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革命老电影介绍点
《地雷战》《地道战》《奇袭》《渡江侦察记》《车轮滚滚》《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东进序曲》《野火春风斗古城》《羊城暗哨》《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平原枪声》《钢铁战士》《金姬和银姬》《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多瑙河之波》《巴布斯卡历险记》《鲜花盛开的村庄》《牧鹅少年马季》《第八座铜像》《大浪淘沙》《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永不消失的电波》《苦菜花》《红雨》《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智取华山》《烈火中永生》《半夜鸡叫》《鸡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冰山上的来客》《火红的年代》《创业》《决裂》《春苗》《海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海鹰》,《保密局的枪声》《流浪者》《追捕》《黑三角》
❷ 文革时期 电影
那十年之间没什么好电影,前期几年基本上颗粒无收,直到后期几年才逐渐拍摄了一部分作品,一般多集中于74,75,76三年。
京剧样板戏不推荐了,先看看这几部好了,电驴上全部有源。
《侦察兵》1973
《艳阳天》1973
《青松岭》1973
《战洪图》1973
《创业》1974
《杜鹃山》1974
《南征北战》1974
《园丁之歌》1974
《平原游击队》1974
《一副保险带》1974
《火红的年代》1974
《渡江侦察记》1974
《闪闪的红星》1974
《向阳院的故事》1974
《海霞》1975
《春苗》1975
《阿勇》1975
《红雨》1975
《小螺号》1975
《金光大道》1975
《长城新曲》1975
《烽火少年》1975
《车轮滚滚》1975
《碧海红波》1975
《黄河少年》1975
《年轻的一代》1975
《难忘的战斗》1975
《第二个春天》1975
《沸腾的群山》1975
《沙漠的春天》1975
《难忘的战斗》1975
《激战无名川》1975
《山花》1976
《锁龙湖》1976
《芒果之歌》1976
《江水滔滔》1976
《雁鸣湖畔》1976
《开山的人》1976
《钢铁巨人》1976
《南海风云》1976
《南海长城》1976
《阿夏河的秘密》1976
❸ 盘点80年代经典怀旧老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资源链接:https://pan..com/s/1H1R7v1z30961khVWsX5X_Q?pwd=xyac
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❹ 红色经典的老黑白 电影有 哪些例如:古刹钟声(不喜欢现在拍的)
《艳阳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8
《节振国》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5
《年青的一代》 大陆 1965
《红灯记》(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0
《智取威虎山》(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0
《红色娘子军》(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1
《沙家浜》(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1
《白毛女》舞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2
《海港》(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2
《龙江颂》(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2
《奇袭白虎团》(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2
《海港》(京剧,重拍)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3
《青松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3
《战洪图》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3
《半篮花生》(越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创业》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杜鹃山》(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渡江侦察记》(重拍)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钢铁巨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火红的年代》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金光大道&S226;下集》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南征北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南征北战》(重拍)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平原游击队》(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平原作战》(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沙家浜》(粤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4
《闪闪的红星》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无影灯下颂银针》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向阳院的故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一副保险带》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园丁之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74
《侦察兵》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阿勇》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75
《碧海红波》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75
《草原儿女》(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长城新曲》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车轮滚滚》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春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第二个春天》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渡口》(河北梆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沸腾的群山》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烽火少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海霞》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红雨》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黄河少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激战无名川》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拣煤渣》(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金光大道&S226;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决裂》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雷雨之前》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难忘的战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人老心红》(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沙漠的春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小将》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小螺号》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5
《沂蒙颂》(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战船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阿夏河的秘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长空雄鹰》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春潮急》 峨嵋电影制片厂 1976
《反击》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枫树湾》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6
《海上明珠》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欢腾的小凉河》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寄托》 峨嵋电影制片厂 1976
《江水滔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金光大道&S226;中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金锁》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开山的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连心坝》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芒果之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南海长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
《南海风云》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
《南疆春早》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牛角石》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青春似火》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山村新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山花》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山里红梅》 珠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锁龙湖&S226;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新风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雁鸣湖畔》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征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主课》 广西电影制片厂 1976
❺ 盘点经典红色革命老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经典红色革命老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红字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Rq-boXw5FWzyl91Asq4scQ
❻ 红雨的电影剧情
文革电影《红雨》,是一部关于农村医疗卫生题材的故事片。片中讲述的是70年代初山村赤脚医生红雨,人小志大,刻苦学习医术,全心全意为群众治病,并与旧社会的药铺掌柜孙天福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坚决占领农村医疗阵地的故事。本片导演崔嵬,编剧杨啸、崔嵬,摄影聂晶、邹积勋,作曲苏民、王基笑,美工俞翼如,特技美工颜广仁,录音张家克,特技摄影金燕茜。片中主要演员:曹秀山饰红雨,温刚饰小顺,巨臣国玺饰庆林,田成仁饰石匠爷,邵万林饰二槐,方辉饰孙天福,郭筠饰孙富贵,王炳彧饰王老庆,邱丽莉饰春红,王彪饰金拴,程汉焜饰赵老欢,刘小华饰老欢妻,雷明饰李主任,陈立中饰奶奶,张跃萍饰小莲,王佳宁饰小虎。影片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由中国歌剧团合唱队演唱,郭兰英领唱,片中豫剧演唱陈新理、芦兰香,本片音乐由新影乐团演奏,指挥冯光涛。影片有特定历史年代的痕迹。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70年代初。当时的太行山区青山大队随着全国形势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社员们干劲冲天地在修建水库。小社员红雨看到山区缺医少药,严重影响了社员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水库工程的进展。看到解放前在药铺当掌柜的孙天福至今还在卖假药,刁难社员,他决心当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这时,孙天福为了把握住全村的医疗大权,也提出要当赤脚医生。大队长一味相信孙天福,而大队党支部书记庆林和以石匠爷为代表的贫下中农,支持红雨当赤脚医生,送红雨进了赤脚医生训练班。红雨听了石匠爷讲述的解放前孩子看不起病惨死去的遭遇后,更坚定了当好赤脚医生的决心,红雨学习结束,回到村里,他一面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孙天福为了和红雨争夺农村的医疗阵地,抓住红雨给赵老欢扎针时滞针一事,吹阴风、造谣言,妄图搞垮赤脚医生。红雨在党支部和社员们的支持下,与孙天福进行了斗争。在实践中,红雨的医疗技术逐渐提高,他上山采药,雨夜出诊,相继治好了赵老欢和小莲妈的病,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孙天福仍不甘心,在红雨给石匠爷喝的药里下了巴豆霜,妄图达到其罪恶目的。红雨及时抢救石匠爷脱险,并认真调查研究,终于查明真相。孙天福见事已败露,狗急跳墙,在红雨调查回村的路上,动刀行凶。红雨沉着机智,把他引到桥上,打翻落水,孙天福束手就擒。在事实面前,大队长二槐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红雨在斗争的风浪里茁壮成长。
❼ 红雨的介绍
电影《红雨》,是一部“文革”时期出品的关于农村医疗卫生题材的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汉语普通话语种,彩色普通银幕,时长112分钟。影片根据杨啸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有特定历史年代的痕迹。
❽ 70年代的老电影
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翁美玲版),.《上海滩))..《大西洋底来的人》.《姿三四郎》,.《排球女将》,.《武则天》(冯宝宝版,.《八仙过海》,.《红楼梦》,.《西游记》,.《武松》,.《再向虎山行》,寻找回来的世界》,《血疑》,.《阿信》,.《一剪梅》,《四世同堂》,《水浒(山东电视台版)》,《诸葛亮(李法曾版)》,
《上海屋檐下》,《上海一家人》,《上海的早晨》,
《杨家将》,《郑和下西洋》,《济公》,《木鱼石的传说》,
《少帅传奇》,《林海雪原》,《夜幕下的哈尔滨》,《乔隆彪》,《海啸》,
《今夜有暴风雨》,《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
《末代皇帝》,《围城》,《家春秋》,
《角落》,《渴望》,《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
《编辑部的故事》,《公关小姐》,
《杨乃武与小白菜》,《李信与红娘子》,《石达开》,
《凯旋在子夜》,《高山下的花环》,《黑豹突击队》,
《严凤英》,《徐悲鸿》,《潘玉良》,《沧海一粟》,
《寻找回来的世界》,《努尔哈赤》,《甄三》,《燕子李三》,《海灯法师》
《动物王国失窃案》,《好爸爸,坏爸爸》,《亲亲我,老师》,《精豆子外传》,《十六岁的花季》,
《乌龙山剿匪记》,《便衣警察》,《铁市长》,
《北洋水师》,《赵尚志》... ...1980年
砂器 大篷车 阿拉伯历险记 天平之甍 古堡幽灵 卡桑德拉大桥 啊,野麦岭 复仇 我的儿子 激战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渊
❾ 哪些老电影比较深入人心
哪些老电影比较深入人心?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我来说,过去看过很多老电影,基本上都是黑白的,但我觉得都很好。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江姐、青春之歌、苦菜花、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杜鹃山、狼牙山五壮士、英雄赞歌、沂蒙颂、党的女儿、夺印、箭杆河边、青松岭、闪闪的红星、冰山上的来客、海岛女民兵、春苗、红色娘子军、朝阳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白毛女、敌后武工队、洪湖赤卫队、林海雪原。
这些老电影看了之后,真是深入人心,虽然都过去五六十年了,但有些情节仍在脑海里记忆犹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白毛女,通过喜儿的新旧 社会 两种不同命运的遭遇,阐述了一条真理,即旧 社会 让人变成鬼,新中国让鬼变成人。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另外电影春苗,歌颂农村赤脚医生全心全意为社员看病的故事,现在看来,那真是一部好片。
看一部电影深不深入人心,不是看它如何热闹,而是看它有没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 意义。我觉得过去那些黑白老电影都很好。看后让人受益。
太多了,数不胜数,最喜欢的是英雄儿女上甘岭地道战,东方红,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
东方红,长征组歌
铁道卫士,
秘密图纸,
五朵金花,
刘三姐,
铁道游击队,
地道战,
深入人心的老电影太多了,
按题材分类
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如下:
《上甘岭》《奇袭》《打击侵略者》
……
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
《小兵张嘎》
……
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
《战上海》《红色娘子军》
《东进序曲》
……
文革题材的电影:
《决裂》《红雨》《春苗》
……
阶级斗争题材的电影:
《艳阳天》《金光大道》
《青松岭》
……
歌舞题材的电影:
《东方红》《长征组歌》
《革命 历史 歌曲表演唱》
……
农村题材的电影:
《夺印》《李双双》《江山多娇》
……
英雄事迹题材的电影:
《雷锋》《董存瑞》
《焦裕禄》
……
儿童题材的电影:
《红孩子》《让我们荡起双桨》
《阿夏河的密迷》
……
外国电影:
《列宁在十月》《宁死不屈》
《追捕》
……
好了就先列出这些电影吧,其实还有很多,太费脑筋和时间了,
在此也敬告各位朋友们,每次答题都是现场发挥,想起那个就写那个,
都是凭记忆所写,难免有瑕疵,也请朋友们多多指教,
谢谢。
看过好多电影,最深入人心丶最难忘的是《东方红》、《英雄儿女》、《上甘岭》、《铁道游击队》、《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小乓张嘎》、《青松岭》等等精典电影佳作。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千人千面。如何界定老电影呢?我印象中小时候看过的很多黑白电影,人们印象深刻,也可以说是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时候文化生活过于贫乏,心灵如白纸一般,容易被电影深入进去。那时候人们很少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电影主要是露天放映。(无法想象花钱看电影,农村干一天农活,记一个工分,当时一个工分才一到两角钱)我们经常自带小板凳,步行辗转于周围几个村子观看,只要是电影就可以,不管什么片子,哪怕多次重复观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
小时候看过以下黑白电影,至今印象深刻,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青松岭》、《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鸡毛信》、《白毛女》、《洪湖赤卫队》、《花木兰》、《女驸马》、《朝阳沟》、《天仙配》、《牛郎织女》、《刘巧儿》、《李双双》、《永不消逝的电波》、《甲午风云》、《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金光大道》、《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405谋杀案》、《保密局的枪声》、《冰山上的来客》、《苦菜花》、《柳堡的故事》、《李双双》、《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董存瑞》、《一江春水向东流》、《永不消逝的电波》、《红灯记》、《乔老爷上轿》等等……太多啦,至少是深入我心……
老电影能深入人心,主要是 历史 原因形成,在改革开放前物质文化比较匮乏的年代,大家基本没有多少文化 娱乐 活动,看露天电影基本上可以算最大的文化享受,而且在每隔一段时间看露天电影时大多重复的片子比较多,因而印象比较深。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在电影制作上比较精益求精,而且全部情节和素材都围绕一个主题,绝不松散。
再就是演员的演技都十分到位,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翻牌亦或小角色,大家都尽心尽力,应了那句话: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
比较深入人心的太多了,比如早期的《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后期的《开国大典》《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还有冯小刚导演,管虎导演的一些作品,等等不一而足。
有比较才有鉴别,现在的影视虽然传播和制作手段好了许多,但是深入人心的太少。至于许多的抗日神剧就更是不入流。同时重要的还有在市场操纵下,演员的演技简直不敢恭维。当下走红的几名所谓“影星”,其表演简直做作到令人作呕。一部电影他们绝对能把即使是真实的故事演成假的。
每个时代的电影不仅是那个年代生活和文化的反映,更是一个时代面貌的整体展现,对于个人来讲,就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甚或改变自己人生态度的关键。
您好。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我的九月》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尹力执导的儿童片,由张萌、张国立主演,于1990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小学生安建军在高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克服自身的懦弱,重新认识自己,最终争取到参加开幕式表演资格的故事。
《我的九月》是一部具有非凡意义的儿童片,在某种意义上,它象征着一代人的青春坐标,无论我们这一代人走多远,在以这部电影为起点的时代变化得多么厉害,它都可以当之无愧地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许多早已变得不同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如果说美梦使一个人在醒来时感到睡眼惺松的惬意,那么一代人的美梦呢?它会成为什么,一个暗号,一种不言自明的真理,安建军羸弱的身躯以及他傻乎乎的笑脸喻示着八零年代生人的时间之矢,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再次与他会面,并且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他融入我心灵的深处,一如我们寄存了许多美好的情愫于他身上,也许,这就不单单是一部儿童片所能涵盖的了,还是让我们开始旅程吧。九零年代的北京城略显杂乱,但却有一股勃勃的生机;一群小孩放学回来时的情景将当时的场面很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这同时也是当年所有地区特有的面貌;要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精神,那种昂扬的姿态以其意气风发为我们所记忆;我隐约的记得小学时,高年级的一位大姐姐在给我们讲她当时与其它学校一起参加团体操比赛时,脸上所浮现出来的荣耀感,这种感情之真切,一如安建军在得知自己的武术动作慢半拍被刷下来后流下来的泪水;我以后一直没有机会再体验到那种为了团体的荣誉发自内心的真诚感与不懈的努力。当然在团体里边,他们并不只是一滴可以忽视的水珠,安建军,雷振山,刘庆来,安小妹,高老师,所有这些人都是那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让人感到这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个熟悉的朋友,不同的是,我们在今天为孤独所困扰,而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在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电影 里最为出采的就是他在影片里所扮演的高老师,那是一种没有任何修饰的的真诚与淳朴,他与“安大傻子”一起被称为“高二傻子”,二位傻子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对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是很熟悉的,在那个年代,谁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呢?他亲切,友善,虽然不尽然像高老师那样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但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在里边。安建军在高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地走出自卑的阴霾,而安建军憨厚老实又不失聪明的性格也很快让高老师找到了一个知己。安建军在捐款门事件被刘庆来抢走功劳后,高老师的与他的一段对话完全就是朋友之间的吐露心声,这也是令人感到惊异的,“我小时候受了委屈,没人听我说,只好对着家里的水缸说话,要是当时有你就好了”,这一下子就打开了安建军的心扉,使他委曲的面孔又绽露出阳光的笑容。张国立塑造的这位老师一点虚假的痕迹都没有,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让人心里深深怀念。最能打动人的是安建军和小妹一起在周日把早餐钱买兑奖券,饿着肚子训练的场面;那时北京后海公园湖边两位小朋友在晨曦中“起武弄清影”的画面显得那么的富于诗意,这情节是导致影片最高潮时安建军的形象从胆小憨厚一下子变得那么的英姿勃发的伏线。我想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的低谷,在绝望时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总是希望,结果也许是梦想实现,如同安建军一样;也许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经历过来的肯定是不后悔自己的这么一个逐梦过程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要被生活所挫败,然后慢慢挣扎起来的经历,不管是生活,学业,爱情,事业,总是这样;每个人也都会在某个瞬间放射出闪亮的生命之光,一如比武胜出的安建军,这光是我们生存下去的源动力。当安建军和小妹高兴的回到家里,被父亲数落奖券的事,然后情节一点点推进到父亲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又难过又高兴地说:“好孩子,别哭了,要是那什么……也让爸替你高兴高兴”,这样温馨的生活场景弥漫于整部影片,梦想融和温情始终是我们人生的向往,我想,这也是电影甚或生活的本质吧。
本片1990年上映,由当时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尹力执导,张萌、张国立等主演。该片以近似纪录片的真实手法,展现了几位九十年代儿童的生动形象,是一部难得的、真正地贴近中国儿童生活的儿童电影。尤其对于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同学们来说,整部电影都充满着让人动容的记忆。电影是成年人拍的,主题是儿童的故事,却没有“说教”、没有“拯救”,没有从成年人的视角去评判儿童、教 育儿 童。电影中高老师几次俯下身来的场景,代表一位成年人对儿童、少年的平等之心。不必因为“高大”而自居“老成”,这是被儿童世界接纳的入场券,难道不是成年世界里“少点焦虑、多些恬愉”的高明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