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好心人分享邓稼先(2009)年由巫刚和刘蓓等人联合主演的免费在线观看高清资源
《邓稼先》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0Ohp8_JRCrUrgOcCK5wf2Q
导演:王冀邢
编剧:钱滨/钱道远
主演:巫刚/刘蓓/汤镇宗/徐敏
类型: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09
片长:105分钟
该片是公元1996年7月29日,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后向全世界宣告,从7月30日开始,中国将暂时停止核试验。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缅怀在十年前的这一天不幸逝世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而精心选择的特殊纪念日。作为邓稼先的两代世交和终身挚友,杨振宁不禁流下了热泪。
② 邓稼先传
邓稼先(1924.6.25-1986.7.29)
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1924-1986)。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 (Pur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 R. Oppenheimer, 1904-1967)。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Gottingen) 做玻恩(M. Born, 1882-1970) 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岁的生日, 三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刊物,在前言中我们写道:“他的文章不可速读,它们包容了悠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代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 详尽而奥妙。”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1913-1992)和格若夫斯(L.R.Groves, 1896-1970),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 骄傲?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于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业的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E.Fermi, 1901-1954)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1971年8月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说“在外地工作”,我就没有再问。但我曾问他,是不是寒春曾参加中国原子弹工作,象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到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渺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暗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长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 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5 5 5 5 |5.6 4.5 3.3 1 |- - -
中 国 男 儿 中 国 男 儿
2 2 2. 2 |2.3 1.2 5 - | - - -
要 将 只 手 撑 天 空
6 6 5 5 1 1 6 6 |2 2 1 1 3 3 2 2|--- --- --- --- --- --- --- ---
长江 大河 亚洲 之东 峨峨 昆仑 ......
|2 2 3 3 1 1 2 |--- --- ---
古今 多少 奇丈 夫
6 6 5 5 1 1 3 3 |2 1 2 1 2 5 |--- --- --- --- --- ---
碎首 黄尘 燕然 勒功 至今 热血 尤 殷
1 - | ..."http://www.washeng.com"
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当为他庆幸。
③ 【合集】巫刚全部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决胜时刻: 链接:https://pan..com/s/1UAHE5rMRCwI5JDw_FFoscQ
邓稼先: 链接:https://pan..com/s/1T7-ptifeT4_KKxo20Sy6_g
惊天动地: 链接:https://pan..com/s/1FY194hHl1dlF6erVQyETHw
④ 《九零后》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九零后》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qgAUC0olb5HkhxoGbffx4A
简介:1938年初始,山河沦陷。彼时的湖南长沙韭菜园外,包括闻一多等人,三百余名青年学子,在此身背行囊留下一张黑白照后,便又匆匆整装待发,被迫向着南部,徒步迁移。跋山涉险,横穿湘黔滇。历经整整两月有余,行路三千五百里。“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便也由此得来。终在昆明与其他两路师生汇合,组建了“教育界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先后培养出了2位诺奖得主、171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足以傲然的数字,伴随着战乱的纷扰。再一转眼,如今那黑白照中的器宇轩昂的少年,也已达耄耋之年。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这些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终究应有一些画面去掀开曾经的他们。在那些宛若星光璀璨的,应当让我们铭记的光辉背后,褪下光环的他们,又是如何鲜活...
⑤ 电影《邓稼先》剧情介绍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邓稼先》于2009年5月上映。影片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实现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破而无私奉献一生的事迹。
⑥ 看电影《邓稼先》写一篇观后感。500左右。
“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而有一个伟人,他没有和毛主席朱德般战功赫赫,但他以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人们他就是邓稼先。今天我去看了电影《邓稼先》,让我们一同走近邓稼先的世界,感受心灵深处的震撼吧!
影片借助简洁的场景、朴实的语言、入微的细节,真实还原出这位“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至爱真情。他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身上集中体现出赤诚的爱国情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无私奉献和勇于创造的事业追求,实实在在打动了我们的心。
邓稼先生于1924年6月25日。他的一生对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 他因为遭到氢弹的核辐射,在1986年7月25日,逝世于北京。
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便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他来到了生活条件恶劣的戈壁滩为祖国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白天的戈壁滩酷热而晚上又刺骨般冷.他在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成功的领导了氢,原子弹的发射.
他是氢弹的开发者,他的成就意味着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他是中国的功臣,而奥本海莫也是其国家的功臣.但二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奥本海莫锋芒毕露不拘小节,邓稼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截然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人生.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曾说:“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杨振宁称赞邓稼先时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们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国庆60周年缅怀和追忆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动力,永不忘本。向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民致敬。
我们对比他和居里夫人的光辉事迹,便会发现许多惊人之处:一样热爱祖国,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样做出杰出贡献;那我们便可以说,邓稼先是中国的“玛丽.居里”!
他的成就使千千万万中国人欢天喜地,庆贺中国这古老的巨龙腾飞了!但他仍不懈努力,为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默默奉献着他的一切.
中国人不可以忘记的人------邓稼先
⑦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
“黄沙漫天,飞沙走石,数不尽的戈壁滩接连成片,刹那间,天边升起一团黑色的蘑菇云,接着一束耀眼的火光突破黑烟的重围,把天空染成一片深红色。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又像是被原子弹击中了似的,向后退几步坐倒在沙滩上……”
这便是这部影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当时的新中国成立不久,邓稼先毅然承担起祖国的重托,走上了研发核武器的道路。条件简陋、环境恶劣,面对重重困难,他从未后悔、从未放弃,而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直至生命的终结。
纵观稼先的一生,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本可以光明正大,自豪地去研究。但为了生死机密,他不透露半点风声,有苦说不出,含泪望国。他无怨无悔。昔日好友前来探望,本可以回忆往事,大抒心声。但为了人民利益,他含糊其辞,不敢声张,把苦往肚子里咽。
邓稼先为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炽热的爱国情感、坚忍不拔的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向邓稼先学习,脚踏实地,勤奋刻苦。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该片在历史回溯与当代意义的交叉坐标系中确定叙事主题,不强制人们接受邓稼先以及他所体现的人生态度,而是朴实地呈现他的生活和生命过程,让当代观众自己去思考和分辨影片的主题意义。
在叙事时有意规避主旋律电影常有的宏大场面或者煽情场景,在最该渲染的时候,不表面化地宣泄激情。该片以大量篇幅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情感生活,邓稼先与妻子儿女、同事朋友,特别是他与杨振宁的情感交流,构成了影片的主体场景,这也是影片最感人的地方。
⑧ 电影《邓稼先》主要讲了什么(越详细越好)
公元1996年7月29日,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后向全世界宣告,从7月30日开始,中国将暂时停止核试验。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缅怀在十年前的这一天不幸逝世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而精心选择的特殊纪念日。作为邓稼先的两代世交和终身挚友,杨振宁不禁流下了热泪。
1958年,留美归国的邓稼先博士接受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开始隐姓埋名,担任中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作为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带领核武器研究院的理论设计部,在没有任何理论借鉴和技术资料的困境下,经过艰苦奋战,成功地实现了“零”的突破,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军事科技实力,改变了世界政治军事力量对比,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邓稼先功不可没。
紧接着,邓稼先又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公元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震惊了世界。随后,邓稼先又为研制中子弹和核武器小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1971年,经过周恩来总理的精心斡旋和安排,杨振宁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他列出的最想见的人员名单里,第一个就是同窗挚友邓稼先。然而,此时邓稼先正在西北试验基地的学习班蒙受“批判”。当他接到中央通知,千里迢迢地赶回北京饭店,见到老朋友杨振宁时,却无法回答“你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回国后没有任何消息”等简单的问题,处境十分尴尬。于是杨振宁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提出“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两个美国人帮助搞出来的,是否属实?”的问题,也让邓稼先欲言又止。杨振宁满怀疑虑和遗憾,离开了北京去上海访问。周总理很快得知此事后,打电话告诉邓稼先并请他转告杨振宁,“中国的‘两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当杨振宁在上海大厦宴会厅接到邓稼先这封信时,顿时激动得不能自持,躲进卫生间里泪流满面。他坚定地相信,才华横溢的邓稼先必定是中国“两弹”的研制者和大功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保密和战备需要,核武器研究院秘密搬迁到四川北部山区,继续从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粉碎四人帮后,院长邓稼先因受到核辐射影响,身体已经极度衰弱,后来检查出恶性肿瘤和癌细胞全身转移,但他仍然顽强地带病坚持工作,与死神赛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他回到茫茫戈壁滩上第一次爆炸原子弹的地方,风吹沙动,大漠苍凉,抚今追昔,世界政治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惟有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持之以恒。邓稼先在参与指挥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终于病倒,被送进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治疗。
在邓稼先隐姓埋名地秘密从事核武器研究的近三十年里,他不仅牺牲了个人名利和个人生活,他的妻子许鹿希和儿女们也承受了无法诉说的精神折磨和艰难困苦,但,她们始终都默默地承受下来,直到邓稼先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然而一切似乎都为之晚矣。1986年夏天,邓稼先进入了生命的最后的旅程。他向中央和同事交代了后事,坦然地面对死亡。他让警卫员陪同来到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作最后的告别。弥留之际,他的终身挚友杨振宁来到病床前,邓稼先已处于昏迷状态;等他再次苏醒,杨振宁已经飞回美国,留下了终身遗憾。留学美国的女儿在中国驻美大使馆惊闻父亲病危的噩耗,万里迢迢地飞回到父亲身边。当她气喘吁吁地闯进危重病房,看见浑身插满管子、濒临死亡的父亲邓稼先时,父女俩都毫无控制地放声痛哭起来。
公元2009年金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周年大庆之际,“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英魂仿佛又来到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来到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独自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满怀深情地眺望漫天飞舞的鸽群。鸽哨声中,邓稼先泪如泉涌。
⑨ 求央视热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全集下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QMhioO9q6Wue2N8-R2iZAg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广东南方电视台立项、长城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南方电视台联合投资出品的革命题材电视剧,由王晓明执导,唐国强、孙维民、陈建斌、蒋林静、郑国霖、过齐鸣、马晓伟等人主演的电视剧。
⑩ 邓稼先想见女儿最后一面的是什么电视剧的
《邓稼先》是由王冀邢执导,巫刚、刘蓓、汤镇宗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2009年4月20日在中国上映。