看完剧本后,要与导演进行沟通,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并将其融入到画面中。此外,我们需要与摄影师交流他们的构图概念,与照明工程师交流关于光线处理。
5、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修改和审查
比赛后一两天再检查一次,以避免视觉疲劳和色觉迟钝。
以上就是电影色彩的搭配原则的全部内容了,这些概念对于使您的影视后期作品变得更加出色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您对此类项目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影视后期的其他内容,如果想知道更多视频调色的相关知识及技巧等,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㈣ 电影后期配色是怎样的有哪些模式
彩的组合上千万种,当颜色混在一起,就不只是呈现在肉眼下的形态,还可以透过这些配色方式了解电影所呈现的气氛,以及角色的内心世界。然而,这个部分多交由电影摄影师以及美术指导们来负责,也偏属于电影后期制作阶段。
互补色模式:是指两种对应的颜色所形成的对比效果,这也是现今最广泛的配色模式。以暖色系与冷色系的两种颜色来强调对比度以及提升鲜艳、突出的效果。
相似色模式:是指以色相环上邻近的颜色组成,呈现电影中整体色彩的协调感。彼此之间的色彩结合较为柔性,且非为暖色调或冷色调,因此并不会表现出像互补色模式那样强烈的效果。通常以相似色作为电影中的风景色调来呈现自然、柔和之感。最常见的模式是选择一个主色系,并挑选与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衬托。
三等分配色模式:是指三种颜色在色相环上以120°隔开,虽然整体色彩的饱和度不会太高,但一样给人生气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为电影中最冷门的配色模式,不过适当使用仍会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补色分割模式:相似于互补色的对应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补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对应之两侧颜色作结合。一样具有强烈的对比度,但张力的效果较不明显。
矩形配色模式:是由两组互补色所构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的缤纷感,但至少有一种主色来突显效果。
㈤ 如何学习视频调色
色彩校正:调节基本色彩和白平衡,曝光度和对比度的过程,使其每次拍摄都保持一致参数。
颜色分级:校正颜色后,可以对素材进行颜色分级以微调颜色并创建特定外观。比如
您在电影中可能看到的一个常见示例是在阴影区域添加蓝绿色,在中间色调中添加橙色。
相机颜色配置文件。
㈥ 电影摄影怎么学
正如喜剧演员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情一样,电影摄影师也能在生活中看到隐藏的美以及可以用来讲故事的元素。
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它和传统摄影有许多共同的方面,想要把电影拍摄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开发所谓的“电影摄影师的眼睛”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摄影是一种可以学习和提高的技能。如果想要在电影摄影技术上获得飞跃式的发展,那就需要学习以下五件基本的事情:
Ⅰ. 研究无声电影
无声电影只能通过画面向观众进行展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视觉效果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是为什么无声电影时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研究G.W.帕布斯特可以说是电影摄影学习之路上一个不错的起点。
▲G.W.帕布斯特
还有查理·卓别林、大卫·格里菲斯、金·维多、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塞西尔·B·戴米尔、弗里茨·朗以及F·W·茂瑙。
Ⅱ. 研究摄影
很明显,要想做好电影摄影,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电影摄影技术,但是很多人显然忽略了这一步,导致之后的摄影过程变得十分艰难。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从而不断的进步。还可以在学习期间找到专门的学院进行学习,这样就能更快、更深入地了解摄影,即便以后的目标不是成为专业的电影摄影师。
Ⅲ.研究摄影设备
这对于电影制作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适用的,特别是一个好的电影摄影师,更是需要清晰的了解片场中的每一台摄影机和照明设备。
电影摄影师在拍摄中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导演的命令和指示将其艺术创作转变为现实的画面。因为有时导演的指令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明确,所以更需要电影摄影师对设备的灵活运用。
同时,在片场中指导做同样事情的新手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准备好在片场重温摄影技巧吧!
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都归结为沟通和技术方面的技能,所以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替代的。尤其是在技术方面,需要一页一页的仔细阅读拍摄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说明书,然后将了解到的内容应用到拍摄中的每一个镜头。
对于照明设备和技术也是如此,但是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沉浸在书本中。这听起来虽然很矛盾,但是在实际中每一部电影,每一个片场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始终保持一种创新和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通过实践会惊讶地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和技巧。
Ⅳ. 学习没有人物的摄影
相对而言,拍摄人像是很容易的,因为有一个明确的物体在镜头中,而且这个物体本身就是可塑的。然而,当镜头中没有人物时,很多摄影师就不清楚拍摄的对象是什么了。
这时就体现出电影摄影师眼睛的作用了,首先要确定照片的重要性和拍摄的必要性,然后是梳理出画面中所有的相关性,并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出来。
许多关于取景和构图的技巧可以从摄影中学习到,并应用到电影制作中。而且一些有艺术价值的照片大多并不是以人像为主题,可以尝试从这些照片中寻找拍摄灵感。
Ⅴ. 研究漫画小说
认为看漫画书是在浪费时间,不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构图?不必过多的解释,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㈦ 如何从电影中有效地学习摄影构图
先不要去谈风格,谈色彩,谈思想,先扎实技术基础,这是第一步的,无论如何,都是跳不过的一个门槛,也是基础中的基础,非常重要。还是老调重弹的建议许多初学者影友不要着急,我在八年前正式决定学习PS的时候,为了磨练基本的基础,一张照片反复最多后期出30多个版本比较,自己不断体会一丝改变带来的效果差,所以,扎实技术之后日后才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㈧ 那些宫崎骏的电影中,教给你哪些的配色大法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到了宫崎骏的第一步电影就是《龙猫》。小月和小梅两姐妹俩随着爸爸一起从城市搬到乡村。看到他们进村后的场景,不由得让人感叹:这就是世外桃源嘛!绿油油的稻田里,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劳作,邻里像亲人一样,好像回到了纯真年代~始终认为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是最舒服、最美的。绿色+大地色应该是存在最为广泛的CP,怎么看都很美。家里多养几株绿植,为自己营造一个小森林。尤其是客厅,家人娱乐、聚会都在这个区域活动,植物白天释放的氧气能给家人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蓝天、白云、绿树,这在故事的背景年代上世纪50年代是「村民生活的日常」,放到现在就是「有钱买不到的奢侈品」了,偶尔几天能碰到,纯属小幸运。
《龙猫》的画面看起来相当清新,为了模仿出清新的乡间大自然的感觉,留住小幸运,可以参考电影中的配色。天蓝色布艺沙发+大叶绿植+白墙的搭配,仿佛都能闻见泥土的芬芳~
《龙猫》中最重要的龙猫终于出场了。在电影中,龙猫只出现了四次,但是每次出场都能为大家带来快乐。在配色中,龙猫的高级灰+米白也是相当经典了。时尚圈、科技圈到家居圈,这个配色相当受追捧呢。
㈨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很多影友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希望数码照片也能按电影的方法去调色,以获得更大动态范围的调色处理。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Photoshop中通过文件模式的转换和软件的控制能轻松实现电影级调色, 使你的照片获得更震撼、更高级的色彩表现。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LOG模式 、3D LUT等电影中的技术和概念,并通过案例来演示在Photoshop中的具体应用。
关于Log模式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