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二 有点吹 说什么300万票房就可以了
用票房去衡量二十二,去衡量一段历史太可悲了!导演努力那么多,只是为了让这段历史重现,说票房,太俗了吧?!
❷ 为什么很多人买了《二十二》的电影票却不去看
22这部电影真的太平静了。
❸ 上映三日票房破三千万 《二十二》靠什么完成“逆袭”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1]。
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全片无解说、无历史画面,音乐仅片尾响起,旨在尽量客观记录[1]。
该片于2017年8月14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中文名
二十二
外文名
Twenty Two
其它译名
22
出品时间
2014年
出品公司
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
拍摄地点
黑龙江、山西、湖北、广西、海南
拍摄日期
2014年
导演
郭柯
制片人
郭柯
类型
纪录片
片长
99分钟(公映版)
上映时间
2017年8月14日(中国内地)
对白语言
中国各地方言、普通话、韩语、日语
色彩
彩色
imdb编码
tt3843282
主要奖项
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评审团杰出奖最受观众欢迎奖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纪录单元评委会特别推荐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雅尔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特别鸣谢
张歆艺
历史顾问
苏智良
联合摄制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官方微博
纪录电影二十二
执行制片
梁巧
拍摄格式
4K REDCODE RAW
机身
RED EPIC 基本组
镜头
UP基本组(16、24、32、50、85)
镜头
UP12ARRI18-8045-250
声音(5.1)
预混、终混在DOLBY认证棚完成
❹ 如何看待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一事
2017年暑期,一部关注日本侵华战争中幸存“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在全国公映。高关注度和高话题度使该片最终取得了1.7亿票房,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该片聚焦的是“慰安妇”这一历史问题,按照这些子女们的逻辑,难道世间所有与受害者沾亲带故的人都能从摄制组的善意中分一杯羹吗?老话讲“无功不受禄”,知著君真不知这些讨要钱财的人的底气从何而来。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❺ 《二十二》目前票房有多少
最终票房超2亿人民币
❻ 《二十二》票房如何
官方还没出具体数据,但从各大网络购票平台,至今已有 1704万了!
❼ 《二十二》票房过亿,“慰安妇”子女向导演讨钱是正当行为吗
电影《二十二》票房过亿,引发了慰安妇的子女们向导演讨钱的行为,这行为并不正当。
我们都知道,“慰安妇”是历史遗留问题,往日的屈辱不堪回首,作为“慰安妇”的子女,应当多属于弱势群体。现在电影的票房收入大好,但不是他们向导演讨钱的理由。
如果把历史,把受过的屈辱,当做后代讨钱的理由,那么标准是什么?尊严在何方?导演不认可就是为富不仁?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变成悲哀之事了!
如果是导演组做好前期铺垫工作,统计相应慰安妇后代,主动做适当补助和生活上的帮助,或签订协议,是可以的。但是电影出来后,慰安妇的子女向导演主动讨钱的行为,本人不支持。
认可我的回答,请关注我。
❽ 如何评价记录电影《二十二》
近日,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记录片《二十二》上映,一开始这影片并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的票房高涨了、大家的评论都是偏好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二十二》?
网络平台助力推广,题材本身吸引观众
作为一部题材特殊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首日排片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转发了《二十二》资助人张韵艺给他的一封信,呼吁大家多多关注这部关于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随后何炅、舒淇、李晨、吴京等多位明星转发了这条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来水”的助力,这部电影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接受采访的观众表示,的确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看到了《二十二》的相关消息,最终选择买票观影则是因为对“慰安妇”这个题材很关注。
当日来观影的观众男女比例均衡,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观众,也有5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一位中年男观众认为,《二十二》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的问题,所以想来看一看。一位年轻男观众表示,本身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此前也看过很多相关的文化类报道,所以会有观影的欲望。大部分受访观众都说,这种纪实性的“慰安妇”题材影片,应该也值得被关注。
观众感触大不相同,平静又沉重的力量获赞
当天的观众都给《二十二》打出了9分、9.5分、10分这样的高分。但是,每一位观众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并不相同。
一些观众对“慰安妇”这个群体本身表示出关怀。一位女观众哭着接受了新浪娱乐的采访,但她看到了影片中乐观积极的一面:“这些老人家都经历了很多的痛苦和磨难,但她们还是很积极地生活。”一位男观众也被老人的宽容乐观打动:“她们很多人并没有去痛恨这个世界,她们也还会希望去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够更开心地活下去。”另一位女观众则注意到了老人们如今生活的不如意:“那些‘慰安妇’的幸存者,过得也不是那么开心,希望她们能够好好地生活吧。”
还有一些观众看到了这部影片的历史价值。一位女观众表示:“这个电影是描写‘慰安妇’的,是我们历史之中一个很沉痛的点,揭开会很痛,很痛很痛,但是这个伤疤是不能忘记的,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希望历史不要再重演。”一位男观众谈到全片最让他感触的是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帮助“慰安妇”:“无论政府的政策如何,都不会影响群众本身的善良,群众的感情其实是共通的。”
受访的不少观众表示看完《二十二》后心情很沉重很压抑,一位拄拐来看片的男观众坦言“没心情吃饭了”。作为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质疑“贩卖伤痛”,上映之后也有观众表示会害怕题材过于沉重。
但也有观众坦言看完电影后“很平静”,因为电影的叙述是平淡而克制的,但是“当一切恢复到平静之中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❾ 如何评价电影《二十二》
近日,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记录片《二十二》上映,一开始这影片并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的票房高涨了、大家的评论都是偏好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二十二》?
网络平台助力推广,题材本身吸引观众
作为一部题材特殊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首日排片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转发了《二十二》资助人张韵艺给他的一封信,呼吁大家多多关注这部关于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随后何炅、舒淇、李晨、吴京等多位明星转发了这条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来水”的助力,这部电影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受访的不少观众表示看完《二十二》后心情很沉重很压抑,一位拄拐来看片的男观众坦言“没心情吃饭了”。作为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质疑“贩卖伤痛”,上映之后也有观众表示会害怕题材过于沉重。
但也有观众坦言看完电影后“很平静”,因为电影的叙述是平淡而克制的,但是“当一切恢复到平静之中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❿ 电影《二十二》为什么排片怎么少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日,也是中国首部公开上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的首映日。13日下午,导演冯小刚发布微博力挺张歆艺投资的纪录片《二十二》,并附上了张歆艺给他的信。张歆艺在信里提到,这是一部关于幸存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纪录片,题材值得关注,但排片太少。
排片少到什么程度,官方给的数据是全国排片量约1%,笔者所在三线城市排片为0,询问了若干个百人群,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我们这里0排片”。排片量低其实不仅仅是《二十二》一部片子的问题,而是所有文艺片共同的难题。
对于文艺片欧美有相对健全和发达的体系及平台来助推:片方可以采取先期小规模放映,累积口碑到相当程度再扩大规模的方式,培养市场对作品的热度;各大媒体平台有专业权威的电影推荐,评论人士及栏目;有包括奥斯卡在内的专业颁奖礼及集中放映文艺片的颁奖季造势;有形成规模,片源丰富的艺术片院线提供多元选择。文艺片拥有完全不同于商业片,自成一套系统和特色的推广、发行方式,有各种渠道可以方便地找到特定的消费群。
但在中国,这些还遥不可及。我们的市场并没有放开,美国、日本、韩国等,基本都没有数额限制,每年公映的电影多达数百甚至上千部,而大陆2014年一共才放映了300多部。卖品有限,如果再在放映比例上给予限制,没有上座率的影片也必须强加排片,那影院方面很难生存。其次,中国并没有成熟的艺术院线,仅有的几家艺术院线也长期亏损,不能凭借票房收入良性循环,基本靠其他收入补贴。
面对用情怀和诚意无法打动的市场,《二十二》能否找到自己的观众群?文艺片是否应该在商业院线与大片正面交锋?中国电影市场能不能为电影的多样化和观众的多元需求做出一些改变,让后来人再不用乞求,苦情,乃至下跪?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属于《二十二》的,也是属于未来所有的小众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