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关于禁武的详细内容
禁武:禁止上映《武训传》的简称。
1950年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在全国公映,这是赵丹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一年之后,竟掀起全国性大批判,为穷孩子办学的武训成了大地主、大流氓。《武训传》也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首部禁片。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而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严重结论。
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武训是清末山东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② 曾经被禁止播放的6部经典影片,你有没有看过呢
曾经被禁止播放的6部经典影片,你有没有看过呢?
《破浪》观影体验不是很舒适,可能是因为女主对待爱情过于疯狂。这种疯狂极致的情欲可能对男女主都是一种救赎?单是这种新鲜的热烈的欲望与体验足以构成生命的本质。
影片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仇恨是一个包袱,生命太短暂,不能总是愤世嫉俗,那样不值得。人不能因为仇恨活着,仇恨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有不断地自我升华才能领会到人生的真谛。影片的结尾令我痛彻心扉,世上最痛苦的事情无外乎给你希望之后再砸碎它!看着德瑞克那痛苦的表情和迷茫的眼神,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血腥的轮回,什么叫做冤冤相报,什么叫做仇恨之痛!
③ 去年网上出现广电总局禁令,建国后影视剧不准有鬼动物不准成精,从那之后所有的恐怖电影都是以主角有精
这个是真滴,光腚局就是这么恶心,习惯就好,这不,日漫很多都被禁播了吗!聊斋这个他没法子禁,毕竟聊斋志异是名著,禁了肯定有人说他不尊重历史文化
④ 有这几部抗日神剧,全部被央视叫停你知道吗
我知道,被叫停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一部是因为一位虚构出来的人而拍的一部抗日剧。
抗日剧是国内荧屏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题材,在看剧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牢记那段残酷的历史,一些优秀的抗日剧,比如说《亮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近几年有一些抗日剧,其中的一些情节严重不合常理,已经到了令人发笑的雷人程度。
其实让人们知道抗日是英雄人物是没有错的,但是过分神话,凭空构造就是在篡改历史,这就不太对了。
⑤ 关于建国以后的历史的电影
《黄大年》是由成科执导,张秋歌、史可、哈斯高娃、李卓霖、徐光宇等主演的主旋律影片。
该片通过科学家黄大年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黄大年同志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赤诚爱国的情怀和忘我奋斗的科研精神。
剧情简介
电影《黄大年》主要讲述了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我国科技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塑造了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英雄形象。
(5)建国后被禁演的电影有多少部扩展阅读
幕后花絮
片场把在长春拍摄的第一场戏安排在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某病房内。
张秋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演好这位英雄人物,他很早就开始在吉林大学等黄大年同志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进行深入探访和采风。
张秋歌还透露说,黄大年的助理于平教授在与他深入接触和交流后,曾激动地说,仿佛看到黄老师又回来了。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秋歌以零片酬出演《黄大年》,并说我从黄大年身上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主创团队采访了将近140位当事人,了解黄大年生前的各种事迹、生活的细节、性格的细节,以保证文学剧本和影片创作的真实。
首映式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黄大年》全国首映式”2018年12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⑥ 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编辑本段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编辑本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 ,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 ,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编辑本段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编辑本段新中国电影事业
(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 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其主要特点 :①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⑦ 那些年被禁的6部港片,每一部都是童年阴影,你看过吗
九十年代,是香港类型片数量爆发的时期,为了追求新奇、视觉刺激、感官刺激甚至挑战大众认知诞生了很多大尺度的影片。这些影片不乏高票房、高口碑的佳作,当然,到电影审查严格的今天,这些作品大都被禁了,成为港片的历史。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溶尸奇案》这部电影的摄影和剪辑的确很带感,剧情虽然俗套但却很港式快餐,只要拍得好就百看不厌。关秀媚作为本片唯一的女性颜值担当,被拍得好丑,而她领盒饭后电影质量也开始一落千丈,甚至变得有点可笑。
吕颂贤开头很帅,本以为他会大放异彩,结果没想到居然是个窝囊废。欧锦棠这个角色其实很有魅力,但根本没有深入挖掘,总的来说可有可无。
⑧ 建国后卓别林的电影有没有被禁
他早期的很多喜剧电影在77年以后在国内上映。
⑨ 佟大为拍的禁演的电影是什么
【片名】苹果
【更多中文片名】迷失北京
【更多外文片名】Lost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导演】李玉(Yu Li)
【监制】方励
【编剧】方励 李玉
【音乐】Peyman Yazdanian
【摄影】Wang Yu
【剪接】Zeng Jian
【主演】梁家辉(Tony Leung) 范冰冰(Bingbing Fan) 佟大为(Dawei Tong)金燕玲 Elaine Jin
【类型】剧情/城市
【地区】中国
【片长】112分钟
【发行商】Film Distribution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07年5月18日 中国/(德国)2007年2月16日 (柏林)
1.剧情简介
版本一:
影片描写了一个现代都市中的戏剧性故事,范冰冰塑造了一个朴实的洗脚妹刘苹果,她聪明能干,深得老板陈东赏识,但与老板之间一次阴错阳差的“强奸”事件,让两个家庭的关系错位,也让她陷入迷茫,最后她顺从了自己的感觉,毅然做出了让人惊讶的决断。
版本二:
《苹果》是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黑色幽默影片,故事讲述一次偶然发生且充满争议的“强奸/通奸”事件,导致梁家辉和妻子金燕玲以及范冰冰和丈夫佟大为两个贫富家庭之间爆发了一连串离奇诡异的矛盾冲突和感情错位的戏剧性故事。
版本三:
范冰冰饰演的刘苹果,与佟大为饰演的丈夫是进城打工的民工,感情要好,生活愉快。范冰冰当沐足服务员,一回给饰演其老板的梁家辉强奸成孕。刘的丈夫不服,要向梁勒索。
2.相关评论
《苹果》的诞生波折重重,拍摄完成后经过5次删改才通过电影局审查,柏林电影节参赛时没有采用删改后的版本而被指违规参赛,之后又有评论称《苹果》有侮辱中国人的嫌疑。该片的导演李玉和制片人方励昨天接受了记者采访,澄清了种种疑问。
针对“《苹果》侮辱中国人”的说法,李玉显得很坦然:“绝对没有侮辱中国人的成分,否则电影局也不会通过审查了。我们的创作初衷只是展现现实,没有批判。是讲述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人们心灵上的失落与回归,整个片子是充满希望的。”有评论认为,《苹果》的女主角刘苹果被老板“强奸”后没有反抗,而老板最后既没有悔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让整个影片的基调显得不够积极。
⑩ 八十年代老电影有哪些
1、1988《红高粱》:色彩鲜明,风格豪放,能把野合拍的如此唯美的也只有张艺谋了!
2、1987《末代皇帝》:用独特的视角展现末代皇帝的一生,还获得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3、1987《芙蓉镇》:反映的是建国后小人物的命运,说教意味不重,却十分感人!
4、1985《黄土地》:陈凯歌和张艺谋在25年前的第一次合作,经典中的经典!
5、1983《城南旧事》: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中国的变迁,角度很新颖,故事也很棒!
6、1982《茶馆》:根据老舍作品改编,情节真实紧凑,各路大腕实力加盟共创经典!
7、1982《少林寺》:武打电影的里程碑,没有特效全靠真实地武打动作,是时代的印记!
8、1982《三个和尚》:由民间谚语改编的动画片,运用了很多当时很顶尖的动画技术!
9、1980《庐山恋》:号称中国第一部吻戏,是“文革”后第一部表现爱情题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