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中国电影的评价50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列冲击的今天,我不惜标榜自己是一个狂热的、激进的、矫枉过正的民族主义份子。但一提到中国的电影文化,我立刻焉了气,像一个刚吹了牛,马上露陷,羞得无处藏身的小丑。国产片看一回后悔一回,后悔自己干嘛花宝贵的时间看这斯那斯?于是近半年以来我一部电影都没有看,趁着春节之际让自己放浪形骇一回
29日看了以下三部国产片,以下是观后感也好,影评也罢,总之是我不得不说的一些话:
《夜宴》《杨家女将军令如山》现代国产古装片最大的问题是:追求形式化的视觉冲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用于形式的元素有:重金、排场、道具、演员、阵容、花样,作秀等。相对而言,影片的思想和内涵越来越来越单调,越来越重复。所用的元素无非是:复仇、武打、战争、爱情、性……尤其是《夜宴》《赤壁》片中牵强附绘的色情,简单令人作呕。韩国的古装片,则恰恰相反,皇宫类似我们的民宅,民宅就是几处草0000子,那么长的电视剧《大长今》《医道》什么的,几乎没有一个性爱境头,不也在我国兴起一股“韩流”吗?
《手机》据说是几年前的贺岁片,葛氏主演,我比较喜欢他冷幽默式的风格。遗憾的是片中幽默的段子太负面,剧情也很平淡。通过手机这个大众化的通息工具,反映的社会问题确实具有普遍性,也非常之“中国特色”。手机本无问题,但人们却用其撒谎、爱昧、冷漠、讹诈等,人性阴暗面借由科技化的工具一一放大并传播,大有全民恶俗之感。看完后就像不小心吃了一颗外观完好里面却已生虫的蜜枣,不吐不快。于是乎不仅不想回味片中的内容,而是迫不及待地想摸去对这部影片的记忆,否则难以安眠。第二个感受是我当即就模仿着京腔将电影中的那份猜忌用在老公身上。但他那人透明得跟玻璃似的,我查无罪证,只好作罢。同时也觉察到自己真是无聊,好好的,干嘛要去学电影中不好的呢。
一部影片揭露丑恶,仅仅是让人认识丑恶,还是远离丑恶,更或是减少丑恶?换句话说一部影片要弘扬美好,仅仅是让人认识美好,还是亲近美好,更或是增加美好?仅此一点,影片的境界相去甚远。比如说:我看完《我和妻子的1779个故事》这部影片,当时产生的想法是:我也要为我所爱的人(女儿)而坚持写作。也要让爱我的人(老公),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爱我的人(夫/妻)和我爱的人(孩子)都还健康地活着,并且就在自己身边,这是天底下最大幸福。夫复何求?
此外还是《东京物语》《亮眼睛》等片子古老而又朴素,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温情。当然章子怡刚出道时拍的《我的父亲母亲》也可归于此类。
以上是我对中国电影的基本看法,当我再标榜自己是民族文化忠实的拥护者时,一定会加上一句:“中国电影除外”。
2. 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的水平以及发展,说说你的看法
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整体来说是向上的,最近几年来,好片佳片也很多。但是并没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别人还有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而且很多电影创意不足,演员的片酬太高,后期的制作也很不到位。这就造成了那些靠明星来制造票房的电影,往往是让投资人血亏。
3. 如何看中国目前的电影水平
要说欣赏水平的均值来看应该比较低...这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影片质量...主流国产电影没进入大片时代之前的作用是普法...歌颂......大片时代之后则是圈钱...圈钱...圈钱...要不是小录像厅或者人人等有识之士的努力...很有可能落入不知有汉的田地...所以为什么说现在很多电影觉得是在骗钱...因为它就是打算骗一批是一批...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想过培养这个市场...而是当作金矿,挖出最后一块黄金然后走人...主流市场没有质量的直接后果就是主流观众无法向影迷演变...大片引进机制美其名曰保护产业,实际上更像让人见不到肉然后拿着糠端上来说这是人间美味...天朝电影产业井喷的这几年...培养了多少影迷?发展出无数粉丝倒是真的...一个以粉丝为基础的市场能叫电影市场?那叫偶像市场...
李易峰的粉丝会认为《栀子花开》跟《老炮儿》一样都是极好的电影...谁要跟他们说其中一个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偶像市场分析电影市场的问题毫无意义...天朝电影产业沦为偶像市场...不担负培养影迷的责任...真正喜欢电影的人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电影...这种两级分化便是当下电影为什么评论也两极化的原因...总会有有识之士会忍不住疾呼大家要擦亮眼睛,要提高分辨能能力等等...但是粉丝们不这么看,这些人看的不是电影而是情怀...你说他们去看电影,他们说其实是去还债...你跟他们分析电影的好坏...他们说看到了XXX有多努力...说到底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理,啥时候天朝电影产业回归为电影市场...靠影片质量说话的时候再来谈观众素质以及好烂吧...
4. 你们认为现在得中国电影处在什么水平
现在的电影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科幻水平,主要以内容为主。
5. 大家对国产大片电影有什么评价
纵观这些年来,国产电影有些许复苏的迹象,一些反映现实问题的作品能如黑马一样脱颖而出,如《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都有不错的票房,故事以笑中带泪的温情故事取胜,有的结合了本世纪以来比较成功的喜剧电影经验,既承接了传统,同时又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最大限度融合了各年龄层观众,真正具有了合家欢属性。当然能成为国产大片离不开电影内容的丰富,工业制作水准的提高,数字化宣发方式的升级,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等。“中国电影人才没有离场,观众没有离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国电影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有多大。中国电影在更大程度上、更高水平上赢得了观众的信任,而这样一种良性互动,为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6. 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人欣赏电影的水平
国内人的宣传还是太厉害了点,只要有足够的宣传和炒作,一般的电影的票房基本都不用太担心,要是电影内容比较好就很容易得到票房冠军,就欣赏水平来看的话,国人的欣赏水平还是可以,只是不知道电影内容之前容易被各种宣传媒体给带歪了。
7. 如何评价中国的电影现状
中国的电影现状其实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因为中国的电影从曾经的一度被不被别人看好,而且没有人去看,到现在慢慢的可以发展到去往国外的一些影院,一些国外的人也特别愿意去看中国电影,所以说中国电影正在以特别快的速度去发展。
8. 如何评价现在中国电影的专业水平以及电影业在国内的发展
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整体来说是向上的,最近几年来,好片佳片也很多。但是并没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别人还有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而且很多电影创意不足,演员的片酬太高,后期的制作也很不到位。这就造成了那些靠明星来制造票房的电影,往往是让投资人血亏。
找觉得现在中国电影的总体行业水平还行,但是除了个别像张艺谋这样的导演,大多数导演对美学处理不是很好,导致电影情节尚佳但是画面不怎么行。
9. 如何评价中国电影的现状
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电影,有很多投资少,宣传少的电影,拍得的确很不错。但由于其文艺性太强,没有考虑到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所以一般投资少宣传少的好电影大多都是走喜剧路线,因为这样才会被大众认可。
10. 对近几年中国电影有哪些看法
国产电影,还有待提高啊,现在大部分电影的台词都差强人意。对此只用八个字来评价:矫揉造作,不知所云。《赤壁》里赵薇同学那句“匹女有责”可谓“语惊四座”。她确实应向年少时的语文老师道歉了。
编剧们的语言功底让观众们对我国的文学事业担忧啊! 最后,电影人需摆正心态:你们是为了艺术,为了还原生活,展现真善美,而不是沦为票房的工具,糊弄观众。
总之,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希望少和媒体联合起来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宣传,毕竟质量决定一切。还是好好创作,少讲空话。记住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中国电影特征: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
2、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
3、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
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