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征大会师刘兰峰红军师长原型是谁
刘兰峰,人物原型是四方面军的师长何畏(后来升为军长),此人性格刚烈,是一员猛将。
到陕西后,因政治斗争激烈,何畏离开组织跑到广东隐居,后回老家海南当教员,对过去只字不提,得了善终。
(1)马步芳如何玩女红军电影扩展阅读:
何畏(1900年—1960年),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广东省乐会县人。
原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高级军事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百色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军长(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重要职务;
后脱离革命,回到家乡,1960年病逝。
㈡ 12岁成为上校的马继援,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在民国军阀中,西北马家军是实力雄厚的一支,马家军分为青马和宁马,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青马,青马的代表人物,马步芳。马步芳,回族人,其爷爷就是当初陕甘回变的首领,其家族一直盘踞西北,马步芳跟着其父投靠西北军,后来在蒋介石和冯玉祥之间周旋,实力不断的提升,成为地方的实力派。到了1934年他已经成为青海省代主席,和西北五省的总长官。
马继援(左)
㈢ 发生在河西走廊的红军故事
寒流中的晋西北,风抛黄沙,冷风剌骨。我在这个时候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陌生的筒直没有一点乡情之感了。现实已远离了我儿时的记忆,一条铁路横空而过,把村子分为两片,其中一片已经物是人非,靠近公路却冒出一个崭新的村庄来。倒是老村口的洪根林墓依然在黄风中漾着蒿草,露出了嶙峋的石头,只是多年的风蚀作用,已把石缝中的泥土掏得精光。在我记忆的深宫里,洪根林老人颇值得我喜欢。记得上世纪70年代,这个红脸老人经常挨斗,却是格外想得开心,他好酒、爱吃黄鼠、蛇、鸟肉。听大人们说,洪根林老人16岁就给马步芳部下的一个营长当马弁,经事之多,颇有一些传奇经历。因为这个缘故,我和小伙伴们总爱纠缠着根林爷爷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事,老人也欢快地说起当年的所见所闻,而且是滔滔不绝。在老人讲述的陈年旧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马步芳骑兵攻袭红军女团的悲壮故事。
按照老人的亲历所见,当年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北,其中有一支队伍就是红军女团。这支队伍在河西走廊行军时受到马步芳骑兵的突然袭击。在经过长征饥渴劳累的困苦奔波后,红军女团的所有战士体质严重下降,加之弹药不足,面对劲敌的突然袭击,尽管进行了殊死抵抗,还是被马步芳匪兵冲散了。除了极少部分突围逃脱,大部分红军女战士战死沙场。据根林老人说,当时马步芳匪军人俘虏了不少女红军,有姿色的被挑出来供当官的挑选,其余的当场就受到了匪兵们的蹂躏,十有八九在反抗中惨遭杀害。有的女红军反抗无力,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失气节。最让人钦佩的是褚传英等九位女红军,因姿色出众被挑出来劝做匪军军官的官太太,她们被俘后未曾受过匪兵们的战场蹂躏,但她们拒绝了匪兵营长的礼遇,集体绝食抗拒。匪军营长无奈,又把她们强行分开进行单人威胁利诱,在地上安置了“死亡之门”和“反正夫人”的路标,一个一个推出来让红军女战士选择。结果令匪兵们难以想见的是,褚传英等九位女红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之门”,宁死也不当国民党军的官太太。最后,九位女红军或绝食而死,或自残而亡,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者。女红军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令所有的国民党军人钦佩不已。
记得洪根林老爷爷每次讲述他目睹女红军们一个一个地从容死去时,还禁不住感叹连连。我每每想起根林爷爷的讲述,总是对先烈们产生无限的敬仰。当我上大学的时候,翻遍了党史军史,也没能在史册中找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踪迹。
㈣ 姐姐的剧情简介
1937年在甘肃河西走廊,我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先锋团与国民党西部骑兵部队进行了一场悬殊的激战。
幸存的女红军姐姐在返回队伍途中救起了红军小号兵,她俩相依为命。路上又遇到一个家破人亡的裕固族小姑娘,三人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行进。
小号手为寻觅食物被敌人枪杀,姐姐也牺牲在长城脚下,小姑娘带着两位战友的遗愿,继续前进。
故事梗概
1937年3月9日至10日,红军西路军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犁园口一带,和国民党马步青、马步芳部队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激战。幸存下来身负重伤的妇女先锋团战士姐姐,流落在附近的山谷林中。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姐姐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三十军的小号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他病势日趋好转。从此,这两位红军战士相依为命,历尽千辛万苦,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的战友和部队。在饥渴交加,又受到海市蜃楼捉弄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不气馁,苦中作乐尽情欢笑。
幸而在沙碛的黑山口遇到一位裕固族小姑娘,这两位红军战士才得到一顿饱餐畅饮。小姑娘的家惨遭国民党马家骑兵的焚烧,父亲被杀害,她无依无靠,便随这两位红军战士一起往前走。
他们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找到了一本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牺牲的姐妹们的名册。姐姐捧着名册悲怆而又坚毅地说道:她们的名字应该让后人知道。艰险和痛苦,并没有磨去他们的意志,他们互相搀扶着,向陕北方向走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然而,经过的混沌一片的风沙搏斗,身负重伤的姐姐,终于躺倒在烽火台下。为了使姐姐能够活下去,小号兵在荒漠上寻找可吃的东西。而当他的捕猎一只野兔时,遭到了敌人的枪杀。
小号兵的牺牲,使姐姐和小姑娘悲痛万分。倔强的小姑娘背起重病的姐姐,继续在沙漠上行走。
在古老、雄伟的土长城壁上,奄奄一息的姐姐用最后一点力气,顽强的刻下了犁杖的印记。
小姑娘默默地埋葬了姐姐,拿起那本烈士的名册,背上小号兵的军号,继续朝陕北方向走去。
㈤ 万水千山住主要讲了什么
《万水千山》是华纯、成荫导演, 黄凯 、蓝马主演的电影。 1959年在上映。影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㈥ 民国一军阀:强占千余名女性,逃跑时财产装了三架飞机,后来怎样了
民国初期,国家的局势还是动荡不安的。因为当民国刚刚建立不久时,所以还有很多零散的势力,也就是那我们现在口中所谓的民国军阀。这些军阀往往是清朝末期所残存的势力,在清朝与民国交界的时候,凭借着残余力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压榨当地的百姓而非为国家做贡献。
㈦ 电影《万水千山》详细内容1000字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敌人防守来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条件险恶,数万大军难以通过。后有敌兵追击,前有天险挡路,我军决定要排除万难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以保大军渡河。红军前卫营不畏艰险、顽强战斗夺下泸定桥,并铺设桥板,使红军大部队安然渡河,继续向大雪山进发。在雪山行进的过程中,天气极为恶劣,许多战士都牺牲在这里,但大雪山还是被我军征服。1935年8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大军继续行进。在大渡河战斗中受伤的指导员李有国旧伤复发,情势危机,房东老大爷将自己仅有的一匹马送给了红军。草地行军艰苦异常,首长杀掉了马分给战士们吃,李有国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鼓励着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军终于走出草地,战士们一鼓作气打垮了前来袭击的国民党马步芳军队,随后,又迅速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天险腊子口。1936年12月,历经千难万险的红军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我时常在想,老电影为什么会是佳作呢?看了这部《万水千山》后,想法又明确了些。
道具上当然没的说,和现在没什么差别,在军服上要好些,红军的制服颜色不一,补补丁丁,不像现在的电影里的那些,新得像是刚拆包装似的,一看就很不舒服。
但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人的塑造上,别的不说,这部电影是描写红军先锋一个团的,出现的最高领导就是团长,而与之类似的当今电影《我的长征》,明明只是描写一名士兵,主席和总理却出现了好几次,出现也就出现吧,还把一些教科书上要交代的东西脱口而出,你当我们是不看书的呀??
更大的差距体现在士兵群众演员的塑造上,过去的电影里的士兵们看上去是活的,现在的却是“死”的,一看就是在背台词,面部表情不生动。《万》中,红军战士们几次说道:“走走走,我们到底要去哪。”副营长说:“你倒是来教训教训我这落后份子。”红军小战士他爹说道:“长征何时是个头,说是要亢抗日连个鬼子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些情节在现在的红军题材电影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红军战士也是人,不可能表现得很高觉悟,战场上士兵发发牢骚很正常,偏偏现在的电影里这点就表现得很假。其实吧,现在拍电影肯定比五、六十年代禁忌要少许多,但结果拍出来的东西反而更假了,这是什么原因?归根到底是导演的问题
电影里也出现了女角色,副营长的妹妹,形象生动鲜明,不像现在某些电影里的女战士是个只知道谈恋爱的花痴,我就搞不懂你整那么多火线恋爱的情节干嘛呢,自娱自乐?《万》里的营长同志似乎也许对妹子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在战场的他会一有机会就整这一门心思么?顶多也就偶尔关照一下。
吐槽无力,应该算是不可复制的时代作品了~~~
㈧ 《惊沙》的观后感是什么
《惊沙》观后感
电影《惊沙》以宏大的场面、跌宕的情节、全新的视角和细腻的手法再现了74年前发生在大漠深处一段惊心动魄、悲壮惨烈、震撼人心而又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秦基伟将军率领西路军少量微弱兵力对抗剽悍勇猛国民党马家军的历史场景。当时西路军兵力是以三百来人对七千多人,在零下三十摄氏度,衣着单衣单裤、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守城3日,最终胜利突围。这部电影很好地歌颂了西路军将士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颂扬了我军英勇不屈的军魂。
红军和解放军的领导人都是大智大勇的人,是运筹帷幄的人,是战胜敌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他们和他们的队伍是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而敌人一般是剥削人民的人,对人民有罪的人,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流氓。故事的结局是不管敌人如何武装到牙齿,都是战胜不了智慧的领导人和英勇的人民军队。
看了这部电影,总还是有些新的感受的,联系到工作,对工作还是有些建议和觉悟的。
1、人应该追求一些高尚的东西,就是人的自由。
共产党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人民富裕的新中国,实现的途径是人人努力,不怕牺牲。而马步芳就是土匪的那一套,地盘,地盘、女人、女人等这些低俗的东西。因此工作中有更多核心的东西让大家团结的方法,从精神上有战胜对手的信心。
2、领导人的作用非常的大,关键时刻要展现出大智大勇的智慧。
3、人员的分工要非常明确,合作要非常紧密。
4、工作时的“疯子”。
其实我觉得每一名红军战士都像是“疯子”,连幺妹这个的小女孩在战场上都表现得非常英勇。这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其实我们的市场竞争何尝不是非常的残酷,我们也要疯狂起来,市场上没有了我们的犹豫的空间了。
㈨ 马步芳1936年围剿红军很厉害,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有贡献吗
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也都会挺身而出,无论他(她)的性别、出身、民族、信仰还是宗教,后人不应忘记。
1939年夏,日军板垣师团一部,配以汽车、装甲车、坦克向绥西进攻。日军向驻守乌拉脑包81军(宁夏省主席,马鸿宾为第17集团军副司令兼81军军长)发起进攻,81军军官兵奋起抵抗。他们避敌之长,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战,使日军重型武器不能发挥作用。
他们用大刀砍敌人汽车轮胎,有的敌人还没有下车就被击毙。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使敌人溃不成军。是役,缴获日军汽车2辆和许多武器弹药。81军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绥西军民。
特别是日本皇族水川中将被击毙。这是继八路军于1939年11月在涞源击毙所谓“名将之花”的日酋阿部规秀中将后四个月中被击毙的第二个日军中将,日本朝野为之哗然,敌华北驻屯军与关东军内部也引起互相攻讦。
自此,困处绥包的日伪军,再不敢越西北雷池一步。所以聂荣臻说过“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人、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将永远受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㈩ 介绍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
暴风中的雄鹰 (1957) (Eagles in Storm)
导 演:王逸
编 剧:石鲁
主 演:白德彰 孙羽 梁音 宋保义 霍德集
上 映:1957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暴风中的雄鹰 (1957)故事梗概
1936年,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已胜利到达陕北,后续部队的刘指导员及部分战士不幸被军阀马步芳的军队所俘。在押解途中,红小鬼火娃和战士张大顺、小武等乘风暴来临之时逃脱。他们在树林里寻食时,严守革命纪律,不拿猎人的獐子,取得藏族猎人老巴尔的信任,遂被带回藏族部落。富户多汤父子,主张把红军战士交给马家军,老巴尔坚决反对,并说服头人将他们送走。此时马家军来搜捕红军, 老巴尔帮助红军打死了三个追兵。他让丹果领战士们到山里躲几天,自己去换回在“官垦区”做工的儿子华尔 丹,以便送走红军。火娃为救刘指导员,决心随老巴尔同往。“官垦区”是敌人驻兵开垦的地方,许多兄弟民 族同胞和被俘的红军战士均在此做苦 工。得知敌营长下令活埋刘指导员等人后,老巴尔父子及火娃当晚救出老刘。翌日,敌人为此抓走了华尔丹。 老刘和火娃为不连累部落,要求交出 自己换回华尔丹。头人深受感动,亲自去敌营长处交涉,反受污辱,他决 定与红军一起打马家军。老刘率张大顺、火娃混入敌营,救出了华尔丹等人。敌营长带兵抢劫了部落,杀害了头人,并调来更多的兵力包围了红军和藏民。在敌强我弱的危难之际,老刘决定红军留下掩护,以保证藏民安 全撤退。战士们一定要火娃护送身负重伤的刘指导员和藏民们一起撤退。经过一场激战,留下的红军及部分藏 族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当部落撤至黄河岸边时,老刘也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火娃和藏民们胜利地渡过了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