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票房一般算多少天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首先,普遍意义上的电影票房指的就是电影的门票收入,比如你说的卖了10亿人民币。同时也统计观影人次。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着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❷ 电影的票房怎么算啊
票房就是指在电影院上映的收入,在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影院之间进行分配。早年电影只有在影院上映这一条途径,按照当时的业界标准,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只有达到成本的三倍才算盈利。不过现在则不然,有各种衍生收入,因此除非票房收入足够大,否则根本无法评价亏本与否,尤其是这也是商业秘密,没有一家电影公司会透露,国内外皆如此。
首先定好几十家人气比较旺的影院,若全球公映就选择公映国家的大影院,全国公映就选择各省市的大影院。 每隔一定的时间(每周、每月),这些影院会把放映某部影片时售出的票数及价格总额计算出来,报给影片发行方,由发行单位统计汇总这个时期的票房。
❸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❹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李茶的姑妈》,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现在各大电影院都实行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票房对判断某部电影的观影人数,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4)一部电影多久算票房扩展阅读
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影片题材及剧本、主创团队、影片定位、影片质量、票价、档期、发行、院线排片、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题材和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题材一向是票房大热的选项,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情感题材也比较受观众青睐。
主创团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和制作团队等,都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能够在影片上映前期对观众形成最大的吸引和冲击;影片定位是指影片为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比如从剧本设置、演员选择等方面切入设定目标人群定位。
影片质量包含了剧本、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综合因素,是电影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是一部电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票房
❺ 电影票房统计多少天
1、票房统计,一般是在一个月左右,而一般电影也是放映一个月左右。但是也有例外,如果电影公司向 有关 部 门 申请,可以延长放映期限。
2、例如美人鱼上映了4个月。战狼2申请延期1个月,加上原本的一个月,就是放映2个月。
3、当然有些电影一天就下了。因为不赚钱,一个放映厅就两三个人,不够冷气的成本,电影院也不能白白赔钱!
4、美人鱼就是计算4个月的票房,合计33亿的!
❻ 电影票房怎么算
1、10亿票房指的是累计门票收入。
2、电影上映,一天都会有票房统计。实时票房可以到中国票房网进行查询中国票房网。
3、票房利润分成方法:
在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
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
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6)一部电影多久算票房扩展阅读: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❼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票价无论购买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价计算),引用下别人 对这两者比较的回答吧:12年以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票价是20元一张,有的地方10元一张,而《阿凡达》以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的票价为例:普通票价: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价格还在不停的涨),再说《阿凡达》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价票卖得多。于是可见,《阿凡达》的平均票价比当年泰坦尼克号高了一倍还多。这还是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的济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这种差距会更大。12年以前,统计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报数量存在很大误差。统计的大多是“公办”影院,而现在的统计制度比较完善了。在很多非发达国家,以前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费,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看电影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数量极其巨大的国人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包括当年只有6岁的我),所以说硬用票房来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高低,对后者不够公平。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计经济发展,统计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价。《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全球票房是18亿美元。今天的《阿凡达》要想超越泰坦尼克号,则必须拿出30亿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所有电影的好坏都不应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而只在电影本身的内涵中作出评判。)
❽ 一部新电影从上映多少时间后才能结束票房积累
一般电影发行公司会和电影院线签电影发行合同,电影上映基本是一个月。如果电影在一周或三周内上座率相当的低,电影院和院线可以自做主张下片,因为院线公司是主动方,所以就算是一个月时间不到电影院就让电影下片了,电影发行方也不会说什么。有些电影是慢热型的,例如《疯狂的石头》,电影首周票房并不高,上座率相当差,有些电影院都下片了。由于后劲十足,这部电影被很多院线重新恢复上映,并且因为上座率越来越高从而上映了近两个月,有些甚至上映了三个月。
❾ 请问一部大片的票房是怎么计算的计算的时间又是多少天
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同时公布了一些数据,截至上周(11月20日),全国的主流院线影院已达1626家,银幕数达4464块(而且每日以1.5块屏幕的速度增长)。这些数字告诉大家,每天票房的收入是有个极限的。以国庆期间的《建国大业》为例,最好生意的一周平均每天可以收1900万元。加上同期的其它影片,每天全国影院的总票房大概能在2500万到3000万元之间。 用这个方法来推论几部贺岁大片的收入,以市场百分比的占有率来计算,我们有权从放映日数乘以预估的收入,得出一个总和。 例如,12月份率先推出的贺岁大片是《刺陵》,若每天票房总收可到3000万元,12月9日公映,第一天独食,预估能收1500万元到2000万元。第二天有《风云2》加入战团,3000万元各给一半,到第三天(12月11日),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全面公映,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市场份额是《三枪》占优,算他可占一半,即50%,余下《刺陵》和《风云2》可出现25%和20%之比,剩下5%是其他仍在上映的片子。那么,《三枪》从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7天内,票房收入是7天乘以1500万元,即刚好过1亿元。《刺陵》则为首两天的3500万元加7天乘以750万元,即接近9000万元。《风云2》则是第一天收1500万加7天乘以600万元即可接近6000万元。 一切数据到了12月18日起变化。《十月围城》那天上市,市场占有率重新“洗牌”。算《十月围城》能占40%,《三枪》仍有余力占25%,《刺陵》和《风云2》则降至各占15%左右。那么,从12月18日到《阿凡达》公映,共有14天档期。由于节日将近,估计每天整体票房可升至3500万元,那么《十月围城》在元旦前可收14天乘以1400万元即共1.96亿元。《三枪》在这14天能多收1亿多,加上之前的1亿元,即可达2亿元。 票房游戏是此消彼长。如果《三枪》拍得好,口碑又好,那么它或者能收到2.5亿元;相反,他的市场份额会偏向《十月围城》。当《阿凡达》公映后,《十月围城》当然仍有后劲。相反几部提早上画的片子,比例肯定会降到只剩个位数。 每部大片当然都希望收3亿、亿元或更多,4 但上述的科学方法,告诉我们,票房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的可以计算出来!
❿ 电影票房一般都是算多久的阿,是只要不下线就都算还是有几天的规定的,我感觉电影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下线
是算一星期,一个月。... 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几天.电影映期下线后在统计的是他的累计票房,也就是票房总收...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