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关于五四运动的记录片或电影。
1、把反映五四运动的《我的一九一九》。
2、《我的法兰西岁月》描写邓小平留学的,还有周恩来。
3、《开天辟地》描写共产主义在中国萌芽的。
❷ 五四青年节电影推荐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强烈推荐的电影是《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一部深具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的电影,它跨越时空,以四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清华学子为主角,展现了他们各自在青春年华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当代青年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首先,电影通过四个故事,分别诠释了青春、成长、爱情和理想等主题。每个故事都饱含情感,触动人心,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五四青年那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的困惑和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其次,《无问西东》在视觉效果和音乐配乐上也十分出色。电影的画面精美绝伦,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此外,电影的配乐也十分动人,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最后,这部电影之所以适合在五四青年节观看,是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相契合,能够激励当代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奋斗。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总之,《无问西东》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它不仅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当代青年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观看这部电影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选择。
❸ 请问与五四青年节的有关电影片段有哪些
《我的1919》《高考1977 》《伤逝》 《开天辟地
我的1919——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风云电影《我的一九一九》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背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表现了一个“弱国”(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本世纪新的篇章。
《伤逝》------- 1919年,苏联十月革命的春风已经徐徐吹进了中华大地,“巴黎和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终于引发了震惊全世界的“五四”运动,反动当局拘捕了进步刊物《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和大批爱国的青年学生。
在全国各地人士的声援和压力下,反动当局又被迫将陈独秀释放。创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设想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头脑中开始酝酿,他们摆脱了敌人的跟踪,想方设法与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并得到有力的支持。 1921年7月23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汇集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逃避反动军警的搜捕,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章,开天辟地的宏图大业在这条小船上伴随着低声的,却又是震响环宇的“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而奠定。
五四青年人的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在影片中精彩呈现。
伤逝——向新生的路跨出第一步
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影片根据鲁迅的短篇名作《伤逝》改编,忠实于原著的精神,揭示出涓生和子君在悲剧发展中不同的性格特征,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个人奋斗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和妇女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解放问题。影片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涓生的手记”贯穿始终,并出现大量回忆、幻想、幻觉等主观镜头,使其体现了原小说沉郁、凝重的基调。
电影不是生活,生活比电影苦。”
❹ 谁知道陈道明出演的一部反映五四运动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我的1919 My 1919 (1999)
导演:
黄健中 Huang Jianzhong
编剧:
黄丹 Dan Huang
唐娄彝 Louyi Tang
主演:
陈道明 Daoming Chen
修宗迪 Zongdi Xiu
(更多...)
影片类型:
剧情
更多外文片名:
Wo de yi jiu yi jiu
Wo de 1919
片长:
China:100 min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英语 / 法语 /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幕后制作:
影片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素来以沉稳、儒雅风格著称中国大陆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顾维钧非常引人注目,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我的1919》———顾维钧的悲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震动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顾维钧无疑是片中最耀眼的人物,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交官,他勇敢,机智,才华横溢,具有极强的爱国情感,他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倾尽了全力。面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待客的无礼,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严肃而自信,得到了对方的尊重;在巴黎和会的发言中,他机智地利用日本代表的一个怀表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山东的强盗行为,这更是轰动了整个巴黎;而在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可是,顾维钧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政府让他悲哀,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只是在想着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他领导的北洋政府,腐败无能,胆怯懦弱,早已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抛到一边。顾维钧这边还在义正词严,据理力争,那一头却一封封电报催着要代表团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我在想,当他接到这一封封要命的电报时,是多么的心灰意冷。
他的同事让他悲哀。同样是外交官,同样是谈判代表,他的同事却害怕承担责任,没有人敢出席会议,出席会议也不敢发言,都把重担往顾维钧身上推,而当顾维钧的演讲取得成功时,又指责他“耍小伎俩,非大国风范”,表现出的更多是一种嫉妒,和这样的同事共事,让他是多么寒心。
而我认为,顾维钧最大的悲哀是来自国人对他的误解。在整个巴黎和会中,他为中国的利益殚精竭虑,花费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他比任何人都辛苦,比任何人都累,中国外交的失败绝不是他的责任。可是同胞却不理解。他们聚在他的住所,责问他,辱骂他。当为中国付出全力的他听到别人叫他“卖国贼”时,我能感觉到他的心在流泪,在滴血。
顾维钧是强大的,强大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高尚的灵魂,然而他又是孤独的,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中,他孤立无援,他无法抗拒那些强权。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留在了中国的外交史册上,他也将留在今天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