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片没那么好《哪吒》15亿票房背后中国人在被诱导消费么
我认为截止7月30日14点,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已经斩落惊人的10亿元票房。根据猫眼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或达22.59亿元。此前,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最高的是《疯狂动物城》,为15.27亿元。
目前已破15亿元。
有证券分析师表示,考量光线传媒不仅参与该片制作亦有发行,如按投资比例为20%计算,本片将为净利润贡献3亿元。《哪吒》在微博、新闻平台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获了8.8的高分,进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来,《哪吒》是一次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但《大圣》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后,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国漫可谓负重难行。此刻,它正缓慢爬行在技术与艺术难以平衡的分水岭上,且更倾向于前者。
这不是艺术家的选择,而是市场的选择。
一方面:2015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捉妖记》,及2016 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美人鱼》均采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类影片的票房及数量占比均持续走高,动画电影的票房增速及数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动画影片《大圣归来》斩获 9.6 亿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动画/奇幻类电影占据5席。在链条前端的带动下,中国的CG影视制作市场空前巨大。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国漫:关键时候喊口号,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单薄、情感表达单面。CG不像是为情节服务的技术,反而就是电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为例,片中设置了一个花了大量笔墨描绘的“一镜到底”段落。但当观众聚焦情节的时候,却发现,这段“精彩”对于情节、情感的推动,没什么意义。
“特效套路”,为中国动漫电影在短期内赢得了市场。但梳理电影作品的发展方向,对技术的沉溺,既是国漫的崛起的垫脚石,又是国漫崛起的绊脚石。我们似乎再没有机会看到一个纯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个中国的《千与千寻》了。
02
从作品的角度,发烧友看到了中国漫画电影十几年来的巨大困局。从商业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等影片背后,出品、投资人光线传媒,看到的是中国国产电影发展的巨大机会。
2016年,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转折之年。这一年,靠着两部引进动漫《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票房整体水平突破了70亿元。近5年来,国内动画电影的平均票房约处于45亿元左右,占到全年总体票房的10%,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产动漫与引进动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缩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经能够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细观察:国产动漫的票仓,往往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并且,每每出现好片,就会有大量的一线票仓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稳定发电影版的动漫《熊出没》成绩一直很稳定,去年甚至以6.05亿元,斩获了去年的动漫票房冠军。
这里,小编没有不尊重《熊出没》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个答案:国产动漫在中国有极为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整个市场实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进与制造动漫电影方面,光线传媒,毫无疑问是国内影视企业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线旗下,专事布局国漫领域的孙公司——彩条屋影业,发布了2019国产动画片单,并曝光一组先导概念海报。这也是相继与国产动画“三大”系列(《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合作后,彩条屋再一次公布三部国产原创动画。它们分别是国产动画“神话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凤凰》。
B. 《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达到49.72亿,那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达到49.72亿,那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哪吒之魔童降世》曾经在2019年的9月26日上映,上映时间达到93天,总票房达到了49.72亿人民币,排在中国电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位,第一位是《战狼2》,其总票房为56.82亿。
第三是扣除中数代理费,该费用是如果票房超过6亿就不需要扣,所以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不需要扣除了。所以真正到投资人手中的钱实际上就是:49.72亿-49.72亿*65.3%=17.25亿。
分到投资人手中的钱是17.25亿,但是还要扣除成本,由于该片导演并没有透入说具体成本为多少,我们以1个亿为例来计算下,扣掉成本一亿后还剩下16.25亿。所以即使合伙人较多,达到了1600位,那平均分到每个人手中也能达到1015625元,何况有的投得多有的少,我相信造就几个千万富翁是没什么问题的。
C. 《哪吒》2天4亿连破纪录!国产动画电影背后都有哪些大佬在撑腰
早期赋予动画片的意义之一,是提供一个逃离现实的精神乌托邦,替你实现那些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而今天,动画电影也极可能成为现实中的“救市英雄”。
这部电影的火爆口碑,很容易让人想到4年前创下9.56亿票房佳绩的《大圣归来》,不知道这次的票房是否会再创新高。
关于这部电影,小伙伴们都怎么看呢?
D. 《哪吒》这么高票房,赚了多少,有多少倍
如果有人问哪部电影帮助华语片在暑期档口碑和票房翻身?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定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自从今年春节档后,内地市场已经有长达半年时间,没有出现过这种堪称“现象级”的国产影片,作为内地首部票房超过45亿的动画电影,可以说《哪吒》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今年暑期档的走势,带来了一股“国漫崛起”的全民热潮。
7月26日《哪吒》正式上映,市场大盘就像经历着一场龙卷风:连续近一个月牢牢占据票房榜首位,《哪吒》的成绩让人瞠目结舌,打破的纪录更是数不胜数。截止8月31日,《哪吒》以46.77亿票房跃居内地影史总票房榜第二位,排在它前面的竞争对手仅剩《战狼2》(56.83亿)了。
如果我们试图“马后炮”分析这部电影,答案可能很复杂。从题材、制作、投资、市场、档期、宣发等诸多方面做好,才可能有一部电影的成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处包括IP优势、档期绝佳、观众青睐国漫等等各方面因素。
在它上映时,只有已开画一周的《银河补习班》,后面则没有任何同量级竞争对手,这让《哪吒》能一直稳坐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长达27天之久。在《哪吒》正式上映前,点映票房就已达到约6000万元,和2015年逐步逆袭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不同,《哪吒》的票房从一开始就是井喷式爆发,并将国产动画的票房纪录一下子从近10亿提升至45亿以上。
截止到9月4日16点《哪吒》累计票房已经达到47.41亿!据悉《哪吒》成本在一个亿左右,按照票房分账政策,只是内地票房片方分账就达到了17.16亿,回报率17倍以上!而这还仅仅是内地票房数据,国际票房方面《哪吒》也成为继《流浪地球》之后,今年第二部在北美票房突破百万美元的华语电影。还有电视版权,网络版权以及衍生品等收益,《哪吒》回报率在20以上!如果在认购期间投入10万,妥妥的200万的收益,这样的市场试问怎么能不让人心动?
电影投资的大热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而国家政策的颁布也让电影产业迅猛发展起来!也出现了很多个人投资获得巨大收益的影投人,像《泰囧》的投资人于宇昂投资400万最后获得票房分张高达7000万,《红海行动》投资人刘力鸣投资6千万或票房分红高达1.6亿!今年春节档也有不少影片是大众参与投资的,例如《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等 ,光看这些影片的票房就知道这些大众投资已经赚翻了,相信很多听说没有参与的朋友现在也是后悔不已。今年电影产业整体形势强于去年,想要抓住机遇的威同名字抓紧时间联系小编了!
E. 哪吒票房破47亿,这部电影有哪些感动人的地方
哪吒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好看,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这种动漫作品,也是受朋友的举荐才到电影院去观看,给我的感觉很震撼。
电影当中不但有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我觉得整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应该就是哪吒本身的叛逆,被人误解被人嘲笑,以及那种压力的释放,其实看到这个经历之后,我们何尝没有联想到自己的身上。
影片出彩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是我们中国动漫电影的一大进步,其实在前两年的时候也出产了很多部优秀的作品,比如说大鱼海棠,大圣归来都是动漫界的佼佼者,但是在一些细节以及故事的方面没有丰富化,所以才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哪吒这部作品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的缺点,甚至可以和那些经典的好莱坞动漫作品相知媲美,早晚有一天中国的动漫也能登上世界的电影舞台。
F. 《哪吒》这部电影是否一般
我觉得一开始去看《哪吒》是抱着一种朝圣和学习的态度去的,虽然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是没想到……还是有点失望的,可能期望值过高。讲真,这么多人说吹爆哪吒,而我觉得其实整体来讲相对于神作来说一般,而相对于国内其他对比的还好的时候,就有一段时间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异类了。不过幸好看到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吧……)
剧情硬伤我觉得平心而论,虽然我不喜欢《哪吒》,但是这的确是个人认为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在镜头和剧情叙事线上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的电影了。就像电影的名字:《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重点就是魔童啊!不然搞个魔丸干森莫!重点就是哪吒啊!那还要金吒木吒干什么!李靖说了哪吒是自己第三个儿子不就得了!何况据说当时他俩都已经是编制内公务员了?不过他们有可能会觉得没镜头忿忿不平吧。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G. 电影《哪吒》票房突破41亿,这部电影有什么感人的地方
电影《哪吒》上映以来,票房不断的刷新,也是对于这部剧最大的肯定。看了这部剧大家都觉得是喜剧,因为从头到尾有很多搞笑的成分在里面,而且逼真的动画形式也让我们的观影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验,说到这部电影有什么感人的地方,细细想来还真的是有。
这段感情戏让人一下子触碰到人的内心深处,这时候哪吒的善念被激起,选择回去和父母一起面对这个灾难,并且为了陈塘关的百姓牺牲自己,这时候李靖夫妇看到自己的儿子即将离去,那撕心裂肺的疼也很感动人。
H.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我国票房的分账规则
我国目前的票房分账规则较为复杂,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特别营业税以及电影事业专项资金:我国的任何一部影片,只要你产生了票房,无论高低那么都要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这是硬性规定。
(2)中影数字代理费:如果票房在6个亿以下,还需要缴纳给中影1%-3%的票房。很多人有疑惑,为什么要缴纳这笔费用呢?这是因为在中国数字电影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是中影出资协助完成设备升级,“中影数字”在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时至今日,全国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数字放映机,所以其有权收取这笔费用。超过6亿的影片,因相应的营业税和专项资金缴纳的比较多,这部分就给免除了。
(3)扣除上述两部分,剩余的91.7%(或88.7%-90.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总结
当然了,影片的回收成本肯定不仅仅是票房,对于国内而言票房是大头,但是对于很多国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电影周边才是大头,比如迪斯尼拍的电影目的不是为了票房,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衍生产品。成功的电影衍生产品的收入往往超过了票房的收入,这也是好莱坞热衷于打造大IP的原因。
此外除了衍生品收入之外,电影的回本还有诸多的方式,比如:(1)版权收入:各类电视播放权、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播放权等;(2)海外销售:海外其他国家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等,比如最有名的《非诚勿扰2》,还没上映,通过广告已经回本了。(4)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5)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考虑到还在增长的票房以及哪咤的周边衍生品较好开发,预计该影片的投资人,最终人均分成会超过53万。
I. 《哪吒》票房欲破30亿,出品方却说不怎么赚钱,这是为什么
有很多高票房电影的出品方都哭穷,说电影虽然票房高,但是自己赚的钱很少。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些低成本、低剧本的流量电影所有钱都用来请明星了。但是最近的火热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是动漫电影不用明星出演,而且他们又不是什么低成本的流量电影,整整30亿的票房,为什么出品方还说没赚到钱呢?其实票房钱全都让放映公司赚走了。
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心血变成票房之后其实是很开心的,自己的心血花再多钱也不会觉得多。其实这部电影也挺好看的,大家有空去多支持一下国产动漫电影吧。
J. 《哪吒之魔童降世》你们知道这1600联合投资人分账翻多少倍吗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了,《哪咤之魔童降世》1600位投资人分账能够翻多少倍?个人在查阅了一下电影票房分账的一些情况以后认为赚钱肯定是赚了,但是根据不同投资人投资的额度不同可能赚的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分析不到位地方请见谅,各位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