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写电影评论(从画面等角度赏析)
1.首先对电影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
2.对电影的总体印象
3.电影画面、内容……哪里值得肯定,哪里值得改正。
4.描述一下人物品质啊什么的,当中隐含的道理
5.还可以再加一些你对电影的评论
总之,电影观后感与电影评论也没有好多的区别,只不过,电影评论重在“评”和“论”,
评:评价电影,你的看后感受等等
论:议论电影
㈡ 如何写电影和电视剧的影评,有没有比较正式、规范的格式
对于所有的电影来说,电影评价分基础评价和专业评价。基础评价限于没有学习过电影专业知识的人群。这类影评可以评电影主题思想、自己的感受等等;专业评价限于学过电影知识,对电影专业术语有所了解的电影从事者。这类影评可以评电影的灯光、色彩、剪辑技巧、蒙太奇、流派、镜头语言等。无论专业影评或基础影评,都要求我们观赏电影时用心仔细的记录关键镜头、人物对话等,这样才能在写影评时有话说。如果电影的音乐比较有特点,可以简单评价一下音乐,前提是你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不然乱评会贻笑大方~
对于人物分析 ,可以结合电影中人物的特点来写,也可以抓住人物所代表的一类人的特点来写,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傻子代表的“傻子”这一特定符号。可以考虑人物对整个事件的影响、是否是带动事件发展的线索等
结尾是对你的影评所涉及的角度进行汇总,就是再提一遍 你文章中所列举的几个角度。
给你个范例:
“XX影片通过出色的XX(XX指的是角度)、XX、XX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XX的故事,影片无论是在拍摄技巧、叙事结构、主题思想定位方面都有一定的杰出之处,是一部好影片,值得我们欣赏。(就是给影片戴高帽 呵呵)
写影评时尽量避免过多角度评价,这样会显得你在东拼西凑的凑字数,最好选择1~3个角度评价,每个角度自成一段,这样会比较有层次感,使得文章干净利落。有的可以在每个角度的段落前加上标题,起到概括、吸引读者的作用。
写影评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像写作文一样,影评也需要流利的语言,恰当的修辞。但切记写影评时不要过分追求散文式的华丽语言,因为影评本质是一种理性评论。
我个人认为,写影评还是凭借自己的艺术感觉来写好,尽量不要去背诵或模仿那些影评人的作品,有很多经典的影评段落是大家所熟知的,如果露馅就不好了。
我以前也不会写影评,但是慢慢练习就会发现其实写影评没有什么难的。上面所写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
O(∩_∩)O~加油!
㈢ 高分,急!!!电影评论怎么写
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考试么?
呵呵,那你问对人了。我是传媒大学的学生。不过你说的“文化产业管理”我倒是没有听说过。是管理科学系的吗?那你们一个学院的考试内容应该是一样的。给你一些“公共事业管理(制片方向)”考试题目和考试指导吧,应该对你有帮助。
2000年试题:分析影片《洗澡》的商业价值。
2001年试题:分析影片《变脸》(《Face off》)的商业价值。
要求:文章题目自拟/1500字以上。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主创人员。如大牌导演,名牌演员。他们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等。
2. 题材。对于商业片而言,确定什么样的拍摄题材,是对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的结果。以什么样的题材进入市场,满足哪些观众的那方面需求,会有什么预期效果,会收回多少成本等。
3. 内容。一般是:一个编织精巧的故事,加几分深沉细腻的情感,再加一些对世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精良的制作。大片一般都很注重视听享受,可以挑选几段考生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断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影像效果、音乐、音响、特技等。
5. 得力的广告宣传。
6. 影片的片名、包装等其他有特色的商业卖点。
7. 影片的不足或欠缺。如果不确定的话,这部分可以不写,或者只谈谈自己对影片的认识感悟,或者一些有建设性的构思和想法。
以上资料来源:《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专业应试必备》,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11月出版。(是我专业考试时买的呢)
由于你们还是高中生,并非专业学生,所以对你们的要求不会太高,不必紧张。如果基础好,文笔好,好好发挥是没有问题的。卷面一定要工整整洁哦。祝你好运!
㈣ 如何写电影评论.ppt
http://jingyan..com/article/d2b1d1027165dd5c7e37d43d.html
㈤ 电影评论怎么写
一般来说,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或者领悟,这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写一篇跟自己心情有关的日记,也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某个情节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还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写出任何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
2.1,写影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一篇影评之前,我的建议是:
1, 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在评论前,评论者首先是观众,自己喜欢最重要。同时建议要多看电影,但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要勉强看。
2, 所选择电影要多看几遍。要尊重电影。
3, 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电影评论分析的工具,尽量多的了解此部电影相关资料。
4, 搜集一下这部影片曾有哪些评论,以免重蹈前人说法。
5, 要勇于怀疑。
2.2,观感与通过观感进行对电影的初步分析
在观看完影片以后,你的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事实上,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影片提出问题,“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是这样啊”或者“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当然,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作为评论者来说,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
2.3 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
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评论正文,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导演,主要演员,类型,片长,上映时间,国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根据评论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剧情简介是对电影的再叙述,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扩展简介通常包括对电影制作人员的更详细的介绍,影片产生背景的介绍,影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介绍,影片所获得的奖项等等。扩展简介作为评论的资料性工具要有选择的引述。扩展简介如果没有对评论产生直接影响,建议果断的舍弃,或者可放置于评论正文之后。
评论正文
① 从观感轻松切入评论
我们注意到,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只要问一下自己,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评论就产生了。
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因为评论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才使得评论更加开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为影评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所以开放式的评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我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观感是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结果,它意味着观众从电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么。对观众来说,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作为评论者,要相信自己的观感,不要被导演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而不能产生观感。
② 列举部分常见的评论切入点
1通过主题解读评论:例如,你可以通过《不准掉头》来解读“倒霉”,可以通过《躲闪》来解读“少年的爱情”,可以通过《着魔》来解读“疯狂”。观感可以让你对某些电影归结出一个主题词语,然后品味分析一下,电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让你对这个主题词有了更好的理解。一个电影是如何变成一个词语的诠释例证的?
2相似主题联想评论:《两支大烟枪》《尼古丁》。
3通过形式对比评论:例如,作为警匪片的《猎豹行动》对以往战争片形式上的借鉴,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拍摄警匪片的新方法。与之对比的对象可选择《黑鹰计划》。
4典型例证:例如,可以通过木偶片《美国战队》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国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讨论:从茂瑙的《吸血僵尸》到《惊情400年》《刀锋战士》《吸血情圣》等这一系列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又比如说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橱柜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异形》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等。
6伦理讨论:例如可以通过《老男孩》与《发情日记》来比较东西方伦理差别,《关于我们的爱情》来讨论母女关系。
7了解型电影:例如,从《梦想阿根廷》与《官方说法》中可以对“军权政府”有个初步认识。也可以在《戏梦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气息。
8结合他人的评论对电影的再评论。
9对某些导演或演员的偏爱也可以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他们的特色。例如我比较喜欢的安德烈.佐罗斯基、盖.瑞奇、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甘宝等,他(她)们导演或主演的电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们要小心的是通过“作者论”[注释]来分析电影,这种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是评论者的一厢情愿。在某些不严谨的评论者那里,影片被诠释的面目全非,之后就可能是评论者对导演的非理性评论。本来单纯地影片分析,变成了一个批斗导演的檄文或是对某个“伟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证书。批评电影与批评导演当然是两回事,批评导演更像是一种私人恩怨。
然而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论”是一个很容易入手且简单易行的电影分析的切入点。所以在评论的时候要多关注的是电影而不是关注导演,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那个导演还要了不起。
10对电影影象的评论,如从电影叙事、景框构图、电影剪辑等做切入点。如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分析评论。
电影评论当然不只局限于采取以上这些方式作为切入点。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观感,并且不片面滥用自己的感觉,其实一切可以使你产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③选择一种自己所熟悉的评论工具。评论工具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复杂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专业工具,简单的如个人的观感。特定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把某些问题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应用上,戴锦华对《玫瑰的名字》的精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说的。那些特定的工具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难以掌握,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一下《梦幻格林》,这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④在分析与欣赏电影中间把握平衡。我们要警惕过度的分析对电影的欣赏性是有害的。有时候观众并不想变得那么“明察秋毫”,做一回快乐的“傻子”也许就是观看影片的初衷。盖?瑞奇导演的《偷拐抢骗》我已经看过了7次却一直舍不得分析它,因为害怕分析过后观看的乐趣就没有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抱着乐观的态度,分析以后会发现新的乐趣,但这毕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我认为好的评论同时也应该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还要保留原来电影的观赏性。
⑤笔法。评论者的笔法与评论选择的切入点密切相关,不同的切入点决定不同的笔法。如通过观感来叙述影片带来的感官审美影响,则很有必要借助大量修辞的运用;如果探讨影片的流派等历史性内容,则对经典理论的引用和同时期其他作品的类比必不可少。写评论时要把观点写清楚,行文要简洁流畅,不要堆砌资料。脏话痞话或许是通往个人文风的一条捷径,然而他们从来都不是严谨的,在评论的道路上我们甚至不需要反讽。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搜集影片的外围资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当地使用外围资料很可能会把你的评论淹没在看似相关实则不知所云的文字之中。外围资料可以帮助评论者理解这部电影,但不应把这些资料变成评论者的依据。原则上我支持“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内部的任何文献或相关资料”的这一立场。电影评论并不会因为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而变得更加精彩。
⑥个人风格。影评的个人风格需要逐渐形成,如同对于电影的口味一样,评论的侧重点与切入方式在不断书写影评中会逐渐形成风格,从而成为个人影评的某种标志。
⑦丰富你的影评。例如在以文字描述分析之外采用直观的图象,作为对评论的支持与补充,适当截取影片的画格会使你的评论更直观。除非是在评论影片剪辑的时候,制作表格或者图解对评论者来说太费力气。
⑧给自己的评论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引文出处
在评论正文之后要列出评论中所引的文字出处,这是对原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
3 在电影评论中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
1, 要避免评论者的生活(经验)过多的干预评论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后,你说你学会了怎么做叉烧饭。写评论的目的不是让读者关注评论人,而应该强调所要评论的电影。吃了油条喝了豆浆去看电影,同饿着肚子去看电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样,但电影是一样的。
2, 要避免在没有叙述原因的情况下给出评论结果。例如:永远也不要说哪部电影是最好的电影,哪部电影是最伟大的电影。在我看来,即使看了很多电影也不要给电影排名次,但是可以给电影定位。
3, 要避免东拉西扯,主题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个问题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体描述10个还未解决的问题。不要隔靴搔痒,甚至是满世界找靴子。例如:评论《神话》的战争场面差,不能说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斗士》,而应该明确指出它具体差在哪里。是场面调度问题还是画面构图问题?是剪辑问题还是电脑特技问题?
4, 要避免对演员导演等影片生产者私生活的关注。只有影片的宣传人员或者八卦杂志才有需要关注那些问题。
5, 要避免死撑面子硬评论,满眼都是某个电影的不足。应该放松心情,如果有部电影实在是差,那我们不去看它好了,更不用费心评论。评论是要把影片的丰美面呈现出来,舍本逐末的评论方式与悲观的分析角度实在让人惋惜。
6, 要避免一些对电影本身没有意义的评论。电影评论不同于电影商业宣传,评论要排除干扰。在选择切入点上要回避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人文学科对电影的探究,尽量从影片本身切入影片论述。
7, 要避免评论者主观地对影片做过度诠释。不要对自己假想中的错觉挥动双拳,使读者莫名其妙。
-----------------------------------
[注释:作者论的观念,最早是由法国导演楚浮的文章〈法国电影的某个趋势〉在《电影笔记》上发表而开启。文章攻击停滞的法国电影工业,并称赞美国导演的作品,为作者论奠定基础。作者论认为,电影的整体风格和内容的处理主要可归功于一个人的理论。通常用来指具有可辨识风格和主题意识的导演,此理论也包括其它被视为一部影片的主要推动力的制作人员(编剧、演员、摄影、剪接)。作者论在逻辑上是一种以作品为重心的分析方法,然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影片的诠释方式,影片的每项特殊因素都被分析者顺着导演世界观的方向加以诠释。出自书目《当代电影分析》《电影批评面面观》]
㈥ 写影评的格式
写作格式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它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要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要从题目入手。影评的题目注重巧妙,新颖,构思独特,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想读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词语。
开头
题目-开头-(中间)-结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评最重要的是开头,要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使他们有看下去的欲望,因此,开头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吸引观众的地方,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以引用一电影名家的名言,顺理成章的将读者引入阅读的氛围中。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影评就是写一篇比较日常的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千万不能跑题,要自圆其说。
结尾
正所谓虎头蛇尾,在结尾我们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点的概括,然后根据自己所围绕的中心思想能够进行感情上的表达,其次要阐述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最后运用名言进行收尾,让主题得到升华。
(6)前端页面如何写电影评论格式扩展阅读
写作要求
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㈦ 影评怎么写主要是要格式,谢谢
题目、开头、正文、结尾。
1、题目
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它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要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要从题目入手。影评的题目注重巧妙,新颖,构思独特,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想读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词语。
2、开头
题目-开头-(中间)-结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评最重要的是开头,要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使他们有看下去的欲望,因此,开头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3、正文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影评就是写一篇比较日常的议论文,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
4、结尾
正所谓虎头蛇尾,在结尾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点的概括,然后根据自己所围绕的中心思想能够进行感情上的表达,其次要阐述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最后运用名言进行收尾,让主题得到升华。
(7)前端页面如何写电影评论格式扩展阅读:
影评的注意事项:
1、捕捉细节
一个善于分析的观众,必须养成的习惯:即使在几秒的时间里,也能抓住影片中的关键时刻、形式或影像。看的片越多,捕捉细节差异性的敏感度会越来越强,就越能够发现不一样的论据。
2、要会识别
因为电影是流动的,没有人能瞬间记下想记的一切,识别出那些关键的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一部电影,一般也就四到五个这种关键片段,把它们尽可能详细地记下来,包括摄影角度、灯光、景深和剪辑技巧等,这些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