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致命魔术影评
影片《致命魔术》就是这样一部详细描绘魔术师间斗争的故事片。
严格来讲,《致命魔术》并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虽然它包含了科幻电影中的一些元素。影片讲述了两位顶尖魔术师对同一魔术《真人大挪移》的不同理解,从而互相为了得到对方秘密而作出的一切不择手段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两个人为从技巧上压倒对方而对《真人大挪移》进行的不同角度的探索。
然而魔术师之一也就是发明《真人大挪移》的阿尔布莱德一直在势力方面处于弱势,同时他也不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可是,阿尔布莱德却在影片的最后向自己的对头安吉尔揭秘了魔术的精髓:好魔术的代价就是作出牺牲。我想这就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成功的代价就是牺牲。
影片的悬念铺设十分频繁,大部分以先出结果再解以后的形式。虽然在影片中铺设悬念是一种吸引观众的好方法,但是在《致命魔术》中,这种悬念的铺设方式则使影片显得有些凌乱。
㈡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致命魔术》
这部片子没有辜负这个片名,剧情复杂,导演切换来切换去的拍摄手法,也像极了一部魔术。整部片子处处是伏笔,处处是妙招,刚开始让你看着一头雾水,但是随着影片时间的发展,一个一个悬念开始揭露,你的思路也开始慢慢清晰。然而,最大悬念你仍然无法想到,知道影片最后一刻,你才恍然大悟,顿觉整部影片豁然开朗,一切的一切都搞清楚,一个个的伏笔是埋放得那么精彩。
㈢ 《致命魔术》的影评
致命魔术》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显然不是Angier或者Borden,而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迄今为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都重复着相同的母题:复仇,这种复仇又往往与偏执、孤独、异于常人,等特性相联系。正如《失忆》中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的主人公的复仇,《失眠》中患有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复仇,以及《蝙蝠侠》中双重身份的主人公的复仇。《致命魔术》中,复仇被转化为两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而这场针锋相对的引子,也正是Angier对Borden的复仇。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Cutter为女孩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的Angier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完成了倒叙开场,比《失忆》中轰炸式的倒叙,更加圆润自如,并由Cutter的“prestige”一词,呼应主题同时完成转场,电影自然过渡到法庭部分。Borden因被目击在水箱旁看着Angier溺毙而被捕,有重大杀人嫌疑。在狱中Borden得到了Angier生前的日记,由日记引出时间轴比最后演出更为推前的Angier科罗拉多之行部分,结构再次进入倒叙,更为巧妙的是:Angier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对于Borden日记的破译过程,并由Borden的日记,话说从头,开始了整个故事的正叙。这样讲起来似乎有些晦涩,我尝试着做了如下的简图:
1、Borden日记所记载的二人成长恩怨史在时间轴上最为靠前,定义为A段,最后到Borden写给Angier关键词Tesla。
2、Angier日记从科罗拉多之行开始,记录了他前往科罗拉多寻找Tesla,一边破译Borden日记,以及第一次试验Angier版瞬间移动魔术,此段紧接A段,定义为B段。
3、在Angier科罗拉多之行开始后,到第一次试验瞬间移动,也就是B段的时间里,Borden的生活也在继续,主要讲了他和妻子Sarah以及情人Olivia之间的问题,定义为B'段。
4、Angier回到伦敦开始,直到他最后一场演出时消失在舞台上,定义为C段。
5、Borden的妻子在争吵后自杀,到Borden多次去看Angier表演瞬间移动,直到最后一场之前,是C段平行的Borden部分,定义为C'段。
6、D段为Borden在后台看到Angier溺毙,受审,遇到Caldlow爵士的律师,阅读Angier的日记,绞刑。
7、E段为最后的高潮戏,Angier的死。其中有多次闪回,并交待了重要剧情,但不做详细分解了。
8、F段为Cutter为小女孩讲解鸟笼魔术,直到电影结束。
以上为按时间轴顺序的剧情,在电影中,大体上变成如下结构:
|.F1.||.C2.||.D1.||.B1.||.A.||.B2.||.B'.||.C1.||.C'.||.D2.||.E.||.F2.|
从这个结构轴上可以看出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多么的复杂,实际上在A、B、D三部分是相互交叉的,比上图更复杂,E部分也多次闪回到A、B、B'等部分,不做详细分解。
电影在母题:“复仇”之下,还探讨了“Obsession(痴迷) & Sacrifice(牺牲)”痴迷使得Angier和Borden不断的追求提升,达到个人的极限,为此他们都做出了超出寻常的牺牲。在两人观看中国魔术师表演后,Borden的话已经暗示了这一观点:“完全的为他的艺术献身,巨大的自我牺牲。”而随后Angier在家同妻子的话,又包含着暗示。他说:Borden马上就看出来了(中国魔术师的秘密),而我却不行。让我一生都装成另一个人(我受不了)。” Borden能看出来,是因为他已经具有做出这样牺牲的准备,而且实际上他到死都装成另一个人。
与诺兰高超的结构操作相比,Jonathan Nolan的剧本同样出色。除了精心构建出令人惊奇的故事内容外,类似上面提到的暗示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只待细心的观众逐一发现。
首先,在电影开头Cutter给小女孩演示了鸟笼魔术,这个魔术正是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魔术。Borden和Angier的瞬间移动,和鸟笼魔术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把笼子变成箱子,一个消失掉,另一个跳出来。在随后的监狱部分,Borden说Fallon会照顾他女儿,律师紧接着说:Fallon,A man with a past as obscure as you own(一个有着和你一样卑贱过去的人),obscure同时还有模糊不清的意思,暗示两人之间的秘密。
当Cutter应法官的要求解释Angier魔术的秘密时,Cutter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玩杂耍的人,他们靠掩盖一些简单,有时也是残酷的事实为生。这句话暗示了最主要的剧情。Angier和Borden都通过掩盖一些简单,但是残酷的事实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在回忆部分中,Borden在演出后台说:“真正的魔术师会创造出他的同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新花样。”这句话随后成为了Borden和Angier最大的心魔。后来,Cutter嘲笑他说:你一定有这样伟大的魔术,你可以把它卖给我么?Borden说:“我当然有。但别人变不了我这个魔术。”这句话暗示了Borden最大的秘密,并提示在学徒时,他已经在那样做了。
Borden先一步离开后,Angier问Cutter关于Borden从哪里来的问题。Cutter反问:你从哪里来?结合后面妻子问Angier的话:你不是也在装成别人么?Angier回答:我觉得换个名字算不上伪装。以及最后的Caldlow爵士剧情。表明Angier学徒时也掩饰了自己的过去,他本就出身贵族。这是两个人最初为魔术做出的牺牲。
Borden和Sarah在鸟笼魔术后相识,这一段为观众演示了真正的鸟笼魔术,实际上是两只相同的鸟,其中一只在魔术中被杀死。这个魔术和最后Angier的瞬间移动几乎一模一样。
在Borden送Sarah回家时,Borden没法到Sarah家做客而离开,Sarah关门,发现Borden已经在屋子里了。这一剧情,实际上正是后面Borden的瞬间移动魔术。也是几乎一模一样。
以上仅是电影前20分钟内出现的隐喻情节,已基本暗示了整部电影的内容。此后,Angier的妻子在魔术事故中丧生,两人的恩仇故事正式展开。
另外,导演在电影中还故意放置了彩蛋,当Angier从科罗拉多回到伦敦后,Cutter按他的提示,到他的排练场找他。Cutter一进屋,盲人看守听到动静,问“是谁?”在随后短暂的两个镜头中,你会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盲人看守,一个坐在杂物上,一个在瞬间移动的箱子边弯着腰。
这部电影由于剧情的关系,也存在一些争议之处。比如:到底哪个Angier是真的的问题。第一次试验时,他射杀了出现在远处的Angier,但后来的表演中,每次都是在道具内的被杀。也许这里面没有真假主次之分,总之不好解释,Tesla不是说过科学存在随机性么。
电影中的Tesla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早年是爱迪生的同事,曾在爱迪生公司负责研发直流电发电机,但他后来在西木公司的资助下发明了交流电。随后引发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Tesla和爱迪生决裂。这一段隐藏在剧情后的历史事件与剧情又有几分神似。天知道剧本里,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㈣ 致命魔术的影片评价
能看出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想在影片中深入探讨有关人性的东西,不过似乎不太成功,但两位主演休·杰克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却值得称道。——《综艺》
虽然这并非一部主流的电影,却仍然带给观众很多乐趣,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娱乐周刊》
独特环境下的独特传奇,如果你喜欢维多利亚时期专有的政治和文化氛围,这部影片无疑是你最佳的选择。——《亚特兰大日报》
我怀疑许多人会爱上致命魔术的跌宕起伏以及科幻元素,我更喜欢先得头筹的《魔术师》。——《芝加哥论坛报》
诺兰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凭借对复杂叙事的摸索,已称得上一个成熟的电影人!——《迈阿密先驱报》
诺兰指导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出伟大的魔术表演,当你还没从第一出把戏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第二出已经结束了。我说,这就是邪恶般的智慧。——《滚石》
该片有着演员卖力的表演,顺畅的叙事和时而复现的小细节。《致命魔术》由诺兰依据自己和其弟弟的剧本改编而导演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复杂的惊心设计的电影,其唯一目的在于使人消遣。——《纽约时报》
㈤ 你如何评价《致命魔术》这部电影
距离看完这部片子已经很久了,但感触还是记忆犹新。剧情丝丝相扣,看得我心潮澎湃。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真相快揭晓了,我心中期待着疯狂而迷人的智斗布局。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复制机器!最后一秒,我终于得知,这些看似充满智慧的致命陷阱,建立在一个荒谬的科学设定上。它甚至就是一个大线圈。理所当然地,它来自于才华横溢的特斯拉,一个往事不明,常常被神化的科学家。我绝不轻视电磁场理论和特斯拉。但作者显然选择了荒谬。编剧朋友们,科幻或许对你们来说不甚重要,只是一个丰富故事的元素,和逃避烧脑的工具。但事实上,这是近乎于奇幻的科幻。科学和奇幻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他们成真的可能性,一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一个是万分之零(原句来自于刘慈欣,有改编)。而科幻的灵魂,就是在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对一切的一切发出哲学上的质问和深思。
而《致命魔术》中的复制技术,是虚无缥缈的,是为剧情服务的。它只是一个糖衣,与片中的文化内核没有任何内里上的联系。也就是说,将复制机器替换成任何虚构的奇幻设计,都不会是一个错误。没有文学意义的科幻是丑陋的。而一切冲突都来自于本片的极度成功。科幻最丑陋的一面被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你们所为只是选择。你们不熟悉科幻,却选择了科幻。在科幻电影普遍浮夸的情况下,用浮夸的科幻包裹精美的故事书写了电影史上浓重的一笔。成就了乔纳森·诺兰、克里斯托弗·诺兰、克里斯托弗·普瑞丝特和许多演员而伤害了世人眼中的科幻。进一步地,每一个成功的影片,都会成为楷模和榜样。对科幻元素的粗暴使用就这样在电影史上散发着余热。
㈥ 《致命魔术》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对于电学的畅想!!
这就是《致命魔术》当时的一些背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了。我不知道魔术是否有传统魔术和现代魔术这类的分法,但是,我们看到,在片中最初的魔术都是采用如机械装置等手段进行创作,靠的是思维的力量,而且严格限定这魔术师的圈子内,不会借助外力。而当Angier去寻找特斯拉时,似乎也表明着一种新的魔术时代的到来,即借助现代科技,其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
㈦ 如何评价《致命魔术》这部电影
剧情解谜1、波登和法隆是双胞胎兄弟,波登对研究新魔术着迷,是他执意要打新结,而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法隆则理智,他出现在安吉尔妻子的葬礼,并诚实地说自己不知道打了什么结,因为结是波登打的。2、波登曾经让Tesla帮他做“瞬间转移机器”,但不成功(片中有交代),后来被安吉尔威胁时就叫安吉尔去找Tesla,他以为安吉尔只会白跑一趟。另一种解释,波登写下Tesla只是乱写的,因为他也去过Tesla不成功的那场表演,但是没想到真的会造一个复制机出来。3、被绞死的是波登,他爱Olivia,最后活下来的是法隆,他爱Sara,最后法隆在向安吉尔叙述真相的时候,说IloveSara时放的是他与Sara在一起的镜头,说HelovesOphelia时,放的是波登与Sara吵架的镜头,可见被绞死的是波登。4、Sara知道波登双胞胎的秘密,她对这种三人生活感到疑惑恐惧并难以忍受,后来她发觉两人之一喜欢上了Olivia,而她不能搞清楚到底这个人是不是自己丈夫,甚至她觉得说不爱她的人就是她一直深爱的丈夫波登,心灰意冷的她想约Oliviar出来说出真相,但后者没出现,最后Sara崩溃自杀了。(其实那个说不爱他的人是波登,当Sara问他doyouloveme的时候,他说notfortoday,他当时说的实话)5、关于安吉尔,在妻子死后,一心报仇,变得更加偏执狂热,一心想表演最神奇的魔术,把妻子为他起的艺名(大师丹顿)发扬光大。安吉尔极度自私狭隘高傲自大,片中有一段说安吉尔利用替身表演“瞬间转移”,他不满自己是掉到台底的那个,而替身却站到台前,接受观众欢呼(他还在台下隔着木档板向看不见他的观众鞠躬),后来更加提出来要和替身出场顺序对调,他想最后站出来接受观众的欢呼。这里说明了安吉尔的自私自我,不能容下别人,不能与人分享荣誉(正好与波登兄弟的同心协力、互相信任、自我牺牲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为后来安吉尔如何对待自己复制品作了铺垫)。6、安吉尔知道机器会成功复制自己,并从箱子走出来,也很清楚自己性格不能容忍另一个自己同时存在,还有为了机器出差错而为自己带来痛苦,所以他先准备了手枪,再走进机器,等复制的自己一出现,便想都不想就毙了他。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使用机器,原版自己杀了复制自己。7、安吉尔找到Cutter,并约了经纪人一齐试看表演,这是安吉尔第二次用机器,这次,安吉尔的原版死了,复制安吉尔A活了下来。(这时关于原版安吉尔是怎样死的原片的确没有明说,是不是淹死的还不好说,只可以肯定说原版安吉尔在机器里通电后就直接掉下台下的机关里,复制安吉尔A在经纪人面前现身,并确定复制出来的自己保留着原来的一切记忆和能力。事后,复制安吉尔A便安心地处理掉机关里被控制着的原版安吉尔。)8、安吉尔在确信机器的可靠后,便有了后来的表演。因为Cutter曾说过溺水的感觉像回家,于是复制安吉尔A便选择了溺毙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肉身。过程是:安吉尔在台上通电,掉到台下水箱溺毙,同时,复制安吉尔在另一处生成,这样循环地……并不是说每次用机器都多出了一个新的安吉尔,而是每次一个安吉尔就分身成了两个人,一个人掉入水缸,另一个出现在高台上。但分身出的安吉尔不知道溺死的感觉,因而就有勇气一次一次地重新站到台上,准备掉水里,迎接新生。(试想你自己就是安吉尔,你的感觉就是站到台上,通电,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柜子里,然后是下次表演,站到台上,通电……这样循环下去,没有一点痛苦)。9、由此至终都只有一个安吉尔,后来安吉尔在通电前就发觉了法隆冲到了后台,于是分身后他故意没有出现,这样就造成了安吉尔溺死的假象,法隆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不明真相的Cutter还真以为波登会什么“瞬间移动”,把水箱移到安吉尔台下,于是便有了开头Cutter在法庭上指控波登一幕。(这个地方原版写得是波登,按照我后来的理解以及兄弟两个的性格,我觉得应该是法隆。而且注意法隆去后台的时候摘掉了帽子和胡子,大家以为是波登。在监狱的时候最后见面洁丝,以及波登兄弟最后见面的时候都说明了监狱里的是法隆。)
㈧ 拍摄用时25天的《致命魔术》为什么能做到评价这么高
《致命魔术》这部电影或许没有其他美国大片一样享有特别高的知名度,但是这部片子在伙哥心中一直是烧脑排名NO.1的作品。坦白说第一次看《致命魔术》的时候,我已经被彻底绕懵了。
当然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单单有好的情节和独特的讲述方式还是不够的,演员们出色的表现也是成就一部好电影的重中之重。好演员能够完美的展现出一部作品的灵魂,很显然《致命魔术》的灵魂所在已经完全被观众们领略到了,特别是安吉和波登之间的较量简直不要太精彩!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收获高口碑的原因之一。
㈨ 如何评价《致命魔术》这部电影
我认为致命魔术这部电影非常的好,因为它展示了一个魔术师优秀的魔术,并且告诉人们魔术也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是非常引人深思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