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掬水月在手》配乐所用的组诗《秋兴八首》的作者是杜甫吗
上海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官方入选片《掬水月在手》今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出席了映后见面会,向媒体介绍银幕前后的经历。当她们介绍叶嘉莹先生在拍摄时说的“只要我还活着,就会把中国诗词的美传递给每一个人”这句话时,在场的记者们无不为之感动。
《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岁高龄的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影片记录中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坎坷一生,弘扬了中国诗词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作为中华古典诗词的耕耘者和传播者人,叶嘉莹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扮演着承先启后、贯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既是求知若渴的学生,又是桃李满天下的师长。
该片由拍摄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陈传兴执导。从初识叶嘉莹起,他带领拍摄团队辗转北京、天津、西安、洛阳、香港、台北、温哥华、波士顿等地,对这位古典诗词大师进行了17次深度访谈与拍摄,采访了叶嘉莹亲友学生数十位,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痖弦、汉学泰斗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尽可能呈现叶先生朴实的生活样貌、丰富的创作内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廖美立和沈祎回忆说,在拍摄过程中,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是最打动团队的地方之一,给予了团队很大的精神鼓舞。所谓“弱德之美”,即是一个弱小的文人如何在大时代的动荡中坚持个人信仰,“这是我们在每次拍摄中对叶先生最深的印象,即便拍摄时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但她仍体现了很强大的意志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准备第二天的采访稿,并且对电影艺术表现很强的好奇心,经常询问我们关于电影工作的问题。电影里,还记录了她摔伤后仍坚持拍摄的画面。” “弱德之美”,也正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