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电影大全集免费
关于二战类型题材的电影简直是太多了,如果想要看全集的话,估计几天也看不完,所以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影视网站,可以说把二战题材类型的电影全部包揽在其中,这也是非常不实际的一个现象,所以想要把二战类型题材的电影全部免费看完的话,那么我们可真的要费一番功夫了,因为首先就要搜集所有题材类型的电影,然后再把各个电影网站平台全部都聚集到一起,这样才有可能搜集得到,但是大部分电影也都是收费的,那么想要看免费的电影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
3、换取短期免费会员观看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做活动换取一些短期的免费会员来免费观看这些电影,这是最好而且最安全的办法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在收费的电影平台看一看有没有做活动,或者免费领取短期试用的会员等等活动,一般情况下这类活动都是存在的,只需要我们细心的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②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蒙古灭南宋采取了双线作战,正面从襄阳进攻,西面由汉中入西蜀,顺长江一路东下,两面夹击。金国人原计划也是如此,他们在正面受制于中原抵抗力量的限制,于是想从西路打开突破口,策应中路。
不过,金国人的图谋失败了,因为他们在关中出口遭遇了顽强抵抗,始终进入不了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就是和尚原大战,领导这场战斗的就是南宋名将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吴家兄弟让金兀术们都输哭了。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再次南下入侵。不过金军在中原遭遇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金军深入腹地,经常被动挨打。为了分化南宋军事抵抗,金国人采取了两条策略,第一条在中原成立刘豫伪齐政府,以汉制汉,第二条就是打开西路缺口,与中路配合。
中国的地貌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北方多山,南方多水,自古南征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东路的中原平地,从襄阳入荆襄,在顺长江、湘江一路向东、向南;一路从汉中南下攻取四川,再顺长江东进。后来的蒙古灭宋就是这个选择。
金军乘着富平之战的余威,分兵两路,直扑和尚原。一路由乌鲁、折合率领的数万人马,从大散关方向而来,一路由没立出凤翔,两军计在和尚原汇集,围歼吴玠。
①克服不利条件扎根和尚原
吴玠此时困难重重,首先他缺兵少将,只有几千人马。也不奇怪,如果人多,就没必要守在和尚原这么个狭小的地方了。第二个不利的条件是军心不稳,甚至有人准备劫杀吴玠投降金军: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
第三个不利的条件是,缺少粮饷:
“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数年然后止。”
吴玠靠忠义和恩惠,克服困难,在军民同心协力之下,终于在和尚原站住了脚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有他在,金军绝不敢置之不理贸然南下。
②以长击短,痛打乌鲁、折合部
金军本计划是两路合击吴玠,但是行动协调出了问题,乌鲁、折合部先期到达,从大散关方向对和尚原发起进攻。
和尚原处于山谷中,道路狭窄崎岖,金国人到了这里,骑兵失去了优势,只能下马作战:
“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金人舍马步战,大败,移砦黄牛,会大风雨雹,遂遁去。”
地形让金国人战斗力线损了一大半,数万大军成了牵马的登山队。吴玠数千人分成两队,由上而下轮番冲击。山地作战,地势高的一方俯冲,优势明显大于仰攻的金国人。金国人又不习惯步战,被吴玠车轮战术搞得疲惫不堪,损失惨重。
数万人马被打退到黄牛堡一带,又碰上大冰雹的袭击,乌鲁、折合带着残兵败将逃离战场。
③主动出击,破没立于箭筈关
与此同时,吴玠令部下杨振,另率一路人马百里奔袭,抵达箭筈关,静候没立部的到来。三日后,没立部姗姗来迟,他们根本没预料到吴玠会把主动出击,把战场设在箭筈关:
“没立方攻箭筈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3.第二阶段:阻击金兀术主力军
两路大军相继败在只有数千人的和尚原,金国人颜面大失,难怪当初完颜撒离喝会被吴玠打哭了:
“玠击败之,撒离喝惧而泣,金军中目为‘啼哭郎君’。”
金国人自从对宋用兵,还没碰到过一位宋将,可以让金国人一败再败。赶上完颜娄室病逝,名将金兀术(完颜宗弼)接过了帅印,他“愤甚,谋必取玠”,于是:
“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
十万大军,跨过浮桥,连营百里,堆石成城。很明显,史书的描写很夸张,这种对抗人多是没有用的,十万大军顶多就是个壮壮声威而已。有时候,人多在战场上反而成累赘,金兀术很快就会体味到这个滋味。
①箭雨对抗强攻
当金国人再次以登山队的勇气,仰攻和尚原时,金兀术才深切感受到乌鲁、折合的痛苦。金军爬得气喘吁吁,还得施展腾挪术躲避箭雨,好容易攻到堡垒跟前,绝望了:宋军的床子弩太TM变态,射程远,动力强,人群密一点,一箭下去能串成糖葫芦,最后还能把他们钉在岩体上晒人干!
金兀术发了疯似的,不管山上串了多少串,依然不停地挥军而上,一副靠人肉堆平和尚原的架势。这种方法虽愚笨,对吴玠来说也很危险,毕竟山上的箭簇储备有限,军粮也会断绝。
②袭击金军粮道
吴玠早有准备!他在山下早早地埋伏了一队伏兵,绕到敌后,袭击了金军的粮道!
金兀术北方人,爽直呐,爽直到缺心眼,根本没想到吴玠就这千把人,居然还有心思分兵袭击他的粮道。生气不管用,只能重新部署兵力安排,企图躲过粮道再次被袭击。结果,大军一移动,再次掉进吴玠的陷阱里。
③神坌沟夜袭战
当金兀术将大军移动到神坌沟一带时,半夜里,他们的大营突然火光四起,杀声阵阵。原来吴玠在神坌沟事先埋伏了三千兵马,这会儿半夜敲门,趁火打劫:
“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黑灯瞎火之下,金国人乱作一团,一败涂地,金兀术本人身中流矢,差点交代在神坌沟。有资料说,金兀术惊恐之下,剃光了发须伪装成士兵,才逃脱升天。
这肯定夸张了,夜袭之时,宋军恐怕也看不清谁是金兀术,再说三千人捣乱搅局行,想把人家全干掉根本不可能。
不过,金兀术受此重创,心灰意冷是真的。他将大军撤回凤翔,留下“啼哭郎君”完颜撒离喝,与吴玠继续对峙,自己回国找妈妈治疗心理创伤去了!就是不知道,完颜撒离喝会不会再次被吓哭。
绍兴三年,金军卷土重来,依然是金兀术挂帅,“啼哭郎君”相佐,试图挽回颜面。这一次,由于叛徒出卖,吴玠粮饷不济。审时度势,吴玠决定弃守和尚原,退守仙人关。
金国人不光再次十万大军殿后,前面还放了一队伪军——伪齐刘豫的大将刘夔,他们一路捣平和尚原,开山凿路:
“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
仙人关之战是一场极其艰苦的系列战斗,吴玠的兵力大约一万人,对抗十倍于己的金军。金国人爬云梯、放火烧山,什么手段都用尽了,总是功败垂成:
“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
从这些简短的文字里,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战斗的惨烈程度。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金兀术对仙人关望而兴叹,再次被迫撤军,“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
此后,吴玠借着中原岳飞等人抗金的威势,一度对金军形成反攻,陆续收复了凤翔、秦州和陇州,把金国人企图打通西线的梦想彻底扼杀!
综述金国之所以一直不能灭宋,除了中原一带的顽强抵抗,西路吴玠兄弟多次抵挡金国人的重兵,粉碎了他们两路并进的战略目标,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所以,把吴玠比作南宋江山的一根柱石,一点不为过。蹊跷的是,南宋中兴四将,连逃跑将军刘光世都位列其中,居然没有吴玠!
不过,宋孝宗登基后,还是给予了吴玠崇高的评价,他下旨追封吴玠为“涪王”。王夫之对南宋初年的历史,有一段很解气的论述,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尽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韩、刘锜、二吴(吴玠、吴璘),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
估计金兀术、完颜撒离喝看到这段评语,又忍不住泪如雨下了!
③ 有人有我的战争电影免费观看的视频完整版的吗
"
这个楼主不会还没有找到可以看的地方吧
不是网络云就能看吗,只需要手机危兴搜索 :ys
在自己找到后,里面输入这个片子的名字,就能看的
相对之前的部分,这次的内容更充实一些,角色也多了不少
答题不易,
如果没有回答完全,请您谅解
"
④ 在甘肃成县古代打过仗吗,什么年代,大概在什么地方
成县地扼川陕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事频仍,兹将部分重要的战事择录如下:
1、秦汉下辨之战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出秦川以攻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另有大军在大将曹参的率领下,自汉中经略阳,逆青泥河西进,出奇不意攻占下辨,与陈仓之秦师成犄角之势。此役为秦楚之际汉军东出重要战役,既避实以击虚,又分散了秦军的视线,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相传鹿玉山曾为汉王驻军之地。
2、羌汉下辨之战 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武都郡羌人反。邓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诏为武都太守。诩闻,羌人派军数千设伏于陈仓、崤谷之间以待诩。诩至谷口,停军宣称:已遣使请兵,兵到,然后进发。羌人意懈怠,因分军劫掠旁县。诩日夜兼行,令吏士各作两灶,每日倍增,羌人尾随之而不敢击。 虞诩既达郡治下辨,部众不满三千。而羌军数万,围攻赤亭已数十日。虞诩下令,不用强弩,而只用小弩。羌人遂集结城下猛攻。虞诩乃潜调强弩,发无不中,羌军震恐。诩乃率队出城反击,多所杀伤。 翌日,虞诩命全军自东郭门出,北郭门入,入而易服再出,如此者数,羌人不悉城中守军之数,大相惊惧。诩乃潜派五百兵于河流水浅处设伏。羌人果溃逃至此,伏兵骤起,袭击羌军,杀死及俘虏无数。羌人从此溃散。
3、魏蜀下辨之战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屯兵下辨。曹操遣都护将军曹洪来攻。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春,曹洪师抵达下辨,将击吴兰。时张飞屯兵县东之固山,声言欲断军之后路,一军狐疑,进退维谷。骑都尉曹休于是说:“彼如欲断道,则当伏兵潜行;今先张声势,证其不能;宜乘其未集,速击吴兰,兰破则飞自遁逃。”曹洪从其言,进击,大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迅闻,张飞与马超退军汉中。
4、仇池成汉下辨之战 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前赵国主刘曜于陇城击破秦州刺史陈安后,挥师直下仇池。仇池国主杨难敌闻讯大惧,与弟杨坚头南奔汉中,遣质请降于成汉。成汉安北将军李稚受难敌贿,延之于驻地。赵兵退,即遣归武都(治下辨)。难敌遂据险不服,稚悔失计,亟请讨伐。成主李雄遣稚兄中领军琀与稚出白水,征东将军李寿及琀弟玝出阴平,以伐难敌。难敌据险自守,以逸待劳,阴平之军被阻,而白水之军则长驱至下辨。难敌遣兵断其归路,四面攻击,琀、稚深入无继,遂为难敌所杀,死者数千人。
5、宋魏浊水之战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帝遣龙骧将军裴方明等帅甲士三千并荆、雍二州兵伐仇池。十九年(公元442年)五月,方明等至汉中,与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分兵攻武兴、下辨。杨难当遣建节将军苻弘祖来拒,与方明战于浊水。弘祖战殁,方明至下辨,擒难当子杨虎,仇池平。时魏太武帝遣安西将军古弼、征西将军皮豹子帅师自散关入,会于仇池。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春,至下辨,将军强玄明等败死。二月,与宋北秦州刺史胡崇之会战与浊水,崇之为魏所擒,师溃,走汉中。魏遂平仇池。
6、魏齐龙门之战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秋,南梁州刺史杨灵珍举州降齐。九月,孝文帝遣河南尹李崇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将兵数万讨伐灵珍。崇开山分道,出奇兵掩袭灵珍,灵珍部众损折大半。乃遣从弟杨建屯龙门,自帅精勇一万屯鹫峡,以为固守之计。杨建至龙门之北山,派兵伐树塞路达数十里。崇命统军慕容拒帅众伍千,衔枚潜发,夜袭龙门。杨建为魏军神速所慑,大败而走。崇乃自帅甲士进击鹫峡,大破灵珍。灵珍弟婆罗阿卜珍战死,南秦州平。 7、泥功岭之战 北周明帝元年(公元557年),凤州人仇周贡、魏兴等聚众发难,攻破广化郡,分兵西入,进围广业、修城二郡。二郡太守告急于成州刺史赵昶,昶将击周贡,遣使报修城郡守杜杲,为周贡部将樊伏兴所获。伏兴乃解修城之围。勒兵泥功岭(即泥功山),设六伏以待。昶至泥功,伏发,合战,伏兴之众大溃,昶追至泥阳川而还。二郡之围遂解。
8、宋川陕保卫战 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富平之战后,宋将吴玠退保凤翔和尚原一线。绍兴元年(公元1133年)三月,金国大将设立进击和尚原,为宋军击败。五月,设立与乌鲁孛堇、折合孛堇,统兵数万,分两路进击,一路杀奔箭舌关,一路自阶州、成州绕道出大散关,夹击和尚原。吴吴玠、吴璘昆仲据险拒战,斩其将兀卢,金人大溃。金国元帅兀术益兵再击和尚原,大败兀术,全军覆没,剿杀殆尽。 和尚原大捷后,吴玠料兀术必益兵再战,遂于仙人关侧近修置山寨,为第二防线。仙人关地处凤州(今陕西凤县)、兴州(今陕西略阳)交界处,地势险要,为入蜀隘口。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冬,金兀术南下,陷攻和尚原。乃与撒离喝等并兵南侵,于绍兴四年(1134)二、三月间与吴玠军在仙人关遭遇。“宋军用神臂弓、炮石并力捍御,歼金兵甚众。仙人关之战,可分两个阶段。二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三月一日,金军处于攻势。自三月一日到二日夜吴玠抓住战机,发动进攻,经历两夜一日连续苦战,金军终于大败而逃。战后,吴氏昆仲于兴州至成州一线布防,成州上城曾为吴氏驻节之地。绍兴中,金人背盟,攻秦州,吴璘子吴挺破其治平砦,大败金兵。吴挺殁后,宋王朝为表彰吴氏一门屏障东南之功,于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在成州北郊建墓园勒石记功。碑今尚存。
9、宋金成州之战 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关外四州(阶、成、西和、凤)守将吴曦谋降金。金人遂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十一月,金人自秦州破西和州。十二月,破成州,守臣闻风而遁。吴曦乃焚河池县,退屯青野原,旋于兴州自称蜀王。三年(公元1207年)二月,四川宣抚副使随军转运安丙及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共诛曦,挥师收复四州。三月,张林、李简率甲士至成州,金人遁去,成州复归宋版图。
10、大顺军成县之战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七月二十八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将过天星、横天王突入成县西北隅,击杀秦州卫经历张应举于城东门楼,擒典史孙如囚于营中,横扫明军城防部队后,于石碑、张旗两寨布防。仅八日,转移至泥阳镇,后抵西和、礼县。十月复自西和、礼县突入成县,旋移军东进。
11、冯孔成县之战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陇南军阀孔繁锦为冯玉祥之张维玺师击溃,率残部与宋有才盘踞成县。张维玺挥师南下,坐镇天水,遣倪玉声旅攻成县。孔闻讯星夜携眷南逃,经康县达于四川。倪玉声旅衔枚急走,于八月二十二日正午突抵成县城下,迂回包围,发起猛攻。孔、宋残部不支,缴械投降后被遣散。是役,自进攻至结束战斗,不足2小时。
12、张俊耀围城之战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月间,康县人张俊耀率200余人攻至成县城下。举城惊惧。县政府急调民众及乡间猎户,携带土枪登城防御,并遣使赴徽县告急。俊耀急攻受挫,遂于南山西庙嘴、猪嘴崖一带扎营围城。徽县驻军闻讯后,即派兵一连,携迫击炮2门,星夜急发。至成则不为俊耀所察,乃乘黑潜入城内。拂晓,俊耀率部众呐喊攻城,城上枪炮齐发,城内援军开门出击。俊耀之众不支,大溃,退走山林。
13、红军攻城之战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至宕昌哈达铺后,按中共中央的命令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12日,部队分左、中、右三路,挥师东进,直指成、徽、两、康。16日,受命攻成的红二军四师抵达成县纸坊镇,时秋雨濛濛,道路泥泞。红四师指战员冒雨急进,于拂晓前至县城下。政府军第三军三十五混成旅属辎重营及保安队约五六百人沿城布防。红四师指挥员查看地形后,即命红十团攻西南门,十二团攻东北门。17日凌晨红十团三营七连六班战士潜行至城下,伺机攀入古城行道,炸毁堡垒,打开城门,主力部队鱼贯而入,城内守军始从酣睡中惊醒,仓惶向西北角溃退。红军起初疏于穷追,为敌方所乘,遂据有利地形反攻。时逢红十二团杀到,于是,并力迎击,反攻之敌退据上城。县城遂为红四师攻占,后复弃城东走,移驻红川等地。
⑤ 仙人关之战的介绍
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在川陕之战中,宋军与金军在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进行的一次要隘攻防战,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
⑥ 为什么宋金之战中的仙人关之战被称为最惨烈的战争
我觉得这是因为这场战役之中,宋朝的士兵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只要失败了就立马投降,然后朝廷俯首称臣,这样来保全自己,而是十分顽强的抵抗金军的进攻,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和金军拼杀,所以说也是将四川等地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导致以后金军都没有选择再次的侵略四川等地。这场战争大概牺牲了十几万人,但是宋军彻底的磨灭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是一大捷。
而且这场战役之后给金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的信心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在此之后金朝再也没有对陕西以及四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四川的百姓在也没有收到来自金朝的直面威胁,但这也是宋金战役之中最为惨烈的一战。
⑦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南宋时期,宋金交战,有两大主战场:一是中原,二是关陕。
如果说岳飞是中原战场的传奇,那么吴玠可以算是关陕战场的神话了。吴玠有多厉害?咱们不吹不擂,用战绩说话:
和尚原之战 ——公元1131年,南宋刚刚经历了富平之败(相关文章),陕西沦陷,军队损失数十万,天府之国四川彻底暴露在了虎视眈眈的金人面前。危急关头,吴玠与弟弟吴璘率领数千残兵败卒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守卫这一通往四川的重要关隘。然后,吴氏兄弟就带着这支仅有数千人的孤军,把金人的十万精兵打得大败而逃,甚至杀得完颜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
饶凤关之战 ——公元1133年,被吴玠打怕了的金兵,决定避开吴玠守卫的和尚原,从另一边的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进击四川。结果吴玠得到消息后,率轻骑日夜兼程三百里杀了过来,把金军打了一个猝不及防。这一战,金兵虽然侵入了南宋三郡,但也损失大量兵力和辎重,可以说得不偿失。
仙人关之战 ——公元1134年,金军再次组织十万人马进攻仙人关(今甘肃徽县)。这次金人准备充分、胸有成竹,连家眷都带上了,说明都盘算好来四川养老了。结果却再次被吴氏兄弟打得丢盔弃甲、连夜奔逃。此后很久都不敢再打四川的主意。
一次胜利,可能是走运;但屡战屡胜,绝对是实力。今天我们就从这位常胜将军身上,扒扒他鲜为人知的作战秘诀——
带兵之道:软硬兼施,鸡血常打
吴玠的兵,总是指哪打哪,行动迅速,这跟吴玠的带兵方式不无关系。史书记载,吴玠统兵,恪守公正,温和谦逊。选用将佐时,只看功劳和才能,从不会因为是亲朋故旧或有权贵背景而授以官职。身为大将,他还经常向下级将士们征询意见。于是在他的队伍中,“下情”总能够畅通上达,士卒也多乐意为他拼死效命。
学界普遍认为有这么四个原因:
一是资历浅。相对于其他四将,吴玠最高实职仅至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其他人大都是三镇节度使,或枢密副使、枢密使;
二是地太偏。相对于中原战场,天高皇帝远的西北战场没有得到朝廷的足够重视;
三是人早逝。吴玠去世时才四十七岁,所以后来他的战功便未表彰到应有的高度;
四是有黑点。他曾助张浚陷害名将曲端,有不义之嫌。加上好色纵欲,《宋史》就说他:“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所以,无论朝野,他都备受争议。
尽管未被列入南宋“中兴四将”,但公道地讲——凭此三战,他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几位。可惜这位常胜将军四十七岁便积劳成疾,离开了沙场,关于他的传奇也永远留在了川陕那片热土之上。
⑧ 川陕之战的宋金对决
金朝三次大规模全面攻宋失败后,遂在政治上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在军事上,将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的战略部署,命右副元帅完颜宗辅往洛阳治兵,将完颜宗弼所率金军主力西调,企图集中力量,对川陕实施重点进攻,控制长江上游,为沿江东下迂回南宋创造条件。
金军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在四年里,先后在川陕地区进行数次大规模的进攻。陕西是南宋战略要地,为此,宋王朝命知枢密院事张浚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往兴元(今陕西汉中)治兵,调整部署,加强防务,并将利州(今四川广元)、成都等诸路大臣,均改为武将。
待川陕军事部署完成,宋高宗为分金军对江、淮进攻之兵,命张浚师出关中,以牵制金军,这一战略思想与张浚转守为攻的想法相一致。但川陕宣抚司都统制曲端虑及到:出兵平原旷野作战,利于金军骑兵驰突,以短击长,难与争锋,主张精练士卒,按兵据险,待金军粮尽兵疲,然后伺隙出击。张浚拒而不纳,并将其罢官。遣兵先后收复长安(今西安)、鄜、延(今陕西富县、延安)等州。
金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急调完颜宗弼军自西京入关,与完颜娄室军会合,于富平(今陕西富平北)东下邦县。建炎四年九月,张浚调集熙河经略使刘锡、秦凤经略使孙渥、泾原经略使刘锜、权永兴军经略使吴玠、环庆经略使赵哲等五路兵40万、马7万(一说;骑兵6万,步卒12万),以刘锡为前线指挥,向富平地区集结,双方相持于富平。金将完颜娄室示弱骄敌,使刘锡与诸将轻敌麻痹,以前有沼泽不便金骑活动,拒绝吴玠据高迎敌的建议,结果为金军所败(参见富平之战)。金军乘势西进,迅速攻占陕西大部地区。宋军退守和尚原(陕西宝鸡西南),及阶州、成州(今甘肃武都东南、成县)等地,凭险设防。
宋军富平失败后,吴玠收散卒数干退守和尚原,重行设防,以阻金军。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将完颜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阶、成,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会攻和尚原,皆被宋军击败。十月,完颜宗弼率军l0余万,从宝鸡渡渭水进攻和尚原。吴玠据险邀敌,以强弓劲弩阻击金军,并和义军相配合,出奇兵袭其侧背,断其粮道,激战三天,大败金军(参见和尚原之战)。
绍兴二年十二月,金朝以完颜杲经略川、陕。
绍兴三年正月,金军攻克金州(今陕西安康)后,兵趋汉中等地。吴玠由河池(今甘肃徽县南)一日夜兼程300里驰援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金军仰攻,宋军以弓弩、滚木镭石与金军激战六昼夜,杀伤金兵甚众。后因犯罪小校叛引金军从蝉溪岭击关背,攻破饶风关。宋军退守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金军因粮草不继,野无所掠,疫病流行,于四月引兵北撤(参见饶凤关之战)。
绍兴三年十二月,金再度兴兵谋蜀。金军先行攻和尚原,吴玠弟吴璘因军粮不继,拔寨退走。
绍兴四年正月,金元帅令都监完颜宗弼、陕西经略使完颜杲,伪齐将刘夔率步骑lO万攻仙人关。吴玠以万人守关右,并修筑杀金坪,依险拒守,大败金军(参见仙人关之战)。金军被迫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吴玠乘胜收复凤州(今陕西凤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陇州(今陕西知阳西北)。
⑨ 南宋四大名将分别是谁他们人人都能和岳飞比肩
公元1279年,北宋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继之而起的南宋在风雨飘摇中接下了所剩的半壁江山。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停下脚步,饮马黄河不再是他们的追求,转而将眼光投向了长江,不知道自己的马儿能否饮得惯南方江水。
在此危急时刻,南宋诸将挑起了保卫大宋江山的重担,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且极具故事性的名将岳飞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三次投戎,收复建康,两度北伐的壮举家喻户晓,被十余道金牌召回的故事也让我们扼腕叹息。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当时的金主完颜亮出兵进犯西北,此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吴璘再次披挂,支撑病体重登仙人关,先后收复商州、河源州、大散关等地,又派儿子节制军马于瓦亭击败金兵,生擒金将耶律九斤。之后亲自督战仅用八天时间收复德顺,又接连收复会州、熙州、巩州等十三州、军,但这些战果都在之后的和谈中被迫放弃。
最终吴璘在死前上表恳请朝廷不要放弃四川后溘然长逝,时年六十六岁。
那曾经是屈辱的年代,也曾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