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3月有哪些电影主要是有3D的(国内3月上映的)
2012年预计上映的进口影片:
地心历险记2(2012年01月27日)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3D(2012年02月10日)
诸神之战2(2012年03月30日)
泰坦尼克号 3D(2012年04月06日)
复仇者联盟(2012年05月04日)
战舰(2012年05月18日)
黑衣人3(2012年05月25日)
马达加斯加3(2012年06月08日)
勇敢雄心(2012年06月22日)
特种部队2:复仇(2012年06月29日)
超凡蜘蛛侠(2012年07月01日)
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2012年07月13日)
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2012年07月20日)
谍影重重4(2012年08月03日)
敢死队2(2012年08月17日)
007:天降杀机(2012年11月09日)
守护者的崛起(2012年11月21日)
魔戒前传霍比特人1:神奇之旅(2012年12月14日)
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年12月21日)
金刚狼2(2012年12月日)
2. 2012年上映的大陆电影有哪些
http://wenku..com/view/13f330e90975f46527d3e169.html
3. 2012年国产片和进口片共放映多少部票房是多少谢谢!
很难统计啊,这个得等着国家广电局官方的文件啊,个人很难统计。2013年肯定会公布上一年的国产电影的数量和票房的,等着吧。
4. 2012年的电影介绍,我需要一些有所感悟的影片,国产,进口都要哦
超凡蜘蛛侠,生化危机5,普罗米修斯,黑衣人3,复仇者联盟,超级战舰,泰迪熊,特种部队2,敢死队2,画皮2,等等。谢谢采纳!
5. 2012年2月大陆即将上映的外国电影有哪些
2012-2-1
5th of a Degree(2012)
Grooming Giselle(2012)
2012-2-3
黑衣女人 The Woman in Black(2012)
纯真的交易 Trade of Innocents(2012)
垃圾 Garbage(2012)
街尾之宅 House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2012)
2012-2-10
誓约 The Vow(2012)
藏身之所 Safe House(2012)
2012-2-14
绿宝石之夜 Nights of Turquoise(2012)
2012-2-17
情敌大战 This Means War(2012)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Karigurashi no arietti(2010)
勇者行动 Act of Valor(2011)
灵魂战车2 Ghost Rider: Spirit of Vengeance(2012)
2012-2-24
漫游 Wanderlust(2012)
寂静岭2 Silent Hill: Revelation 3D(2012)
6. dmax的IMAX挑战者
2012年4月打入市场的中国巨幕只用了3年时间就建设了超百家影厅,占据国内三分之一市场,
而此前IMAX达到这一目标用了近10年时间
陈京民先是接待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院线老板,而后又见了一位来自山西晋城的影院负责人,“都是主动找来希望合作建设中国巨幕影厅的。”
这让身为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巨幕公司”)副总经理的他颇有感触,两年前还都是他主动上门找影院寻求合作,如今他只需坐等影院上门。这种角色反转的背后,是中国巨幕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备受认可。
陈京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国内共有超过100家中国巨幕影厅,其中已建成90多家,在建10家;达到这一数量,中国巨幕只用了3年时间,而IMAX则用了近10年时间,“我们对中国巨幕的未来表现非常有信心。”
后起之秀
2011年8月,中国巨幕开始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试营业;8个月后的2012年4月,国内首家中国巨幕影厅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巨幕由初期实验性放映正式进入到商业运营阶段。
同年5月17日,中影集团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对外宣布“中国巨幕”系统实验完成并将推入电影市场,引发国内外关注。7月,中影星美电影院线与中影巨幕公司签约购置18套“中国巨幕”系统,成为中国巨幕推出市场后的首笔大单。
彼时,因电影《阿凡达》而在国内名声大噪的IMAX公司已在中国市场深耕12年。这家成立于1967年的电影技术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国内建设了IMAX银幕,但此后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直到《阿凡达》的热映才让中国观众了解到IMAX及其与众不同的观影效果。
随后,IMAX在中国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据其官方数据,2011年IMAX在中国的银幕数超过50块,2012年达到100块,目前中国的IMAX银幕拥有量已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仅次于美国。
在IMAX风头正劲时,尚待市场检验的中国巨幕的杀入,被看作是“鸡蛋碰石头”,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但也有专家表示了极大信心,其根据是中国巨幕背后的“自主研发”标签。陈京民坦承,中国巨幕在2012年推向市场时确实没有多少信心,但前景却很吸引人,“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这对于中国巨幕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陈京明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完全能够容纳两者的共存,“各做各的市场,都有饭吃。”
正如他所言,中国巨幕自2012年4月进入市场开始,扩张速度一直令人刮目相看。其在2012年底的签约银幕已经达到30块,随后的两年半时间这一数字更是增长至80块,“远超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陈京明说。
截至目前,中国巨幕已建和在建银幕数量已经超过100家,平均每年增长一倍,覆盖全国22个省56个城市。“我们目前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未来增长速度还会更快。”陈京明说,2015年中国巨幕数量预计再增加50块,“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将建设中国巨幕影厅。”
与此同时,IMAX在国内的业绩也实现迅猛增长。根据其最新的财报,截至2014年底,IMAX在大中华区(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影院数量达到234家,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仅为173家;其在大中华区的收入也从2012年的4492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7877万美元,使得大中华区成为其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低价战略
陈京民并不讳言,中国巨幕的诞生是为了摆脱IMAX在中国市场的垄断,为国内影院提供更多选择。但他也清楚,如果正面跟IMAX交锋,中国巨幕并无胜算,“尽管我们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品牌比不上IMAX,毕竟它是一家老牌公司了。”
也正因此,中国巨幕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与IMAX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在品牌短板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取胜。”陈京明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IMAX的商业模式都遭受颇多非议,“因为它的垄断地位,很多不公平的条款就出现了。”
IMAX公司主要依靠出售、租赁IMAX系统和与IMAX影院票房分账来赚钱。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来自IMAX系统的销售和租赁收入为7299.2万美元,占总营收比为25%。
与之相比,中国巨幕的价格则低得多。影院购买整套中国巨幕设备的价格为400万元,租赁则在设备使用的前5年收取5%的票房分成作为租金,5年的分成总数不低于425万元,之后将不再收取租金,而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也只有五六万元。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拥有5家影院的山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在2003年就租用IMAX设备建了IMAX影厅,但双方的合作并未持续多久,几年后他就将IMAX影厅改成了普通巨幕影厅,原因正是高昂的租赁费用,“租赁价格是每年10万澳元,太贵了。”
最让影院叫苦不迭的还是IMAX的票房分账模式。影院如果使用IMAX系统,必须将一定比例的电影票房收入支付给该公司,一般合同期为7~10年。这项收入在2014年为6841.8万美元,占IMAX总营收的24%,比2011年的13%增长了近1倍。
不仅如此,IMAX在收取每部电影100万美元的转制费用外,还要从电影制片方得到10%~15%的电影票房收入。2014年此项收入为8317.2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9%,比2011年21%的占比增长了9个百分点。
“IMAX是两头通吃,既要从影院要票房分成,又要从制片方要票房分成。”陈京民说。
前述山西晋城影院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票房分账制度完全是IMAX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强加给影院的不平等条款,“这对于影院来说是不公平的,面临很大的投资压力。”
也正是考虑到IMAX的这一模式弊端,中国巨幕不仅将影片的制版费用降到最低,还不向制片方收取任何票房分成。
近年来,不少进口大片在中国上映时都会直接选择中国巨幕而放弃IMAX,如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冰河世纪4》等。
“不管是好莱坞电影还是国产电影都越来越多地跟我们合作。”陈京民说,过去三年中国巨幕共做了220部电影,其中进口片96部,国产片118部,平均每月要做5〜6部片子,最近国内热映的《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都专门制作了中国巨幕版。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商业模式上,中国巨幕都与IMAX存在明显差别,这种差别正是中国巨幕开拓市场的法宝。”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会长林民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避不开的交锋
对于习惯了一家独大的IMAX来说,半路杀出的中国巨幕显然是个需要关注的对手,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IMAX在2014年财报中,特别提到“日益增加的同行竞争”已经成为其在大中华区面临的风险。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IMAX在北美的收入较2012年减少了6.5%,而中国却增长了26%。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IMAX的意义更加重大。
IMAX全球CEO理查德·葛尔方早前曾公开表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来取代北美,成为IMAX全球第一大市场。他们制定的宏伟目标是,未来5年内将在中国新增237家IMAX影院,并且实现IMAX中国业务在香港独立上市。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与中国巨幕的竞争不可避免,其中二三线市场是双方争夺的关键。
陈京明说,国内一线城市的院线数量已经接近饱和,且市场格局已定,不会有大的突破。相反,二三线城市则逐渐成为未来电影消费市场的热点区域,也是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在林民杰看来,中国巨幕在这一市场的竞争更有优势。“相比IMAX的巨额投资成本,中国巨幕的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对于影院来说无疑是最保险的选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成都一家原本已与IMAX签订购买协议的影院,在对比两者后宁愿损失已经交付给IMAX的定金也要选择中国巨幕,考虑的就是投资成本。
“成本控制对院线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观众进电影院,而中国巨幕提供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选择。”山姆说。
前述山西晋城的院线负责人也表示,如果在晋城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投资建设IMAX影厅,回收成本周期较长,“而中国巨幕则相对保险划算得多。”
如今,越来越多院线老板找到陈京明寻求合作,对IMAX则敬而远之。这种压力也促使IMAX转变策略,调整原有的商业模式,推出了“合资票房分账”模式,极大降低了影院的初期投入和风险,受到影院欢迎。IMAX目前与万达的合作主要就是采用该模式。
除了国内市场,双方在国外市场也正狭路相逢。
2015年4月22日,首个中国巨幕影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布兰登影院开幕,该影院同时建有IMAX影厅。而在此之前的3月份,印度尼西亚第二大院线—Cinemaxx旗下雅加达Karawachi影城的双“中国巨幕”厅已经动工开建,未来该院线还将在印尼其他城市投资建设十个中国巨幕影厅。
在山姆看来,IMAX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国外院线也经常打出巨幕影院的招牌来吸引观众,除了IMAX还有很多院线自己建巨幕影厅。观众只希望看到巨幕电影,并不在乎是不是IMAX。”他说,如果双方合作成功,其将在澳大利亚建设第一座中国巨幕影院。
而林民杰则对形势有更乐观的判断:“中国巨幕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在国内市场超过IMAX。”
以上资料来源 。
7. 进口电影有哪些
2010年的进口大片《阿凡达》
《爱丽丝梦游奇境》
《诸神之战》《钢铁侠2》
《生化危机4》
《敢死队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电子世界争霸战2》
每年都有十几部吧,有限制的,也可能会删了其中一些片段的
8. 2012年新上映的电影都有哪些
【8月】
《超凡蜘蛛侠》《普罗旺斯惊魂记》《暮色4破晓上》《听风者》
【7月】
《冰河世纪4》《青魇》《甲午大海战》《四大名捕》《绝色武器》《太空一号》《在劫难逃》《街头之王》
【6月】
《黑衣人3》《画皮2》《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马达加斯加3》《第一次》《饥饿游戏》《痞子英雄全面开战》《车手》《魅妆》
【5月】
《复仇者联盟》《三个火枪手》《飞越老人院》《赛德克巴莱》《我11》《登陆之日》《追凶》《浮城大亨》《人狼大战》《雨果》
【4月】
《超级战舰》《灵魂战车2》《黄金大劫案》《匹夫》《杀生》《车在囧途》《荒岛情未了》《泰坦尼克号3D》
【3月】
《异星战场》《囧蛋奇兵》《晚秋》《春娇与志明》《疯狂的蠢贼》《红鹰侠》《神通乡巴佬》《桃姐》《嫁个100分男人》
【2月】
《地心历险记2》《碟中谍4》《夺命金》《机械师》《我愿意》《爱》《蛮王柯南》《女人如花》
【1月】
《大侦探福尔摩斯2》《逆战》《饭局也疯狂》《惊魂游戏》《超时空救兵》《未来战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9. 2012年中国引进多少部外国大片,多少部美国大片(电影)
34部分账片 批片大约是40部 特种片不清楚
还没到年底 具体多少部美国电影 怎么可能确定的了
10. 09年-10年的进口电影有哪些(包括动画片)
《冰河世纪3》
《布鲁诺》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丑陋的真像》
《豚鼠特工队》
《楼上的外星人》
《特种部队》
《完美逃亡》
《第九区》
《时光旅人之妻》
《无耻混蛋》
《许愿石》
《死神来了4》
《真人游戏》
《机器人9号》
《珍妮弗的肉体》
《深空失忆》
《未来战警》
《僵尸之地》
《野兽家园》
《继父》
《阿童木》
《吸血鬼助手》
《电锯惊魂6》
《杀人宝盒》
《第四类接触》
《以眼杀人》
《2012》
《弱点》
《51号星球》
《新月》
《忍者刺客》
《吸血鬼复仇记 》
《直上云霄》
《不可战胜》
《阿凡达》
《雪盲》
《装甲车》
《再造战士3》
《末日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