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安导演的作品是什么风格的
我认为我们所熟知李安导演的电影有《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喜宴》、《推手》等这些影片在电影界都取得了很高的成绩,那么喜欢看李安电影的朋友,你们知道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样的吗?那么接下来,跟着一起了解李安导演的创作风格吧!
其次也作为编剧的李安,是其导演工作的基石,他能将自己的思想更好的融入影片,不同于传统中国的简易情节编剧,他在吸收西方的情节艺术时也融入了中国独具的特色在里面,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他能更好的掌握分寸,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影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❷ 如何评价李安的电影以及他的个人魅力
他的作品质量也是相当之高,没有失手。而且涉猎题材相当之广,家庭、伦理、武侠、战争、科幻、奇幻甚至技术革新和边缘题材,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每一部作品都精雕细琢,都在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❸ 导演李安前期在好莱坞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
李安前期在好莱坞的作品有《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卧虎藏龙》、《绿巨人浩克》、《断背山》。这个时期的他,焦点对准西方舞台,用东方意境讲述西方故事。
这一时期的李安惊艳了西方世界,他开始大量触碰西方题材。但是在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毕竟中西有别,李安一度模仿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拼不过,也豪无新意,于是他开始注意如何运用影像、情景,去反映角色的内心风景,探索出中国艺术里寓情于景的原则妙用。
片中,李安不厌其烦地细腻表现两人冬天的放牧,躲避严寒,相依相伴的过冬……这些细节并不仅仅是为营造影片的气氛,更是在用一种东方式的曲笔抒写两人的爱情。片中壮美的北美隆冬涤荡着人物复杂的心绪,这自然景观暗喻的是男性的情感之美。到了《断背山》,李安已经全然掌握了这套运用东方意境表达西方人物故事的电影语言,这部影片直接将他送上了威尼斯金狮的宝座。
❹ 李安导演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吗
我觉得李安导演的作品,其实风格是多样的,一直是变来变去的,但我个人认为李安导演的作品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眼里有众生,而不是只在乎自我,我觉得一个导演风格多变,如果他的基本上每部作品都能被大家认可的话,这只能说明在他内心的包容力是够强的,然后他内心的思考程度也是够深的,说明他这个人对于人生哲理电影等文化艺术这些东西的理解是很深刻和透彻的,我相信着,跟他以前的经历其实是有关系的,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相信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国际领导的原因,不是在天上飘而是在勤勤恳恳的工作,他工作这么多年,依然能够温文尔雅的,依然能够勤勤恳恳的依然能够如此谦虚的去对待电影和电影有关的东西的话,那就说明他内心对电影是有极大的敬畏的,他不是把电影做的好单位做一个炫耀的资本,而是他把这种东西当作他毕生热爱的,不是到哪都吹,大话说,我就是一个大导演,他的谦虚的态度决定了他能够在国际台上走的更长久,走得更远,走得更深,所以大家国际大明星都有跟他合作,而国内其实有些导演他们就开始自我膨胀了,他们认为我是个导演,我做了这么多,然后我曾经多么多么的辉煌,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个人认为其电影这件事情不会有完结的一个时刻,因为历史进程在进步的话,那么电影的进程其实是也是在进步的,我们每个人,我们其实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不断的努力的摸索,因为现在当今时代还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其实这个变化还是蛮巨大的,我们还是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积极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好的电影。
❺ 如何评价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
《色戒》注定是一部饱受争议的电影,这不仅源于大尺度的误区,更在于易先生这一汉奸人物的形象塑造,但李安在这部电影所要做的,却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人物的是非对错,更不仅是单对爱情多么刻骨铭心的彰显。
而是在抗日的大时代背景下,用充分的细节展开,以一场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的民族悲剧,将战争面前人性的矛盾挣扎如此真实的呈现而出,这使李安电影化的改编远比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更加赋有内在深度。
基本信息
《色戒》改编自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故事。
❻ 李安的电影风格
接着次要人物的话题往下说,《色戒》中有两个次要场景,甚至都不能算次要人物,只能算电影背景,一是电影院中插播抗日宣传观众离席,第二个最后抓人时候,路人对封街的对话。这两个细节透露出来是抗战时期人的真实心态,这也是整部电影故事格调,比如明明有机会杀掉汉奸,但是却非要用蹩脚的美人计。不刺杀日本天皇,非要刺杀什么汉奸,最荒唐是先破处女身,所谓爱国爱的虚伪和懦弱,也就限制在演戏的阶段。其实整个抗战期间就是这样基调,喊的多做的少。可能又要问李安是不是在抱怨抗战的无力,答案肯定不是,这部电影绝对不是宣传抗战,更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先只能说李安要把历史真实呈现出来,他自己没有做是非判断。为什么没做是非判断后面再说。对抗战的认识也放下不说。还是说次要人物这个线索,李安第一部电影是91年《推手》。《推手》这部电影中就没有主要人物,只有次要人物,一个会太极拳的老头,这样没有主要人物的电影结构比较罕见,第一部电影就这样拍,只能说明李安太注意次要人物在电影中分量,从中不难发现,在《卧虎藏龙》、《色戒》中次要人物的重要的原因。这是李安电影风格一个不可辩驳的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不是就可以作为李安电影的特征呢?这只是一个电影技巧或者一个思维习惯,不能够概括为李安电影
的整体风格。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一般可以概括一个艺术家的主要特征。《推手》中的戏剧冲突是老头用太极拳打倒一堆身强力壮年轻人。同样透露的信息是李安受传统文化影响。现在的结论是李安电影深受传统文化影响。这结论对吗?看起来为什么有一点勉强。这也是为什么不先将这特征讲出来的原因,我要是开始就说《断背山》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你肯定想抽我嘴巴,说我胡说八道。现在就来论证这个看起来荒唐的结论。
❼ 导演李安的镜头艺术特征和其电影的风格
李安电影的风格多数都比较直接,但又不缺细心,叙事平易近人,这和李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安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在揭示人性之美,他总能抓住人性关怀的特点来进行影片创作,凡尘中的人,无论他来自哪里都会被埋藏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对于人性的描述是没有国界划分的,也没有时间之分,更没有背景的差别。
(7)如何看李安导演电影特点扩展阅读:
李安的父亲叫李升,江西省德安县人,当过江西省崇仁县的县长,1949年迁徙到台湾,担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长,2004年去世。李安的母亲叫李杨思庄。李安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岗,是一名导演兼编剧。
1983年8月19日,李安与林惠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在纽约结婚 。1984年5月,长子李涵出生,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使用的“实体道具船”就是李涵设计的。1990年5月30日,次子李淳出生,两岁时即参演了李安的电影。
❽ 有人说李安善于用不同年龄的手段来塑造角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李安非常擅长用不同年龄的手段来塑造角色,比如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和杨紫琼就是典型的例子。导演李安塑造角色的方式非常的独特,是通过不同年龄手段的感情纠葛来塑造出生动形象的角色。不论是《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和杨紫琼,还是早些年的“父亲三部曲”。
李安的电影大多有一些哲学手段,而这些手段正是李安通过不同年龄段人物塑造所给观众展现出来的。李安认为电影中的哲学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观众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纠葛,然而他们的感情纠葛正是整部电影最精彩最能体现哲学部分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些年龄不同的人物,只是一味的叙事,那么电影就失去了李安自己的风味。对于李安来说这种利用不同年龄的手段来塑造角色,不仅是他所擅长的,也是他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心理和电影哲学的做法。
❾ 你怎么评价李安和他的电影
日本的黑泽明说“电影是时间的艺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上映,让中国的李安验证了这句话。
一个印度少年,在三个不同的宗教徘徊,寻求心理寄托。后来遭遇海难幸运逃出,很离奇的和一只老虎共处一个方舟,相互争斗,又彼此扶持。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最后渡过难关,虎入山林不回头,少年获救后失声痛哭,他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患难与共之后,思索着人与动物的微妙关系。此片承袭了李安的一贯风格,故事精彩且画面唯美,有商业大片的震撼,却不失文艺片的细腻。这是海峡另一边的导演,努力一百年,也做不到的。李安是电影界的林语堂,这二位都是洞察东西方文化精髓,又传承三千年来中国传统士大夫精致文化的代表人物。林语堂用文字,站在西方的视角上,让西方了解中国;站在东方的视角上,让中国了解西方。而李安,这个儒雅而内敛,时常透露着害羞的眼神,行事低调而对电影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用西方的光影技术,让全球不同区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领略东方文化哲学的含蓄之美。在他执导的12部影片中,李安坚持着东方性灵的精神永恒,结合西方的现实主义,把人性的丑与美、善与恶、亲情的隔阂,爱情的冲突。都演绎的深入人心,触动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李安导演的这种修为,使他能导演东西方各种文化背景体裁的电影,从19世纪英国中产阶层闺秀、绅士为背景的《理智与情感》,到美国西部牛仔为主线的《断臂山》,再到今日以印度文化为题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西方以海难为题的电影层出不穷,但李安这次的海难别出心裁,没有杰克、露丝式的浪漫,没有老人与大鲨鱼的搏斗,而是人与老虎的奇幻漂流,给好莱坞的大导演上了生动的一课,赢得所有人的满堂喝彩。
❿ 华人电影看骄傲的李安,他的电影有哪些风格特点
李安的经历在他影片中的体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独特性的理解,以及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等等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其推向"电影作者"这一称谓,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选取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李安生平际遇、艺术修养、知识构成以及其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来阐释"电影作者"李安影片的独特风格。
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开拓了国人视野,传达出人性普世的价值,对当前台湾社会具有提醒与鼓舞作用,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李安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结合东西方艺术与商业元素、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带来进取的精神与价值,是当代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