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看懂《重庆森林》这部电影的!交流一下啊!看了3,4遍了,情商太低就是看不懂!
《重庆森林》由两个基本不相干的故事构成。两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就像擦身而过的金城武和王菲。无限趋近,又无缘相交,只有0.01公分的距离。在这部影片中,时间又有精确的定义。由王家卫执导,主演包括梁朝伟、王菲、林青霞、金城武。 《重庆森林》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一方面是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和大部分人的感情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容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就是影片的台词,说的是那么的有水平和富含哲理,你完全可以不看画面,只听,完全不影响你对电影画面的缺失.两段剧情,不同的人物,讲的却是同一个感情故事,对时间的痴迷,面对变故, 变还是不变,挑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这些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两点,这也是王家卫所有电影里都在追问和诉求的,当金城武买下所有即将过期的凤梨罐头,其实他清楚的知道那上面的日期只是自我安慰的借口,他以为5年的感情是不会那么轻易的被改变,期望生日那天可以看到她重回怀抱,在这里时间已经替他说出了变还是不变,过期是个不可违背的时间,那么变也就不言而喻的明白了.当他在酒吧说出“第一个进来的女人,他就会喜欢”的时候,应该是他一时的情绪所为,接下来和林青霞的对话,他生硬的将将自己的失恋强加在林的身上,巧妙用墨镜为话题,死皮赖脸的喋喋不休,迫切的想倾诉,想去了解和被了解,这时候的他又是那么的认真,倔强的像孩子那样单纯.林青霞却说“人是会变的”,这就是她给的答案,也许她只是刚刚被几个老外骗了以后的感慨,但在他和我们听来,却是那么的刺耳, 此时的他也似乎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不能在自己骗自己了,应该试着改变,尽管是那么的不请愿,但面对现实,生活还是要继续,但残酷的却是,他和这个女杀手注定是有始无终的相遇. 当我们还在品位和思考女杀手和男警察那有些偶然却必然的相遇和分离的意犹未尽时,画面突然的切换.男主角还是警察,地点变成了小买部,每天给女朋友买厨师沙拉的时候,老板都会劝他变换一下口味,在某天他试着买了别的之后,女朋友离开了他,理由也许是那女的觉得改吃别的感觉不错,既然吃的可以改口味,那么人也应该可以,感情应该可以,梁朝伟和那老板的对话,早已暗示了他们的分手,也许那一刻,他自己也在后悔,为什么要买别的,换什么鸟口味,此后他还是每天的光顾小买部,看不出一点由此带来的影响,以为她也会在不久回来找他,这期间王非逐渐走进他的视线,暗恋他已久的渴望慢慢的被释放,晃动的画面、疾走的人群还有王非那看似漫不经心的摇头晃脑,声音极大的音乐,她所有的表现都是在极力的掩饰着自己激动和喜悦,他一直不想变,而她也许早在心里巴望着他和前女友分手,她才不想一辈子暗恋,她希望改变这样的局面,所以当真的变了以后,她所表现出来的异常都说明了这点,所谓的梦游只不过是她存心设下靠近和遗留的手段, 在她心里,哪怕是和他短暂的相处,午后两人靠在一起睡去的画面,极大的满足了她,还有那替他偷偷打扫房间的一段,欲遮还羞的女人柔情,在你追我藏的过程中体现的一览无余,王非的表演极具特点,嬉笑、娇羞还有那一脸的无辜,自然贴切和梁朝伟的内敛相得益彰,轻松不失韵味,有种薯片清脆的感觉,朗朗上口. 这个故事,王家卫还是把时间和改变与否作为了暗含的重点去描述,同样是男主角面对失恋,不同的是,这回导演安排了一个身份恰当的女人让他靠近,如果说金城武和林青霞的故事太过理想化,把同样遭遇变故的两人放到一起,同样的都在思考要不要变,那么势必很难找到一个答案,我个人认为,那只是导演自己心里的一种状态,正是他自己内心恪守着不变,所以才着力刻画这么一个故事,试图突破自己说服自己,林青霞和他如出一辙的墨镜造型,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我想从林青霞口中说出的那些看似伤感的话,正暗合了导演的内心所想,也应该是他意思的真实表达,导演所坚持的不变面对现实的变,才会生发出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当他自己也发现用这样一个故事,很难说服观众,也很难给自己一个想要的结果,所以才有了第二个故事,可以看成是第一个故事的延续,讲的更细,完整的一个失去得到,变与不变的故事,不像第一幕那么游离,男主角在时间里逐渐被周围的一切影响,双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也预留了很多空间给两个人相处,但却不能太过直白的去圆那样一个严肃的主体,所以当一切都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导演再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给了梁当头一棒,正当他准备重新开始,投入到下段感情的时候,王非却走了,他实在想不出是什么原因,以至于有那么一刻他彻底的失望,信看都没看就丢了,当他清醒过来,把信找回来的时候,他是经过思考的,那里有他真实的诉求,看到的是被雨淋掉日期的登机证,这对于他来说至少是个可以期待,也许对于他们俩来说,暂时的分离,与其说是一种考验,还不如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一年后,当两人再见的时候,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做了小卖部的老板,而她成了空姐,一切又都回到了起点,变或不变也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导演以自己内心想法表现给观众的是一种不变的情怀,是一种理性思考后的回归,什么变什么不变不应该是感性的,不应该是盲目的,是要以相互了解为基础,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对方,金城武的女朋友说他不了解她,而梁朝伟亦不知道女朋友到底要什么,结果一个不同味道的沙拉也会断送了他们的感情,至于王非和梁朝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对方,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用他们看似残酷的变来说明不变的真意,人可以变,从这个到那个,感情可以变,从这段到那段,但只要懂得不变的真意,用心的寻找和等待,那么一切又都是不变,梁朝伟和王非最后的相逢,也正说明这点,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年的思考空间,直接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那么这部电影难逃一般爱情电影的俗套,那样导演所要突出的不变就显的苍白无力,那样的结合也只是另一段分手的开始而已,毫无意义。 所有导演希望自己的想法通过影片传达给观众,作为艺术导演的王家卫更是如此,他不希望大家只是专注于一些表象化的东西,不是浅层次的共鸣,他所描述的感情更贴近现实里大家遭遇的,那些经典的台词,曾几何时也是自己嘴里或心里说的,王家卫更愿意观众能从电影里汲取一种应该有的态度,通过自我的思考,最终找到那些不变的,不管是感情或别的都是好的,最近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所要表达的也是这样一个主题,在遇到失去一段感情又面对另一段感情的时候,不再是以往那样的冲动,而是通过旅行思考的理性方式来找寻到最需要的感情,通过一路上看到别人各种各样的感情,那些感情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感情所有可能性,那么哪种是自己想要的,一旦勘破,便是永远的不变了,简单的故事,却值得深刻体味,王家卫也想以此唤醒那些还迷失在《重庆森林》里的人们,希望他们早日走出来, 去找寻真正的不变.
2. 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到底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啊,,,还有为啥要叫重庆森林啊。。。越详细越好啊。。
“重庆森林”不在重庆拍摄,也不是去讲述一个森林。重庆森林隐射的是一座宾馆,就是王家卫最初移民香港时的寓所──重庆宾馆。另有影迷认为,这部片子在香港一个叫做重庆大厦的地方拍摄了一些场景,其中所谓的“森林”跟我们常说的“钢铁森林”其实是一个意思。电影人贾陈则认为受众的观影时,其实不必太在意影片中一切符号化的东西,王家卫这种“酷儿理论”下的新生代电影,就是创作者个人心中隐隐的感觉,拥有不可言说的韵味,就让我们兴奋的看完该片,细细体味“重庆森林”四个字带给我们的冲动吧!
王家卫导演的这部以现代都市题材的爱情影片,以两个爱情故事为叙事对象,描写了两对人之间的感情故事。两则故事均以男主人公失恋为背景,表现了在日益现代化,速度化的今天,人们情感的多变与脆弱。太过素多的恋情常常以更快的速度消逝。分手,别离另人神伤。比如影片中警察何志武与相恋5年女友分手,原因是他不了解女友,而巡警与空姐分离则属女友精神上的厌倦或可说是迫于飞来飞去的工作原因。导演用较长的篇幅表现何与巡警的个人化叙述,呈现出都市男人感情受挫后的伤心失落以及对昔日情人和那段感情的不舍。但当感情一去不返时,他们没有消极的逃避而是勇于追求下一个目标,寻找真爱
3. 如何理解重庆森林
Character
几乎所有王家卫的作品里的角色都是个体户,很少有家庭、家人的出现。家庭的从缺、个人主义的突显,强调了影片统一的无根感,由无根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苍凉短促的感受,对应于香港在九七大限下,自由、社会和二十世纪双重末世的不安,转而为在情感上近乎贪婪、偏执的专注,和对于时间流逝无尽的焦虑 。
而王家卫电影中的角色们,总是以杀手、*女、警察、空中小姐等固定的身份出现,也别具寓意。杀手和*女是被排斥于正当行业之外,不容于法律的边缘职业。警察和空中小姐虽是体制中的正常行业,但都有着流动,疏离、不安定的特质。穿上了警察制服便成了一具编好号码的巡逻机器,在大街小巷中不停梭巡 。空中小姐则是化好妆在地球上各国家间不断迁移着,不同的土地只不过是有着不同的名字而已。这些本质上透露着荒谬感的身份,表现出王家卫对人生活在社会层级中的基本看法。尽管王家卫在时空处理及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充满着压抑与悲观,可是王家卫的人物们却常在不可思议的行径中,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自己 「活在这个时刻」的热爱。
不论是六十年代的阿飞,不明时空中的侠士,或九十年代的堕落天使,虽然对未来茫然,但对当下这一分钟都是以全心去感受;这一分钟的空气,这一分钟的城市,一分钟奔驰的快感,这一分钟的热烈拥吻......对生命悲观却对生活充满激情与渴求 。王家卫自己也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其实我片子中的人物都很 乐观,因此他们最后都活了下来。」只有借着这种「只在此地、只有现在」的执着,我们才能感受到「活下来是乐观的」,才能解释王家卫的人物们种种爱恨极端的行为。
Framing
◎FRAMING[取镜]
A. Angle
1. high angle[俯角]
当阿武[金城武]失意,于阿美家的窗口下踢着可乐罐,此时的镜头是由上往下拍摄他的行为动作。我们可以说镜头是由窗户那拍摄下来,如此一来,阿武的失势表露无疑。换句话说,他对于阿美的不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
2. low angle[仰角]
有一取镜是在第一段故事,当阿武了悟到自己的失恋,冲上天桥时,镜头不经意的以仰角照到633[梁朝伟]。这样一个短暂的仰角镜头,却带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巧合性。
3. canted[倾斜]
深夜,当阿武于快餐店前打电话给所有知道的朋友时,这时镜头明显是倾斜的。这样的倾斜带出了很多意义,一方面是阿武本身的生活失去了重心,被现实看轻,与他心里的空虚。这使他的位置属于倾斜的上方。另一方面更显出他之于电话另一头谈话者的无足轻重。
B. Distance
1. close-up[特写]
时间在第一段故事中对于阿武与女杀手[林青霞]都是重要的,因此片中不断以特写提醒观众"时间"在片中扮演的重要地位 。
2. extremely close-up[大特写]
在"重庆森林"中,时间的特写在五月一日有了一个大特写 。与前述特写照出月、日、分、秒,大特写只照出了日期。由于五月一日是到期日,所以特别用大特写显示时间的紧迫性。
C. Mobile Framing
1. tilt[直摇]
此乃以摄影机为中心,上下摇动。
2. panorama[横摇]
以摄影机为中心,左右摇动。
以上两个摄影技巧,最明显的是当林青霞带着一班印度人,他们在采购物品时,印度人拿着摄影机拍林青霞,此时镜头是左右上下摇晃的。这样的效果,暗示了林青霞此次任务可能埋藏的不稳定性,即她有可能失败。
3. hand-held camera[手提摄影]
following shot[跟拍]
这是王家卫在重庆森林中,大量运用的技巧。特征是画面不平稳,且摇摆跳动,跟拍提供了主观镜头的功能,让我们跟在主角的后面,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而忽略了身旁其它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离主角很近,却跟其它的人距离很远,这又提供了人群的效果;每天与百万人擦身而过,却没有发现他们。
4. freeze[停格]
当阿武与王菲见面,镜头是完全停止的。这样的停格在此片中自然展现了某种意义。第一是它代表了两段故事的衔接点,让阿武有足够的时间口白,带出下一段阿菲的故事。另一方面它强化了他们的擦身而过中有了交集。此外,王家卫个人不愿受限于时间限制的风格亦表露无疑。
这部片王家卫利用有别于一般电影形式,制造出有如音乐录影带[MTV]般的效果与感觉。在第二段故事中,阿菲偷跑到633家里打扫时,她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一句口白,取而代之的是仿佛可以代表她心境的歌曲放送。从放歌开始,镜头所代我们看的就是一连串她的行为与动作。这使我们轻易的只注意到主角 本身而忽略了其它人,但同时我们也难以深入主角的内心世界,也不去探讨过去,所看到的只是很表面与短暂的东西,这样的疏离可说是标准的文明产物。疏离与寂寞就正是重庆森林所探讨的主题之一。
场面调度
◎Mise-en-scene[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包涵了许多元素:如场景、灯光、服装及肢体动作等。透过场面调度,我们可以发现《重庆森林》这部电影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气息并且传达了人群中"孤寂"的普遍存在。
这部电影是由两段人物几乎不同的故事组合而成,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它们绝对不是两个全然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后半段故事的三个要角梁朝伟,王菲,周嘉玲曾先后出现在前段故事中。这三个画面应该是刻意安排的,出现的时间很短,人物也不明显,若将其剪掉的话,应不会影响前段故事的发展。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每天你都有机会与每个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们一无所知,但他们将来都可能成为你的知己或朋友。"这是金城武在片子一开头所讲的一句话,而这样的安排正好响应了这句话。 这些人物曾在同一个时空出现,彼此却互不相识;就好象我们每天都不断地与人擦身而过,却是如此地行色匆匆而忽略他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分钟,以至于完全无法与另一个生命沟通,这是城市生活里一种无奈的生命模式。
而快餐店、便利商店则是两段故事中都曾出现的场景。它显现出都市生活中「快餐文化」的特质。这种地方所讲究的就是要「快」,也因此人与人之间就显少有机会达到情感、言语上的交流 。这跟传统市场[后段故事曾出现]有着强烈的对比。最起码在市场跟老板讨价还价,或只是要根葱都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可是在便利商店等地方则是几乎没有这种机会。在都市中生活,每个人都很匆忙,又有谁会去注意到其它人的一举一动呢?
片中失恋的金城武喜欢藉由打电话以寻求慰藉;梁朝伟则习惯性地和家里的陈设物对话。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孤独、寂寞 、失落。这是现代生活的通病,处在这种环境当中一定会有机会面 临到这些问题。而一旦遭遇到,我们必须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尽管方式不一,就好象金城武选择了打电话,梁朝伟则采用对话,但其目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透过这些举动去获得情感上的抒发。
其空间处理上则反应了地狭人稠的都市人生活经验:封闭却流动、不能久留的[如酒吧、旅馆、机场、电扶梯]、易被侵入的[如王菲之于梁朝伟的房间]。而梁朝伟的房间窗外竟是一条人来人往的电扶梯,也反映出极易被干扰、侵犯、不安稳的居住经验 ,直接造成人的不安全感,而想要逃离,渴求一个安定、私密、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此外大量的夜景、室内景、人来人往,不但阴郁 且灰暗,正符合都是里不见天日、非人性化的特性。
从这些场所所共有的特征中,都市生活的特质一览无遗。而且它要传达的可不只仅有香港这个都市是如此,事实上,世界各地只要是被称作「都市」就会有以上这些状况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愈来愈冷漠、也愈来愈有「自扫门前雪」的心态, 这跟过去农业社会的型态是迥异的。悲哀的是我们似乎无法回头了,只能将其当作一项事实来接受,无奈地生存其中而无力改变。
Music
◎Music[音乐]
「反复」是王家卫作为一个优秀中文电影作者与其它作者最为不同的形式差异。无论是人物、地点、台词、或是音乐,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复出现或重叠。从《旺角卡门》、《重庆森林》到《堕落天使》甚至于新作《春光乍泄》对某人物、某地点均采用同 一特定音乐,即均呈现出主题音乐的特性。当然,这部份的讨论只着重于《重庆森林》这部电影。
《重庆森林》前半段的两个中心人物是林青霞和金城武。其中金城武的主题音乐并不明显;而科技音乐[Sensous Forest] 和林青霞的影像同时为影片揭开序幕,自此这段音乐便成为林青霞的音乐母题,伴随她匆促的疾行,贯穿一个接一个的封闭空间。此 外,透过镜头与摄影的技巧,与音乐节奏的配合,使林青霞其杀手的身份呈现出相当复杂的一面:神秘、悬疑、冷酷、迷魅。
Dennis Brown的[Things in Life]则作为挂有生力脾酒招牌的主题音乐,并连带地转喻为女酒保深具性诱惑的身体影像,和她与白人老板性关系的听觉摧化剂。Brown的歌节奏短促明快, 谱写片中男女作爱的轻挑与急促,加强了两人情欲喷张的兴奋,特别是女酒保的蛇身魅影,经由音乐的催化,更显栩栩如生。 后半段的音乐则大量使用摇滚或流行歌曲来作为叙事的母题音乐。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Mamas and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这首歌曲除了被用来做为王菲的主题音乐,领渡她一步步将想象的时空化为真实之外,也构成了重要的叙事发展接合剂与转换要素。[California Dreaming]于整个故事中都是以剧中音乐的方式呈现,从一开始便明白表现王菲的音乐喜好和梦想。当其结束了在香港的加州梦游,飞往梦想的实地时,「加州梦游」成了梁朝伟的新梦,盼望有朝王菲的返回,完成未完的加州之约。果然,熟悉的歌声将王菲引回旧地,与梁重逢。
Dinah Washington的[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描绘梁朝伟与周嘉玲的短暂相聚。Washington佣懒催眠的唱腔配合周嘉玲恣意的前戏延缓,让高涨的情欲更显难奈。同样的音乐也在梁朝伟恍然大悟后,前去Midnight express见王菲的段落中出现。只是这一次缺乏半裸的女性身体来指射,因而少了份性的召唤,多了份不语相知的局促和喜悦。
《重庆森林》是一场喧哗,一场冷漠的喧哗。《重庆森林》是两个在都市中沉默着的爱情故事,沉默的埋藏着心底内的呐喊,并隐藏呐喊轻度着时间。年轻男女的面孔上刻着寂寞的标签,这标签又在感情中旋转,在城市的灯光之下晃动着手提镜头,那属于王家卫营造的姻缘,擦肩而过的伤感。
1994年的《重庆森林》和同年的《东邪西毒》一样寂寞,《东邪西毒》给了寂寞以心灵的沙漠,《重庆森林》则给了寂寞以痛苦的泥沼。林青霞在夜幕下杀人,金城武在夜幕下捉人,他们一同在晃动的人生中冷漠,掩藏于没有答案的夜色,一同相会于伤感的酒吧,相对着咫尺的温暖,相忘于辗转的一刹。金城武的罐头在感情过期的时刻愈发积聚,梁朝伟的毛巾在痛苦中潸然泪下,王菲在自我的天空下忘情舞蹈。一切都在左近,却看不清楚甚么,只在寂寞落寞中压缩心境,晴朗的空气会下着雨,只要心头好。
加州的阳光也许更明媚,总希望这一阵歌声能推开寂寞的窗,你总会发现,王家卫在最冷冻之下安排的透骨温暖。
寂寞的心事如此辗转,在跌荡中期待下一站。流光飞逝,是指缝中一点点的时间。
4. 重庆森林 影评如何评价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摇摇晃晃的动感和迷离恍惚的声色画面
一方面,时间的必然性令人敬畏(膜拜倒计时的“有效期”);另一方面,时间的偶然性总是毫无理由地随机伏击世人:“56小时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7小时后她爱上了另一个人”。都市星系的芸芸众生,难免有轨道相交、撞出火花的时候。《重庆森林》就是两幅午夜孤独者的星云图,时间坐标是午夜,空间坐标是英文题目“重庆特快”——尖沙咀的重庆大厦和中环兰桂坊的快餐店“午夜特快”。
生日来临之际,也是爱情失效之时。两颗孤星相遇在午夜,天明之后各奔东西。“重庆大厦”这一节,笔调冷峻。相形之下,“午夜特快”的故事简直是一出轻喜剧。California Dreamin'的歌声震耳欲聋,王靖雯在加州的梦里舞蹈。她象《阿飞正传》的人物一样憧憬着流浪,但态度是嬉皮式的无所谓:“去也行,不去也行。”她和梁朝伟(警察663)的约会结果是南辕北辙:梁如约去了兰桂坊的California酒吧,她在香港的凄风苦雨中不禁想象“另一个加州是否阳光明媚”,终于跟随梦的翅膀飞去了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梁得到王的承诺--空头支票似的“登机证”,时间是一年之后,目的地不清楚。
一年之后,王靖雯倦鸟飞还。用她的话来说,“加州,也没什么特别。”其时,梁朝伟已进驻“午夜特快”。那是他们偶然相遇的地点,他却在这里等到了必然的结局。1994年的香港已不同于1990年的香港,“过期日”是更近了,但人们也逐渐学会适应,学会照顾自己,就象失恋的梁朝伟,和毛巾肥皂谈话也不失为消解孤独的方法。与其一味诅咒现代社会的物化,不如在物化的社会里发掘人性。
《重庆森林》是嬉皮式的随意而机智的幽默小品,在各方面与巴洛克式繁复的悲剧巨制《东邪西毒》形成了对比。一言以蔽之,王家卫与杜可风的风格是典型的“万花筒、MTV、后现代”。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一年前学校礼堂的大屏幕投影上。那天晚上,人越看越少,我是坚持到最后的几个人之一。就象生命中注定要遇到的一个人;我遇到的是这部电影,和王家卫的这片森林。
不止一个人看到片名问我,重庆有森林吗?也不止一个人看过几眼后就问我,这片子到底想讲什么故事?两个问题我都回答不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清楚答案。事实是我没看到与重庆有关的森林;看到的两男三女也没能发生什么可称为故事的事件。但对我来说,有些东西是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的: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加在一起的孤独;被拒绝却无法遗忘;最后是无望的坚持。
每次在聊天室里试图收购王家卫的全套影碟时,都有人问我,他的电影看起来很累,为什么喜欢他?我说不出。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摇摆的镜头,也不习惯多过对白的独白。但至少,他不在电影里胡乱讲道理;所以累的应该是他:说感情要比讲道理累得多。或许喜欢的就是他这种不讲什么道理的爱情。于是也就相信两人不经意的对视,不小心的相撞,就可能是爱上一个人的理由;而一瓶凤梨罐头或者一份厨师沙拉都会成为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谁能理解这一切呢?当人们和你在片名的晦涩和梁朝伟出场太慢上纠缠不休时,他们无法理解的不止是这部电影。
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失恋的金城武会期望一份不过期的记忆;为什么毒品贩子林青霞会用雨衣和太阳镜一起抵抗未来的不可知;为什么空姐周嘉玲会用一张取消的登机证来拒绝一份感情;为什么警察梁朝伟会拥有一间感情丰富到会流泪的房子;为什么痞兮兮的王菲会用摇滚代替思考;用梦游来承载所有的情感。
这是一种方式,当一个人只能面对自己时,维护感情的唯一方式。
希望自己有梁朝伟一样忧郁的微笑;也告戒自己不要爱上一个喜欢吃凤梨或者当空姐的女孩;甚至觉得这篇文章都可以由一千字的台词来代替,即使王家卫的台词已经成为被抄烂的经典,我也仍然相信汉语的表达魅力可以这样的细腻。当对一部电影的感情成为这样一种绝对时。我知道自己和那些自言自语的人们是一样的。我也会在雨天进行最为私人的跑步;或者独自在月亮下思念一个不再和自己有关的女孩。
是的,一年来,我和两个可能牵手的女孩无法继续。你以为可以拥有的,最终却会失去;你期望能够永远的,往往才最为短暂。
这一年里我没有放弃寻找王家卫的六部影片的碟版。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得到。有时不得不这样安慰自己:有些电影只能看一次,只能感受一次,只能理解一次;就象有些人一生只能真正爱一次。其实是害怕,害怕这一年的放弃和失去会让自己不再相信原本相信的一切。害怕的是自己一直要找的只是一部记忆中的电影。
其实在时间的灰烬里执著于永远的岂止王家卫一人。其实我们也都清楚在这个日渐数字化的世界,一切都可能改变,一切都可能过期,包括自己。我们被时间一点点磨损的是一种细腻,一种本可以用来抵抗时间和遗忘的细腻,一个普通男人或女人的细腻。正是由于这种细腻,我们每一次情感才使生命存在意义。
于是,当最终把这张找了一年的碟放进电脑光驱后,王家卫再次让我看到的那个拌着各种调料吃光三十瓶凤梨罐头然后说永远的人和那个对着空空的衣柜数一二三的人都是,我自己。
你没法对每个人解释重庆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因为你自己也未必清楚。
重要的不是重庆有没有森林,而是你心里有没有重庆的那片森林,或者你是否有一颗足以承载一片森林的心。
5. 如何评价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感觉他就完全描述了一种单纯的那种恋爱的感觉,讲的是人和人之间的那种纯净。
6. 如何评价《重庆森林》这部电影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这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电影,通过光影的语言描绘了香港人的城市生活与内心世界。这是一部非常具有王家卫典型风格的电影,和他以往的很多作品一样,《重庆森林》也是没有剧本的,这部作品是王家卫凭借着灵感乍现而涌动出天才想法的创作,想到哪里就拍到哪里,哪里觉得不满意,就进行修改重拍。
似乎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他是丝毫不在意剧情的,他在意的只有富有情绪的画面。他用镜子的倒影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折射,又用各种象征着禁锢与阻拦的物品来描述角色心中的落寞与孤独。这些画面细节渲染出的极致氛围,代替了人物的对话,甚至代替了剧情的冲突与矛盾。
《重庆森林》里的“重庆”,就是重庆大厦,也就是繁弦急管的都市生活。而“森林”则是生活在钢筋森林里来回穿梭,迷失在密丛中的人们。可以说王家卫的作品当中永远用生活在钢铁森林里的都市人的生活与迷茫作为基调。
7. 如何评价电影《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是泽东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时装片,由王家卫执导,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该片在香港上映。
影片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与快餐店女孩的爱情故事。1995年,该片获得了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
《重庆森林》里匆匆往来的男女,忽然到来的爱情,还有梦呓一样的独白,都让人觉得内心沉重,有一种身处人群的孤独,王家卫暧昧的光影,特别适合表达这些东西,所以这两段发生在市井里的爱情,相较于他其他的电影,很接地气,不失性感。片中何志武和女杀手之间的那段一夜温情,很像香港人的常态,而633和阿菲这样的纯洁美好的感情却一生难求。
影片里的两段爱情故事都不算精彩,一个是少年寻春,一个是少女怀春,题材很普通,《重庆森林》能够跳出来的原因,不仅仅是王家卫电影的光影和台词,还因为电影的故事背景在香港,所以尽洗风尘,全是洋气。
此外,王家卫对于细节的执着给电影加分不少,譬如那些长长的山道电梯,拥挤菜市场、低价集市,还有重庆大厦里的卖莎丽的印度人,展现出了香港生机勃勃的一面。
8. 电影《重庆森林》的内涵是什么
很喜欢这部片,虽然是老片,但每次看都很清新的感觉。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高深的,剧情很简单,你恋我,我恋他,她恋你。只是表现手法上比较诗话,台词也很文艺,文艺片就是这样吧,只是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