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只记得一个情节了:有一个妈妈给孩子洗澡,放出来的自来水是粉红色的黏液。
红樱桃
剧情介绍
一九四零年冬。两名中国孩子,楚楚(女)和罗小蛮(男)由中国内地出发,几经辗转,历尽艰辛,到达苏联莫斯科附近的国际儿童院,这是一所专门收养各国共产党领袖子女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两个孩子结识了以中德混血儿张卡尔为首的一批外国孩子。院长瓦特金——一个祖父般严厉而慈祥的老人是这所儿童院的灵魂。新奇的学校生活温馨而又时常产生烦恼,在朝夕相处的时光中,张卡尔对楚楚产生了少男少女之间的微妙感情。而罗小蛮始终难以忘却在日寇铁蹄下的祖国。夏天到了,儿童院的孩子们选择各自喜爱的夏令营度假,张卡尔和楚楚来到了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就在到达夏令营的第二凌晨,也就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的炮火摧毁了孩子们的宁静生活,一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悲剧发生了。德国法西斯当着孩子们的面杀害了女教师维拉,所有的孩子们与战俘与平民一样沦为囚徒。儿童院召回了散落在尚未沦陷地区里度假的孩子们,准备迁往西伯利亚。混乱中,罗小蛮等几个男孩子躲藏起来,决意参军投入反法西斯的战斗。他们是孩子,而无法混上开往前线的军列,从此过上了流浪儿的充满艰辛的生活。德军占领区内,楚楚和张卡尔等人被迫为德军洗刷战马,能说德语的张卡尔机智地诱骗到德军士兵的枪支,企图掩护楚楚等人逃跑,楚楚等人骑马逃跑,张卡尔却身陷绝境,不幸牺牲。纵马飞奔的楚楚也终未躲过德国炮火的轰击,不幸落马……。后方,饥饿在蔓延,为了换取充饥的面包,罗小蛮不得不去医院卖血,当区苏维埃的老区长得知这群孩子是国际儿童院的学生时,心生恻隐,为他们找到了聊以糊口的工作,罗小蛮从此成了专门送达“阵亡通知书”的“黑信使”。为了杀一儆百,德军决定公开处决逃跑失败被抓回的孩子,枪决在即,一俄罗斯老者挺身而出决定为孩子替死,可是他只能换取一位孩子的生命。正当德军残酷地玩味屠杀的过程之际,一位德国将军来到刑场,他流露出对东方女孩的一种特殊兴趣,楚楚死里逃生,被带到了东普鲁士德军司令部。身陷囹圄的楚楚出乎意料地受到德国将军的优待。终于有一天,楚楚知道了纳粹将军有一种残酷的嗜好:用文身后的人皮制作各式各样精美的灯罩,纳粹将军梦寐以求的是楚楚细腻而光洁的皮肤。愤怒的楚楚企图自残,但是,纳粹将军阻止了她的企图,并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后方,罗小蛮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娜佳,原本艰辛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但俩人相依为命,却颇有人情趣味。一天,他俩发现住地附近变成了德军战俘的驻扎地,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罗小蛮每天用弹弓“惩罚”敌人。苏军反攻的炮火层层迫近,大势已去的德军开始丧心病狂地屠杀战俘和平民,纳粹将军终于完成了在楚楚后背上的“杰作”,并大发所谓艺术永恒的感慨。后方,罗小蛮的“弹弓战”终于引发了战俘的骚乱,苏军管理人员误认为是暴动,开枪镇压,罗小蛮将狂怒的德军战俘引至一幢废墟里,情急之中,引燃了汽油桶,与敌人同归于尽,小娜佳悲痛欲绝。纳粹将军将自己的“杰作”楚楚带到战场之外的荒野里“放生”,然后回到司令部饮弹自杀,多年来收藏的人皮灯罩与他的罪恶一齐葬于火海。楚楚被盟军的红十字会收容,面临例行的淋浴时,楚楚拼死不愿脱去衣服。当护士们强行撕开她的衣服时,都被楚楚后背图案惊呆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竟是一色彩斑斓的德国法西斯鹰徽。楚楚的身份引起了盟军和苏军的怀疑,在讯问中,楚楚缄口不语。夜里,楚楚爬到篝火边,用燃烧的木头,狠命地朝背上的耻辱烙去。苏军终于查明了楚楚的身份,她被送到莫斯科接受了良好的治疗,瓦特金院长带着娜佳来看望楚楚,告知了罗小蛮的死亡。沉默中传来红场阅兵式的礼炮轰鸣。楚楚流下了无声的眼泪。楚楚的植皮手术历经数年,终因植皮面积过大和医疗水平的限制而失败。许多年以后她的一位画家朋友将文身图案绘制成画,收藏于历史博物馆以昭示后人永世不忘战争的罪恶。
② 电影老炮儿剧情介绍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冯小刚饰),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
某日,六爷(冯小刚饰)和“小炮儿”儿子晓波(李易峰饰)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
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
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
补充: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
(2)灯罩电影免费看扩展阅读:
《老炮儿》的主要角色介绍
1、六爷-演员 冯小刚
他是北京后海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在1994年犯事儿蹲过牢,出来后一直生活清贫,就靠一套房子养老,开一个小卖部,和儿子关系紧张,平时遛遛鸟,打抱不平。
2、闷三儿——演员 张涵予
他和六爷一样,也曾是横霸一方、京城闻名的狠角色。为了兄弟情义,他扛过雷挨过刀,身上每一道疤痕都是热血青春的印记。
3、话匣子——演员 许晴
她是一个地道的北京胡同妞儿。美艳泼辣还带点儿江湖气,脸蛋甜美,身上却多了些久经风霜的市井气。她是父子拧巴关系中柔软的一环,在两代隔阂之间她既见证老炮儿的风云岁月,也明了小炮儿的叛逆心理,她拉近了渐行渐远的两父子,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
4、晓波——演员 李易峰
他是六爷的儿子,是胡同串子里的“古惑仔”。仗着六爷的庇佑,他一直在青春期里任性。
5、小飞——演员 吴亦凡
他是个小混混头子,是个自觉不可一世、酷炫狂霸拽出天际的富二代。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无不透露着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做派。他代表着江湖新势力,与冯小刚所代表的老炮儿六爷进行新秩序与老传统的PK。
6、灯罩儿——演员 刘桦
他是个外表老实、怂包的主,但是骨子里有股狠劲,他跟闷三儿一样,知道六爷有难就敢亮刀子。
7、灯罩媳妇——演员 梁静
她是灯罩的媳妇,性格沉默,是个坚韧的人。顾家顾孩子,为老爷们助阵提气。
③ 2020年比较好看的电影
No.1《绅士们》The Gentlemen (2020)
类型: 喜剧 / 动作 / 犯罪 豆瓣评分:8.3
20年后盖.里奇重回创作巅峰作品
盖·里奇是个很神奇的导演。可能没有哪一位导演的职业生涯,比盖·里奇的更适合高开低走这四个字。98年的处女作《两杆大烟枪》和00年的《偷拐抢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道即巅峰,快速剪辑、多线叙事、摇滚配乐的风格化手法,搭配上黑色幽默和真正来源于街头的愤怒与灵气,让这两部深深烙着盖·里奇标签的作品重新定义了犯罪类型片,成为众多新人导演借鉴的模板,也把盖·里奇这个15岁就被学校开除,非科班出身的英国小混混捧上了神坛。
这部集合了豪华卡司的《绅士们》,标志着盖·里奇重回最初让他扬名立万的犯罪类型片,也是盖在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经典IP后重新开始自己写剧本。熟悉盖导的观众,能怀着欣喜在《绅士们》里重温盖·里奇常用的那几板斧,也能在这个不算新颖的故事里,发现一个不太一样的盖·里奇。
影片从私人侦探弗莱彻视角开始,弗莱彻用电影剧本的结构方式,向米奇的军师雷介绍他所理解整件大麻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方式直接让观众切入主题,同时也更清晰全面理解所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影片借用这种剧本结构模式,也同时对这种模式进行调侃,比如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转折点,这个时间需要一场动作戏,甚至弗莱彻和雷中途还扮演剧本对白演示,增加了影片更多有趣丰富的可看性。
这些想象力的叠加,正好也非常契合盖.里奇一贯的导演风格。《绅士们》也是盖.里奇继《两杆大烟枪》之后,在国内外评分综合指数最高的一部作品,20年后盖.里奇重回创作巅峰!
No.2《人生七年9》63 Up (2020)
类型: 纪录片 豆瓣评分:9.6
如果你问我,如果什么电影或者纪录片,你觉得人一辈子一定要去看,或者说什么电影或纪录片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观短时间内有所改变,我一定会说,是《人生七年》系列。
这部大名鼎鼎的英国的纪录片,以7年为一个单位,跟踪采访十几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今年是第九个7年,片中的孩子们已经到了63岁,而导演今年也已经79岁了,下一个7年的片子是不是可以拍的出来,还是个未知数,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或许是最后一部”的心情看的,一些受访者也道出了这样的担心。
但即便这部片子在我的心中位置如此之高,我也从来没有郑重的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不开心。
很显然,看这部记录片记录片记录片的过程一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你会看到纪录片里的每个人,从7岁开始慢慢长大,从孩子成为少年少女,意气风发,走入不同的人生轨迹,他就像我们的朋友,就像我们自己。但也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人生处处都是意外,他们也会走入你无法控制无法帮助无能为力的状况,很多情况下,我们会悲伤的发现,这种无力感伴随了他们,也伴随了我们的大半辈子。
从第一部看起,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你每次再看也还是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你会止不住的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呢?我看起来像他么?但要相信,当你看完之后,即使痛苦,你也会受益匪浅。
Tip:从第一部看起,不要跳着看,更不要查阅他们以后会怎样。
No.3《乔乔的异想世界》Jojo Rabbit (2020)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战争 豆瓣评分:8.4
这可能是今年最催人泪下的喜剧。
杰出的喜剧,永远拥有一个悲伤的内核;杰出的悲剧,永远拥有让你泪中带笑的魔力。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路数,但这部电影依然用这个方法,搭配孩童般的笑点,浑然天成地将战争描绘的如此逼真,将爱描绘的如此动人。
《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是一部2020上映的美国剧情喜剧电影,由塔伊加·维迪提执导,罗曼·格里芬·戴维斯、斯嘉丽·约翰逊、山姆·洛克威尔、托马辛·麦肯齐主演,改编自克里斯汀·勒南斯小说《Caging Skies》,讲述二战时期的德国男孩乔乔,身为希特勒青年团学员除了有着满腔爱国的热血外,还有个神秘好友阿道夫·希特勒。某天当他发现母亲竟然私藏一名犹太少女,乔乔心中价值观陷入一片混乱,只能靠着幻想的好友帮助面对那盲目的爱国情操。
毫无疑问,《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就是今年最精彩的喜剧电影,不像表面看似荒谬胡闹的故事,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大胆地在普遍被认为相对保守的好莱坞,不仅利用他最擅长戏谑的喜剧风格,以另一种方式呈现那些现今人们不愿回首的悲伤过往,还结合观众最能感同身受的家庭元素,使《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不只具有高度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更是一部扎实饱满、深刻动人,让人不知不觉就深陷其中的完整作品。
No.5《1917》 (2020)
类型: 剧情 / 战争 豆瓣评分:8.5
这不是一部靠故事取胜的电影,因为恐怕一个10岁孩童也能轻易明白它在发生着什么。
《1917》天然带有双重矛盾。它当然是技术向电影,在“一镜到底”的概念确立之时,它就是一场技术冒险。全剧组都将为这场冒险支付超出普通电影5部的工作量,以完成“全片只有一个镜头”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与此同时,创作者想达致的最终目标却是“去技术化”。他们的一切努力都要让观众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让观众沉浸入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亲临“真实”的一战战场。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大片,不如说是一部文艺范惊悚片。敌军营地“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窒息感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主角与观众紧绷的神经。
我们带着抗拒、忐忑、惶恐的心情被迫上路,跟着主角一同喘息、游弋、奔逃。
在当中,我们将历经恐怖的前线战壕、命悬一线的敌方陷阱、橘色的暗夜火光、燃烧着的末日教堂、樱花飘飞的河流,置身于影史最残酷而最“美”的战场。
同时,我们的情绪将随一曲动人的人性之歌游走,这个“冲入敌方拯救1600人”的故事闪耀着两个普通一战士兵温情的人性光辉。
No.6《真心半解》The Half of It (2020)
类型: 喜剧 / 爱情 / 豆瓣评分:8.0
人们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追寻爱,但却往往不了解爱的真谛,也不知道如何去爱、被爱与爱自己,尤其在青春洋溢的花样年华中,这更是无人能解的习题。故事聚焦于三位不懂爱的青少年——艾莉、保罗和艾斯特,他们象征着青春期对爱情感到迷惘的人们,有些人像艾莉一样,隔绝于世外,甚至从未了解过自己;有些人则像保罗盲目地逐爱,却不晓得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坠入爱河;也有些人像艾斯特,迷失在人来人往的世界,不懂得内心想要什么,甚至忘却自己曾渴望的理想
爱不是要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是尝试、追求,以及失败。
简单的说《真心半解》就是一个他爱上她又爱了她,她爱上她的故事,然而在这部电影中,一面电影没有将性别作为矛盾的戏剧张力,同性爱情的是否对错早已有了公认的主流价值,另一面与较为传统的美国青春电影不同的是,它的导演伍思薇并没有用狂欢或是派对来营造青春氛围,构建张力,而是将镜头更多的留给了主人公们,他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感情面前,每个人的情感演变。
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却也是盲目的,一个人也只有在面对感情的过程中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最初喜欢艾斯特的保罗,可能是因为外貌,但他在与艾莉的交往过程中,却发现了自己也喜欢上了她,对于艾莉而言,最初的她只是一张白纸,却也是在社交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爱,对于被追求的校花艾斯特同样也是如此,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逐渐清楚意识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引力是物质对孤独的反应 青春是人们对悸动的反应
《真心半解》大量引用关于爱情的经典名言、电影金句、怀旧老歌、寓言传说,毕竟在认识爱之前,只能从他人对爱的经历来了解它的样貌,人们常把爱描绘得很浪漫、美好,但反观本片却将爱情最原始的样子呈现出来,爱就是来自于心灵上的渴望,拥有它才能圆满自我,因此本片才以「其中的一半」(The Half of It)命名,也利用许多接近对称、平行的画面,来呼应片头关于古希腊对于爱的描述,这些镜头、对白又或是故事发展,想要表达的不只是关于努力追寻变化莫测的爱,更是以横跨血脉、性别、信仰的不同思维让人了解爱的真谛。
不同于一般青春爱情剧作只想要阐述一段情感的变化,《真心半解》刻画的是人的「心」,从对爱的无知到未知、从裹足不前到愿意勇敢实践理想,这些改变意味着成长与对自我的认同,也表现了故事自身的独特性,也许表面上看似平凡,但在反复回味后便会领悟到其中的非凡。
No.7《给我翅膀》Donne-moi des ailes (2019)
类型: 冒险 豆瓣评分:8.7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触摸到辽阔宁静的自然风光了?蔚蓝的天,带着果木味道的风。
胭红色的晚霞,广袤的森林和大海......
这部电影,就如同这些词汇一般清新治愈。把眼睛和心灵,一次性冲刷彻底。
法国人的浪漫或许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正是由于科斯蒂安几近偏执的浪漫想法,才有了这么一段感人肺腑的迁徙之旅,而《给我翅膀》浪漫之所在,便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那份和谐共处之美。导演并没有把所有焦点放在真实事件主人公科斯蒂安身上,确切的说儿子托马才是真正的男一号,一个网瘾少年的成长变形记让原本具备梦想高度的故事里更多了一份亲情的温度。
随着小主人公一步步的蜕变,破裂的家庭关系也一步步走向和解,而这过程中又点到生态环保这一深刻命题。导演更多的以人类情感为原点,他没有非常猛烈的去抨击不重视环保的当局者,而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侧面的传达了他的讽刺,比起一些刻意的说教也更能够打动到人。成长、生态、家庭、梦想、传承等元素交融,在情感上便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共鸣。
宛如画卷一般的北欧风光几乎每一帧都能截图成屏保,导演说:“从这些鸟的翅膀上方,大概半米的地方俯瞰,能看到它们所有动作的细节,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绝妙芭蕾舞。”然而电影不仅展现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其背后最大的意义还是来自人文价值,这段被他人看做笑话的寻梦之旅最感动的不过是那份返璞归真,不夹杂任何功利对于大雁的执念,才是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温暖而治愈,洗涤人心。
No.8《黑水》Dark Waters (2019)
类型: 剧情 豆瓣评分:8.5
《黑水》的整个过程以浅蓝色的浓重色调开始。当一个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作恶时,普通老百姓如何呼唤正义的回声?这部电影本身非常好,具有类似于《熔炉》的社会讨论价值。
一部基于现实事件拍成的电影。故事的主题很简单,一名律师,牺牲家庭和事业,和美国的化工巨头Dupont杠上的故事。情节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最戳人其实是其真实事件的本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本来以为既然都已经拍成电影了,那应该最后是个Happy Ending。然而现实是直到如今,律师仍在继续战斗,而片中的“反派”,还是逍遥法外。
这种题材其实并不需要做到完全的客观,这也不是导演想让观众看到的,不然的话就成了一部单纯的纪录片。在这部电影中,一切镜头都聚集在律师身上,说白了就是一个单视角。观众跟随律师走过整个事件,见律师所见,想律师所想,所以会带有很强的偏向性。所谓的“好人”“坏人”分的清清楚楚,有放大了个人独身对抗化工巨头乃至整个体制的英雄悲壮的宿命感。实际上,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叙事片,其实更像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想歌颂的想批判的清楚明了。
No.8《阳光普照》 (2019)
类型: 剧情 / 犯罪 豆瓣评分:8.4
《7号房的礼物》正如片名,这是一部关于礼物的故事。只有六岁智商的牧羊人,麦莫斯。命运对他不公,老天却送给他一份厚重的礼物,聪慧可爱的小女儿,欧娃。麦莫斯视女儿如珍宝。为了看到女儿的笑容,他在儿童节游行现场贩卖糖果,只为了送女儿一只小书包当做礼物。
另一位父亲,位高权重的中校,宪兵司令官,先麦莫斯一步买走了这只书包,同样是为了送给女儿。两位身份地位悬殊的父亲,看中了同一件礼物。只因为一只书包,引发了一场悲剧,葬送了三条人命。
小女孩赛达,宪兵司令的女儿,她用小书包戏弄麦莫斯,却失足落下悬崖,丢了性命。唯一在场的麦莫斯,因智力低下不懂得为自己辩护,更无力保护自己,蹲了冤狱。愤怒的宪兵司令,要为女儿报仇,利用自己的权势,疏通关系,促成了麦莫斯的死刑判决。麦莫斯,这个被上天强行塞进成人躯壳的6岁男孩,成了命运送给七号牢房所有囚犯的礼物。
这是一群凶神恶煞的恶人。一帮古怪的罪犯。有窃贼,也有惯骗。有人以杀人为生,也有人为了冬日能躲在牢房中,不必冻死在街头,随意持刀伤人。如孩童般无助的麦莫斯,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各展所长,成功的把小女孩欧娃偷渡到挤满罪犯的7号牢房里。
7号房的犯人们,本想把这次会面当成麦莫斯执行死刑前的饯别礼物。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反而得到了这对惹人怜惜的父女的馈赠。两颗纯净的灵魂之间,剪不断的父女亲情,揭开了每一位犯人心中的伤疤,又将其治愈。
好在奇迹从天而降,宪兵队捕获了一名逃兵。这个人目击了司令女儿坠崖的全过程。司令却接受不了女儿意外身亡的事实,执意要绞死麦莫斯祭奠女儿。司令枪杀了目击者。牢房的窗外,架起了为麦莫斯准备的绞刑架。
④ 《刺花的灯罩》原型:她将战俘的人皮剥下,为什么要制成各种特殊的收藏品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司令格兰特曾经有一句名言:“我不主张战争,除非是为了和平”。事实上,作为是一种极端的暴力行为,战争往往让不少人,成为了冷酷无情的机器,人们的劣根性,因此被无限的放大,而在近现代,有一部名为《刺花的灯罩》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残忍的纳粹女魔头,实际上,二战当中的邪恶女人伊尔斯·科赫正是她的原型,不妨让我们听下她的故事。
加在这个女人身上的绰号颇多,比如“纳粹女恶魔”,也有囚犯将她称之为“布痕瓦尔德母狗”。
到了1947年8月19日,柏林美国区的军事法庭开始以谋杀罪起诉她,但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通过,然而到了1949年的西德,指控官找到了当年伊尔斯做成的人皮钱包、灯罩等众多特殊收藏品,让法庭中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德国法律没有死刑,因此伊尔斯被判处了终生监禁,不得假释。此时的伊尔斯,似乎完全没有悔改的意图,她试图上诉,在1952年被联邦法院驳回。时间到了1967年,伊尔斯科赫在德国的单人牢房,选择用床单勒死自己,结束了生命。对于她的死亡,并没有人表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