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陵十三钗经典影评,1000字
从“姬百合”到“十三钗”
——中国和日本战争电影之比
中国的抗日叙事已经汗牛充栋,《金陵十三钗》的突破在于人物谱系的多元化,在这部影片的肖像学图谱里,能够看到多国电影二战叙事的基因,也能看到以往抗日叙事的延伸和进化。创作者花费心思利用既有的肖像学传统,颇为讨巧地将种族、阶层、性别等多重冲突编织在一个关于反抗与拯救的故事当中。最难得的是,叙事折射出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现代性状况,这一点恰是以往很多抗日叙事所忽略的。
《金陵十三钗》以一名白人男性作为主人公,将故事空间设置在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教堂,两组对位的女性人物——女学生和妓女,分别以教育/正途和商品化/邪路的方式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她们的现代性体验因日本攻入南京这一灾难而中断了,这恰是中国国家命运的缩影——初具雏形的现代化进程被侵略战争破坏,在当时唯一能够依赖的便是居高临下的盟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男主人公。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现代性创伤,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状况有意无意地通过二战叙事反映出来。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数抗日叙事往往带有浓厚的“前现代”痕迹,是千篇一律的“复仇叙事”,运用的是一套高度本土化的肖像学,英勇的游击队战士、凶神恶煞的鬼子、农村空间等等,与其它国家的二战叙事没有构成有效的呼应和交锋。近年来《南京、南京》、《风声》、《拉贝日记》等影片试图跳脱这种模式,开创新的肖像学传统。与之前的尝试相比,《金陵十三钗》的话语模式是更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通过详细梳理该片的肖像学谱系,能够发现本片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二战叙事的对话关系,而这种对话恰是建立在国族现代性体验之上的。
女学生:西方栽培的现代性
纵观世界各国的二战电影,将女学生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叙事模式在反法西斯阵营的电影中并不多见,反而是战争加害国日本津津乐道的主题。最典型的便是“姬百合”神话,《姬百合之塔》(1953)是日本战后最著名的反战电影之一,由今井正导演,水木洋子编剧。自1953年之后,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除了1987年今井正自己重拍的版本,还有1962年版、1968年版、1995年版、2007年版等等,每一版都启用一批当时代最受欢迎的少女偶像们来出演。故事讲述了美军登陆冲绳时,一群冲绳本地的女学生被军方组织起来,称为“姬百合部队”,与军队一起行动,承担医护任务。在美军和本国军队的双重威胁之下,女学生们倒在了冲绳的海边。今井正的版本创造了一种“无辜者叙事”模式,将主人公们作为纯洁的化身,看着这些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被战火无情吞噬,人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怜惜之情,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金陵十三钗》中的教会女学生与《姬百合之塔》中的女学生年龄相仿,形象也略有相似,可以放在同一个肖像谱系中来比较。《姬百合之塔》中的女学生是单质的、平面化的,她们作为一个整体,除了最核心的主人公(也是最重要的少女明星),几乎分辨不出个体。《金陵十三钗》亦然,比起风姿各异的妓女群像,女学生们显得面目模糊,连主人公书娟也不甚清晰,她们的蓝布长衫和“姬百合”们的水手服具有同样的符号功能,是战争年代纯洁无辜的受害者的标签。
女学生身份究竟负载了怎样的文化意义?为何在日本二战叙事中如此盛行?中国电影此番运用女学生形象,与“姬百合神话”蕴含的创伤感是否有共通之处?《姬百合之塔》反复强调女学生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细节包括她们在战火中举行了毕业典礼;她们的老师念念不忘自己关于英国经济的研究手稿;在生命的最后一夜,少女们唱的歌曲是《故乡》(《金陵十三钗》中日本军人也唱了同一首歌),歌词诉说的是在外求学的游子对乡土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典型的明治意识形态,即为了追求现代文明和进步,远离故乡,功成名就之后内心泛起怀旧之情,这种意识与片中少女们的身份是符合的,她们是现代人/文明人的代表,代表着“正常的”现代化途径(教育),而军人代表着以战争为手段的“非正常的”现代化。《姬百合之塔》并没有强烈指责敌人/美国,灾难的主要责任在于陷入非理性狂热的本国军队,这符合日本战后的主流观点——明治维新以来取得的现代化成果因为军方的孤注一掷而血本无归。
⑵ 求 《金陵十三钗》的观影感或者影评
体现了全国人民顽强抵抗日寇的英勇行为,也是中国人民必将胜利的一个点。
⑶ 《金陵十三钗》好看吗求剧照和一篇好点的影评!
这么来评价吧,如果这部片子不是张艺谋导演的,如果你没看过之前的宣传片之类的东西。那么你花几十块钱坐在电影院里去看《十三钗》,看到最后你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觉。看完后心里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很多中情感纠结在一起。其一,浪费了两个小时;其二,人物的世界观转变的太快;其三,作为贺岁片有那么多让人揪心的场面(不是伤心);其四;有打动人心的台词,有让人伤感的离别场景,但是哭不出来就是不爱国吗?;其五,不管你说我是不是色狼也好,但我在电影的宣传里和电影本身里,都看得出导演在用“性”来做噱头!不要装清高说你只看到了崇高的一面,这样说的人很假很虚伪。电影里面对于性的隐喻片段不少,不是我们带有色眼镜去看爱国主义电影,因为你这本身就是用性来做幌子的伪爱国片!
总体评价,等网上有了没事看看行。不用特意的去看,不要抱太多期待去看,最重要的是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是张大导演拍的!
我还有补充说一下,我们花钱是去看电影,不是花钱为国家募捐的!看完后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各有各的理由。难道打着爱过旗号拍片圈钱不说!就连TMD舆论导向也要控制吗!!!
⑷ 如何评价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师父另一个秘密配方倒是传统得很,但在片中也得到了妙用,那就是“间离效应”。为说明间离效应在本片中的运用,不妨先来对照说说王家卫导演的突出风格。在王家卫的都市片中,总有大量配乐穿插其间,对此,张艺谋曾十分赞赏地谈到,当一段旋律在王的片中某处响起时,马上就能将观众的某种情绪唤起,营造出十足的氛围。可以说,为了将片中人物的独特情感体验传达给观众,配乐在王家卫那里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而在《有话好好说》里,配乐所发挥的作用,很多时候可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制造间离效应,一再将观众从对故事的沉浸感中拽出,提醒观众时刻保持对片中人物的批判性观察,从而更好地对荒诞的形成、累积和爆发进行见证,使观众在情感相对游离于故事进程的状态下开怀大笑。
在赵小帅第一次到夜总会追砍刘德龙的那场戏中,小帅失其所踪,手持菜刀冲进一间间练歌房、健身房,每个房间里轰鸣的音乐也喷涌而出,于是我们听到了许多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内容都是情和爱)的片断连缀在了一起,一并响起的还有小姐们的尖叫、赵小帅的踹门声,画面上赵小帅颇为生猛地冲进冲出,一种荒诞的意味无言地传达给了观众。这一段相当鲜明地表明了本片的立意:在给出一个喜剧故事的同时,以质朴的、民俗性的“俗”作为参照,揭露都市人当下生存状态中华而不实的成分,以喜剧形式完成对都市生活的文化批判。片中两个涂脂抹粉的老太太哼哼呀呀地演唱“十八岁的哥哥”,还有即将行凶的赵小帅跟东北大姐合唱“姑娘十八一朵花”,无一不是体现着导演这方面的用心。
⑸ 金陵十三钗的影片评价
(2012·鄂州)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反映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侵华罪行影片《金陵十三钗》,其历史背景应该是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⑹ 如何评价倪妮在《金陵十三衩》中的演技
尽管人们对张艺谋的新电影《金陵十三钗》褒贬不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其中的女主角倪妮已然红得发烫。假以时日,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巩俐。
倪妮特别符合《金陵十三钗》中女主角的要求。据说,张艺谋对《金陵十三钗》的女主角有三条硬性规定:第一,这个女孩个子要高,据说倪妮有170公分,无疑符合条件;第二,这个女孩要会说地道的南京话,倪妮祖籍就是江苏省盱眙人,说南京话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不用现学;第三,这个女孩的英语要好,要跟男主角有很好的交流。
高个的女孩很多,会说南京话的也很多,会英语的也不少,但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女孩,似乎只有倪妮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倪妮有一口很好的英语,相信大家在首映式已经看到了,她充当了贝尔的翻译。
倪妮在《金陵十三衩》中凭借自己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⑺ 如何评价《金陵十三钗中》香兰冒死取耳环的行为
在那种形势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也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命自己都掌握不了,耳环可能是她家人或者爱人留给她唯一的东西吧。
香兰担心豆蔻一人回去遭遇危险,所以陪她一起回去,这一点是有的,从香兰口吐鲜血还要绊住日本鬼的行为可以看出。
简介
香兰虽为一名风尘女子,但她不只为男人而美,她追求的美是时刻为自己的,这反应的是一种精致女人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当中会让香兰以取耳坠为理由回去。
向深处挖掘的话,也可以发现香兰追求的精致美丽与其本心本性又相呼应。生活确实对她们不好,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当她把镜子上的灰尘擦净,照映出自己的容貌时,她满足的笑了。她们就是这样简单,精致。她们重情重义,也向往美好。
⑻ 评价一下《金陵十三钗》
影片的惊艳之处就是巧妙的用光影向观众展示了闻名于时的秦淮风采 娼女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从侧面恰到好处的勾画了我国遗失已久的文化底蕴 国难当头政要巨贾们纷纷离邦避难 留下了无法离开的人们 十几个秦淮河畔花船上的娼妓 一群国军军官教导队的溃兵 一个外冷内热浑浑噩噩的殡葬师 一群教会学校讲英文的女学生 命运召唤他们走到了一起 在那般的时局下大家为了生存不惜一切 也为了生存苦苦的支撑着自己的底线 一如影片的题目 其中最为让人瞠目的便是那十几个妓女的表现 她们泛舟秦淮河畔 历经世态炎凉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 在利来利往的芸芸众生眼中她们象征着堕落肮脏和俗不可耐 古语有云:商女不知亡国恨 。在众生的眼中它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平反的 。无论是在哪一个社会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工作就要穿上不同的服饰加以装饰 令人瞠目的是工作中不穿衣服的妓女们比他们更加的真实更具有人性的光芒 就连她们泼辣的话语也让人回想到早已作古的圣贤教诲 “女人们钻老鼠洞保命是应该的 当兵的多在这里算什么”“我们就是干这个的 我们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 只要我们能活着回来就能凑活的活下去 这事你让小女娃怎么对付啊 就算她们活下来 她们还活的下去吗。”真正有勇气的人竟是一般娼女
在金陵这个修罗场中适逢此情此景乃国之大不幸 人性之大不幸 文明之大不幸。然大不幸者必有大悟,亦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影片的第二大亮点 便是鲜明的显露了人性的愚昧 反而是上班时见不得光衣不遮体的妓女们更有点真情谊。
最后谨以当年柏林广场上的一段祭奠犹太人的墓志铭收笔以酬一观 :法西斯蹂躏了犹太人我看到了与我无关我走开了 法西斯暴虐了犹太人我看到了与我无关我走开了 有一天法西斯找到了我 别人看到了与他无关他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