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拍摄中,实景拍摄和搭景拍摄哪个代价大些
电影早期基本采取搭景拍摄,那个时候的搭景更多像背景板,很粗糟;观影需求提高以后,基本流行实景拍摄了;特效技术发展以后,又回归了搭景拍摄。不过实际上,只是搭了一个轮廓,跟踪点,以及合成必需品。大部分景是后期特效弥补。《斯巴达300》、《风云2》都已经是采取全棚拍。这里的转变过程,无非就是为了在满足导演需求的基础上,把钱省到底。
第一、现在拍电影最贵的费用是演员的片酬,基本占一部电影的一半。早在张艺谋的《英雄》开启国内商业片的时候,李连杰的一亿片酬就占到制作费的一半。还不带其它演员的。搭景拍摄的可控性。可以将演员的时间降到最低,自然就能省下许多片酬。
第二,剧组的整体费用,现在拍电影,一天随便就产生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费用,所以,越短拍完就能省不少钱。实景拍摄产生的费用,你有时候是无法想像的,鸡毛蒜皮的事一开支就是一大笔。比如赵薇在上海某一条街(忘了具体是哪条)拍摄《致青春》的夜戏,一晚的停车费就是几十万。
第三、实景拍摄更费时,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可能是棚拍搭景的几倍。现在讲求回报周期,同样一部电影赚1000万,前者用了一年,后者只用了三个月,可想而知,投资人会怎么选择了。做个小结,通常小剧组会选择实景拍摄,因为时间成本便宜。大剧组则会选择搭景棚拍,因为时间成本贵,更讲求效率。
② 一部电影按照正常的时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拍摄完成
现在的电影大多是商业片图快,院线一般一到两个月拍摄,多一点的三个多月,多达半年的很少
③ 拍一部电影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说不准的了,快一点的有些20天就拍完了,也有拍几年的,比如我们亲爱的王家卫导演,但是前期拍摄完成后不代表电影就拍好了,还要进行后期制作,一半后期制作的时间都会持续2个月左右,如果是cgi比例比较大的那就要更长时间,如果剪辑完成片商看后不满意要回炉重剪,甚至补拍一些镜头,这又会耗费时间,所以,如果是剧情片,从宣布开拍到上映大概起码半年,大片的话就要一年多了。
④ 的制作周期怎么这么长 片子拍好一年多才上线
这算什么啊,很多电影电视剧,拍好十年才上映的都有呢,现在的影视制作跟以前不同了,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精细,越是大制作,拍摄周期就越长,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拍了三年,卡梅隆的阿凡达加上后期制作到上映,都要快12年时间,选择好档期很重要,要避开有强力竞争电影,电影跳票是常事,还有审核的问题,经常莫名其妙退回来 ,要修改这那的,就免不了花很多时间了。而且国内要向美国同行学习,放慢拍摄速度,提高质量,让演员有更加充分时间融入剧本,更好的休息和工作,精益求精, 拍摄速度自然就要慢。而且电视剧也要采用季播剧的形式,像盗墓笔记,估计就是一年一季,一季12集,还要7年才能拍完。其实这已经算很快的,美剧很多都是拍了十几季,没完没了,有时突然就给砍了,有头无尾的,能看到完整结局的已经非常幸运了。
⑤ 当被问及对电影拍摄周期,导演,演员,开机时间,上映时间,主创团队有什么建议和
这些有专业的人员吧,有些可以透露有些是保密的,我感觉可以回答的问题和知道的问题答了不知道或不方便的直接保密好了。
⑥ 为什么美国电影拍摄时间两三年那么长
不是所有美国电影都是拍摄时间那么长的,也有很多片子一两个月就拍出来了。
有些片子拍的时间久,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前期准备,甚至你人为的“起点”时间,只是提出设想创意的时间点,而不是真正拍摄工作的起始点。
⑦ 一般电影的拍摄周期是多久
这要看制作的成本,有的好几年有的几个月,都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话1年就差不多出片了吧
⑧ 拍摄微电影的大概流程
1.视频设备:尼康D7000,镜头是18-105的套头,以及50 1.8G的标定。外接麦克是飞利浦的SHM1000,70块钱,随便接一个效果都会好很多。
2.准备阶段:verycd上面可以下个vegas,然后破解。破解程序需要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否则报错。准备一个三脚架,如果是视频用三脚架最好,摄影三脚架其次。云台不好用,不容易找平衡。为了找平衡方便,最好是能只左右摆动、只上下摆动的脚架,最好带水平仪。
写好剧本,主线一定要准备好,有哪些主要场景,如何保证衔接、呼应。台词设计好。如果有时间最好有分镜头剧本,提前想好每个场景有哪些镜头,机位如何摆放、人物的基本动作。
做好动员,安排好拍摄顺序。虽然视频可以补拍,但是天气、光线、衣服、演员心情等的变换,让后期补拍难度较大,基本补就是补一个场景。所以尽量多拍几遍,争取减少补拍可能。
3.拍摄阶段:尽量使用三脚架,保证视频稳定。如果是需要加强紧凑感,可以手持,让镜头有呼吸感,比较容易营造紧张气氛。
使用手动对焦,或者干脆避免二次对焦。D7000虽然是有自动对焦功能,但基本是废柴功能,会不停产生拉风箱情况,对焦缓慢。所以尽量少拍摄物距的变化,用分镜头来代替。
4.注意景深。拍对话的时候,如果使用正反打,定焦头的浅景深是必须的,注意不要跳轴。单机位拍正反打,只能是拍两遍再做后期,有条件的话尽量双机位吧。
注意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同期声是比较省事的做法,后期配音实在麻烦,所以尽量选择指向性较好的麦克风,同时保证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相差不大,而且对于说话声音小的演员,要适当将麦克风放的近一些,或让演员适当提高音量。
预演也记得要拍下来,很可能第一遍反而是最好的。NG也不必早早停掉录像,后期拿来做花絮也是很有意思的。
5.后期阶段:拍摄记得选好格式。我用的是高清1280*720的,最后压缩一次要花一个小时,如果是高清1080的,后期压缩会很痛苦。如果没有特别的高清需求,720的足够用了。
vegas剪辑的教程、视频不少。记得用好“跟随”功能和“忽略分组”功能。作为微电影,为了追求比较快的节奏,除非大场景切换,可以尽量少的使用转场特效。前期多拍,后期多剪,凡是不好的镜头或者情节,就大刀阔斧的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最初剧本来做。
微电影一般不需要太多音乐,否则会显得杂乱。选用一首曲子,不断重复、强化,效果反而更好。用好包络线很关键,好的音效就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去调试。
vegas压缩出来的avi会非常的大,4分钟就有20G了,然后可以用格式工厂压缩。生成视频以及格式压缩各需半小时。
⑨ 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有多长
首先开机需要有剧本,有剧本后需要有电影局的批文准你开机——除非你是玩DV上传否则只要是进入正式渠道放映的都必须要有。有了批文后开始准备拍摄,牵扯到班组搭建,选演员,选景,搭景等等;一般同时进行。剧组成立后开始拍摄,要有开机仪式,要点香。拍摄过程可长可短,有如《野战排》般20来天拍完剪完也有《2046》那样一拍4年,主要看预算及剧本以及场景租赁时间以及演员档期。拍摄完后开始剪片,一般分粗剪与精剪,粗剪是把故事剪个大概出来让精剪的人在不看剧本情况下看的懂故事,一般这时候电影往往长达数小时,所有相关的情节画面都在里面,粗剪一般耗时短的1、2天长的数天。之后是精剪,精剪耗时较长,往往是数月。剪完片子后交到后期手里(也有剧组剪片后期混在一起),后期开始调色,加特效,配音效。此时看特效要求如何,如果是《星球大战》《指环王》那样的,又需要有好的硬件多人协作方可又快又好的完成,如果是电视上风靡的“古装青春奇幻偶像剧”,漫天飞来飞去仔细看钢丝都还在的,几台机器几个人就可以了。后期制作完后再跑电影局审片,审片如果顺利通过就开始跑发行安排档期,如果顺利安排好上映期后开始宣传,剧组到处赶场,平面电视媒体打电话让他们来采访之类。审片如果不通过,回到精剪一步,重新开始。
有时候制作周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想一年干完就一年能干完的,就算什么都算到了,电影局那里仍然是未知数,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全片通过还是要修改还是干脆让你重拍,通过了拿了放映证了又必须跑发行,什么电影院在什么档期上映你的电影又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