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票房占收入的多少
目前,各国电影票价定位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即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不能高于本国普通劳动者月收入的1/200~1/150,日本是1/120,印度是1/400。北京是1/10。从人均占有的影院来讲,俄罗斯是百万人中600家,瑞典是135家,匈牙利100家,美国80家,而我国则仅有10家左右。我国一方面电影生产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广大观众又看不起好的、优秀的影片,这实在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
看来,要想提高票房收入,降低电影票价是恢复电影大众化消费的唯一途径。因为电影的票房收入主要靠规模效益,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上座率,第二位才是票价。票房收入的高低是和上座率成正比的,
其他盈利方法,可能还有卖一些与电影有关的物品,如纪念品啊之类的.有些电影还可以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如<魔戒>拍完后新西兰的旅游业就暴涨.
B. 2016年全球电影票房总收入是多少
在3月22日,美国电影协会22日发布年度电影市场统计报告说,2016年全球电影票房总收入缓慢增长,比2015创造的全球总票房纪录增加1%,达386亿美元,再创新高。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表示,电影业的持续繁荣是因为该产业在包括制作、发行及放映等各个环节不懈创新,不断把新故事搬上银幕。
C. 电影的主要收入是票房,电视剧的主要收入是什么
电视是靠广告赚钱,知道为什么每集中间都要插播广告吗?因为广告商给了钱的,电视台收视率越高,说明广告看的人也就越多,而拍电视的人靠卖版权,卖给电视台播出,好的电视剧越有市场价格也就越高,而带来的收视率也就越高,继而广告商给的广告费也就越高,电视还有些收入就是靠植入广告或冠名权,主要是广告。电影就好理解了,电影院票房收入,还有的电影里面也有广告植入
电视剧盈利的方式可多了。对于电视剧出品方来说,电视剧的盈利点主要有广告植入、发行收入等。
★广告植入
常见的广告植入手法有台词植入、道具植入、场景植入等。在拍摄前,商务人员会给有意向的广告商发出合作邀请,通常以PPT或者视频的形式介绍剧集(幕后制作班底、演员阵容、大概剧情、接受植入的商品类目等),有些电视剧也接受拍摄中途新增广告植入合作。
有些热门剧集,如大制作大IP项目,在拍摄前已经有不少广告商关注,其中不乏大品牌。这些剧集的招商力度更广,吸金能力更强,对广告商有更多选择和要求,倾向于和大品牌大公司合作。
★发行收入
电视剧制作完毕后的下一阶段,就是发行阶段,也就是说要把电视剧卖出去,让电视剧得以播出。说是卖剧,其实指的是卖播放版权。一般来说,购买电视剧的主要有电视台、视频网站两个渠道。电视剧/视频网站要先购得播放版权才能合法播放该剧。
以前电视剧主要是面向电视观众,把剧卖给电视台是大事,把剧卖给视频网站多数收个友情价。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传播影响力与日俱增,电视剧在网络端播放的商业价值也凸显起来。网络版权不再是友情价,相反卖给视频网站,出品方还能再赚一大笔。把电视剧卖给电视台,又有上星播放、地面播放、独家播放、多台联播、首轮播放、次轮播放等不同的版权卖出方式,每种方式不同,电视剧出品方的收取的费用也不同。
D. 电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导演赚的吗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3%做为电影专项基金,5.5%的税款
这部分8.5%,就剩下91块半了。
如果你问我去年100亿票房,其中3亿多的电影专项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尔在电影报上看到过电影基金干了啥事,都没印象了。
另外,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
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
其实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你看,上面都减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回头另说吧。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终能不能回收成本,就听天由命+撞大运吧。
500万制作费电影,如果也拿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但很多电影,比如甄子丹动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国内票房收支平衡点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体这么算吧。
--------------------
下面为补充评论的答案:
1、院线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实是对外资开放,但院线似乎不对外资开放。
全国有36(还是37)条院线,最近经常有院线合并或新院线产生,不太确定。
院线下属影院的影院主要分两种:
1)垂直直属关系,即资产关系,比如万达院线、金逸院线中绝大多数都是万达集团自己投资的商业地产中自己的地皮项目,影院全资归母公司所有,这种院线对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强,像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线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经理都没有排片权,其实就是一个店长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观众就行。
2)加盟关系,影院所有权与院线所有权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这种影院就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不同的当地院线,比如UME影城,自己数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当地院线,看哪个院线给自己的条件待遇好,就加入哪个院线,而院线为了自己的业绩排名,也在尽量争取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
3)还有其他混合的关系,太乱,就不多说了。
2、影院就是单店,院线就是品牌连锁,其实管理标准统一的院线旗下影院(无论自有,还是加盟)跟麦当劳、佐丹奴这种品牌连锁贩售店,没什么区别。
3、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费用的多少,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情况。
越是热门的电影,才好容易拉到贴片和植入。
这个完全没有固定标准。
但关于贴片和植入的详细情况,我还是在另外一个帖子,关于发行渠道的那个(还在继续待续未完着呢)里面来逐个详细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关心海外市场分成是怎样模式,其实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卖向海外,你跟海外发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见还是上面那个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详细说明。
E. 票房收入一般占到一部影片总收入的多少
票房收入一般占到一部影片总收入百分之三十左右
F.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G. 电影票房总共多少,是电影上映后多长时间的收入
没有固定的期限
就是指从首映开始到下档期间所产生的票房
如果口碑好,可能两月不止
如果口碑不好,可能就几天而已
H. 电影票房超过几个亿演员收入是多少
演员要看他的片酬是事先定好,还是按票房抽成,或者是两者相加起来。
这主要是看演员人气高不高,要是没什么名气的演员收入就不高,大牌的呢,像威尔史密斯 汤姆克鲁斯的就几千万美金......
I.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J. 票房收入电影院能够拿到多少电影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