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色彩美学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如果是从美学,以《阿凡达》为例:美学的讨论上色彩,场景。是比较重要的。《阿凡达》上的色彩是冷色系的蓝绿系列为主,蓝色和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祥,和睦舒畅。正好对映呢潘多拉星球和人的特征。当然,象我们写作文一样它还照映着人类的冷酷无情。还有便是色彩之间的相互照映,不但没有使色彩太过混乱还使人境合一呢。场景的布置上是一个重点。比如抗战时期的电影,极间苦的情况下,一张破烂的桌上有一个奢华的杯子,从人物的对话上,用一点聪明的话吧两者结合对比,便一下更突出战地艰苦。相反的话,场景便会因此“千创百孔”。
2.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正所谓,看电影,所以当然是从“看”,眼睛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
2
电影,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还需要我们听。倾听什么呢?配乐,人物说话的语气,还有出现在其中细微的声音。配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比如宫崎骏电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配乐,也让我们记住了久石让。)配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的,成功的电影中成功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电影,配合着人物说话的语气,混合出或者悲伤,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自己从前的梦想,也许是和其中某个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接着——会感情汹涌。那看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给我们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澜,一些感动,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记住一些事,忘记一些人,然后轻装信心满满的继续生活。
3. 怎样评价电影的色彩
电影的色彩应该是:电影的感情基调,如忧伤的,愉悦的,喜剧的,悲剧的等等
4. 怎么分析一部电影的色彩
是赌侠1999,不信你看一下
5. 影视制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电影《末代皇帝》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叙事结构,采用了一种倒叙式的、层层嵌套式的时空结构,设计了两条并行发展的叙事时空线索。影视制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时空结构,二是溥仪主观回忆的时空。采用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方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他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状况。
在影视制作中时空结构的光线设计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调以冷色调为主,场景以日景为主,影调反差大,带有自然主义用光倾向;插入时空的光线设计用光比较戏剧化,光比小,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光线跳跃,影调比较黯淡,带有表现化用光的倾向。影片用光线的结构、组织、运动和变化,不仅展现出不同时空的不同气氛和寓意,同时表现了溥仪的心理变化过程。
溥仪的主观回忆中,在溥仪的生命历程中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光线来表现,其中高调光与低调光的交错使用在影片中有明显的体现。影视制作中一直保持一种半阴影的基调。而光,则体现出一种自由精神。光,对于总被乌黑在阴影里的小皇帝溥仪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要,而且意味着自由、解放。随着小皇帝的成长,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他不断超越外界对他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光线处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关分享,光影运用,不仅能够为影片增色,同时也能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是影视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6. 怎么评论电影色彩,具体评论电影色彩的格式
有专门评价电影色彩的格式吗?
看影评写影评这么多年都没遇见。
可能是色彩学的范畴吧!
7. 寻找怎样对一部电影的色彩进行分析怎样写影评
建议选择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如《辛德勒名单》,影片通篇以灰暗的黑白色贯穿,体现了战争背景下低迷沉郁的氛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性、给人民但来的灾难性,表达了悲伤哀婉的情绪。然而中间有几个镜头出现了全篇唯一的一抹彩色——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小孩和红色本来就是希望的象征,在周围一片的黑灰中,一抹鲜丽的红为绝望的战争带来曙光。这种色彩的强烈对比的运用,更好地烘托了电影的主题。
仅仅只是简单分析,望采纳。
8. 怎样对一部电影的色彩进行分析怎样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 什么是评论?什么是电影评论?有的同学,容易写成日记,散文,随笔。注意要有评有论。注意电影的艺术特点。
2、 看电影过程中的准备。
3、 电影评论的三大内容:电影思想内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铁三角关系。
4、 结构: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结构。总-分-总式
题目的重要性:主题和副标题(千里走单骑)
第一段, 引领全文,点题,并为下文的展开打下铺垫。
第二段, 分论点是什么,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关系。
第三段, 最后再次点题,升华并引起思考。
从思想内涵出发的设计:
从人物出发的设计:
从综合考虑的设计:
不要怕重复,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
5、 语言:要有分析性语言,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条理清楚。
同时,要有文采的语言,不要写成镜头分析。
最后,要有一定理论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