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视调色原理
《影视调色学》从色彩的本质属性入手,通过眼睛与色彩、心理与色彩、影视技术与色彩、影视艺术与色彩、影视调色流程、影视调色理念、影视调色方法、影视调色工具和影视调色的未来等几大板块展开全书,深入地剖析了影视色彩的构成,全面讲解了影视调色这门新的学科体系。 《影视调色学》理论结合实践,配有大量插图案例说明,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影视从业人员、广大的在校师生以及影视发烧友阅读使用。
② 影视制作后期调色的方法是什么
有些时候,因为前期拍摄的原因,会让我们的画面缺少了点什么,这时全道文化传媒后期师会进行画面调色,让出现色偏差遗憾的画面修正过来,让光感提升,其中,常见方法有:
1.调整画面对比度
景物曝光或者人物曝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调色来纠正。
③ 电影的前期说怎么设定电影色调的
一般的强大的视频剪辑软件都具有调色功能,只不过有的会比较繁琐,需要搭配参数什么的,对于很多剪刀手没有必要;还有一种是内置了很多现在流行的调色方案,使用的时候只要调节和搭配就可以了,这种的比较实用,建议下载一个爱剪辑,有很多内置的调色方案,很方便:
一、添加需要调色的视频
在爱剪辑主界面顶部点击“视频”选项卡,在该面板底部“已添加片段”中,点击“双击此处添加视频”区域,在弹出文件选择框导入视频即可。同时,爱剪辑还支持将视频直接拖曳到“已添加片段”区域列表中
二、通过“画面风格”功能给视频调色
结合“超级剪刀手”功能,将视频剪辑完毕后,在顶部点击“画面风格”选项卡,在左侧栏切换到“美化”。在“美化”面板,我们可以看到“磨皮”、“美白”、“肤色”、“人像调色”、“画面色调”、“胶片色调”、“复古色调”等各种一键应用的调色和美颜功能,并通过各种调色方案的“程度”功能,实现更细节、更多重方案的调色。
三、结合使用“画面”、“滤镜”、“动景”功能
除了调色,“画面风格”功能还支持裁剪视频画面、旋转视频、翻转视频、为视频施加各种模糊特效、炫光特效、雨中水波特效、涟漪特效、震动视觉效果(即镜头晃动)、电视墙特效、玻璃特效,以及水墨晕染、烈火燎原、花瓣飞舞、云雾弥漫、水波粼粼等各种顶级动景特效。在“画面风格”面板中,点击相应的左侧栏,双击需要应用的效果项,在弹出的“选取风格时间段”对话框,设置持续时间即可。
④ 电影中一级调色 二级调色分别是调哪些
一级校色是整体影片调色的基础,确定各个片段之间影调风格统一的操作。二级调色更多的是调色师个人风格的融入,在一级校色基础上针对每个画面细调。不存在三级调色这种说法 。
调色首先是套底,然后是调色。套底的使命在于确保用原底调色,这样可以保证从素材层面提供最高的调色质量。
调色最初的任务是给拍摄的画面查缺补漏,例如,有些镜头曝光有问题,在做镜头衔接的时候,曝光的连续性要保证。以及对于色温的矫正。这些工作都体现在一级调色里面。
(4)如何定义什么叫电影调色扩展阅读:
调色技术虽然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但也有很强的规律性,这里面最主要涉及色彩构成理论、颜色模式转换理论、通道理论,使用工具主要涉及色阶、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通道混合器、渐变映射、信息面板、拾色器等这样一些最重要的基本调色工具。
调色技巧: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网络-调色
⑤ 影片调色几种风格
在影片中一般都会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别。有时为了强调时空的变化,有意加大这种色彩的差别。有时为了使色彩和谐,则要减弱这种差别,尽可能在观众不注意的情况下改变色调,使色彩流畅。虽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种色调形式,但是影片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则是各个场景基调的多样化的统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蓝调子、绿调子、黄调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以分为亮调子、暗调子,有时也称为高调子和低调子。亮调在影像画面中大量运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构成高调画面的效果,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拍摄高调画面时宜采用正面的散射光线,以使景物的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画面中的被摄主体和背景虽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层次。拍摄高调画面时,还特别需要注意在画面中营造少量的深色成分,这一小部分深色调不仅通过对比能够更加突出高调画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观众多喜欢暗调子,亚洲等地观众则多喜欢亮调子。
按饱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浓调子和淡调子。高饱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多地服务于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对比程度,可以将影片分为硬调子和软调子。硬调风格的影片一般采用侧光或者侧逆光照明,两个相邻的调阶之间明暗过渡突然、对比强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细部往往被处理得失去质感,给人以明快、粗犷的感觉,通常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多硬调风格。软调风格的影片画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调部分,两个相邻调阶之间明暗过渡舒缓、反差小,给人以柔和、细腻、含蓄的感觉。画面多采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阴影淡化。选用侧光照明时,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现影像细部的层次,表现浪漫主义题材的电影多软调风格。
按照色性可分为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由于人眼对于色彩的感觉往往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人们对色的冷暖体验最为鲜明,所以当我们看到色彩的时候会根据色彩联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电影色彩处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构成特定情绪色调,并与其他造型因素、声音因素结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含义。据影片的色彩构成,我们将影片分为冷调与暖调;同时,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间较为和谐,并没有明显的冷暖区分,我们称之为中间调。
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调与暖色调是并存的,而色的冷暖对比,又是物体色彩构成的客观规律。当人们看到暖色时,总是一并看到冷色;被摄体的受光部与暗部、空间表现、色调的转化与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与渐次变化。在设计与拍摄中,当确定色与色之间的相对关系时,色的冷暖对比,是一种最富于情绪的对比,可以用它来突出形体,构成空间。恰当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调活跃在画面,使银幕上的色彩生动和谐。
⑥ 什么是摄影中的电影色
电影色泛指具有电影质感的后期调色,并不局限指某一具体色调,包括早期胶片机拍摄电影时的胶片色和现代高级的数码调色。
⑦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
⑧ 调色,电视和电影的调色以什么为标准
以标准的监视器作为标准。
以监视器作为基准调色完成之后,再根据播放媒介的不同,套用相应媒介的lut进行输出,从而使在播放媒介上看到的色彩与监视器上的标准更接近。
⑨ 什么是影视调色字幕
影视调色字幕就是,在你观看时候,你可能看不懂画面内容是什么,可能没能明白电影所表达的是何种思想感情,但是你仍可以通过影片的色彩来感受到一种情绪,调色师将要进行细致的“化妆”过程。
一般来说,调色有两个目的。一是还原真实生活的色彩,二是创建独特的风格。为了完成这两个目的,调色师将要进行细致的“化妆”过程。
影视色彩的构图表达是指处理电影画面时色彩的选择和构成。其主要内容为运用色彩对比、和谐及色彩的配置完成对象的造型,组织画面的特点,形成某种气氛、情调。
被摄对象往往呈现复杂的色彩现象,解决好色彩因素是画面构图的重要课题。电影中单个镜头的色彩处理须统一在整个场景大的色彩关系中。
大致来说,调色首先是套底,然后才是调色。套底的意义在于确保用源数据调色,这样才可以从素材层面提供最高的色彩质量和最高的宽容度给到调色师。
在进行一级调色和二级调色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创建风格。风格不是特定的,风格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导演的意图,烘托剧情,传达情绪的,切记不要南辕北辙,一味追求风格,而忽视风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