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其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我觉得《邪不压正》是个好故事,导演也很有才气。接头暗号 A:“您还等什么呢?”;B:“c'est la vie”这里的“c'est la vie”是法国谚语,中文译为“这就是生活”。这句话通常是用在较为消极的事情发生时,用于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鼓励自己或他人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处,也要坦然笑对生活。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在北京,后来朱元璋一路北上攻灭元朝,把北京改名为北平。并留下儿子朱棣镇守北平。后来因为朱棣与南京即位的建文帝之间的矛盾反叛并攻灭了南京的政权后,定都北平并改名北京。而后明灭清随,北京一直都是那个北京。
Ⅱ 《邪不压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少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2755744/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一年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看,她的评价相当高,“可能建国以来最好看的华语小说之一。”看了之后,果然不失望,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是“简”,简言之就是讲了一个海归回国为师父报仇的故事;二是“细和实”,张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来无数老北京地图和照片对照着写这个故事的,写出每条胡同里空气的味道,如阿城所说“我可以给这本小说的读者做导游”;三是“大”,这个大指的是大的时代背景,主角作为一个渺小个体,他的一举一动却牵动了整个抗日初期的中国局势。
说实话,当时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最合适的导演应该是侯孝贤或者许鞍华,尤其是后者,去年的《明月几时有》,几乎就是香港版的《侠隐》。
有意思的是,《明月几时有》的编剧何冀平,也是《邪不压正》的编剧;主演彭于晏,也是《邪不压正》的主演。只是导演是姜文。我们都知道,虽然他的电影都来自小说,但小说从来就不是他眼中的电影。所以《侠隐》就变成了《邪不压正》。
我是带着这样的预期心里进入影院的,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有点意外。
姜文之前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不懂‘侠’,所以就不拍‘侠’的部分了。”但实际上,故事里的“隐”也没有了。主角李天然从一开始,就张扬而热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并直指目标;廖凡饰演的大师兄,作为大反派在小说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电影里,他几乎是和彭于晏一样的并列男主;而周韵饰演的裁缝关大娘(巧红),干脆直接变成了施剑翘。
拿小说和电影的距离比,并不是批评,姜文的每部电影都和小说相距万里,我意外在于,他居然有办法把这样一个风格和气质的小说,也变成他个人风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变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属于姜文电影的所有元素。
张扬狂傲——在清晨的城墙上大声怒骂和大笑,不惧自己的秘密,宣泄自己的情绪;杀人,一挥手手起刀落,献血洒在白衬衫上;酒桌上,与宿敌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迹。
性感——屁股,为什么姜文如此迷恋屁股?“因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师语)永恒的屁股这次由许晴老师贡献(据说许晴老师为了完美展现,专门去练了三个月的瑜伽),而许晴老师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电影里最伤肾的屁股。姜文老师这次还照顾到了女性观众,彭于晏不止一次展现他的完美肉体。
幽默——只要姜文想讲笑话,基本不会冷场。
浪漫——火车、太阳,屋顶上的漫步升级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钟楼里的约会……以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国北平城复原,带着季节而来,白雪压城,亦或碧绿掩映,各种三百六十度环绕视角。有老北京情结的观众,这次必定大饱眼福。而且,这次的浪漫担当完全由周韵担当,周韵真是史无前例地美。
故事层面,和原著小说相比,从复仇变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访时也不避讳这一点,他说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与日本曾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但老实讲,《鬼子来了》已经把这件事几乎说得登峰造极了,也成就了中国电影的最高点,所以这一次,尽管绕来绕去,但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没有什么惊喜。
一些小细节仍能看出姜文一些个人的意识喜好,个人尤其觉得有趣的是他对美国人的设计,片中的美国人不但在杀人如麻的中国警察头子面前毫无惧色,甚至在面对开坦克的日本人时也敢对吼:“你动我一下试试?!”但最后这个美国人却被中国人偷摸干掉了。
许知远采访姜文,一个劲儿地把姜文往对“传统”的迷恋里拉,姜文一个劲儿地辩解,看得人直犯尴尬症。姜文真不是。
总的印象是什么呢?其实,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压正》,看完之后宣传方朋友问感受,我回:“《一步之遥》之上,《让子弹飞》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强调,自己是那种拍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种导演,但他心里真的这么想吗?
在《邪不压正》里,我看到了一种调整,或者调控,这种调整调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识形态和故事层面。
因为《鬼子来了》被封杀多年,以《太阳照常升起》复出把所有观众都轰懵了,不敢说好,也不敢说坏(尽管日后证明,就是好);《让子弹飞》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纯讲故事对我来说很简单,我的专业就是干这个的”当年姜文老师语);《一步之遥》想再玩下大的,结果,砸了。
所以,《邪不压正》怎么看都是一个求稳的作品,或者说,是姜文老师寻找平衡点的一个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评价姜文:“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的电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还是适用。
这是好事,但对中国电影来说,多少也有点悲哀。
Ⅲ 如何评价姜文《侠隐》
我预计徐浩峰就被拉下神坛了。
当装逼成了风向标时,总是需要有人正一正风气的。
其实一步之遥已经玩脱了。
但我对姜文还是有信心的。
能拍好《鬼子来了》里的河北农村,就能拍好《侠隐》里的老北平。
侠隐本身就是个好文本,如果说徐浩峰是搬运一个你没见过的观念,张北海已经早就进化到搬运画面了。
Ⅳ 怎么评价电影《邪不压正》
首先这是一部满满的姜文风的电影,影片一开始就是一把枪,熟悉姜文导演套路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个枪对于姜文电影来讲,有着不同的意义。《太阳照常升起》里,孔维饰演的唐妻,就说唐雨林(姜文)把「那档子事」比喻成开枪。《一步之遥》马走日和完颜英的床戏部分,也始终萦绕一把手枪。马走日将完颜英扑倒,「两把枪」一同打响后,影片才真正进入主线正题。《邪不压正》也一样。预告片中,手枪上膛不久,便是廖凡压着许晴「开枪」。
结合最近各路媒体对姜文的采访,我感觉姜文温和了很多,以前那种“爱怼记者”的习惯收敛了很多,喜欢在那儿叭叭叭地讲道理,姜文本人一旦失去了锐气,那他电影是不是也会流于平庸?
Ⅳ 2018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华语电影
2018年已至,放眼这一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华语电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世界》
推荐理由: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它融合了社会写实的风格与动画、超脱出了普通动画电影的思考方式和范畴。
电影《大世界》有哪些精彩看点?
文艺和类型融合的不错的片子,导演塑造了一个荒诞破败的小世界,到处是广告牌和正在兴建的工程,还有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Ⅵ 如何评价电影《侠隐》
如何写好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呢?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