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库全书”、“四库”指的是
四库,又称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指经,史,子,集
㈡ 纪晓岚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后两句是什么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纪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是石云,道号是观弈道人,是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
(2)四库电影免费视频扩展阅读
杂数诗是诗歌的一种体栽。有以数字为题目的﹐有以数字嵌入诗句的﹐类似文字游戏。
这首诗还有另一种版本,据传为乾隆皇帝所作: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流传度很高,也常用来证明乾隆皇帝文化水平不高。
纪晓岚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此时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晓岚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 一生悉付《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㈢ 《四库全书》分为哪“四库”﹖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㈣ 《四库全书》包括哪四部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半。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4)四库电影免费视频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文化源流
传统学术自身的延续及发展,也在迫切要求当时的目录著作承担起“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责任,以经学为主的中国学术,历经了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直到清代汉学,期间渊源流变、兴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当评价。
《四库全书》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那么,对传统学术的总结也就责无旁贷,因为传统目录学正是将典籍按照一定的体系加以排纂编次,进而通过文献典籍本身以及分类、编目、序录等方式来反映学术发展历史的。因此,编排历代典籍,总结评判传统学术,就成了《四库全书》编纂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四库全书总目》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时代风气
四库修书之前,出版业高度发达,典籍充分积累,藏书兴盛,文献整理工作全面展开,汉学成为主流学风。在时代学风下,学者们需要阅读大量藏书,以及许多完整的原著,以征引材料,考证学术源流。而对于自明末以来进入中国的西学,如何对待,到自觉检讨并总结以引导臣民认识西学,确立西学政策的时候了。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更大规模的行动,来做一次彻底全面的学术文化总结,也必得政府亲自出面主持方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希冀超迈前人,并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识断、调理文化。 [5]
皇帝自身
乾隆中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清朝呈现出盛世景象。思想学术文化亟待总结的要求,政治经济的保障,以及乾隆个人的喜好,学术界的呼声,使中国传统的盛世修书在这个时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继顺康雍之后再次修纂大型书籍的态势。盛世的宏阔是需要鸿篇巨制来充实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时代留给自己的使命。
四库修书就表面而言,起于三方面。一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学佺再倡儒藏说,提倡集合儒书,与释藏、道藏鼎足而立。二是乾隆下诏直省督抚学政征求遗书,汇送京师。三是朱筠、王应采奏请校办《永乐大典》,辑佚书籍。但实际上是学术文化发展到总结时期,以及学术与政治的合力的需要。当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书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图书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主要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编纂人员
任职人员:历任正总裁官(16人) 爱新觉罗·永瑢、爱新觉罗·永璇、爱新觉罗·永瑆、刘统勋、刘纶、舒赫德、阿桂、于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和珅、蔡新、裘曰修、王际华
历任副总裁官(10人) 梁国治、曹秀先、刘墉、王杰、彭元瑞、金简、董诰、曹文埴、钱汝诚、沈初
总阅官(15人) 德保、周煌、庄存与、汪廷玙、谢墉、达椿、胡高望、汪永锡、金士松、尹壮图、李绶窦、光鼎、倪承宽、李汪度、朱珪
总纂官(3人) 纪昀(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
总校官(1人) 陆费墀
翰林院提调官(22人) 梦吉、祝德麟、刘锡嘏、王仲愚、百龄、张焘、宋铣、萧际韶、德昌、黄嬴、元曹城、瑞保、陈崇本、五泰、运昌、章宝传、冯应榴、孙永清、史梦琦、刘谨之、蒋谢庭、戴衢亨
武英殿提调官(9人) 陆费墀、彭绍观、査莹、刘种之、韦谦恒、彭元珫、吴裕德、关槐、周兴岱
㈤ 圆明园被掠文物失窃案拍电影,都有哪些文物失窃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宝物。
据外媒报道,华纳兄弟将圆明园被掠文物失窃案拍成电影,名为《中国艺术品大劫案》。该片由朱浩伟执导,改编自《GQ》杂志文章,聚焦在枫丹白露等欧洲博物馆的我国文物失窃案,被偷的主要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人从圆明园盗走的文物。
接着是《女史箴图》,为我国顾恺之创作的绘画作品。原作已丢失,现有唐代摹本,原本有12段,因年代过于久远,现存仅9段,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最后是圆明园的全景图,由清代画师沈源和唐岱绘制,由乾隆题词。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三山圆明园时,将这幅画掠走,现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从1火烧圆明园以来,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园林付之一炬,大批的文物也被英法联军掳走,而且侵略者一直拒不承认宝物归我国所有,一直不肯将其归还给它原来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