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没有限制的 报几个都可以的
2都可以参加 不过要考虑时间是否冲突 因为都在寒假的那段时间 比较冲突 而且 电影学院的考试周期比较长 要持续半个月多
3学文学理都可以的 不过考试内容有可能涉及文史知识
4多看书 电影 多思考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仔细观察生活
5建议参加辅导班 不过有的辅导班 太过功利 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② 有什么导演系艺考生必看的电影吗
《喜剧之王》是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由李力持、周星驰执导,周星驰、 莫文蔚、张柏芝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③ 考导演系需要看哪些电影,有没有什么书能够概括考题范围的
我不是导演系出身啊,只是对这块有点兴趣。
了解过,《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肯定是有内容必考的
不过我认为,任何一门考试,不可能有那本书全部囊括的吧~~
希望采纳,谢谢!
④ 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需要看很多电影吗麻烦大家推荐一些
通常说来 那些“著名的”或者“非主流”的都应该看--这个你很容易就能查到
但我觉得 电影导演其实是“杂家” 需要各种丰富的知识
获取知识一方面是亲身实践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间接经验(比如 老师 书本)
其实很建议你去 图书馆 看看书
我比较推荐的两本 《认识电影》 《电影语言的语法》
当然还需要看一下其他的书 比如 美学方面的《美学四讲》
表演方面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的 《演员的修养》
哲学方面 尼采 的 《论悲剧的诞生》
心理学方面 弗洛伊德 的 《梦的解析》 。。。
⑤ 传媒大学导演系要学什么
你需要对电影有所了解才能考,不能光靠喜好,导演系研究生每年上百人考,只招几个,录取率非常低,所以要有些基础才可以的.
基础基本上是这么几部分:
有些基本的书还是需要读一下比如《认识电影》《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电影剪辑技巧》(这虽然是剪辑的书,但其实它说的就是关于电影的真理),另外有些分专业的书比如关于表演、剧作、摄影、声音等的书最好是读,但也不是非要读,很多大导演都没读过。读的专业书大概就是这些,但这只是导演功课中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
还有些大的部分是比如看几千部电影,其中肯定有几十部电影是反复看过好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所谓的看并不是看故事,而是通过从上面提到的书上学到的知识来还原这个导演拍这个片子的时候的状况与想法,这是个很细致很漫长的工作,就像是实验室里面杀小白鼠一样。但这也不是最大的部分。
还有的部分是多读书,文学名著已经各社会学科的名著,去了解那些人类中最聪明的大脑曾经有过的想法。但这也不是最大的部分。
最大的部分是:用上面所提到的各步骤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来观察现实生活,到时候你自然就有感悟了,有了感悟,就有了拍电影的素材,素材积累多了,就能构成一部电影了。
当然不是说这些你都做完了才能考,而是你至少在做这些事,并且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了
⑥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除了看电影还要准备哪些
楼上的已经说了不少了,而且都很有道理。其实可以说下具体的备考注意事项:
初试主要考文艺生活常识,形式为选择题,一般是一百道,考点包括一般文化课本中出现的文艺知识点,时下的新闻热点以及历史性的有趣问题,这需要考生多多关注生活,广泛涉猎各类文化书籍。
复试的考试项目包括朗诵、集体小品和口试,以下分别介绍。
1、朗诵:一般来说,导演系的考试并不同于表演或其他,考官最主要的是看你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倾向.选择材料最好选你喜欢的,如果水平不错,最好脱稿,给评委老师留个好印象。
2、集体小品:在朗诵完后,考官会给一个题目,即兴的表演,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在这个考试项目中,老师主要是看你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表达、应变能力。切记,考生在想办法让自己出彩的同时,别太抢戏也别让别人抢了你的戏,反正要随机应变、相时而动。考试中,每个人都摆正心态全力以赴的 同时也要注意配合伙伴,只有大家都进入状态并且协调好了,过关肯定没有问题的了。
3、口试:这是复试的最后一道关口,跟前面的朗诵和表演往往有关联。老师提问题后时,考生要放松、自然,注意自己语言的条理性,别语无伦次,切忌卖弄那些过于专业的术语,最要不得的是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例如小品结束后一般老师会问你当时的构思和想法,这时候千万不要去埋怨别人没演好或者不配合什么的,否则给老师留下不佳印象,会死得很惨的。在口试中,常见问题有喜欢的电影,书,导演或者对电影学院的印象等等。
三试的考查包括写影评、编讲故事、视听语言分析、口试以及体检等项目。
写影评需要考生平时锻炼文笔,多看电影多看别人的影视评论,训练自己概括故事的能力;编讲故事方面,考生在平时不妨多看看"故事会"等杂志里面的精练又风趣的故事,如果考生的想象丰富,.也可以编些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反正只要得心应手就好;视听语言分析这个环节中需要视听分析的较多,考生可从视听方面去做训练准备,最好有专人指导;三试的口试更应该谨慎,因为过了这一关,就基本算是成功了。还是那句旧话,答话时态度要理智,语言要流畅、思想要放开,特别是给评委老师留下真诚的印象。当然在三试中还有体检这个关口,主要检查的是色盲色弱,如果考试平日不存在这些问题,就没有必要担心了。 .
总之,准备报考北影导演专业的考生在对相关考试流程有底之后,需要多花功夫提高各方面的备考能力。建议考生平日多看影视剧,多看书读报,关心社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然那些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很没信心的考生,最好还是参加相应的艺术培训。给你推荐个网站吧,艺通网,上面有很多关于艺术考试方面很实用的文章和课程,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
⑦ 导演艺考专业需要考什么内容
导演艺考专业归属于编导专业这个大类,大的方向考试内容有:故事创作,影评写作,文艺常识这三科,还可以看看传媒类院校具体考试内容。
一、中央戏剧学院
1.导演系(戏剧影视导演)
初试:朗诵(自备稿件,诗歌寓言散文小说片段任选一篇,时常2分钟以内)
复试:
三、上海戏剧学院
导演系(戏剧影视导演)
(一)初试
(考生须在我校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小艺帮APP录制并上传视频作品,示范视频可在小艺帮APP中查看):1.考生基本信息(考生仅报身高、体重、年龄),录制视频时长在20秒以内;2.自备朗诵(故事、散文、寓言、诗歌等均可),脱稿,录制视频时长在1分钟以内;3.才艺展示(舞蹈、唱歌、武术、演奏等可任选其一),录制视频时长在1分钟以内。
(二)复试
(考生须在我校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小艺帮APP录制并上传视频作品):命题单人小品:系统随机派题,根据题目独立构思,即兴表演(用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视频时长3分钟以内。
(三)三试(暂定为现场考试):1.命题编讲故事;2.综合面试。
⑧ 我想要考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导演系,我知道很难,听说要看很多书和电影,该看些什么书和电影呢
给你介绍个地方,中影人艺考生社区,这篇文章对你能有帮助,以下是转载:
为什么要考入中戏北电要看书、看电影?
这个问题我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大家都能得到答案,看书看电影对于影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艺术修养的积累与提升。很多想考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艺考生们都在为该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而发愁,其实无论是考编导、导演还是戏文、管理,只要是想进入一流的影视类院校(像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一定的观影量、阅读量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被问起看过什么书,只能说起郭敬明、安妮宝贝这样的青春文学作家的作品,或是三两部高中课本中节选的世界名著;如果被问起看过什么电影,只能谈论《罗拉快跑》、《海上钢琴师》、《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样已经被考前班谈烂了的“经典”影片。那势必是不能够征服各个名校(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官的。原因我想不必多讲,因为几乎所有的考生都知道这些,你在考官的心里完全无法形成辨识度。
倘若你能在一定的观影量、阅读量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按照学院派(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认可的教学思路拓展自己的观影与阅读,形成即被专业老师认可又兼具个性化的知识脉络,定能在考试中征服考官,顺利通过面试的考验。
如何选择要看的书,要看的电影?
第一步 了解基础,熟读经典
像上文中提到的《罗拉快跑》《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土地》等经典影片,或是像《飘》《红与黑》《茶花女》《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不是不能看,而是必须要看!这些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的这个行业公认的精华,是你在进行深入学习之前的基础。通过这些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喜欢并且热爱它。要完成这一步的学习,你可以参考一些诸如《一生必读的50本书》《一生必看的50部电影》等书籍,上面的简介会很好的帮助你做基础的向导与介绍。完成了第一步的学习,你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学、影视爱好者。具备了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步 进阶提升,专业学习
想要成为一名文学影视领域的专业从业者,仅仅具备爱好者的学习范畴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按照这个行业中的标准与共识,有一定体系的梳理知识、专业学习。这些标准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业外人士来说是未知的,也很难在市面上寻觅到真正适合应考,能够引导大家学习的参考书目,因此这个环节的学习对于大多数想要考入顶级名校(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艺考生来说困难重重。
中影人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充电学习,根据多年来的助考经验,结合学院派(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学思路,为艺考生们总结了考入中戏、北电必看书单(中影人学员参考书单中级篇)、电影单(中影人学员参考电影单中级篇)。相信他一定能够很好的帮助你拓展阅读与观影面,加以认真的学习、思考与分析,定能受益匪浅。(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浏览)
第三步 把握风向,成功捷径
在完成了第二步学习的基础之上,你已经具备了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类名校的基本素质,经历了考试后你必将发现你有足够的实力成为众多考生中的佼佼者。但想要在这千军万马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多花些心思找准了方向才能为你的成功增添砝码。
因此第三步的学习我们要把握住考试的风向,即充分做好应考的定位细分。
所谓细分,即要针对你的特质与专长,选准目标的院校和专业,结合不同的考官的趣味与喜好,加以科学的培训以选择最适合你入学的捷径。众所周知,即便同是学院派,每一位老师由于立场不同,喜好不同,对于专业的立场与认知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投其所需。中影人为帮助艺考生们更好地完成第三步的冲刺学习,特帮助大家整合了以下内部资料,这些都是能够体现各个院校不同专业的考官们特有的趣味与喜好的介绍与他们推荐的数目和电影,对于帮助你顺利的成为他们的学子必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都是中影人独家收录的内部资料哦~)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侯克明教授简介与推荐电影、推荐书目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苏牧教授简介与他喜爱的电影、书目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陈山教授简介与他喜爱的电影、书目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王迪教授简介与他为学生列出的电影单、书单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杨远婴教授简介与他为学生列出的电影单、书单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张先教授简介与他推荐学生阅读的数目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武亚军副教授简介与他推荐学生阅读的数目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何可可副教授简介与推荐电影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徐枫副教授简介与他为学生列出的电影单、书单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制片专业陶涛老师简介与他为学生列出的电影单、书单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倪俊老师简介与她推荐的电影、书目
⑨ 高分求电影学院导演系历年看片分析的电影
那个人没读完你的问题就乱答了!
一、认识电影
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看电影已经成了一般人,特别是文科大学生的普通经验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喜欢看电影,而且都会看电影。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有一般文学与艺术样式所没有的直观性与生活实感。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说过,电影从静止到运动,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它所发展出来的正是还原生活的能力,与生活真实的距离正在缩小仍至消失。特别是电脑时代,甚至可以复制出无法再现的一些景观,如过去与未来的世界。而进入跨国资本主义时期——后现代,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文化的融合已是经济的融合之后不可阻挡的前景。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詹姆逊就把电影看作是后现代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视与电脑的出现,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图像的时代正在取代文字的时代,而电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所以它的大众性,大众化才可以有如此高的程度,而一部《泰坦尼克号》也才有可能风靡全球。
但是电影的魅力除了直观性之外,一般人却不大注意到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对观众的潜在影响。 足以为证的是: 去电影院里看一部电影,和在家里从电视上去看同一部电影其审美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原因就在于,除了故事的层面之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还是一种文化的参与, 一种仪式的参与。 这就意味着, 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院,对于电影成为一种艺术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去在南京,现在在香港,看电影的仪式感是很强的。 隐性的灯光, 隐蔽的银幕、 典雅的装饰, 都在提醒人们已经进入一种非生活化的状态。接着灯光渐暗,纱幕徐徐拉开,而音乐则悠然响起,观众是慢慢地, 不知不觉地被引入的, 电影院所做进入仪式为观众提供了心理的准备。这不像我们的电影院,人还没坐定,灯光突然灭了,到处吵吵嚷嚷。 而封闭性的空间,场地的黑暗、大致相同的坐姿, 银幕上光影与声音的引导,观众心理的放大效应,所有这一切,都在强化着一种进入仪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主体意识暂时消失,而身心两个方面都不由地交给了银幕。所以看电影都会有一种失去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当代电影的视听强剌激,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就叫着“感觉剥夺”。而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来形容艺术欣赏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有如宗教仪式的艺术仪式。人们只注意到电影故事的吸引人,而没有注意到进入电影院参与艺术仪式对一个观众心理的潜在影响。
就这样,麻烦不想看的话说!我简单点回答!
⑩ 有什么导演系艺考生必看的电影吗
那你有必要看一下《荒岛余生》,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主演,拍的特别好,并且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